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远那么近小说:周鸿祎:中国互联网绕不过去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7:52

周鸿祎:中国互联网绕不过去的人

2011年6月5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他是为数不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互联网老兵,也是一个东山再起的佼佼者;他不觉得自己幸运,他认为自己只是失去了应该拥有的,现在把它们重新夺回;他大闹天宫、后来自愿戴上“用户”的紧箍咒,立志取经,现尚不知走向何处。

  奇虎360的办公楼在北京东四环一个不起眼的院落里。春日的一个下午,身着笔挺西装的周鸿祎,在院里带着不情愿、有限度地接受摄影师的摆弄。阳光下,超大的数字招牌“360”在他身上形成投影。光线炽热,周有点发蔫,他眯起被晃得难受的眼睛,甚至没注意到一位360员工正从他身边经过。对方打招呼,他立即恢复到平常的样子———永远不知疲倦并充满战斗的激情,虽然这状态只维持了几秒钟。

  周鸿祎一反常态的无精打采不足为怪。过去一个月,他带着奇虎360团队奔波在路演、挂牌的路上,几无歇息,最后虽实现了高达360倍市盈率的开盘价,但巅峰的体验足以让人在刺激过后身心俱疲。上市后,周生了病。

  对这个性格火爆、欠缺耐心的人来说,路演最大的折磨是要在短时间内重复回答大量相同的问题:你是谁?商业模式?

  360是谁?一个与中国独特的互联网使用环境息息相关的产品与模式。不在这个环境,难以一下理解它。拿美国来说,那里几乎没有流氓软件,来自华尔街的投资人下载软件时不需要火眼金睛在形形色色的下载链接中甄别真正的那个,也极少因此挂上木马……说到这,投资经理们可能已经被一连串陌生的概念砸晕了,而“模式”还没出场呢。

  “不管360的模式怪不怪、绕不绕,都是由一个叫周鸿祎的中国人独创的,周鸿祎用三年时间颠覆了传统杀毒行业。这是个事实。”

  ■他,中国商界最大的“果粉”

  路演前几天,周鸿祎想来想去,决定不给360包装任何概念,只和投资人说两件事:第一,Facebook、Google等成功的公司都是发现了用户的普遍需求并为用户创造价值,在中国网络同样有这样的需求。如果大家每天都吃你的喝你的离不开你,你一定很重要,至于是不是赚钱是商业模式优化的问题。第二,360是一家具备颠覆性、Think Different的公司。“不管360的模式怪不怪、绕不绕,都是由一个叫周鸿祎的中国人独创的,周鸿祎用三年时间颠覆了传统杀毒行业。这是个事实。”

  乔布斯是周鸿祎提到次数最多的企业家。周是中国商界最大的“果粉”。再要让他说所谓“偶像”,他会说“令狐冲”……可是他像厌烦了这些人名似的,突然问,“你不觉得我很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周非常善于放低身段,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出身寻常、蔑视陈规、唯一崇拜的只是创新与勇气本身———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毫不渴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在他眼中,“(上市)这就是世俗标准,你公司不上市人家就看不起你,你上市人家对你就不一样。”

  在通往“主流认可”的路上,他比同期创业的丁磊(网易CEO)、马化腾(腾讯CEO)、李彦宏(百度CEO)等人都要走得曲折漫长。在同行者们纷纷在资本市场加冕时,他被封为“中国互联网未上市公司最后一个大佬”———说不清这是赞誉还是嘲讽。

  人生最低谷,乔布斯成为他的指南式人物。

  他对乔布斯的敬仰始于iPod即将超越索尼播放器之时。那是2006年,他刚加入三际无限公司(奇虎360前身),成为公司的掌门人。其时他身处双重难堪之中:个人发展路线上———先是他精明地提前套现(把3721卖给雅虎)却葬送了3721的前途,并经历了一段跨国公司官僚体制下不愉快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然后投身天使投资却被认为是“怪胎”。声名上———3721时期,周在和百度的缠斗中聪明地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却错误地突破了底线,用户经常莫名其妙就“被安装”了某个插件还卸载不了,周因此被称为“流氓软件之父”;当周从雅虎中国孤身离开时,百度早已登陆纳斯达克。

