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漫画大全母亲肉番:刘伯温:一个神化的智慧传说 - 散讲温州 - 柒零叁网 - Powered by Dis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30:23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明洪武三年 (1370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 在所有的温州历代乡贤中,再没有比刘基更具传播力和知名度的人物了。
- }7 U" l0 J7 l1 t0 U0 r   
( ^$ u1 F  @- i% F, t: [5 n在历代文人看来,刘基具有姜太公、张子房、诸葛亮之智谋,有着卓尔不群的人格,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式的伟人,600年来受到许多文人崇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有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杨守陈《诚意伯文集》)“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师,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徐一夔《郁离子序》)“择主之哲与子房同”,“拨乱之志与孔明同”(张汝瑚《刘文成先生集》)。
" d9 b8 J: r3 I   
$ r9 T' b- T1 H+ n1 o  l而在民间传说中,刘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随着伪托其所作的《烧饼歌》和《推背图》的流传,他不但成了智慧的化身,更是被塑造成一个民间语文中的活神仙典型。, @5 N0 J& A3 I
    2 Q3 n2 q3 w8 f% O& y( ~, l1 N
不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刘伯温都是一个久被神化的智慧传说。& Y1 P, b7 C# ~/ R9 ^' {
    3 v3 {* \' N( H
2006年11月7日,文成县人民政府在南田镇的刘基庙,首次举行了由政府举办的刘基公祭活动,并为刘基铜像揭幕。作为一位历史名人,这是刘基在享受祭祀500多年来,第一次由刘氏后裔的家族式祭祀转变为政府祭祀。这个从“民间”到“官方”的转变,意味着刘基已经跨越了姓氏的局限,正式成为一个区域品牌,同时也意味着刘基的历史价值,正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全方位的挖掘利用。! Y5 Z0 D/ K3 E
 
0 W" S4 q- f# j) ~- ]  m: R1 b
 
  Z5 Q! j/ Z* V+ Z# m刘伯温:一个神化的智慧传说8 X; }* D5 |- I6 P; U( M1 B
 ; [1 {/ t) [6 z) \( ^2 Y
 8 t  \0 I+ ?# o' i" J( \  i/ [8 ?4 ^7 ?1 C
研究刘基已经多年的学者陈学霖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文系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教授,在他看来,尽管刘伯温就是刘基,但他宁愿把这两个名字看成一个人的两面形象。3 Q! {! _  o$ }1 C, M7 j
   
6 |( a# Z3 m6 x" M陈学霖早年的博士论文就是用英文撰写的《刘基:一个中国皇帝谋士的两面形象》,他认为刘基的两面形象分为两个阶段,可以从两个名字中看得出来。一是作为朱元璋谋臣和机密军师,刘基精于韬略兵法,屡屡参与战事,出奇制胜,为明朝的开国大业做出重要的贡献;二是在清代以来的民间传说里,刘伯温的名气逐渐升温,后人杜撰了一首《烧饼歌》,说他通晓天文历数,能预知未来,是位被神格化的传奇人物。很多老百姓都知道刘伯温,但不一定知道刘基,陈学霖把这个有趣的现象看作是从刘基这是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7 X0 T, ~8 P6 ]! B! G. X% u* Q
      f, x' }: _8 I, B. e1 ]' Q
“刘伯温的名气比刘基大,说明刘基的事迹经过民间的口口相传,已逐渐演变为一种通俗文化现象,而且刘伯温的神化问题曾经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y9 u) X6 F6 G5 |事实上,神化或者说民间化后刘伯温所具备的文化影响力,并不仅仅只在近现代的中国,早在18世纪前,当汉文化还保持强大辐射力的时候,刘伯温文化在中国周边地区也广为流传。
* c3 N6 l* K& ]$ M" ^. l    & ~! E  }2 c% w8 ^' }8 u7 x
