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部电影演空军一号:关于比较文字学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32:50
关于比较文字学的研究作者:周有光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07-11-16本站发布时间:2007-11-16 17:14:30阅读量:620次    1998年,我出版—本《比较文字学初探》。”初探”是初步探索,不成熟的尝试,希望抛砖引玉,请语文界同行们审议和批评。这里先简单介绍本书内容的要点,再谈谈个人摸索的经验。         一、本书内容的要点         总论。         本书的名称可能有些陌生,书中首先解释”什么是比较文字学”。西方在释读丁头字和圣书字之后,进行相互比较,并跟汉字比较,这样就事实上开创了比较文字学。比较的内容主要有:文字的形体和结构,传播和发展,应用功能,历史背景等,从中归纳出文字发展的规律。比较的目的是辨别相互之间的差异性,阐明相互之间的共同性。         文字学首创于中国,起初称小学,清末称文字学,1950年代称汉字学。名称的—再更改,说明认识在不断前进。一国文字学正在发展为人类文字学。书中”文字学的轮廓画”说明文字学的广义内函:文字起源论、文字类型学、形意文字学、意音文字学、表音文字学、应用文字学等。         比较文字学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文字的分类。中外各家的分类法各不相同。我分析各家的分类法,看到—个共同点,都是以文字的特征为依据。这些特征可以归纳成为三个文字侧面:符号相(图符、字符、字母)、语段相(语词、音节、音素)和表达相(表形、表意、表音),合称三相。我把三相排成一张”三相分类表”,可以包括所有的文字种类,希望能作为共同的客观分类标准,这就是”文字类型学新说”。在许多类型中,主要有三大类型: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         形意文字。         这一类型的表达法主要是表形和表意,称为形意文字。也有偶尔的表音符号,处于胚芽状态。这都是没有成熟的文字,一般称为原始文字。成熟的标准是什么呢?我提出:能够无遗漏地按照语词次序记录语言。书中举例说明了沙巴文和东巴文。         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的表达法主要是表意和表音,已经脱离表形状态。这一类型是比较文字学的研究重点,一般统称古典文字。书中的举例是:丁头字、圣书字、汉字、马亚字和彝文。马亚字在1950年代释读成功,促进了比较文字学的研究。1980年代产生云南规范彝文。这是第五种意音文字,又是汉字以外第二种现代使用的意音文字,它给比较文字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的六书说不仅可以说明汉字的造字和用字,还可以说明其他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的造字和用字。”六书有普遍适用性”。书中比较了六种文字的六书:汉字、丁头字、圣书字、马亚字、彝文和类型相近的东巴文。这是比较文字学的新收获。         汉字是意音文字中唯一的现行全国性文字,并且是汉字文化圈各国的共同文字。它以各种变通方式书写了越南语、朝鲜语、日语,还由古今许多民族仿照汉语汉字造成汉语的民族汉字,成为—个包含30来种汉字型文字的文字系统,分为孳乳仿造和变异仿造,以及异源同型的汉字型文字。中国是—个文字博物馆。         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包含音节文字、辅音文字和音素(音位)文字,一般统称字母文字。字母学在国外是常识,在中国还没有受到注意。这里的”字母学纲要”介绍字母学的基本内容。         音节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个重要类型。我把音节文字分为两类,一类是尚未规范化的叫做字符音节文字,另一类是已经规范化的叫做字母音节文字。正式用音节文字的国家很少了,但是民间文字仍旧很多是音节文字。         辅音字母跟音节字母如何区分,跟音素字母又如何区分,这是—个—般书籍里往往没有说清楚的问题。本书中作了对比和说明。西藏采用经过变化的印度字母。印度字母保留着辅音字母的特征,这或许是中国学者们可能感兴趣的问题。阿拉伯字母是典型的辅音字母,今天的流通范围仅次于拉丁字母。