  

  “我年轻时好斗,现在我不主动挑起战争,但如果有人找我斗争,我绝对不会退避三舍,一定要以牙还牙。你不能让我觉得无路可走,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我不是兔子。”

  ■他,时刻挑战规则,非常难缠

  去年在3Q大战期间,周鸿祎的公开信里曾提及他那段岁月,“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连着一个星期不敢出来,砸坏了一张桌子和两扇门,被冤枉的愤怒让我几乎要冲过去决斗。但我最终冷静,这个潘多拉的盒子是我打开的,我只能亲手合上它。”

  周鸿祎把他所能找到的乔布斯的资料与传记几乎全读了一遍。乔老爷创造力非凡,不走寻常路,可他不是神,不包容、偏激,性格缺陷明显,桀骜不驯,很像他自己。他叹服不已的是,孤立的看苹果几个i字头产品,也不觉得别人想不出来,但乔布斯就好像进入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

  当中国其他创业者忙不迭地照学照搬美国互联网模式时,周大张旗鼓地钻研美国模式背后的内涵与精神。除了乔布斯,几本书被周鸿祎常年挂在嘴边。360开始做杀毒时他极力宣扬《免费》,去年3Q大战之前则强调《柔道战略》(讲的是以小搏大),今年他着重提到的则是两本关于创新的经典著作:《创新者的困局》和《颠覆者的方案》。

  这些理论的核心要义是:如何打破陈规。周对规则的蔑视无处不在,大到商业风格小到生活琐事。互联网业者黄志光回忆有次从昆明回北京的飞机上,周鸿祎跟他说,“你怎么坐前面啊,跟我到后面睡觉去吧”,说完就拉着他跑到后面的座位躺着睡下了。“昆明到北京的飞机基本满员而且带的东西多,我们一般是想不到有空位的,也想不到会去躺着睡。但在周鸿祎的眼里,没有规则。果然,没有人来赶他走,他一直睡到北京。”

  一个时刻挑战规则又韧性十足的人,会让人得出什么结论?难缠。

  如要追溯,周强韧的个性三分之一源于天生争强好胜,三分之一源于他自小“压力式”的家庭教育,很少得到赞扬,另外三分之一源于他在打工与创业生涯中经历的失败与冷落。这些经历糅合在一起,磨砺出他对外的核心风格:攻击性。

  “我年轻时好斗,现在我不主动挑起战争,但如果有人找我斗争,我绝对不是宋襄公,会退避三舍,一定要以牙还牙。你不能让我觉得无路可走,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我不是兔子。”

  他至今认为3Q大战非他想刻意为之,实在是被逼迫得无路可走,要把360挤出电脑,“理性选择”之下,只好决斗。

  周对射击的喜好已保持多年。他介绍经验说,CS时两人对打,都想打中对方同时准备逃跑,可能两个人平时打枪都很准,但这时两个人的手都会颤抖,于是最终是谁更冷静就能打中对方。你觉得3Q大战中,周鸿祎冷静还是马化腾冷静?

  

  他每天只花一个小时上微博,更愿意花大量时间看《电脑报》《大众软件》《电脑迷》那些报摊儿上的东西,认为其中处处都是机会。

  ■他,很多灵感来自给别人修电脑

  拍照结束,周回到办公室换下西装,要不是为了上市,他肯定不会购置这套让他感觉束缚的名牌。然后他整个人松弛下来,直到被问起“微创新”,他的语速开始加快,几秒内恢复了他惯有的神采奕奕。