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寅初在他的论文《<刘文成集>传入朝鲜的情况及与刘基有关的三种小说》中就指出,刘基不仅在中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朝鲜历史上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智慧和忠义的化身,堪称楷模。朝鲜王朝后期,刘基文集及其著述被收藏在朝鲜王室图书馆奎章阁,广为人知。此外,在朝鲜与刘基相关的还有三篇小说:撰写刘基生平传记的《南溪演谈》,讲述刘基后裔刘炫之子刘延寿家事的《谢氏南征记》,讲述刘基第十三代孙刘寻和其子忠烈英雄故事的《刘忠烈传》,它们也都被收藏在王室图书馆藏书阁和乐善斋文库中。
) T% M  T$ z6 | 
. t! o( c9 u# p5 ?7 N/ a6 P 
/ Q: T9 y& v+ K/ a) @9 |8 |《烧饼歌》和“哪吒城”' H2 V+ f6 C0 W1 V3 I# w
 
/ J& P) f$ ^; ]5 i# W& \4 D* b陈学霖说他目前对刘伯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课题,一是后人伪托他的大名杜撰的《烧饼歌》预言书的来历和影响,二是北京盛行的刘伯温制造“八臂哪吒城”的传说故事的始源和演变。不难看出陈学霖这两个课题的选择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因为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重要形象就是知阴阳懂风水、能掐会算的方士。7 K0 W, M" ?1 Y4 t/ d
    9 S( w: T9 y) ?' t( }8 D* Y
《烧饼歌》其实就是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深,但难于理解,一直以来,民间都流传为刘伯温所做,通常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就能找到它。: Q" u- B& t0 U" W
    $ b1 S4 U) M% ~) e& Q4 t" S+ y+ T! C
关于《烧饼歌》的来历,据说是洪武元年(之所以要确定这个年份,是因为这一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国新皇踌躇满志地关心其江山能否千秋百代,想来更加符合人之常情)某日早上,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内殿里吃烧饼,刚只咬了一口,更听到内监来报称刘伯温进见。太祖心想测试刘伯温一下,于是便以碗盖着只咬了一口的烧饼,等他入殿后,就问他:“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刘伯温掐指一算,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这个回答让朱元璋不得不为之赞叹,眼见他拥有这样的奇门之术,于是便继续向他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君臣两人一问一答,因为对话方式的歌谣始于猜“烧饼”,故称之为《烧饼歌》。5 c& p% g/ \6 u$ A5 L5 W
      w. e, Q1 x, i
《烧饼歌》全文共计1912字,它和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一样,写得非常隐讳,里面的话基本上都是藏头藏尾,每句答话都像一首谜语,所以尽管有许多研究者称其非常灵验,但更多人却对此保持怀疑,因为今人的“应验”阅读大都是拿既已发生的事件去套合歌谣里的谶语,而就歌谣中被认为是对应未来的部分,却不能同样斩钉截铁地做出猜想和推断,基本上还在等待事情发生过后的“突然大悟”。
$ r. i4 W, l" L- D0 S: z    7 F8 G  _6 `1 A, b
关于“八臂哪吒城”的传说是这样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后,决定定都北京,便下令修葺北京城。他派人请回退隐的刘伯温(史书记载刘伯温死于公元1375年,而“靖难之变”发生于24年后的公元1399年,所以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由他和姚广孝负责都城的修筑。二人领命后,先一起勘察好地形,然后分别回去画建筑草图,为期十天。奇妙的是,两人在画图时耳边都听到有人说:“照我说的画。”然后眼前突然就现出一个小小孩儿,头扎发髻,身着红袄,肩镶荷叶,生得粉雕玉琢……二人看罢大惊失色,这不是八臂哪吒吗?既然是八臂哪吒显灵,指导我画图,何不就按照他的指点画。  3 r& N( }- N# _9 w+ S+ E4 \
   
9 F" T0 h- W* G6 c十天后,二人交出的草图竟然一模一样,问起缘由,才发现果真是八臂哪吒前来指点建筑京城。皇帝听说此事后十分高兴,立即下令按图建城,这便是北京城称作“八臂哪吒城”的来历。
/ y5 N& }* r9 J6 q0 A- d 
/ A( a4 |; }- u3 X* ~ 
: b+ p- G! E1 I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
  Z5 m6 S, g1 a! p( v5 X, n 5 G& t5 A- o; B2 m
凡刘伯温当年到过的地方,几乎都有他的传说故事,在这些传说中,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他料事如神本领是哪来的;二是他为什么在群雄中选择朱元璋?
