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至茅坡怎么开车去:梦梦说道全文阅读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43:44
道学道,梦梦说道全文阅读作者:云涛梦笔 修道士礼仪 早晚五大忌       神仙学说 神仙的等级 修仙的途径     经文解说 周公解梦说(一) 周公解梦说(二) 周公解梦说(三) 周公解梦说(四) 周公解梦说(五) 三十六洞天 天干地支 五行生克 中华道家修炼学术语(上) 七真年譜 七十二福地 吉祥物 式神道术 道教的道术(上) 道教的道术(下) 占卜.符籙諸術 道教神符简介(一) 道门符图的结构及原理 道可道,非常道 中华道家修炼学术语(中) 符咒(一) 符咒(二) 演法法器 雷法 上清雷法 道人的故事 两个道人的故事 道法传奇故事(一) 道法传奇故事(二) 道法传奇故事(三) 葛仙除妖 五斗山中传佳话 道法传奇故事(四)     神仙简谱 先天诸神部——元始天尊 先天尊神部——灵宝天尊 先天尊神部——道德天尊 先天尊神部——玉皇大帝 先天尊神部——太乙救苦天尊 先天尊神部——三官大帝 先天尊神部——四御 先天尊神部——土皇 先天尊神部——西王母 先天尊神部——雷祖 星君部——真武大帝 星君部——文昌帝君 星君部——五星七曜星君 星君部——四灵二十八宿 星君部——斗姆 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部——东岳大帝 养身之道 修炼房中术——善用八益 避免七损       修道士礼仪 早晚五大忌    1:晚上上厕所时千万不要看马桶里的倒影,因为那是你死的样子,如果是老人还可以,如果是你现在的样子的话,那么说明你的生命……

    2:晚上回家开门时,千万不要往后看,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比如有人说话,问候什么的,你千万不要回头,否则……

    3:晚上洗脸时如果眼里进了水,千万不要看镜子,如果在镜子中看见什么不该看见的一些东西千万不要慌张,否则那东西会缠着你不放的,心中默念:去去去,去去去,游神野鬼去去去。直到看不见那东西为止。(我就曾经在镜子里面看见过…………)

    4:晚上有人敲们,千万不要马上去开,否则你会后悔的,你就对着门说:“进来……”如果听见有什么噪音,无论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多不可以开门,除非你不想活了,只要心中默念:门神保佑,门神开门,若是冤魂,请看好门……

    5:晚上要是被12点的钟声吵醒,千万不可马上争开眼,要不然你会看见你不该看见的东西,你会后悔的神仙学说 神仙的等级    道教的神仙系统,数量极其庞大,而且有逐步扩大之势。从理论上说,尊神皆由道气所化,而道气是无限的,无限的气可以化生出无数的神人、真人。同时,人得道可以成仙,仙可以由人修成,历代的仙真越来越多,使得这一队伍愈来愈扩大。除此之外,中国素来有功德成神的观念。那些生前为民为国有过贡献的志士仁人、贤达、烈士,在身后有许多人受到朝庭和一般民众的立祠祭祀,他们也陆续地合并到神仙的系统中来。这样,神仙队伍数量庞大,其成员来源不一,怎么样将这杂多的队伍排出有序的等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从创教以来,道教一直重视对神仙系统的综合排列和分出等级。还在东汉时,《太平经》中即已开始对神仙排序。随着魏晋南北朝以降,新出的道派越来越多,各派所奉尊神和祖师不一,对于形成统一的道教不利,于是有人开始对既出于世的神仙排序,比较有名的如《元始上真众仙记》,主要站在灵宝派立场上对当时已知的神仙作了排序,但系统性不太强。以后齐梁时上清派的陶宏景写下了《真灵位业图》,才使神仙系统井然有序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陶宏景后,神仙的队伍又扩大不知凡几。经过长期演变,道教的神仙谱系,大致上形成了以三清、玉皇和四御为首的主神队伍,下属有各类仙真、神司的庞大体系。我们在下面还要介绍。这里只想指出,道教神仙谱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理论上人人都有可能成仙,代代都有人学仙,所以其队伍会越来越庞大。

