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培彬安丘的败类:从李娜“饮水思源”看体制培养之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35:01

人民网评:从李娜“饮水思源”看体制培养之变

蒋萌

2011年06月09日00: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李娜在法网上的出色表现,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罗兰·加洛斯的上空。李娜也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球员首夺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纪录。在许多人盛赞李娜的“单飞模式”之时,李娜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体制培养是我的起点。

  体育与国家的关系,从来都是紧密而微妙的。优异的体育成绩不仅能够给国民带来荣耀自豪感,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国家的整体实力。从这一角度而言,运动员培养的举国体制属于国家人才培养多元化中的一项。必须承认的是,举国体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冠军,作为中国崛起的一个缩影,中国体育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然而,受到体育市场化与职业化的影响,近年来,某些人已陷入“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怪圈——市场化以逐利为先导,可许多事却不能全然出于功利。如果将市场化全盘引入到运动员培养中将会怎样?仍以网球为例,有专业人士测算,把一个孩子培养成职业选手,先期投入至少要300万到500万元人民币,这显然是普通中国家庭无法承受的。对于只讲商业回报的商家而言,也只会为最优秀的、至少是已开始出成绩的运动员提供赞助。这之中的“断层”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人投入启蒙资金,没有从非专业到专业的培养,怎么能冒出优秀运动员?

  “我从小就是体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只不过后来可以选择自己的团队,走自己的职业化之路,但体制培养是我的起点。”李娜的这番话表明其懂得“饮水思源”。一方面得益于体制内的长期专业训练,不必过早地面对经济与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在技术成熟之后,又通过单飞,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有了赞助商,受益于两种体制的李娜无疑是幸运的。正因如此,一味抬高市场职业化之优,贬低体制曾经为李娜成长倾注的巨大努力,显然是极不客观的。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体制。虽然举国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但在目前,它仍然是在全民中推广普及体育运动的主力,是为具有运动天赋的苗子插上腾飞翅膀的重要平台。李娜、姚明刘翔、张怡宁、郭晶晶,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运动员皆成长于体制。有人说,打台球的丁俊晖、打高尔夫球的梁文冲不是出自体制,但这终归是极个别的少数。奥运击剑冠军仲满也表示,要保持一个运动项目的长久发展,其关键在于普及。包括体操、击剑、举重这些在中国普及程度低的项目,一旦失去举国体制的保护,发展前景将不可预料。

  当然,体制自身也在寻求发展与创新。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就表示,举国体制走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有创新。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打开了运动员“单飞”的闸门,李娜随即开始了在美国的训练和比赛。这是体制自身寻求变革突破、探索多元化培养运动员的大胆尝试。由此,也折射出体制并不把运动员“据为己有”的胸怀。李娜的成功,将进一步拓宽后来者的道路,也会为中国的运动员培养提供更多的改革思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运动员培养的问题上,单纯纠结于体制本身,可能陷入无尽的争论。更为理性的做法是,积极探索实践,参考成功经验,在尊重个人多元选择的同时,完善并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运动员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