' v) S# O$ H, _   
1 h* f+ R& e( c+ [/ ]8 e关于前者的故事:说他刘伯温有座奇异的山,他年轻时每天都对着那山读书。一天,山上忽然开了一扇石门,刘伯温跑进去一看,看见石壁上有这么一行字:山为基开。刘伯温用石头一敲,石门就开了,进去一看,里面有一个道士,枕着书躺在石床上。道士把那部书拿出来交给刘伯温,原来是一部兵书。道士说:“明天你要是能背下来,我就把这些兵法传授给你。”博闻强记的刘伯温到了第二天,果然将书背下来了。道士很欣赏他,便将那部书上的兵法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从此具备了诸葛亮一般用兵如神、呼风唤雨的本领。
9 [. G1 B1 y- H   
, ?$ X6 G/ a( D. o  r" n, @5 c9 H当然,还有一个传说也流传甚广:刘伯温少年时在一间寺庙里读书,僧房里有一异人,会魂魄离体的法术。每当他魂魄离开身体的时候,就事先锁好门。他每次出去都历时半个月至一个月之久。结果有一次出意外了,有人无意开了那异人的房间,看到他魂魄离开后身体,以为他死了,就当“尸体”给烧了。等到异人的魂魄回来时,发现自己的身体竟然已经被烧了,无法复生,只好每日围着寺庙呼叫:“我在哪里啊?”刘伯温知道这事后,便推开窗户说:“我在这儿呢。”异人的魂魄随即附到刘伯温身上,从此他的聪明才智比以前增加数倍,天文兵法“一览洞悟”。
$ F8 s- ]2 J; u9 R* C  ~   
) `$ V; \: ~* K2 ^  ]9 k+ M至于刘伯温为什么辅佐朱元璋?有故事是这样说的:公元1349年(之所以又出现这么个确切的年份,是因为刘伯温在这一年第二次辞官),有一天,刘伯温见西湖五色云起,知道那是天子气,看方向应在东南。于是他就打扮成算命先生的模样云游于江湖,他要去寻找即将出现的新真龙天子。
  N9 i" w8 K: r; j/ j    3 V4 h4 Q- u1 x7 ]
他先到了元末一个江南名士、会稽王冕(就是那个画画的放牛孩)的家里,跟他漫步在竹林中。刘伯温悄悄地令人放爆竹,王冕听到爆竹响,吓了一大跳,刘伯温见状,心里感叹:这个人胆子小了,不是真龙。告别王冕后,他继续前行,到了海昌名士贾铭的家里。这个贾铭,也是江南名士,官至万户,喜好结交风雅之士。当时他家新建一所厅堂,里面布置得十分华美精洁,刘伯温有意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贾铭出来时恰巧看见了,就命令仆人将痰擦了。刘伯温又在心里感叹道:这个人气量有点狭小了,也不是新天子。但等他到了临淮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发现那里人人皆“英雄直谅”,屠贩者脸上似乎也显得气宇轩昂。买肉的时候,如果跟摊主要求多割一块,对方就会立刻大割一块,豁达大度。刘伯温看差不多了,掐指一算,算出此地人多王侯贵人命。他很高兴,感叹说:天子肯定就在这里了,不然哪来这么多从龙之人呢?