    给神仙排序的依据是“位业”。庞大的神仙队伍如何划出等级、定次序呢?主要的标准是“位业”。业,指修道者的道行高低、贡献大小、内德厚薄;位指在仙界的位置、地位。凡业越优者,位越高。业与位是一致的。这一点,孟安排《道教义枢》曾作了很详细的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

    神仙的等级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划分。一般说来,其划分成的等级有以下几种。《神仙传》区分仙有九品: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抱朴子内篇.论仙》分天仙、地仙和尸解仙(先死,再蜕变成仙人,一般认为是仙之下者,远不及白日飞升直接成仙)。王重阳等内丹家常将仙分成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五个级别。一般说来,学道者的最高追求是升至最高尊神元始天尊所居的大罗天成大罗金仙。

    以前玩网络金庸群侠传的时候就叫金仙神仙学说 修仙的途径    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方向。不过历代道教徒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就其要者言之,大约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探索。

    一是服药,包括到仙境中取得长生不死之药和按方合药两大类。本来在战国初从事寻找通仙之途的方士们主要是到海上三神山等处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到了大约西汉时,便有人用人工的方法来合药。所用的原料以金石为主,所成的产品多称为金丹、金液。西汉末东汉初已经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丹书,如《太清金液神气精》、《黄帝九鼎丹经》等,说明当时炼丹的理论与技术都已相当发达。不过合丹药需要很大的投入,同时,因为多用金石为原料,不少原料和生成物是有毒的,炼丹家用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做了大量的服丹的试验,结果发现其副作用很大,所以在唐代炼丹术达到高潮之后,人们也同时发现了它的弊端,到了北宋以后,敢于服丹的人越来越少,其法走向衰落。与炼丹术同时发展的还有以铅、铁等贱金属炼成药金、药银等“贵金属”的黄白术即炼金术,不过合成的金银只在外观和某些属性与金银相似,而不是真的金银。金丹黄白术最后都走向了衰落,但它们是人类企求人工控制物质变化、从事实验化学研究的先驱,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一页。这一点,请参看本资料库中有关“道教与人类文明”中的相关部分。在唐代和唐代以前,金丹术是修仙术中最占重头的部分。

    二是炼气和导引。神仙家很早就将服气、炼气作为修仙的基本手段,即使服食金丹,也常将之与炼气结合起来。战国时著名文学家屈原写下《远游》,其中就提到服气的法门。后来在道教中服气的道术有很大的发展,包括服炼外气、存思、守一、胎息等等纷纭多姿的功法。不过功法虽多,在道教中这些服气方法都是作为修仙的主要的或者配合辅助的方法被采用,后来传到社会上,成为一般老百姓都能锻炼的身功法,那是后话了。与服气相关的另一类方法是导引和按摩,它们也是被当成汲引气血、吐故纳新的炼气法门引入仙术的。

    三是内丹。内丹术是在服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汉末,魏伯阳写下《周易参同契》一书,将金丹术与内炼结合起来,但其学说当时影响不大。到了隋唐时,金丹服食的弊病越来被人所认识,所以道门中便有人转而重视开拓体内固有的资源精、气、神以炼成长生不老之躯。这种方法称为内丹术。之所以有内丹之称,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体外的金石为原料的金术而言。内丹术的许多理论、术语都取自传统的金丹术,但其立足点实大不相同,所以特称为“内”,而将原来的金丹术称为外丹。两种丹法都常以金丹、大丹、金液还丹为称,一部丹书是讲内丹还是外丹,要具体看其中讲炼丹过程和功法时以什么为原料(丹书中常称大药)。从唐历宋,内丹术渐渐代替原有的外丹术,成为修仙术中的主流。

