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提天气预报一周:质疑经典,不愿苟同(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5:59:30
               质疑经典,不愿苟同(原创)                                             好友欢聚,闲聊中又有人问及《平凡的世界》如何,回答依旧是:不喜欢。不出所料,仍是诧异的目光和不以为然的表情。为什么?为什么是个名著就必须喜欢?凭什么得了茅盾文学奖就得推崇?
   不可否认,《平凡》描写生活的残酷和卑微鞭辟入里,刻画贫穷的窘迫入木三分,背景广阔,内容纠葛,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交织成错综复杂的网,耐人寻味,不少寒门子弟从罕见的居高临下中获得了希望和力量,值得一读。但看归看,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会吃肉,是因为有营养,而绝非青睐。
   对此书白眼只因一点,讨厌自以为是的苦哈哈精神,类似梁山上自导
自演的假仗义,一字以蔽之,叫“作”。分明饿得快死了,眼睁睁看着树上新鲜的果子,却一定要等烂的掉在地上才愿意捡起来,名曰吃苦,不解的是这种怪诞长久以来被人冠之以高尚。
   田润叶宁愿让人抱着树啃也吝啬到不给的爱情,却在对方失去双腿后以同情的方式不遗余力,积极配合种种尴尬和不堪以示伟大,不顾别人感受极大地满足自己对善的虚荣,如此自虐自恋的做法让人嗤之以鼻。面对饥寒交迫的一家老小,孙少平毕业后没有积极努力的挣钱改善生活现状,反而迫不及待一次次自找苦吃,连年幼的妹妹都知道捡柴喂猪替父母减轻负担,做为家里最有知识和能力的希望,他却多次放弃轻松稳定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走上苦行僧的道路,最终爱上煤矿工人的职业,仿佛不苦不足以深刻悲壮。不理解,不明白,不屑。姑且将此定义为“舍身求存”,用悲惨来证明存在感。但人为的悲剧毫无凄美可言,徒有惘然的叹息罢了。
   如果这是面对贫苦的人生模式,我更欣赏《活着》,勇敢正视
命运的坎坷,不屈服于苦难的人生,挣扎着只为活的更好,期待苦尽甘来的美好明天。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因果顺序。《活着》面对无法阻挡的灾祸和困苦,别无选择只能接着;《平凡》是觉得命不够苦,想方设法让自己陷入更悲惨的境况,为自强不息打造更好的平台,路遥不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只是对逆境的戏谑,并非渴望和追逐。只有两种人会对苦难甘之如饴且趋之若鹜,可笑如唐吉歌德。其一是一知半解的富二代,究其根是被此类文学作品洗脑后对底层艰辛的好奇和对奋斗的憧憬,人总是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向往,可惜这种孤勇没有机会实践,以致雾里看花,越看越美。一旦误入歧途,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二,不得志的热血青年,他们眼高手低、碌碌无为,或时运不济、命途多
舛,需要自欺欺人的顾影自怜来掩饰不如意,但内心深处也知道馒头和包子的区别。一旦要在白菜和肉中做出选择,会毫不犹豫扔掉伪装,拥有狐狸的聪敏和狼的野心。大胆推测,作者亦在池中,所幸
他把不如意变成了铅字,卖了个好价钱,从此便如意了。
   不好意思,与各位专家背道而驰,《平凡的世界》不是现实主
义,而是理想化的精神境界,不循常道,不知疾苦,剑走偏锋。把一块正装的面料缝成睡衣,所有人说好时,它便完美了。
   此类经典,不在人间,不适合有各种需求的活生
生的人,最起码不适合清平盛世里拖家带口的过日子。为这种矫情买单需要时间、青春、金钱、爱情,甚至未来,精明如你,认为值得吗?人生苦短,奋斗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过得更好吗?若食不果腹,就没理由需要地狱式的无偿历练过程,那是上流社会训练接班人的游戏,而非草根的进身之阶,当务之急是碳水化合物。
   但愿世人都能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冲出樊笼,而非作
茧自缚,陷入轮回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