郑州荥阳政府网:银根紧缩已成废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50:39

银根紧缩已成废棋 

经济研究 2011-06-14 15:43:52 阅读3645 评论26   字号: 订阅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五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来新高。人民银行随即宣布,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来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金融危机以来第十二次上调。本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21.5%,再创新高。市场普遍预期,月内再度加息几乎已成定局了。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当前的通胀成因,很难说物价上涨与流动性过剩有多大的关系。就是说,“中国式通胀”已经脱离了传统货币理论的轨道,显示出本身的一些特点。看不到这些特点,一味地动用货币工具,以紧缩对付通胀,就有可能货不对板,药不对症,治不好通胀却治死了经济。

       中国的物价体系,大概可分为两部分,即市场物价和管制性物价。市场物价主要受供需关系制约,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机制,它是随机的和波动的。市场价格上涨与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有因果关系,货币多了,购买力增加,物价上涨,反之则呈下跌趋势。当然,这与商品生产供应能力有直接关系。生产能力强大,消费品供应充分,再加上市场竞争的平拟作用,货币供应量增加就不一定导致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而是往往表现在与消费品无关的投资品价格上。中国的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部分消费品市场也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所以货币多发或超发,很难对这部分消费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至于粮、棉、油、肉、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国家一方面允许市场定价,一方面又进行“高限管理”,一旦上涨就实行行政干预,加之连续多年丰收,供应稳定,而消费又不可能因为货币的多寡而大幅增减,因而从总体来看,农副产品价格与货币的关联也不是很强。至于货币超发影响最大的楼市和股市,随着货币紧缩政策和楼市新政的实行,过多的货币已经基本从这两个领域被挤了出去。当诸多严厉措施实施之后,如果还说楼市价格是游资炒作,就很难自圆其说了。至于股市,已经迭创阶段性新低,实在没有泡沫可言了。

       然而通胀还在延续,CPI又创两年多来新高,据说六月份有突破6%的可能,这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作怪?恐怕还得来看看这个管制性物价了。管制性物价,又可称作行政性物价,即由政府管理和控制的物品价格。这类物价,由于涉及水、电、油、气等基础物资,又可称作基础性物价;由于它又和行政性垄断或者国企垄断相联系,因此又称作垄断性物价。管制性物价的定价权不在市场,而在政府,或者在垄断企业,因此其价格高低,不是由供需关系决定,而是由政府或者垄断企业决定,因此这部分物价上涨,基本与货币多发没有直接关系,货币少发它也可以涨价。同时,由于这部分价格涉及市场上游的基础性产品,因此其价格上涨,可以导致下游市场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从而推进通货膨胀向恶性发展。去年以来,我们经历了多轮管制性物价上涨,从水价、电价、到油价、气价,以及五花八门的的行政性收费涨价,一般高达10%~20%,有的高达50%以上。由于管制性物价上涨幅度普遍高于CPI上升幅度,而市场性物价大致保持平稳,因此可以断定管制性物价上涨是CPI上升的主要贡献者。就是说,目前的通胀,实际上不是由于货币超发,供需失衡引起的,而是管制性、基础性和垄断性物价上涨导致的!当水电油气这些基本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时候,当名目繁多的行政性收费几乎充斥了所有流通环节的时候,你怎么能够指望终端消费品价格降下来呢?当银根一再紧缩,而管制性价格不断加码上涨的时候,你怎么能期望通过收紧银根治理通胀呢?西方的货币理论,在中国这个“特色”的价格体系中还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吗?面对中国式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工具早已成了聋子的耳朵——一个摆设而已,那么看重货币政策的作用,除了搞死实体经济,还能有什么效果呢。

       每当通胀高企,垄断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就会甚嚣尘上,不论是2007年的那次通胀,还是这次,莫不如此。当垄断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革的时候,谈垄断价格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为不公平交易张目,与民争利,使人民承受更多的负担。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次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而在这种再分配中,垄断利益无疑占了上风。实际上,由于管制性价格上涨是导致通胀的主要因素,中国的通胀治理就再简单不过了——停止管制性物价上涨甚至有所降低,通货膨胀的势头就会立即得到有效遏制。既然管制性物价是政府主导的,那还有比这更简单的事情吗?放着简单的事情不做而去做什么紧缩银根这件复杂的事,这叫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只准发改委涨价不准任何人涨价,只有发改委涨价合法而其他任何涨价非法,这叫只准州官放火的强盗逻辑。

       目前垄断价格的市场化还在推进,CPI还在高位盘桓,而人民银行还在一根筋地紧缩,发改委还在为涨价编理由,中国的经济和民生都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化是一个好名词,但在我们这里却变成了反市场化,这不啻是一种讽刺。真的要推进市场化,那就打破垄断,提倡公平竞争,而不是千方百计让垄断价格获得定价自由权。实体经济的通缩已经十分严重了,经济增长的放缓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紧缩已经走到了尽头,该是松绑的时候了。要是真的出现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我们的商品生产能力受到实质伤害,供需关系出现失衡,那就不单是恶性通胀的问题了,而是一场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