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 刘嘉玲长得很像:总是新鲜的经典旧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54:31

总是新鲜的经典旧书

文/杨照

 

读陈丹燕的书《柴可夫斯基不在家》,她写道:『要是没有在十九岁的时候,如饥似渴地读过《梦的解析》,从小看着谎言和迫害长大的我,大概也会迷失在将所有错误推到别人身上的习惯去吧。』

 

『《梦的解析》对于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长大的十九岁中文系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惊。从那时候开始,佛洛伊德的烛光,带我发现了谎言后面的黑暗的广大世界,那是凡人的心灵,纯洁的和肮脏的混淆在一起,每个人都是一样。』

 

 十九世纪末最后几年,一边在维也纳执业一边写书的佛洛伊德,一定不会想到有一天他的书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一位中国少女,而且他如果地下有知,恐怕不会完全同意陈丹燕对《梦的解析》的读法吧?用《梦的解析》来对抗充满谎言和迫害的社会?而且是佛洛伊德从来没有了解过的中国社会,在佛洛伊德来不及经历的二十世纪文化大革命潮流下?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佛洛伊德活在一个跟陈丹燕完全不同的社会,他沉浸在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社会给他的难题考验里...怎么理解歇斯底里病症?怎么想象人类意识的运作?怎么用一种普遍的科学方法去处理个人,尤其是个人最独持的意识呢?佛洛伊德在这样的前提下思考,思考出他的答案,交出他的《梦的解析》。

 

正因为《梦的解析》跟二十世纪六0年代没有一点关系,所以他能用陈丹燕无法想象的新鲜角度思考、论证。《梦的解析》的魅力,有一部分正存在于其陌生背景,佛洛伊德压根儿没要拿陈丹燕当『想象的读者』,他不考虑陈丹燕的需要,更无从讨好像陈丹燕这样的未来读者。

 

佛洛伊德为自己、为自己的时代与社会所写的书,因缘际会成了经典,在时间上往后延伸,在空间上向外扩展,一圈一圈增加其读者,愈后来愈外围的读者,离佛洛伊德生活、思考的现实背景,就愈遥远、愈陌生。他们带着陌生的眼光、陌生的问题,来读经典。

 

 跨越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提供了我们『陌生的服务』,这是常常被忽略的一项重要价值。活在世上,我们难免会有一种本能的怠惰,让自己藏身在熟悉的东西之间,借着被熟悉包围取得安全感,节省精力,与我们同时代的人,和我们一样沉溺在这种『熟悉性』里,大家一起不但再制彼此熟悉的东西,进而相信这些就是全世界,就是一切。

 

熟悉成了最大的盲点,养大养肥了我们的惰性,削弱了我们应对世界变化的能力。越是以熟悉相濡以沫的社会,越容易失去创造力,也越没有弹性面对未来。

 

还好有书,还好有经典。书一直在抗拒时间,也就是抗拒现实的『熟悉』原则。当每个领域部被熟悉、惰性占据时,书却还是散发着跨时空的吸引力,引我们去看别的社会别的时代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经验。旧书、经典,成了最重要的『陌生』来源,也提供了我们真正的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