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棋许昌演唱会地址:中国选人机制的历史与现实:为何老实人总是吃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4:21:46
中国选人机制的历史与现实:为何老实人总是吃亏 2011-06-08 09:18  来源: 学习时报

 

核心提示:在这种比较纠结的干部制度下,知易行难往往是一种常态。比如说,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考核干部不要GDP万能,提拔干部不要让老实人吃亏。但在下面具体操作中,政绩就是讲GDP指标,老实人就是吃亏。这确实有一个具体的制度安排问题。

《学习时报》2011年05月30日第09版,作者:王海光,原题:《漫谈选人用人机制的历史与现实》

选拔和任用官吏是国家大典。国家能否选贤任能,事关国运的兴衰。古今中外都是把官吏的选用制度视为国本。同时,官吏的选用制度也是发展变化的。时代的变化,政治体制的不同,官吏选拔的标准和程序大不一样。人治社会中,官员是父母官,百姓是子民,权力是对上负责的。法治社会中,官员是公务员,民众是主人,权力来源和责任取向是一致的;选用官员的规则公开,操作透明。总的发展趋势是,社会越进步,政治的透明度越高,官职的开放度越大。

在封建体制下,实行的是血缘世袭的封臣制度,贵族集团垄断仕途,是封闭的政治系统。在皇权专制体制下,实行的是家天下的权力授受制,官僚体系下的各级官员实际上都是皇帝的家臣。所谓“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在民主政治体制下,实行的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民选制度,官员是职业管理人,权力为人民授予,要为选民负责,责任取向明确,政治透明度高。我们当前是在政治民主化和建立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干部选拔和任用的制度建设,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过去战争年代,用对了干部,就等于拉起了一支武装,打下了一片地盘;用错了干部,就会吃败仗,丢地盘。改革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之所以取得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就是因为在中央有了一个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的领导集团,地方有一批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的领导干部。在今天,经济发展已有了相当成绩,而腐败屡禁不止,社会矛盾日渐激烈,干部路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用对了干部,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抑制腐败,缓解社会矛盾,推进政治民主化;用错了干部,则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剧腐败的蔓延,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变成与人民利益相对立的新权贵资产阶级。但是,与战争年代相比,改革年代干部标准更丰富。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亟须稳妥推进的情况下,考察使用干部的工作难度就更大了。

处在民主化过程中的干部制度,新旧并存,中西合璧,一向是比较纠结的。在制度设计上,既有人治的成分,也有法治的因素,相比而言,人治大于法治;在干部的责任取向上,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民众负责,相比而言,对上大于对下;在制度建设上,既要强调国情,又要讲国际接轨,相比而言,国情大于接轨;在干部使用上,既要决策集中,又要程序民主,相比而言,集中大于民主。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著名文章中讲到的那些主要弊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领导干部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至今依然存在,并且在新形势下,与资本有了新的结合,腐败问题的发生更胜于过去。在这种比较纠结的干部制度下,知易行难往往是一种常态。比如说,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考核干部不要GDP万能,提拔干部不要让老实人吃亏。但在下面具体操作中,政绩就是讲GDP指标,老实人就是吃亏。这确实有一个具体的制度安排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