2 E; L' I) k2 z) o* E5 S) Y) R; x- H. f    ) W. h5 q5 o' w! p' p! B0 F
后来,他遇到了朱元璋,凭他的眼光,一眼就看出这个人将来会是真命天子,于是就跟他结下了紧密联系,要一起成大事。
. s  c1 }4 E0 g8 f* r' F$ ]2 e: E   
: u/ B7 @5 m8 y4 {5 H8 R虽然民间的刘伯温传说作为一种口头文学跟史学不同,但它所包含的夸张、幻想的成分,往往又非常具备时代印记。记者在南田镇采访时,正遇上一位导游正给一群游客讲三个关于刘伯温的“灵异”传说:; O0 ?3 H5 e9 I) c! V2 Q
    / h. ^( e- h9 y+ {
文革期间曾在刘基庙里放过电影,两个调皮的小孩分别坐在刘伯温塑像的肩上和怀里,结果坐肩上被人视为无理冒犯的小孩没过几天就死了,坐怀里却一点事情都没有;还有一个说是有人拒绝配合镇里新规划,不愿配合拆迁工作,放言称,除非房子被火烧了!结果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烧了几十间房子;再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拍刘伯温的电视剧摄制组在刘基庙里拍摄时,机器老出故障,但一到庙外,机器立马又好了,后来在当地老人提醒下,摄制组烧香祈祷了一番,才能正常工作。
: m: t" k: R, ?) y    % ^; Y. Z5 j& D0 m
尽管这三个新传说里,刘伯温“神”得有些不可爱,但当我们将其作为对现实社会阅读的一个索引时,多半还是可以会心一笑的。: W/ @: c+ @$ }
 & _7 j  [6 [7 I8 e' n8 T
 ! N2 O$ ]; h, [1 X" B' b& W! F
历史语境中的刘伯温
8 n0 \  }4 u3 `( e" x+ u 0 x1 e. q% x7 C8 l* l& h: `6 P
刘伯温的民间传说,不仅现代人觉得荒诞不经,连古人也觉得离谱,《明史·刘基传》就曾对这些传说进行批评:“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基以儒者有用之学,辅翊治平,而好事者多以谶纬术数妄为傅会。其语近诬,非深知基者”。
) a) C. ]* h- X3 \5 a    / u1 [/ k+ n6 \. A9 K" e1 U3 \
历史记载里的刘伯温非但不是神仙,而且形象还有些《水浒》化,《明史·刘基传》记载其“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跟我们想象中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相差很大。按今人的学科分类,刘伯温应当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等,因为他著述也广泛涉及到了这些方面,“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刘基传》),其《郁离子》想象诡异,寓意深远,有如《庄子》,《百战奇略》更是兵书宝典(后人对是否伯温所作尚有争议),天文历数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观象玩占》传世,此外还著有历书《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 _! S2 ^: s8 _( g. ]; C
    5 c- M; d$ ?  ]* v! u
一般历史书籍中记载的刘伯温是:23岁进士,曾任元朝的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职,曾受命参与镇压方国珍部,任处州路总管府判。因不与兵事,愤而弃官还乡,在48岁那年弃官归隐。元至正二十年,“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明史·刘基传》)  Y! [) f0 x( ~% ]
    * y! L: T) i' n# o9 I/ D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陈时务18策,提供了好几着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为朱元璋采纳。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8 |7 B( K4 ~1 z: ^
   
2 _, }+ z$ h' u*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刘伯温被封诚意伯,有个比较普遍的说法:说要按运筹帷帷的功绩,刘伯温理当入公,但可能是出于一种自卑和自大混和的心理,身为文盲老粗的朱元璋对文化人有一种内心的反感,不过事后他又做了一些补偿来安抚刘伯温,下令青田不加赋税,“令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后来又“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明史·刘基传》)- g1 e$ F1 B) R* a% u9 i2 Y0 i
   
6 E/ b1 J3 n5 |* u; ]. b4 h9 Q* B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就李善长外另一丞相人选问题征询过刘伯温的意见,刘不看好胡惟庸,评价是:“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明史·刘基传》)。胡惟庸因此对刘伯温怀恨在心。后来终于在朱元璋暗助下得到了一次报复的机会。& k6 p1 `( Z& a$ o" v8 M. e
   
