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动态图180期:解密A股缘何涨不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13:37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从5月末到现在,股市似乎是有了点止跌企稳的样子,最近6个交易日五阳一阴,大盘形态也不错。就沪市综合指数而言,2700点经受了几次考验,有望被确认为阶段性底部。而深市成份指数更是显示5天均线已经穿越了10天均线,有一种发力上涨的样子。一般而言,在股指处于低位,形态又得到修复的情况下,大盘往往会有比较明显的上涨。但是,股指表现却很平淡,涨幅非常有限,这有点令人费解。特别是端午小长假期间,预期中的加息没有出台,市场获得了一个短线上涨的时间窗口,然而节后行情依然波澜不兴,这说明目前市场存在某些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缺乏有效需求,更直接地说就是资金比较紧张。观察一下最近的盘面就可以知道,虽然股指企稳并且在低位展开反弹,而且在某一个局部的时点上,量价关系也配合得比较好。但是,总体上来说,成交量却没有明显放大。尤其是最近几个交易日,尽管股指奋力反弹,但成交却不断萎缩。没有足够的成交量配合,已经成为制约近期股市行情的一个主要的负面因素。

  有人说,这可能是市场依然处于底部区域,尚没有形成强烈的反弹,赚钱效应不明显的原因。如果股市好好涨一下,那么外围资金自然就会进来,成交量也会迅速放大,从而形成一波比较像样的行情。这样的推导没有错,在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过。但问题是在如今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它却不一定成立。其实,今年以来股市就一直存在一个成交量不足的问题,即便是在2、3月份的“春季行情”中,成交量也没有真正放大过。当时大盘股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但与此同时中小盘股却全面下跌,显然这个时候盘中资金从中小盘股中撤出。这种个股行情的跷跷板现象,表明市场上资金面很紧张,捉襟见肘。

  那么,今年以来股市的资金面何以这么紧张呢?这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社会上的银根被收紧,这自然会间接地对股市造成影响,资金大规模进入股市的条件失去了;其次,市场上投资渠道多元化,从安全度很高的银行货币型理财产品到高风险、高收益的艺术品投资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股市资金;第三,新股的高密度发行以及增发等再融资等快速推进,加上新股频频破发状况的出现,在相当程度上对一级市场中的资金产生了驱离作用。而由此留下的资金缺口,客观上最后还是要由二级市场中挤出资金去补上的,因此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最后,投资者对于后市缺乏稳定的预期,包括像“新三板”等行将扩容或推出的消息,都是要增加股票的供应。反过来现在很少看到来自资金面的实质性扩容信息。于是,人们就不得不考虑在一个供求失衡,并且这种状况还会进一步严重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应对的问题。显然,这个时候更多人会选择观望。即便由于股票估值比较低了,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投资者买入股票的唯一原因。如果说过去是市场上本身并不真正缺资金,只是因为行情不好所以钱不进来,成交低迷。那么只要市场形态能够得到改善,的确会吸引场外资金入市,促使行情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场外没有资金,场内资金又在不断退出,这个时候即便大盘形态还可以,也不会有多少资金会进入。于是,行情就不可能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这样一来,大盘自然就涨不高了。

  看来,如何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系统地解决股市的资金供应问题,是化解当前行情困局的重要一环。

调查显示:近五成投资者看跌后市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柯智华


  申万菱信最新的投资风向标调查结果显示,49.61%的投资者认为目前股指尚未真正见底,后市仍会下跌;仅17.32%的投资者认为股指已见底,后市将反弹。

  具体而言,有22.83%的投资者认为本周股指会在2750-2850点之间震荡;有34.65%的投资者认为本周股指会在2700-2750点之间震荡;然而,37.80%的投资者更加悲观,认为本周股指会下探前期低点2660点。

在看淡后市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依然很浓。上述调查显示,目前通胀尚未见顶,而经济增长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出现放缓迹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担心经济可能出现“滞胀”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45.67%的投资者认为低估值个股将会逐渐被投资者所重视,另有27.56%和26.77%的投资者分别看好抗通胀类与业绩增长个股。

  在A股破位下跌的因素中,43.31%的投资者认为银行再融资和国际板推出消息导致资金面供应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另有33.07%的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调才是最主要原因。

对于近期走势强势的煤炭类个股,仅有29.92%的投资者看好其后市表现;另有37.80%的投资者却不看好其后市表现。可见,在弱势行情中,投资者心态普遍较谨慎。在未来一周中,仅有23.62%的投资者敢于低吸;37.01%的投资者会采取减仓措施;25.98%的投资者采取空仓等待。

