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少女漫画舰娘:俞可平:走向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45:24

俞可平:走向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

2011年05月09日 08:0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俞可平

字号:T|T
47人参与8条评论打印转发

改革开放后,首先分化的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经济社会),其突破口是政企分开。大约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民间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产生,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开始产生,国家与社会开始适度分离。

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各类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生活方面,社会组织通过积极参与各类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渠道。许多经济类社会组织和行业组织,还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政治方面,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基层的重要动力。民间组织也是沟通政府与公民的桥梁,有利于增强官民之间的互信。社会组织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正在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近年来,许多地方的社会组织开始承担部分政府的公共服务,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做出了贡献。

在公益方面,各类社会组织一直承担着扶贫济困,促进慈善事业的重任。汶川地震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方面开始与政府有了实质性合作。社会组织的公益作用还特别地体现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

在文化方面,社会组织有助于塑造民间规范,维护社会团结;特别是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社会组织的作用非常突出。

全社会对民间组织的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变,开始从原先的否定和怀疑为主,转变以肯定和支持为主,但各种偏见仍然严重存在,特别是把社会组织设想为政府的天然对手。社会组织的相关制度环境开始得到改善,特别是一些地方性法规有了实质性的改进。例如,在有些地方,基层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已开始试行备案制度。但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从整体上说,还是制约大于鼓励,重要的法律法规也尚不完备。

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已经开始从原来的管制为主,转向培育和鼓励为主。这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以突出位置正式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这是一个实质性的转变。伴随着这一重大转向,对公民社会的资源供给明显得到改善,政府资助、服务转包和社会资助开始增加,不过总体上说资源供给还相当不足。

公民社会的自身建设明显改进,公民素质总体在提高,尤其是公民意识明显增强。社会组织的人才、机制、管理、经费都远胜过去。但中国公民社会自身问题仍然很多,社会组织自律不够、人才缺乏、行政本位等仍然存在。

全社会要改变对公民社会的认识,转变对公民社会的态度,特别是各级党政官员应当对公民社会的战略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积极鼓励和合作支持的态度。党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依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管理;要加快放松对社会组织的管制,更多地给予培育和扶持。各级政府应当广泛吸收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它们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努力营造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关新闻:

·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论)·标本兼治:我国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央党校教授:将社会管理摆在更突出位置是必要的·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论)·英国:“大社会”政策推行不顺 解困必备两大条件“我“眼中的药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