/ }! T' j. r/ O( p4 ]) u当时瓯、闽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谈洋,该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便是从这起兵反叛的。刘伯温委托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以控制管辖该地,使那里的刁民无机可乘,不能互相勾结或胁迫戍边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指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基,反指淡洋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伯温想要谋取作为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E+ p5 R  e- s/ [9 _" g
   
: d/ `$ S7 N5 ^; |于是刘伯温只好赴京去见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全然不过问此事,刘伯温既不能辨白,又不敢离京。没多久便发病了。此时胡惟庸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刘基吃了胡惟庸拿来的药三个月后,病情更加恶化。朱元璋得知他不能起床后,便让他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老家。一个月后,刘伯温就去世了(毒杀刘伯温,这是后来胡惟庸的一大罪状,但下毒是否为朱元璋的授意,至今仍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历史悬案)。
  a/ O. F, G  u7 m: Z0 a; y( F    5 D: v/ S  Y$ _1 x4 Q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刘伯温在老家的死亡对整个帝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五年后,大清算就开始了。
4 K7 i  W" p  M5 W' b+ `( h! d    / f4 O4 ~, \4 t8 m8 O, Y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始于追查刘伯温死因的胡惟庸案发,最终的罪名则是不可饶恕的谋反。“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实际数目远高于此,因为被杀的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杀一人也就是杀一家。坐胡案死的有李善长、朱亮祖二国公二十列侯,身为太子老师的宋濂虽免于死罪,但死于流放途中。
7 n" T' R7 f/ R0 s3 q5 A! _* j9 V      M! t& j( u, }! h
很多人认为,表面上看朱元璋此举是为刘伯温之死结案,但事实上是用恐怖手段制造至高无上、森严可怖的皇权。
+ T# y  O1 z! O9 H& c4 @ ; ?6 H6 U5 o6 t% t
 6 l* \- s$ A; L. \. S& H$ }
百年之后的突然荣耀+ o6 ~* v% J: ?# Z
 ' Y+ H0 f; U  ]& p* Y. I: E
刘伯温的哀荣来自去世139年之后的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朝廷加赠他太师衔,謚文成。我们今天称道刘伯温的所有荣誉在《赠谥太师文成诰》中都出现了:“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逮应聘括苍,陈时务于建业,既从征彭蠡,定大事于中原。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功成不取,以辟谷封留之请,可为明哲允矣!”
! [- U2 Z; i; N; J8 ^: d! I7 ~   
, x6 j) A/ `3 n+ i1 B; B而朱元璋在1370年大封功臣时,最初的名单中连刘伯温的名字都没有,直到封赏完毕后的二十天,才把他补封为不能世袭的三等伯。8 h% S7 ?8 I# I$ \
    , j! C: F; ?$ n; v
而且在同样是封伯的情况下,刘伯温的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汪广洋则有六百石,而另一位军师李善长的俸禄更是达到了三千石。所以有明史专家就曾经怀疑,刘伯温的实际情况并不像正德年间给予的那种高度评价,所谓“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应该有着不少的水分。* R, Q( g! X! s1 a' V7 K
    ) `5 T. d% F* g, K
作家佟平觉得刘伯温的军事才能被夸大了,他认为从刘伯温的实际从军记录来看,前一部分主要是在元朝官府当过三四年的军事参谋,镇压农民起义,没有表现出什么出色的军事才华;后一部分就是投奔朱元璋,做起义军的参谋。但在1360年到1363年9月做朱元璋随军参谋期间,他有半年多是回家给老母亲守孝的,实际从军的时间勉强接近两年,而且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官衔的普通参谋之一。4 [/ l+ k. F" t
   
: M  o$ u9 V- S, }3 @1363年9月朱元璋再次出征时已经不需要他随军,而这时朱元璋的仗还远没有打完,由此可见,刘伯温起码不算是朱元璋来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谋。至于一些书籍把朱元璋首先消灭陈友谅,然后再消灭张士诚,说成是刘伯温制定的平定天下的大计,甚至还将其等同于诸葛亮的隆中对。佟平就更认为是穿凿附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
4 b0 s! R. \( r/ I   
& w) X* U1 d# k) k( g# S% Y朱元璋跟陈友谅的这场大战发生在1363年,这时刘伯温已经在朱元璋手下当了三年的军事参谋,当陈友谅打上门来的时候,朱元璋才匆忙赶造战船来迎战,哪里有什么“先”打陈友谅的大计?更加可怕的是,在这场大战中,朱元璋曾被敌军团团包围在一条指挥船上,如果不是部下将官韩成与朱元璋换穿袍服,假冒朱元璋跳水自杀骗过敌军,朱元璋很可能在这场大战中被杀。如果刘伯温真是一名出色的军师,能这样让主帅涉险吗?