    四是为人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法术,以积累功德,最后到达仙人的境界。道教素来擅场于举行各类法术为民众和社会消灾祈福,这类法术又都形成了具有很强针对性但又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的仪式,道门中称科仪、科范、仪范,其中以斋法和醮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一般斋醮联称,泛指各类仪式。这些仪式是沟通人神的主要途径,道门中认为,施行的结果是为民众排难,同时又是为自己积功,虔诚行之,久则成道。宋元之际的郑所南在《太极祭炼内法》(为亡灵超度的仪式之一,其要在凭法师的功力和法术的神奇功能,使亡灵经过水火的洗涤、冶炼,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升上天堂)中说:“(能自信笃、用心专)始则积功,终则成道”。又说:“其于能始终深心行此祭炼内法者,愿护是人永无灾难,愿学神仙者速成神仙,一一终当超行于至道也。”郑所南所说的速成神仙、成道,都是说主持科仪为民解忧对行道者本身也具有深刻影响,最终能使之成功自己的宗教理想,跻身于神仙之林。

    五是在人间建功立业而又不忘根本,功成身退之后,也能成仙,或死后封神。大凡朋历朝祀典中进入道教神谱的,如关帝、都天大帝(张巡)、岳元帅(岳飞)等,都是这一类功德成神者。

    应当指出,道教的修仙途径虽然有上述种种分别,但在实际的修仙活动中,却是诸法共修,相互配合的。同时,不论从事哪一类修仙秘术,行之者都必须立心行道积德,不断检束身心,使本心净明,杂念尽去,而且行善于世。严格说来,前面提到的几种基本的修仙方法,属于“术”的范围,而这里说的行道积德则是其道德上的要求,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修成大道.

    未经专业训练请勿摹仿,未成年人请在家长指导看观看本文。(寒……又开始KUSO了……)经文解说 周公解梦说(一)    周公解梦说

    曰:夜有纷纷梦神魂预吉凶庄周虚幻蝶

    吕望兆飞熊丁固生松贵江淹得笔聪黄梁巫峡事非此莫能穷

    周公解梦一,天地,日月,星辰

    天门开贵人荐引天光昭身疾病除天时雨散百忧去天明妇人生贵子天米赤至有大起仰面向天大富贵乘龙上天主大贵上天求妻儿女贵上天取物位王位飞上天富贵大吉登天上屋得高官天裂有分国之忧天星明主公卿至天欲晓益寿命吉渡天河主有所吉