  在各种场合,他皆把360在几年间如草原骑兵般的突进归于对“微创新”的成功实践,而“微创新”的成功根源,是加入“唯用户论”。如果不说得那么绝对,换种说法:用户是周鸿祎这只“孙猴”取经路上的“唐僧”。悟空再调皮、大胆、妄为,在唐僧面前也只能满心的谦卑。

  周反复对360产品团队说这样的话,“用户就是一切;当你走向未知,能依赖的只有用户。”

  这并非完全来自对乔布斯的学习体会,还有他的经历。上研究生时,周创办了一家做反病毒卡的公司,花言巧语地说服客户购买后(这不是难事,周鸿祎的语言一直极具煽动性),客户使用时出现很多问题,把他叫回去劈头盖脸的骂一顿;1993年他做了一家汉化软件的公司,遇到了一群更不懂电脑的客户,再简单的软件都觉得复杂。这事儿既挑战也刺激了他,“和他们泡在一起就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客户,我们(做开发的)本身不是真正的客户。”

  等到做过3721又做过天使投资人,他对用户的把握已经炉火纯青,对手们也不得不承认,周鸿祎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最好”的评价不是基于技术,而是基于满足用户需求。

  曾参与360创业、现金山网络CEO的傅盛评价说,“其实360最早不是以技术见长的产品,它是一款为满足用户需求建成的产品。当时的传统安全厂商,行动缓慢,而没有抓住用户需求,360抓住了。现在看来,这需求是一个个的小的点,但把这些小点做透了,事情就很简单了。”

  周鸿祎把握用户需求的方法是———和用户在一起。他喜欢给别人修电脑,出去开会或坐飞机看到旁边的人用电脑他就询问要不要帮忙杀毒打补丁或是装上360,接到搭讪后,对方要么警惕地盯着他,要么大叫一声“啊,周鸿祎”;越是低端用户的电脑他越喜欢,最喜欢的是机场、咖啡厅等公共电脑,理由是它们被五花八门的用户使用过。开机加速功能就是他给空中网CEO王雷雷修电脑时发掘出来的。

  他灵感的另一个来源是大量读书。“中国那么多创业者,有哪个创业者能说自己一年能读100本书?”周鸿祎说,“我坐一趟飞机能看好几本,带着问题读,思考与复盘。”他每天只花一个小时上微博,更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看《电脑报》《大众软件》《电脑迷》那些报摊儿上的东西,认为其中处处都是机会。

  “周鸿祎有时候在飞机上看到好的文章会直接撕下来,然后到公司给相关产品经理分享。”一个前360员工说,“在工作中,我对周鸿祎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基本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能收到他送的书或者对书的推荐,不定时的会收到他发送的邮件,经常一收就是数封,这些邮件大都是开拓思路的分享。”

  他用这样的话来打压研发人员的专业气焰,“我们这里肯定没有什么牛气的人物,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他鄙视某些研发人的清高,“住在象牙塔里有一种虚幻的自尊和自负”,周对付这种清高的解决方案是让他到一线做销售或者客服,让用户指着鼻子一顿骂还不能还嘴。“做产品不能‘守株待兔’,更不能‘刻舟求剑’。今天的用户和你(产品经理)对互联网的感受不一样,后面90后、00后用户更不一样,如果你只因为成功过就在某地儿做个记号,肯定找不到剑。”他甚至刻意避免360过早成为大家伙,因为害怕公司大了他花在产品上的时间变少。在360,由小团队对各项产品负责,每个团队配有一个产品和技术负责人,最小的只有三个人。

  一项功能从萌发创意到推向公众,周设置了几道关:他会先找两个不相关的产品经理来为该产品挑刺,然后再让产品经理经历与他本人的争吵,再由所有员工试用,得到认可后再推向市场经受用户考验。

