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联合国降半旗:为什么我和孩子之间难以沟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4:17:09

常有一些家长在家教咨询中询问我:“为什么我们无法和孩子沟通呢?”“孩子怎么越来越气人呢?”“为什么孩子上了中学后,我们说啥他都听不进去了呢?”怎样在有限的相处时间内,跟孩子说说话,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就需要家长们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语言是沟通家长与孩子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是父母控制和调整孩子行为的媒介。父母的话如果不再被孩子所接受,我们还可以选择怎样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呢?我们又何以履行父母的职责呢?


   

一,身边故事:

 

1,小莲上小学六年级了,妈妈最近发现小莲好像变了一个人,原来很活泼乖巧的孩子,现在跟父母不像从前那样亲热,越来越不愿意说话,很少跟父母交流,父母问一句答一句,多说几句,孩子就显得很不耐烦,吃完饭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所作所为也越来越令父母难以理解了,也不知道孩子成天在想些什么,亲子关系似乎开始亮起了红灯。

   

小莲的父母都是很用心、很尽职的家长,尽管工作很忙,还是尽量多腾出时间来陪孩子,他们一直都以为跟孩子沟通得很好。而孩子的一席话却让他们震惊了,孩子说他们是“强迫沟通”!

   

原来,父母跟小莲讲得最多的是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女孩子要如何自强自立等诸多孩子不感兴趣的话题。而孩子更想跟父母聊的则是学校的趣事、班上的新闻、班里新转来的帅气男生、日韩明星、流行歌曲等。

   

当小莲兴致勃勃开口想跟家长聊起这些话题的时候,父母不是心不在焉地"嗯啊" 两声,就是批评孩子爱慕虚荣,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别的事情上。

   

2,“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 以内的加减法了,你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人家?”上幼儿园大班的菲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说这些,原来她还经常和小涛一块玩,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后,她再也不想和小涛一起玩了。

   

在家里,父母叫菲菲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菲菲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她反倒没有了动力。


   

二,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与孩子要坦诚交朋友

   

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现了问题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父母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就会听父母的话。

   

台湾地区有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教育,过去只相信一个“打”字,结果是儿子一挨打就不回家。家里的钱丢了,夫妻怀疑是儿子偷了,但没有抓到证据,不管父亲怎么打,儿子就是不承认。后来父亲意识到,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要同孩子做朋友。

   

有一次,父亲对儿子说:“孩子你当家吧。”孩子很奇怪。父亲说:“我当家你用钱不方便。”孩子说:“我平时要钱你们都不给,怎么要我当家,你们放心吗?”父亲说:“钱放在柜子里,你尽管拿,但有一个要求,用了多少钱要告诉我。”以后孩子用多少钱都告诉父亲,过了一个月一对账,分文不少。父亲对儿子说:“你是天下最诚实的孩子!”从那以后,孩子的很多坏毛病也都改掉了——这就是父子成朋友的效应。

 

2,坚持每天和孩子交流

   

父母不要说自己很忙,不要说自己心情不好,不要说孩子有人陪着不需要自己。每天哪怕拿出1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说说话,对于孩子来说收获也会很大。我和女儿依依的“闲聊”常常是见缝插针,饭桌旁、电视机前、睡前……如此密切的交流,使我更多更及时地了解依依的想法和内心需要,也让孩子更多更好地表达内心所想。

   

父母和孩子说话要注意语言表述,要多用鼓励性的积极性的语言,避免命令式的、禁止性的和讥讽性的语言。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很自然地以家长的身份和口吻对孩子说话,言谈间充满了命令和权威,常把“不准”“不要”挂在嘴边,或者很生硬地对孩子说:“你应该……”,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时间久了孩子会对与父母交流产生抗阻心理,产生了代沟,想要和孩子融洽地沟通会越来越难。

   

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自顾自地说,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和态度,还要调动孩子表达的欲望。如果自己只是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孩子没有插话的机会,一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二来孩子会产生厌倦心理,在交流中难免溜号和分神。


    

3,要给孩子和自己平等争论的权利

   

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要求父母能同他们平等对话。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一需求,用平等的态度、商讨的语气同孩子交谈。在家中可多给孩子一些“参政议政”的权利和机会,听听孩子的意见。平等的交往方式还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我经常鼓励依依和我争论,并尊重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如此,依依才养成敢于说话,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父母和子女之间人格是平等的,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况且,父母不可能什么都正确,孩子的想法和观点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加给孩子,当和孩子的想法有了分歧,可以通过平等争论的方式来消除分歧。即便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也要用商量的口吻、柔和的态度来引导和教育孩子,而非居高临下、生硬训斥。

   

4,和孩子交流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更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

 

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如果能再成为孩子最亲近的交流伙伴,那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将是无比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