新疆维吾尔文也用改良的阿拉伯字母。         音素字母已经通行全世界。战后兴起—个拉丁化新浪潮,新兴国家多数采用拉丁字母,中国少数民族有14种已经公布的拉丁字母文字。中国国内的文字,从形意文字到意音文字到表音文字(音节、辅音、音素),色色俱全,可以代表人类全部文字的发展过程。         二、个人摸索的经验         1950年代,常听说文字改革要按照文字发展规律行事。可是文字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呢?只有一句话:从表形、表意到表音。有人说,没有—种文字是从表意变为表音的。形意音的演进规律不能成立。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重要问题,我用业余时间默默加以研究。研究文字的发展规律,必须从比较各种文字做起。这样,我开始了比较文字学的研究。         —位朋友对我说,国外没有比较文字学这个学科,书名最好不要称比较文字学,免得人们议论。另一位朋友对我说,国外事实上早已有了比较文字学,中国给它正名,有何不可?不是说,外国没有的,中国也要有吗?为此,我踟躇了多年,直到1990年代才用比较文字学的名称,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说法。为了慎重起见,书名上加上“初探”两字。         的确,在汉字系统中找不到形意音的完整演变过程。汉字在原产地中国,只有形声化,没有音节化。汉字传到日本,从语词符号演变出音节符号,但是没有再进一步变成音素字母。注音字母是受了日本影响而在晚期拟订的,至今没有进入正式文字。彝文有云南规范意音文字和四川规范音节文字,有音节化,无音素化。朝鲜颁布的音素字母,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         为了找寻形意音的完整发展规律,我走进丁头字的历史。我找到了它在传播演变中从意音文字到音节文字再到音素文字的发展过程。这不是一种丁头字的演变,而是整个丁头字系统的许多种文字的总体演变。这好比从一种生物看不出进化迹象,从生物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看到了进化论的规律。         字母是怎样诞生的?这是一个困惑人的问题。圣书字中己经包含了字母,可是腹中胎儿始终没有下地。字母起源于圣书字只是一种假说,无法具体证明。克里特岛乙种线条文字的释读,具体证明了早期字母应用于商业文书。地中海东部几种新发现的字母还没有释者,字母的起源问题要等待将来的考古来具体解决。字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丁头字和圣书字两大文化的走廊中经过两千年的孕育而逐渐形成的。这一认识不容置疑。         在中国,还有文字繁化和简化的争论。古文字中有极少数单体的“文”有繁化现象,有人认为证明汉字有繁化趋势。极少数例外不能算是规律。汉字中形声字的大量出现,是否可以证明汉字有繁化规律?比较研究告诉我,丁头字和圣书字也有形声字,由于符号线性排列,没有发生繁化感觉。汉字的形声字叠合成为一个个小方块,这是产生繁化感觉的原因。我认为,形声字以及其他复合字,是符号的复合,不是文字的繁化。         我把文字符号的形体分为三层:图形体、笔画体和流线体。丁头字只有图形体(早期体)和笔画体(丁头体),缺少流线体。圣书字只有图形体(碑铭体)和流线体(僧侣体、人民体),缺少笔画体。汉字有图形体(甲、金、篆书)、笔画体(隶书、楷书)和流线体(草书、行书),汉字的字体最完备。这主要是受书写工具的影响。         比较研究使我知道,一切文字都是从不规范向规范化前进的,也就是从字无定量到字有定量、从一符多形到一符一形前进的。日本假名从一字多形达到了一字一形。四川规范彝文从字无定量达到了字有定量。拉丁字母的规范化是很长时期的历史演进。汉字既无定量,又无定形,将来一定也会发生定量和定形的规范化。         比较文字学是一门年轻学科,它对中国语文界有扩大视野的启发作用。研究比较文字学不是为了文字改革。文字改革属于应用语言学。当然,应用语言学可能参考比较文字学的研究成果。         我的摸索是不成熟的,不完整的,也没有一个预定结束时间。我的研究一向没有列入研究课题的计划。我听从家属的劝告,在90岁以后,把研究工作写成一个简单的段落报告,以便后人如有兴趣可以作为参考,继续着研究下去,这就是《初探》。         2000-06-13,时年95岁。本文系语言研究所50周年征文。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