    天地合所求皆得天公使有大吉祥日月初出家道昌日月照身得重位日月落忧没父母

    日月昏暗孕妇吉日月欲出有官职日月会合妻有子日月衔山奴欺主负抱日月贸候王

    吞日月当生贵子礼拜日月大昌吉日光入屋宜位至日初出无云大吉日出有光有好事

    云开日出凶事散日入怀贵子月女拜星月烧香大吉云忽遮日有阴私星入怀主生贵子

    星落有病及官事星列行主添奴脾持执星宿大富贵流星不落主移居巡天摩星位公卿

    云起四方交易吉五色云主大吉昌云赤白吉青黑凶见浮云作事不成云雾游事大吉利

    黑云至地时气病霜雪降主事不成雪下及时大吉利雪落身上万事成雪落家庭主丧事

    雪不沾身主孝服阴雨晦的主凶事行路逢甭有酒食雷霆作声官位至雷声恐馅私居吉

    雷从地震主志遂身鼓霹雳主富贵电光照身有吉庆赤虹吸吉黑虹凶霞满天百事惧悦

    狂风大雨人死亡风吹人衣主疾病忽大风国有号令风如吼主远信至

    周公解梦二,地理,山石,树木

    地动主迁官位吉地裂主疾病大凶修平田地大吉昌地高下下平主病卧于石上主大吉

    地中黑气上主凶运石大家主富贵石上得利禄大吉盘石安稳无忧疑登岩抱石官职迁

    手弄小石生贵子身入山中百事吉自身取土破践辱弁山落地主失位上山恐怕禄位至

    上山毁坏主悲凶游看高山春夏吉行走土坡病思除居住高山有喜事山行得财有福禄

    抱物上山孕贵子山中农稼衣食本枯木再发子孙兴堂上地陷主母忧园林茂盛大吉利

    树木按死宅不安林中坐卧病欲疗树木凋零主人凶林守树生添贵子种树木者大吉昌

    登大树名利显扬上树忽折有死伤与人分花主分散枯木开花兴子孙大树落冲屋中吉

    立树下贵人底荫树生掌上父母忧大木忽折主凶恶担木来家得财喜欲伐大树多得财

    草木茂盛家道兴门中生果树有子松生屋上位三公家中生松事转丰家中生柏大吉利

    庭前仍木喜重重枫生屋上百事遂兰生庭前主添孙果林中行中得财入果园中发大财

    桑生屋上主有忧果树多熟子孙安折笋到家女有子见笋者主添子孙扫地除粪家欲破

    粪土堆者钱财众

    周公解梦三,身体,面目,齿发

    自身白衣人所谋梳头洗面百忧去身拜尊长大吉昌身上汗出主凶恶身病虫出得军职

    身上虫行病患安绳索紧身长命吉枷锁临身病欲来身成肥瘤皆为凶面对官者主大吉

    头生两角有事竞头秃发落皆凶事面生疮黑主子凶头发自落忧子孙头发再生主长命

    冰浴迁官病疾除洗手洗足旧患除照镜明吉暗者凶破镜照人主分散手足脓血出大吉

    尿足阳人大吉享露头披发阴人案披头盖面官讼至剪剃头发家内凶眉与人齐禄位至

    齿自落之父母凶齿落更生子孙兴经文解说 周公解梦说(二)    周公解梦四,冠带,衣服,鞋袜

    文书用印有名声带印主梦生贵子着新袍主添妻妾着锦绣衣子孙荣洗浴衣服皆大吉

    披蓑衣主大恩至被油污衣大恩泽衣服欲破妻外心新衣攒来百拿凶与人衣服主患至

    裁衣着孝衣皆吉衣带自解百事吉着黄衣皂衣皆吉着白衣主有人请着青衣神人助力

    着蓝绣衣妻大利众人着紫主情弊众人着青家人散众人着白主官事众人着红大吉利

    妻着夫衣生贵子女人着衫平无事与人具衣妻私情失却衣服妻难产好被自盖得富贵

    人着已履妻有私得靴鞋主奴婢吉天履主奴婢逃走脱靴束带主有凶鞋被子孙妻妄病

    着麻鞋百事和合新授官爵主贵子乞得鞋履人助力木履脱时已出厄

    周公解梦五,刀剑,旌节,钟鼓

    见做新旗大吉利与人相砍大吉庆被刀出血分酒殖持刀刺人主失利刀斧自伤大吉利

    得人刀斧禄位至刀落水中妻妄亡失落刀剑主破财带刀剑行有财利磨刀剑锋快大吉

    与人刀剑皆主凶剑在床头大吉利女人带刀大吉庆女人拔刀主有子剪刀主分财之事

    剪刀剪物主得财剪刀折股妻妄凶枪塑主官位吉利见军兵败主有凶钟磐有声远人来