' H# p9 |) t0 w* \   
% i# Y! Z7 Q' v& ?* m, Z, m正是这场大战的胜利,才奠定了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大势,如果刘伯温真是这场战争的主要功臣,断然不会发生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刘伯温连第一名单都没有进入。而后来之所以补封他一个最末一位的伯爵,想来朱元璋主要不是看中他的军事贡献,而是他在筹备登基、修建南京城、担当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复科举等“建国”方面的成绩,再加上他在元朝的特殊身份、跟着朱元璋十年、这时他也已经六十岁了,所以才象征性地封了他一个爵位。
# T! c" v1 {  ]8 K( B2 [ 
& X$ N% z# e# f 3 E1 {/ y. b6 w! o# g8 ?
为什么要神化刘伯温
4 y: Q2 D" }; L0 z 0 Y; w9 T- N7 M$ r3 O5 E7 e
尽管对于刘伯温的功勋人们有着不同的说法,但加在他身上的荣耀本身却没有半点的虚假,人们奇怪的只是,为什么这些荣誉会在他去世139年之后得到,如果这算是神化的话,那么当时的明朝廷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去神化他呢?后人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当时的正德皇帝为了神话开国老祖宗朱元璋而顺便神化起陪衬的臣子刘伯温,至于为什么选中了刘伯温而不是其他人,佟平认为不外乎这样几个因素:7 ?+ M$ ~  i! S- I8 P* b
    3 y8 W9 m2 h4 ~# B% u1 z+ L  E# {
首先是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许多人被朱元璋杀掉了,所以才轮到了刘伯温。据史家统计,1370年所封功臣三十七人中,在朱元璋去世前或父或子被杀、被充军、被除爵的达到了三十一人,其中还不包括被暗害死的。既然这些人已经被朱元璋定为坏人,在神化朱元璋的时候自然就不能再用这些人来做陪衬了,这样就将原本排在四十名之后的刘伯温一下提到了“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位置了。! L) e. C% o; ~: L! `1 Q
    9 D- I0 E; E# _$ u/ u/ Q
其次是因为刘伯温在朱元璋手下担当的是太史令,这个官职除了编制历书等,还负责观察天象,同时兼管起草文书、策命、记史事、编史书、国家典籍、祭祀等。通过刘伯温来预测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更加具有欺骗性。# c/ [2 F* i1 \
    " Z- q  }" V, q* Z* G
再有就是刘伯温诗文出众,而且产量也很可观,仅收集在《诚意伯文集》中的诗词就有一千六百首,文章二百三十余篇,神化这样的文人,显然很方便在人群尤其是文人中宣传推广。
9 s* J$ [# T5 ]% [2 L    : B( d& S0 F* a) J
此外,刘伯温在朱元璋的开国元勋中学历最高,是前朝的进士,让一个比朱元璋大了20岁的前朝的进士为没有正规上过学的朱元璋当老师,面子上也好看。: H. z) I# J4 I
   
0 z3 T: q0 G5 Q. y1 b3 ?还有一点就是,刘伯温是有文才又有从军经历的人,适合神化成能文能武的人。& _% t+ C% p; p* p
    ( C8 b! k7 Q% [# N$ f1 i! [# x: b4 ~
或许正是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刘伯温这个年过半百才开始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15年政治生涯的老人,在他去世139后,突然获得无上的荣耀,这恐怕是能掐会算的他生前也没能预料到的。尽管洗尽铅华的历史有时会让人感到缺少生动的魅力,但毕竟它能符合我们对历史真相的努力追求。
$ u2 z( l0 U2 K* \! g* R3 F: L   
