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钧剑妻子杜毅:身边的共产党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01:05
身边的共产党员 胡先贵
 

胡先贵,男,汉族,现年52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任沙湾区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代表,沙湾区铜茨乡青冈坪村党支部书记。

胡先贵同志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从事基层工作近34年,先后担任铜茨乡青冈坪村2组出纳、会计、青冈坪村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一九九三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8年。

青冈坪村位于铜茨乡政府机关所在地,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580户,人口1676人,有党员45人,是全乡人口最多、工作难度最大的村。1993年全村人居纯收入仅1400元。省道103线横穿6个组,南来北往人多,而且复杂,更增加了工作难度。

面对困难,胡先贵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革命气概,勇往直前,毫不退缩,近几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党的宗旨,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党建促经济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使该村村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为全乡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首先,他狠抓了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特别是通过农村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和解放思想促进发展大讨论活动,他要求每名党员不但在政治思想素质上要上一个台阶,而且每一名村组干部通过学习至少应掌握2门以上致富技术,每名普通党员至少应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为了规范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他又亲自主持制定了《青坪村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村组干部考勤制度》、《村干部分片联系组户制度》、《村组干部管理和考核奖惩办法》。经过教育改正,青坪村的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工作比以前务实多了,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逐步改善。

    胡先贵同志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他立足长远,把“干部长期受教育,群众长久得实惠”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党务工作者,他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为了解决村干部居住分散、村民办事难的问题,他于2002年提出了一个设想:即村三职干部每周集中一天时间到村民委员会办公室集中办公,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工作,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和办事,共同解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此举得到了铜茨乡党委的肯定。经过总结提炼,铜茨乡党委于2002年下半年在全乡推广了此项工作制度。2003年年初沙湾区委、区政府又以文件的形式(乐沙委发【2003】2号)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区实行村干部“坐班访户办实事”工作制。至此“坐班访户办实事”工作制已成为沙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和好评,受到了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胡先贵同志善于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他在工作中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积极响应党委和政府号召,带领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殖业。近两年,全村共发展林竹850亩,发展50只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10户,发展蔬菜种植大户15户。特别是蔬菜种植,已成为青冈坪村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铜茨乡场镇400余名居民和学校600余名师生的蔬菜全部由青冈坪村供给,牛石镇有二分之一的蔬菜市场被青冈坪村占领。鉴于青冈坪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胡先贵同志会同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决定开发各种产业,积极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近年来,在他的关心帮助下,农民就近务工500余人次,发展个体工商户8户。不懈的努力,带来累累硕果:从2001年起青坪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250元的水平递增,截止2010年底,已达5800多元,超出了全乡平均水平500元。

胡先贵同志在抓党建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对村容村貌的建设和整治。2006年以来,他带领村两委积极谋划、多方筹集资金,新修通村公路1.5公路,通组公路1.6公里,硬化村道1.2公里,硬化通组便道2公里。利用“5.12”地震灾后重建之机使107户农房旧貌换新颜。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胡先贵同志更是身先士卒,经常战斗在整治工作的第一线,为铜茨乡获得“乐山市环境十佳优美乡镇”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胡先贵同志的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团结其他同志开展工作,工作踏实肯干,因而取得了显著成绩。他所在的青冈坪村曾多次接待了省市区报刊台的采访报道。胡先贵同志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从2001年起,他连续多次被评为沙湾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村支部书记、乐山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等先进个人。他所在的支部——青冈坪村党支部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众多的荣誉和光环并没有让胡千贵同志陶醉。作为一名出色的基层党员干部,他满怀一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血,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密切联系群众,正为创建青冈坪村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拼搏。

身边的共产党员 邓加禹

邓加禹,男,1955年2月出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2007年11月任福禄镇原苏山村村委会主任,2007年12月—2010年11月任福禄镇原苏山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0年12月至今任福禄镇大坪村村委会主任。

原苏山村位于大山之顶,平均海拔800多米,仅有几条羊肠小道连通山下,运送物品全是肩挑背磨。1998年邓加禹当选村主任后,发动村民投工修路。面对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他以个人名义向亲戚朋友借了一大笔钱投入修路。还自备干粮,带头用锄头、钢钎、鏩子、二锤等简易工具辟山凿岩;为了节约租空压机的钱,他和儿子吊到高达10多米的悬崖上,忙了几个通宵,打完了500多个炮眼,修出了一条5公里的致富路。

古往今来,苏山村人煮饭、饮用水都是积着树叶、青苔、鸡屎、猪粪的涵凼水,遇到天旱还必须到3公里岩下的童家沟背水吃,既不卫生也不安全。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邓加禹号召村民集资,自己向亲戚借钱,凑足了10多万元资金,购电机、水泵等物资,又领着村里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在山野上忙碌,历时半年多,修建提灌站2口,安装水泵2台,架设引水管道近2000米,终于把清水引上了山。

针对苏山村山高少水气温低的问题,邓加禹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林竹和生姜产业。将村里的800多亩石谷地、500多亩瘦地全都种上了竹木,种植生姜100多亩,2009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比7年前高出6000多元。

 邓加禹从1979年开始任原苏山村组长,凭着对党的忠诚和满腔热血,领着村民修路、引水、致富,把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甚至获得了其他村村民的信任,在2010年12月的村组换届中高票当选大坪村村主任,他以一颗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忘我热爱着生养自己的土地、无私服务着身边的父老乡亲,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新愚公”。