  他反对团队用三个月或是半年憋出一个大作,希望他们三周就做出一个功能拿出去试验,然后根据用户需求不断修。当一个团队刚推出新产品因获得用户认可而开心,迎来的却往往是这个老板刻薄的“毒舌”。他的理由是,360有几亿用户,找到十万人喜欢某项产品不难,可能其中1000人是360粉丝,另1000人是愿意尝鲜并且非常宽容的活跃用户……问题是沉默的大多数呢?他告诫产品经理:时刻警惕支持者制造假象。“论坛上一片溢美之词,你觉得产品这么好的反馈可以超马化腾超丁磊了,其实不喜欢你的人根本不理睬你,你甚至永远不会有50万用户。”现在360的产品经理都知道,新产品推出一段时间后只有几十万用户就必须得改,要不产品就死了。

  互联网观察人士谢文说:“周鸿祎的团队有战斗力,至于人们喜不喜欢这风格是另外一回事。从互联网角度看,360算是最有互联网味的公司,它的全部战斗力都体现在它的产品上。”

  

  “我不是一个好的商人,可能永远都不是。”周说,“好商人就是会赚钱,懂得说话和做事,有分寸感。李彦宏和马化腾是。”

  ■他,力挺点滴改进的“微创新”

  上市前,360已弄得业界鸡飞狗跳了,上了市之后的360,更令对手忌惮。他说,“我没想过做安全之外的事。”“做浏览器、软件管家、安全桌面,都因为它们是不安全因素来源。视频需求广泛,但我从来没打算做。”

  周鸿祎与360不是无懈可击。上市之后,有业内人士认为360的盈利本质是通过免费获取流量,然后将流量变为广告,也就是说360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它的非核心产品,这在未来会有多大增长空间?周对类似的说法斥为“纸上谈兵”。“很多人在讨论公司的未来,那都没有意义,因为企业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人固步自封了,一个再好的模式也会把他做死。你要有颠覆自己的能力,还没等你的模式终结,你就又探索出新模式来了,这样你不又能领先吗?”在公司内外,周继续向宏大的“公司战略”开战,力挺点滴改进的“微创新”。

  “我不是一个好的商人,可能永远都不是。”周说,“好商人就是会赚钱,懂得说话和做事,有分寸感。李彦宏和马化腾是。”“最早我是优秀的技术人员,后来是好的产品经理,未来我希望是个好的创新者。”周不认为自己会有“失败”,因为“不管360未来如何,我都成了中国互联网绕不过去的人。”

  这个骄傲的人最近几年遭受的最大一次打击来自2008年汶川地震。他幻想自己是英雄,信心百倍地冲到现场,结果沮丧而归。他忧郁了两周(此前他从没心情低落超过一周)。直至如今,他再看和地震相关的新闻,“也许会比别人想得多一点,也许就刻意回避掉了”。“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很弱小,我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很无力。”

  离开互联网话题的周鸿祎,才真正有点“悟空”的意思了。

  周鸿祎谈“产品经理”

  评价几位CEO级别的“产品经理”

  首先,李彦宏不算产品经理,他的本质是个商人。史玉柱、马化腾、丁磊算。

  史玉柱,我认为他的产品设计思路是从营销取得的,理解人性需求,关注用户的付费点。

  丁磊如果很投入,他是很好的产品经理,但他现在好像除了游戏,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马化腾,现在腾讯战线太长之后,他已经很难就某一个产品做得很深入了,而且公司太大了,他需要在战略等问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我觉得马化腾还是比较出色的,他比较全面,我比较像偏科的学生,做客户端、做互联网桌面的软件我是最棒的,但马化腾对社区、运营的理解,我觉得比我好很多。

  我现在的优势就是现在公司的盘子还不大,而且我比较聚焦,所以我觉得我是这其中最全力以赴的产品经理。

  对产品经理的告诫

  要开放心态,最主要的是不自恋,放掉小我,能从普通用户的角度出发,而且放掉得失,不因有高端用户批判就很沮丧,也不因小众用户喜欢就很自得,要学会清空自己,因为每个产品都重新开始,原来的经验不一定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