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到桂林的飞机票价:23年放映红色精神(身边的共产党员·坚守源于信念 平凡见证光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2:22
23年放映红色精神(身边的共产党员·坚守源于信念 平凡见证光荣)
侯琳良 林洛頫
《 人民日报 》( 2011年06月14日   17 版)

“做生意挣钱只会富了一个人的口袋,但放电影可以给乡亲们带来快乐、提供帮助!”
——马恭志
马恭志:湖南郴州市永兴县乡村电影放映员
党龄:13年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开国大典》……初夏的夜晚,在湖南永兴县柏林镇圩场上,38岁的马恭志一边动作娴熟地放映着电影,一边自豪地介绍着他的“宝贝”——电影胶片。
他是一位乡村电影放映员,23年行走在沟沟坎坎之间。他放映的电影主要是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红色电影,用他的话来说是,“让乡亲们边看电影边感受党的温暖”。
5岁时,他因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之后凭借毅力每天坚持用小板凳做支撑练习走路,最终他抛开了拐杖。15岁时,马恭志踏上放电影之路,开始奔波在柏林镇周边的各个村落。
那时,柏林镇部分地方还没有通电。每放一场电影,发电机、放映机、幻灯机、留声机、影片、银幕,这些重达三四百斤的设备,都要靠马恭志和父母肩挑步行前往。有的放映地点在偏远的山村,需要背着放映器材走上一天,但马恭志每次都会准时到达。
有一次在前往盐塘村的途中,突降大雨,对于马恭志来说,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一下子变得异常艰难。但他仍迈着残缺的双腿,硬是和母亲一起把放映机等设备挑到了村头。村干部看到此景心疼不已,可马恭志却乐呵呵地说:“我和乡亲们有言在先,不能凉了大家看电影的热心啊!”
23年春去秋来,马恭志与家人挑着电影放映机走遍了周围1000多个村寨,行程20余万公里,共放映1.1万多场次爱国电影,观众人数更是达250余万人次。
随着农村电影市场日渐萎缩,像马恭志一样从事放电影的同行都陆续跳槽改行,当年86人的乡村电影放映队伍如今也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你不要再去放电影了,挑着那副担子就像耍猴人一样,还赚不到钱!跟我们搞冶炼算了,姐夫不会亏待你的。”在有着“金银冶炼之乡”之称的柏林镇,从事冶炼发家致富的姐夫曾多次这样劝说马恭志,但姐夫的好意每次都遭到他的婉拒。不仅是姐夫,妹妹、同学也多次劝说他转行,并为他提供了不错的再就业条件。但他的回答是:“做生意挣钱只会富了一个人的口袋,但放电影可以给乡亲们带来快乐、提供帮助!”
在马恭志看来,肩上的扁担,挑着的是欢乐和梦想,更是责任与希望。每当面对困境和诱惑,他始终选择坚守这份岗位。
“社会救助范围广,最低生活有保障。标准渐高按月拿,特困家庭解忧愁。”——在马恭志家,他自制的一张幻灯片上这样写着。像这样的幻灯片,他总共制作了5000余张。在每场电影播放之前,马恭志都会播一段用这些幻灯片组合而成的“加演片”,让这些在群众眼中看似深奥的方针政策、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文、常见的村俗现象等,通过幻灯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传播,让大家接受、明白。
正是这么一张张小小的幻灯片,不但丰富了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成为乡亲们开阔视野的窗口、农民兄弟发家致富的良方。马恭志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被大伙亲切地称为“马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