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动态图第198期:正一天师道斋醮科仪(道教舞蹈)概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50:47

正一天师道的斋醮科仪,是道教特有的宗教仪式,是道教中沟通人与神的联系,祈祷神仙保佑、赐福、消灾或为亡者追荐超度的宗教活动。因为斋醮科仪(俗称“做道场”)有一整套仪范程式,如音乐、灯烛、图像、禹步、手诀等,所以它也可以称为“舞蹈”的一种。不过这种“舞蹈”人们赋予它更多的宗教内容和神秘玄机,故不能等同于一般舞蹈。
一、历史渊源
上古的鬼神崇拜、祖宗崇拜并由此而产生的巫祝祭祀活动,是道教斋醮科仪的最早渊源。早在夏、商、周时期,就设立了巫史之官。《说文解字》释“巫”:“以舞降神者也”。至春秋战国时期,巫祝祭祷悦神之风更盛。巫术文化中的巫舞、占卜、禁忌、兆验,谶纬、符咒等均为道教所承袭。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在巴蜀创立“正一盟威之道”(又称“五斗米道”)已创立了《天官手书》等上章仪礼。同时期张角在北方创立的太平道、也建立了祠、茅室、方、坛,以举行斋戒祭祀。早期天师道的斋醮科仪,主要是以“直诵”的形式、诵念经文,也伴以击鼓,敲盆及“念咒”、“喝符水”等。
北魏时的道教宗师寇谦之,作《云中音诵新科之城》,改“直诵”为“乐诵”,一般认为是道教斋醮科仪与民间音乐舞蹈结合的开始。南朝陆修静改革天师道,制订了一整套斋醮仪范。知其名者有《金箓斋仪》、《玉箓斋仪》、《九幽斋仪》、《解考斋仪》、《三元斋仪》等,可惜均已忘佚。
唐代,道教成为国教,斋醮活动十分盛行并逐渐成熟和定型,历宋、元、明、清,有一些科仪已经亡佚,有一些则经过改造完善。现行道教正一派的斋醮科仪,基本定型为两大类:即以祈福、消灾、开光分灵等为主的清醮(又称阳醮)和以度亡、破狱、赞幽、施食为主的幽醮(又称阴醮)。两大类中又分出许多不同的名目,如请水、安坛、迎銮接驾、安龙奠土、扬幡挂榜、进表、谢圣以及阴醮中的灵宝济炼、拜九幽赞等。
道教高功法师在举行醮仪时,有许多特殊的功法。如叩齿、掐诀、存想、运神、罡步、变身、召将等等,与一般的舞蹈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这些步法身段构成道教特有的文化内涵。
斋醮科仪的规模人数,亦如戏剧舞蹈,一般四至八人(不含乐队);迎銮接驾,参神谒祖人数可达几十人或数百人。
道教正一派的音乐构成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经韵音乐和曲牌音乐、演奏以民乐为主,腔调以弋阳高腔、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昆曲等为特色,同时也汲取了佛教的“梵音”音乐。
二、现状概况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斋醮科仪活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恢复,到九十年代初基本定型。目前,有法师18人,经乐团13人。
1991年首次恢复对海外正一第子的授箓活动。
1995年首度恢复对内地正一第子的授箓活动。传度授箓科仪作为道教正一派的大型科仪。几乎包含了道教清醮科仪的所有名自,如请水、安监坛、安监斋、启师、扬幡、挂榜、迎銮接驾、参神谒祖、发愿、谢圣等。
其它的大型醮仪有:罗天大醮、祈褔大法会、开光、分灵、追荐祭度大法会等。如2000年天师府举办的“世纪钟声”大法会:2005年天师府建府900周年庆典举行的“两岸三地护国佑民,世界和平大法会:200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祈祷和平,超度英烈大法会:2008年为四川汶川地区大地震举行的祈福消灾大法会等;都是道教科仪活动中的大型法会。下面,着重介绍主要大型斋醮科仪的程式、阵容:
[罗天大醮]
罗天大醮是仅次于于金箓、黄箓大醮(即国醮)的大型醮仪。罗天、即三界之上称为“大罗”,举行罗天大醮一般要邀请海内外各大宫观共同举办,并设立若干分坛,如“都坛”、“皇坛”、“度人坛”、“报恩坛”等等,供奉的神灵达1200诸神圣位。举行罗天大醮可以捡阅各地道教科仪,进行观摩、交流。
[祈福大法会]
规模略小,视各宫观实力而定。包含祈晴祷祷雨,祈祷和平、祝寿等。为一般的阳醮科仪。
[度亡]
主要是超度亡灵早升天界,大型的度亡科仪可达三天四晚或七天七晚,名目繁多,如酢践、破湖、放河灯等等、场面壮观、宗教内容丰富,与各地民间风俗有极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