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l大卫城lv店:记著名传统文人书画家黄汉卿的精神追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0:28:28

   慈祥酿和气  真心垂百代

——记著名传统文人书画家黄汉卿的精神追求

 

杨富智

 

          许是几年前曾读过黄老的一首诗《挥毫偶感》:“笔作雕刀锥画沙,晨昏相伴是生涯。不为绣枕添花色,愿到清贫百姓家”之后,是我对这位年近古稀的文人书画家有一种莫名的倾敬之心。他出生于风光旖旎、美丽富饶的江南剡溪,成长于粗犷豪迈、浑厚华滋的西北金城。也许,正是这种地域人文之差,赋予了它独特的个性气质和人生理念的精神追求。

浮生若梦,韶华渐短。翻开黄汉卿老先生的人生日历,会使人回味无穷。日历中的每一页,都是他对人生的一种诠释与解读;对生命状态的一种自我谱写;对精神生活诗词书画的一种执着追求;对丝竹之乐的一种自娱自乐;对故弄玄虚者的一种婉言规劝;对后生晚辈的一种博爱胸襟;对啼笑曲的望月吐忧;对绿窗联语的“品若风荷求淡雅,书犹山石觅豪雄。”从他身上真正体现了菜根谭所言:“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正是这种博大的胸怀,他对每一个上门求教的人,都是温和可亲、耐心引导。在我和他第一次吃饭时,他就是不让我乱花钱,硬要自己掏腰包。

他是书法家,也是画家,又是诗人。同时他又擅长灯谜,精通音律,是个多才多艺,卓尔不凡的书画家。他追求文化修养,强调自身素质。作为一名真正的中国书画家,他首先必须是一位文化人,起码在读书做人上下功夫,其作品才有被认同的可能。清代方亨咸曾说:“绘画,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鏤研,终一匠左耳,何用乎?”张大千也说:“艺术,是感情的流露,是作者人格的表现。笔墨技巧只不过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因此作者平日,必须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风骨和节操。如果,只是徒研技巧,必然即落下乘。”又如张怀瓘在《书议》中说:“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也惟如此,黄老从小在母亲吕铁英的教诲下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尤其是父亲黄逸周的言传身教,使他不光在文学上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四岁便经历日本轰炸中国的回忆,是他在做人上多了几分疾恶扬善,伸张正义的豪情。书香门第的代代传承,也是他自幼便有:“小才子”的称号。如他作于1956年1月15日的《夜读》:“雪打寒窗梅映枝,身偎炉火夜温诗。娘亲边织边相教,欲识人间第一师。”

1966年至1977年的十年红色风暴,是黄汉卿老先铸就了《啼笑曲》。诗中饱蘸的情欲泪,伤凄凉,悲苍桑,意幽远,无不是他心底的呼唤与流露。从患难夫妻的描述:“同难十年一笑稀,贫来羞典嫁时衣。可怜无故常挨斗,回屋强颜暗泣啼。”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阐述:“欽闻俊杰攻城坚,为国平妖息事端。从此山川生笑意,百花重放欲摧难。”无不透射出这位享誉海内外艺术家的珠玑之语和千里寄志的诗传情,言表怀。不管是他笔下的自作诗行草书,还是他笔下梅兰竹菊,都给人一种特有的书卷气息和文人适志的遣意表怀。他的这种学识修养,溶灌于书画,则不仅仅是对单纯技巧法度的体现,而是追求精神美、符号美、韵律美、流动美。他还将音乐灌注与书法作品。二胡的换弦分弓与顿弓,打击乐的左右互换,笛子的吐纳,在他作品中可窥一斑。从他笔下也能使我们领略到“人雅文雅书自雅”的至高境界。窥探到他湛然自适与自然交融的心灵抚慰。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大自在,大自由的一种抒发。并以自然之理诠释宇宙万物,人生的烦忧喜乐和中国文人以笔情墨境来展现超然物欲的清静之境。

不同的境界就有不同的人生,大彻大悟,小彻小悟。黄老将自己的大境界,真境界,融贯于“眼界今无染,心室安可迷”的超脱人生境界之中。也许,是他彻悟了人生追求之道,他对自己在名利场上的态度,是麻木。这在他的作品集后记中他写道:“我是个麻木人,什么官衔、什么协会过问不多,尽管人们给我加了一点,我却无动于衷。名利如棋,让一步为高,做学问没有时间和心思去争名夺利。”他又写道:“我常开玩笑,爱虚荣者看名头,爱艺术者看笔头,明知话中有偏,无非以此聊以自慰。然而,我从事文学艺术不外乎四点:一弘扬国粹;二陶冶情操;三以文会友;四锻炼身体。除此以外似乎没有什么了。”虽然,他的话语朴实,但是却是平中见奇,流露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自然本有的真性情。这也恰似他在《雄鹰》这首诗中所写:“回旋幽谷到晴空,日暮归栖岭上松。万里遥觇非俗鸟,宁寒不入金丝笼。”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汉卿老先生在一波三折的自古雄才多磨难途中写下了辉煌篇章。也在自己的人生日历中,用心灵写下“胸中自有千金赋”的借笔唱豪歌。

 

                                                                      丁亥年芙蓉开侯于问梅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