    见鼓佳声欢乐吉见鼓不鸣凶必至看放烟火百忧散

    周公解梦六,神佛,尊长,呼召

    见老君言有仙分拜佛欲动有大财看太上陈事大吉神佛噶怒皆不吉王侯并坐大吉利

    来见贵人不得凶与圣贤说话大吉使命入门大吉利白衣召作使死亡拜尊长者大吉庆

    先祖考言永食吉人云太好者即凶人云死者得长命人在外呼之召凶我欲共狡去夫凶

    人云不用汝大吉与恶人言有口舌被杀害吉伏藏凶身生羽翼飞大吉身脱走得脱病去

    与人交易主有疾贪穷兵居主大吉合伴同行凶事至一切贵人皆吉利

    周公解梦七,城室,屋宇,仓库

    上高堂大富贵至高楼饮酒富贵至家起高楼安稳事上城本人所拽吉上城被执官职显

    城郭广大财喜多城中行凶出门吉连城青色有喜吉登赤城郭主大吉盖城上屋大吉利

    亡屋主富出园吉上屋破坏家道凶章上有棺身安乐正堂倒陷家主凶履盖屋宇长命吉

    屋宅更新主大吉风吹屋动主迁移迁入他人新宅吉居出宅主妻喜事搬移破屋主美妻

    人或典房主官位家道贫穷大吉利酒扫宅舍远人来典卖田舍主失位屋宅无人主死亡

    屋下穿身有暗昧逾墙度宅险事去与人事屋主大凶与妇人争屋主吉屋梁忽折主大由

    院宅坑下主死亡妻男墙下官位至墙上掘土世更改军人入宅主大吉死央瓦落妇争间

    屋中生马男信至屋中生草家欲空屋上生松相益寿修理田舍有大喜入寺院中生贵子

    寺舍有经病人痊迁移尼寺主病至走盖仓库福禄至人仓库中大吉昌仓库崩坏百事凶

    周公解梦八,门户,井灶,厨厕

    门户高大主富贵新开门户大富贵门户忽开主大吉门户大开大吉利门户更新生贵子

    门自开妻有私情门户裂开主大吉门户破碎有凶事城门大开主口舌宫城塞者口舌至

    门户闭塞不通事门户败坏主大凶门扇自折奴仆走门户内无人大凶修移门户大吉利

    石为门户主寿命门前生草作刺史门前坑沟事不成天火烧门主丧事屋天小门主私情

    穿井见水信远至井自损坏家大败井中沸益主得财井枯涸者家财散井中照身禄位至

    身随井中疾病凶屋在井中主见病取井水清音漂凶井水负泥出主财井中欲乾家欲败

    井中有鱼身主贵窥井有声口舌生伏藏井中刑狱事醉落井中官事至家住井中长子凶

    人云出井喜气至淘井造井主大贵器皿落井有喜事放下流水有横财灶下燃火有声名

    灶釜破财有死亡灶下吹名家破散灶下器鸣主口舌屋有二灶事不成修造厨灶大吉利

    在官厨中得财禄自吹臼者妻妾亡淘厕者主得横财上厕在屎尿中吉粪中坐者主大凶

    粪土堆积主得财

    周公解梦九,金银,珠玉,绢帛

    金银宝者主富贵金银珠玉大吉利金银杯皿生贵子金银作销器大吉玉积如山大富贵

    得金玉环生贵子钢挡主有口舌至珠玉满怀主大凶得玉碗器物皆吉见铁器物主得财

    铅与锡者主得财得铜物主大富贵镶嵌器物疾病去还人钱物疾病去拾得钱物皆大吉

    钱春夏吉秋冬凶家中分财主离散赠彩帛者主有权贵人赐续锦官至人赐绢帛大吉昌

    与人丝帛大凶恶得布帛远亲来至与人衣服官事至寻丝绢主进入口纺绩者主寿命长

    经络者主被人辱箱器主口舌之事经文解说 周公解梦说(三)    周公解梦十,镜环,钗钏,梳篦

    镜明者吉暗者凶拾得镜者招好妻将镜自照远信至镜照他人妻妾凶得他人镜有贵子

    他人开已镜妻凶镜破主夫妇离别金钗动有远行事金钗成双增爱妾钗钏相敲妻别凶

    金钗耀主生贵子花钗妻妾有奸邙银钏夫妻主相殴花厌妻妾生外心人与梳篦得妻妾

    牙木梳旧事尽去见篦子贵人提携得篦子者美女至刷牙者病患不生得胭脂粉主生女

    见脂粉主大财利得粉搂妻生娇女手帕者主口舌事得针线者万事就

    周公解梦十一,床帐,毡祷,匙筋

    床帐改主官迁移舒展床帐大富贵新安床帐远人来床帐出门者妻亡床帐收换移居吉

    床上有蚁主不祥床帐破损妻欲亡开帐幔主有酒食帐幔坏者妻子病床脚新换奴仆凶