/ h  R: @& \& F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不论刘伯温研究者最终是否能让历史上的刘伯温走下神坛,传说的刘伯温将永远留在民间的传说之中。
* G: h4 h9 `6 `0 b( M9 P; B    - a( p; N4 P- x0 \# B* P# V7 t
1939年12月5日,上海《申报》曾登了一篇《刘伯温回天碑出土,抗战必获胜利》的新闻报导,全文如下:. a- d- W# P5 \8 H% K3 v
    ! a! p& W) F0 [5 L0 w* S, q3 O
新上海社会云:顷据浙东来人谈,邮兴整理炉峰委员会,日前雇石工开广炉峰仙人桥,斧斤之下,在桥石下发现明代青田刘基预言之回天碑一方,其碑长二尺半,阔一尺半,石刻尚极清晰,察其语意,则为抗战必获最后胜利,经江浙英杰努力,事虽可异,然碑文殊来深意,盖与今天状况,颇多符合也,兹录如下:一回天碑,起七七,终七七,冀宁、粤、汉,暗无天日,引胡深入,一鼓歼灭吴越英杰,努力努力,青田刘基题。
3 Z( t. `$ P' ?: d   
/ a' @; G/ _. P抗日战争从1937年庐沟桥事变开始,至登报日已近两年,当时,抗战形势非常紧张,谁胜谁负,谁也不能判断,在这样的情形下,刘伯温在六百年前的“预言”出土,对民心和士气必定起到极大的鼓舞。
' m# c" L- ~0 t0 x# f    3 E0 o9 @9 Y) o$ v* a* d$ d- I
神化的刘伯温再度印证了“传说往往都源于现实的美梦”的说法,那神化的智慧、正直和忠诚也确实是我们内心的美好向往。
刘伯温:一个神化的智慧传说 - 散讲温州 - 柒零叁网 - Powered by Disc... 温州特色小吃大家都吃过吗? - 散讲温州 - 柒零叁网 - Powered by Disc... 温州中学政治老师要告诉学生对共产党要有根本的信任 - 散讲温州 - 柒零叁网 - Powered by Discuz! 乐清事件,谁是帮凶? - 散讲温州 - 柒零叁网 - Powered by Discuz! 21cbh——温州房地产整肃:平阳官场地震 - 散讲温州 - 柒零叁网 - Powered... 江味农居士的净土开示 - 笃行一生的日志 - 佛缘网站 - Powered by Disc... 向生命致以最诚恳的敬礼 - 郭迎金的日志 - 佛缘网站 - Powered by Disc... 宽宏大度善待他人的韩琦 - 郭迎金的日志 - 佛缘网站 - Powered by Disc... 童话般的鹤城 - fuyu1971的日志 - 光明社区 - Powered by Disc... 理论的正确与错误 - rrhhwc的日志 - 光明社区 - Powered by Disc... 理论的概念与范畴 - rrhhwc的日志 - 光明社区 - Powered by Disc... 闲话理论的整体性 - rrhhwc的日志 - 光明社区 - Powered by Disc... 浅析理论的系统性 - rrhhwc的日志 - 光明社区 - Powered by Disc... 理论的进化与发展 - rrhhwc的日志 - 光明社区 - Powered by Disc... 理论的进化与功能 - rrhhwc的日志 - 光明社区 - Powered by Disc... “道德理性”的认识与解构 - 程平的日志 - 光明社区 - Powered by Disc... 一份拆迁案经典的民事申诉书 -ss 正义论坛 - 正义论坛 - Powered by Disc... 岂独我知,三界谁不知! - 郭迎金的日志 - 佛缘网站 - Powered by Disc... [转贴]我到美国一周的感触 - 旅游度假 - 应城论坛 - Powered by Disc... 高三语文课堂的幽默笑话 - 高语教研 - 三槐居语文网 - Powered by Disc... 《转载》浮漂的认识及选购 - 休闲野钓 - 洛阳钓鱼人 - Powered by Disc... 葫芦的加工技法(详细介绍) - 鸣虫葫芦 - 上海文玩 - Powered by Disc... 腊月里的这些慢镜头 - 『槐下品茗』 - 三槐居语文网 - Powered by Disc... 国外冬泳迷对冬泳的论述(译文) - 冬泳 - 北风狂野 - Powered by Di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