  另外,对于基金类投资调研显示,有27.56%的投资者会偏爱大消费主题基金;22.83%的投资者会偏爱政策导向主题基金;21.26%的投资者会关注抗通胀类基金;另有一成左右的投资者会倾向于量化基金和传统基金;而海外市场的QDII最不受投资者欢迎。

谁说A股询价对象是白痴?
——“买者自负”对询价对象和普通投资者同样有效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自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总有一种噪声挥之不去,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逻辑:询价对象是发行人与承销商的帮凶,他们是推高新股发行定价的罪魁祸首。对此,笔者一直半信半疑,实在不敢苟同,难道说询价对象都是白痴,全是傻子?“买者自负”对他们真的不起任何作用?难道他们的钱就不是真金白银?

  但总有人立场坚定地认定,询价对象原本就不是好人,他们为了拿到更多的新股配售筹码,不惜一切代价高价抢购网下配售!如此低级思维,如此混账逻辑,不知他们是如何自圆其说的。

  还有一种更为搞笑的人认为,询价对象与发行人和承销商原本就是一伙的,询价对象为了换取某种利益和好处,故意抬高新股发行价格。这种观点更是捕风捉影、无事生非。试问:发行人和承销商究竟能给询价对象何种好处?难道是将发行人的募资偷偷馈赠一些给询价对象?

实际上,在对上述噪声质疑的同时,笔者也在质疑自己:A股询价对象难道真是白痴?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已经发生在眼前的一些活生生的现实呢?比方,庞大集团上市首日收盘价不足35元,而询价对象却硬生生地将其发行价推高至45元!究竟这是谁的过错?难道这些参与网下配售的询价对象真的“犯傻”?不过,笔者认为“犯傻”不要紧,但切莫是“范进”。如果说是估值失误,则可能是“犯傻”!如果说是想帮承销商抬高发行价,则可能真的就是“范进”了。

  另一个同样不可思议的案例是:双星新材的询价对象——新华人寿旗下的新华资产管理公司,它一家几乎独揽了双星新材网下配售的全部筹码,而且给出了55元的成交价格,结果网上申购者用脚投票,中签率高达65%,差点“回拨”网下再配售。上市首日破发,三个交易日已跌至45元。不知新华人寿作何想法?究竟是归咎于估值失误?还是又成为了“范进”之流?

  其实,上述两个例子只是大家过去经常看到的一种情形,下面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则是另一种情形,它可能是大家过去所见不多的,但肯定是将来一定会更常见的现象!

案例之一:万安科技的保荐承销商——国信证券认定其合理价值区间为24.7——28.3元/股,对应发行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10年平均市盈率27.84倍。然而,询价对象对此说“不”,并用脚投票,结果万安科技发行价最终被迫降至15.6元,对应发行市盈率仅为17.93倍,创下自2004年6月中小板开市以来的最低发行市盈率,为此,网上投资者积极而热烈地响应,网上申购中签率在弱市中居然能低至0.88%。这一案例足以证明询价对象不是白痴,普通投资者也不是傻子。只有那些同情投资者被新股破发所套的人,才是真正的白痴和傻子!

  案例之二:八菱科技成为A股首家发行失败公司。4月11日“过会”成功的八菱科技6月7日宣布终止发行。该公司表示,由于在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不足20家,违反了《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中关于“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规定,被逼终止发行。八菱科技网下无人配售,再次表明询价对象不是白痴,他们并非饥不择食,什么筹码都抢,当然,这也证明那些认定询价对象是白痴的人,才是真正的白痴。其实,八菱科技中止发行的原因,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发行人与承销商路演推销力度不够;二是发行人和承销商自我估值报价过高。

  事实上,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之后,证监会不再行政干预新股发行定价和新股发行节奏。即便在弱市中,证监会也决不会再退回到“暂停IPO”的老路上去,很显然,个别人希望证监会出面干预新股发行节奏的想法,是天真而不切实际的。在任何牛熊行市中,市场化的力量——也就是投资者和发行人,他们共同决定着新股定价高低和新股扩容速度,证监会无权行政干预。因此,在弱市中,避免发行失败的对策只有两个,要么发行人主动推迟发行计划,要么发行人主动降低发行价格,除此别无他法。

最终结论:发行失败是对发行人与承销商在新股定价环节构建的一种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则是询价对象和普通投资者实现“买者自负”的生动体现。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这里,我要大声痴呼:请那些拿“新股破发”说事、名为同情投资者、实为反对市场化改革的人,多多反思自省!究竟谁是傻子?请这些人不要信口开河、侮辱我们投资者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