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江海科技有限公司:赚钱银行的软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7:36:23
2011年05月10日 06:51 AM

赚钱银行的软肋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陈宁远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10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前不久中国商业上市银行的一季度报公布完毕,拜息差加大导致的净利息收益率继续回升,和信贷规模扩张导致的生息资产继续快速增长两项原因,16家银行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达33%。

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却出现了普遍的下降。根据一季度报公布充足率的13家上市银行计算,分别出现6bp-137bp的下降。其中曾被认为是中国城商行模范的南京银行(央行行长的蹲点典型),下降幅度最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两指标分别下降137bp、131bp。虽然从监管要求的角度说,中国上市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不违规。但资本充足率的迅速下降,对利润很好的中国商业上市银行来说无疑泼了盆凉水。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就饱受质疑。虽然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上市商业银行已经普遍超越世界同行的赚钱水平——从2008年次贷低谷至今,最赚钱的银行都在中国。但这并未改变中国银行业资产结构和盈利手段。因为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过于依赖信贷资产、尤其是机构客户的信贷资产的情况,靠息差收入赢得利润的情况,并未得以改变。

这从连续三年已经是全球最能赚钱的银行——工行2010年的年报可明显看到。该行2010年全年的营业收入3,808.21亿元,其中生息资产带来的利息净收入为3,037.49亿元,占比80%;而非利息收入只有770.72亿元,占比20%而已。尽管在去年的年报里工行的董事长声称工行“传统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得到进一步改变”,但80%的收入来自生息资产,工行无法否认它是一家基本靠信贷资产支撑的银行。而这样的商业银行发展得越快,越赚钱,其资本的消耗就越大,就越需要在市场上不断融资。

被过滤广告

尽管去年底工行进行了多轮、多品种和多市场的再融资补充其消耗日益加快的资本金——其中A股发行250亿可转债、银行间市场发行220亿次级债,以及每10股配0.45股的A+H股的配股(募集资金额分别为人民币337亿和港币130亿),加上利润留成比例的适当扩大,使得去年底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了12.27%和9.97%。但三个月过去了,今年一季度这两项指标却只有11.77%和9.66%,分别下降了50bp和30bp。

按照这个速度,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将很快突破中国银监会对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达到11.5%资本充足率的最低监管。假如工行还像一季度这样保持30%左右的盈利增长速度,它下半年若不向市场再融资的话,就达不到监管条件要求的资本充足率,它不仅可能无法展开多项新业务(银监会经常在开始业务时设置某种充足率门槛,这是部门利益之争乎?),更不用说按照现有资本实力保证它未来的发展了。

中国银监会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一直是严格的。十几年前,中国商业银行因为信贷资产过度过快的增长,造成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巨额不良资产——工、农、中、建四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都曾经成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用来剥离不良资产。但当时为了消化不良资产所发行特种债券2009年到期后,根本没有偿还,而是由国务院协调将债券偿还时间推迟了10年。这些债券现在看上去和特别能盈利的银行已毫无关系,但谁能说这不用害怕呢?谁能够保证资本消耗这么快的中国商业银行,就一定能保持现在这般看上去不错的不良资产率,而且总是能如愿从资本市场上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资本呢?

不过市场看上去这么美,逆转好像还在很远的地方,这似乎给了中国商业银行以某种无需改变经营模式的底气。而为了执行《巴塞尔协定III》的规定,更有可能使得本来已经悄然改变的信贷结构发生变化——比如使得迅速发展的个人信贷受遏。因为《巴塞尔协定III》造成了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口径发生了变化,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但这似乎是个有点水土不服的规定。因为个人信贷从来不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虽然它看上去的确快速增长了。

这个增长有力的证据是个人房贷,按照央行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个人房贷占中国各项贷款总额的10%,且是所有种类贷款中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地产价格挨骂的速度估计也没有这么快,因为个人房贷市场自97年底截止2009年总额增长了155倍。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国民借款能力还款能力肯定不比公司相同资产交易差。要是从信用卡角度而言,这就更准确了。比如工行发行了3.5亿张银行卡,其中信用卡6366万张是世界第四大发卡行。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是针对个人客户展开的。因为中国商业银行里的升息资产占比的大头不是个贷,更非信用卡业务里的授信额度,而是公司信贷业务。虽然工行2010年个人贷款增量占到全部贷款增量的40%,但其绝对值还是很小的。2010年工行境内公司贷款总额为47003亿元,个人信贷只有16332亿元——而这部分贷款的有66.7%的份额为个人房贷,达到10901亿,其中信用卡透支余额只有915.6亿元,在信贷项目里占比只有5.6%。即使把信用卡授信额度用足也不过2440亿元,也只有公司实际信贷的5%(不算公司的授信额度)。这在整个信贷资产,或者升息资产里依然是微不足道的,对工行的资本金的消耗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的商业历史其实是很短的,工行成立于1984年迄今不过27年的历史。它的诞生不是为市场有多少零售客户,而是把建设、外汇专业银行服务项目之外的资产纳了一下,这对不明白历史的人很难分析,因为中国30年前没有为零售服务的商业银行,银行就就是衙门,没有市场客户的状态现在又几人知道?现在都是商业银行了,要赚钱了,但想着通过零售客户,即个人客户第一大约也没有形成职业的商业盈利习惯。

被过滤广告

比如工行最大前十名贷款客户的贷款总量1989.59亿元,单此一项就超过信用卡透支(其实就通过信用卡给个人客户的贷款)2倍还多。中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相比,仍然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比如信用卡业务就很单调,业务不像是一张信用卡,而更像是一张支付卡(或者就大部分消费者更习惯使用的借记卡)。信用额度使用不足就是信用卡市场不成熟的象征。这不仅中国信用卡发卡最多的工行如此,其它银行也这样。如第二大银行建行2010年授信额度2274.78亿元,但信用卡贷款余额554.40亿元,仅占授信额度总量的24%。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招商银行信用卡2010年授信额度1212.01亿元,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稍高些,也只有45%,不过549.16亿元。

如此的市场情况,仅从对信用卡业务而言现在盲目执行《巴塞尔协定III》很能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软肋,除了借款放款的亦步亦趋,还能做什么?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