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总裁爱妻束: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59:49

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论)

2011年04月21日 04:15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T|T
1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就需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树立社会管理既是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把社会管理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完善群众工作内容,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一切社会管理部门为人民群众服务、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利、一切社会管理过程与群众工作同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树立统筹协商的理念,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进行社会管理。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的体制、格局与快速流动的社会人员、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协调利益关系、调处矛盾纠纷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从过去习惯于用硬性的行政手段解决矛盾转变为重视综合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特别是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采取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树立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的理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整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思路、管理格局、管理方式,改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倾向,切实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的福祉,而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人民幸福感的增强、幸福指数的提升。只有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所有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参与增长的机会并合理共享增长成果,形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创造精神  

面对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创造精神,不断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构建诉求表达平台,推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地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管理活动,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目前,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种组织,如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行业协会及其他社团组织等。在这一基础上,还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特别是利用电子投票、民意调查、干群交流、信息公开等民主新方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实践。一方面,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提高党委和政府引领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应注重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尤其是要整合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合力,从而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建立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从源头上完善社会管理。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突出源头治理,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把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完善基层管理网络,培育基层社会管理主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继续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活动,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矛盾在源头控制、纠纷在基层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实行风险评估,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社会治安、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等是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社会矛盾和危机事件极易产生的敏感区。社会管理必须从关系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以及人的尊严等民生问题入手,多办实事、做好事,特别是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保障。目前,社会管理正在出现从单位管理向社区管理、从城市管理向城乡统筹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单纯行政管理向经济行政法律管理、从侧重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管理、从强调惩治和处罚向预防和控制的深刻变化。为此,需要建立一套与新时期社会管理相适应的保障机制,重点是着力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具体包括就业再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政府应急机制、农村公共品投入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城乡一体化促进机制以及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

把思想道德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执笔:李晓园)

智能抓取标签:加强和创新社会 人民群众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