曾云辉事迹

曾云辉,男,汉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艺师。

曾云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控害减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为中心,重点抓好重大病虫防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曾云辉切实加强了对突发性、暴发性和危险性病虫预测预报的指导。重点就水稻一、二代螟虫,水稻叶瘟、颈瘟和稻飞虱防治进行测报,并指导各乡镇和重点区域农民加强防治,全区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5%,病虫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尤其是在2010年8月,我区大面积发生了突发性、暴发性和迁飞性水稻稻飞虱危害,该次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曾云辉同志作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组织、协调。一是成立以科技人员为主的六个灾情指导服务组,分片包干,落实到人,曾云辉带领一个工作组,奔赴到全区最重的嘉农镇燎源村、新兴村等,田间现场指导喷施农药。二是及时向分管区长汇报,根据《沙湾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建议区政府及时启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Ⅳ级应急预案,由于稻飞虱具有迁飞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从发现虫情到绝收最快仅3-5天时间,在防治策略上抢时间,防治即是虫口夺粮,实行统防统治是有效防治,减少灾害损失的唯一途径。三是组织农民实行统防统治的防治方法。根据防治需要,本着先防治后附费的方式统一组织农药和燃油供应到乡镇,由乡镇供应到农户。全区稻飞虱统防统治面积达4791亩。统防统治为农民争取到防治时间,及时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农民减少粮食损失1000吨以上。

曾云辉大力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在多年绿色防控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宣传、培训、指导,集中成片地开展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在蔬菜上推广以光诱、性诱、色诱为主的“三诱”技术4000亩,茶叶上推广“三诱”技术和生物农药使用3000亩,既减少了农药的作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2010年沙湾区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奖”三等奖。

曾云辉认真搞好高毒农药替代工作。抓好农作物病虫防治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高效、安全新农药及其施用技术,开展高毒农药替代药剂使用技术示范。同时配合执法队搞好全区农资经营户培训工作。

曾云辉为扎实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促进我区粮油生产稳定发展,根据川农业[2010]7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建立两个一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碧山乡一万亩,太平镇和踏水镇一万亩。建立玉米高产示范片1000亩。建立马铃薯高产示范片1000亩。

曾云辉加强对农民培训指导。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促进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建立农技专家联系点制度,实行包片指导;农技人员建立包户联系制度;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培训,实行“零距离”指导。共举办技术培训15次,培训2500余人,印发技术资料15000份。

曾云辉作好示范带动。落实水稻强化栽培核心示范1000亩,辐射带动 6000亩,落实水稻抛秧核心示范片1500亩,辐射带动5000亩,落实玉米核心示范片1000亩,辐射带动5000亩,落实脱毒马铃薯核心示范片500亩,辐射带动1000亩,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1000亩,辐射带动2万亩。建立20亩水稻新品种展示区,展示水稻品种7个,建立100亩玉米新品种展示区,展示玉米新品种15个。身边的共产党员 王孝章

在世坪村,一提起王孝章,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称他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好书记。1992年,王孝章走上大林村支部书记的岗位,当时的大林村只有一条2米宽的机耕路进出,缺水、缺电,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依赖耕地维持生计,是有名的“后进村”。1992年,王孝章带领全村13名党员和广大群众,开始劈山修路,通水、通电,着重改变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他与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调研、认真分析村情、民情,构思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种养基地,走效益农业的发展路子”。由于“心顺、气顺、发展顺,电通、水通、财路通”,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不足两百元,到2010年的8400元。他先后被市、区、镇党组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届被选为沙湾镇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连续三届被选为沙湾区党代表,其先进事迹在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的“时代之星”刊播。     

2010年,大林村与世坪村合并。在镇党委推行选能人进班子带队伍的举措下,57岁的他又被推选为世坪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王孝章因工作踏实、肯干,有一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新的世坪村“两委”成员积极拥护,深受广大群众信赖。在他的带领和引导下,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示范村”工程,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全村完成硬化3米4米宽的道路26.2公里2.5米以下的入户路硬化8公里。对农户房屋、厨房、厕所进行改造,塑造统一景观;建垃圾池、公厕、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村居公共卫生;大力实施“饮水工程”,把水引到了农户家中,保证了人畜饮水安全。今年1月,世坪村顺利通过省上“五十百千”示范工程验收。在王孝章的带领下,世坪村充分利用山区特点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目前,在高山区3、4、5组种植白蜡1000亩、大枣600亩、脆红李200亩、枇杷和梨150亩,特色农业已走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到2013年将形成三个千亩产业,即千亩大枣、千亩白蜡、千亩核桃,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积极引进资金投资办厂,目前境内有五家企业,吸纳200余村民就地务工。全村发展农家乐4家,安排50余名村民就业;养猪100头以上养殖户1家,养羊100—500头以上3户。

如今的世坪村,支部团结奋进,村民和谐共融,民风质朴纯厚;如今的世坪村,一座座灰白相间的民房交相辉映,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一片片长势喜人的产业林青翠摇曳;如今的世坪村,环境优美和谐,村貌优雅整洁,人民安居乐业,新农村建设迸发出勃勃生机。世坪村已成为“区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区级和谐党支部”、“区级文明单位”、“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去年12月,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中,由省级四大媒体组成的“县委书记访谈团”一行对村党支部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