    上床卧者大凶恶血在床妻妾有奸洗床帐则主大吉荐席入吉出则凶破席者主失官位

    换席入吉出则凶席蕈者主有刀助毡褥铺陈万事稳毁帘幔者妻有奸新帘者主得好妻

    蒲席合坐得官位好被自盖主大吉见好枕有贵人扶见手帕主有口舌手帕缚布病患至

    毛扇忽持官事至得鼎者主得大财釜湓者主得大财玉石器主有人助铜铛者主口舌至

    锅铁破主丧事来铛盏破主有恶事磁碗者主酒食至磁碟者主口舌至匙主盆妻妾子孙

    筋主盆田宅奴仆盆主盆仓库大吉掇盆脱底主财散火盆瓷器大富贵洗面盆者美妻至

    大小盆者主团圆得盒子者所求得桶盛水者主大吉桶无水者主大凶人送大桶主得利

    桌架于宅事不成锯主有断决之事碾衣石移居大吉锤钻者主侵害事锤欲举动有人扶

    凿主被人驱使吉贸头盛火好事成熏笼者益增产业人与秆者王权位绳索断者主凶恶

    人与凿者得拾金人与帚者主得官

    周公解梦十二,船车,游行,物件

    船飞行主大富贵船浅在岸是非厄乘船渡江河得官船中有水主得财乘船看日月得职

    乘船过日月主富乘船饮酒远客至与人同船主移居乘船风帆大吉利乘船见舵主安稳

    乘船桥下过大吉病人乘船必主死助父乘船官位至身卧船中主有凶执火入船主大吉

    家中乘船主没财乘船看花酒食至船车破碎主不祥车轮破夫妻相别车不行所求不遂

    车入门主有凶事病人上车主大凶丧车过者主灾散行李白马主大吉四马驾车吉反凶

    以羊驾车事不常备马者主远行事远行出入命通达

    周公解梦十三,饮食,酒肉,瓜果

    人请饮酒主长命与人饮酒有口舌与人吃会富贵至筵会客人家欲破饮食者主哭泣事

    饮酒至醉主疾病贵人赐宴主疾病与贵人对饮大吉人请吃酥酪主喜与人吮乳尊亲至

    与人吃密大吉利呕吐者病人主瘦食水者主得大利死人食者主疾病食集肉于堂上吉

    食犬肉主有争讼食猪肉主疾病至刀割猪肉主生疾会生肉凶熟肉吉食自死肉主离别

    食鹅肉主妄疾病食鸡鸭肉等皆吉食馒头主口舌散见馒头未食主气食烂瓜主生疾病

    食饼食饭心不遂食瓜子主生贵子食柿食柑主疾病食葡萄离而复合食枣者主生贵子

    食桑椹主生贵子食粟者主有分离食梨者主失财帛食一切果者凶至食茄者主妻有子

    食葱韭主有争斗食薤者有重丧至食蒜者有灾害事食菜黄主凶事至食油盐酱酸豉吉

    周公解梦十四,道路,桥梁,集市

    见四路通名利遂道中得财主通达道泥荆棘事不成大道崩陷主失财修桥梁者万事通

    见渡桥主有官事桥上坐主禄位至见桥坏主有官事携手上桥妻有孕桥上呼唤讼得理

    新造桥者大相合桥断者主有口舌桥柱折者子孙凶桥路上住者皆凶夫妻入市主置产

    见市中无人主凶

    周公解梦十五,夫妻,产孕,交欢

    夫妻冥会主相别夫妻相骂主疾病夫妻分钗主别离夫妻相打欲和会同妇人行主失财

    抱妇人主有喜事夫妇人交有邪崇与妇人共坐大吉抱夫主大得财喜妇人与夫人大吉

    夫妻各与梳头吉夫妻相拜主分散交接男子主失财妻着锦衣生贵子妻有孕主外私情

    见妇人阴主口舌妇人赤身主大吉男子裸体命通达兄弟分别口舌临抱小儿女主口音

    小儿死者主口舌新生男女主大吉见嫁娶及孝主凶男子化为尼姑凶

    周公解梦十六,文书,笔砚,兵器

    各色经书大富贵五色纸者大益财吞五色纸涛书进几上有书禄位至诗文书写字大吉

    有人教书大富贵见读书者大聪明观人读书生贵子得日历者中黄甲封书信者主通达

    手弄笔砚主远信人与墨者文章进人将已笔文意退他人送笔主进财君王队伍有异名

    得大赦者宅舍凶就人卜易主疾病受人纸钱主大吉公座移动主迁官受职上官财物来

    佩印公爵主大吉佩印执筋主移居佩印信者名誉出授印改选生贵子棋子主添丁进口

    打球者主得虚名兵马入城福禄至率众破贼所求得在军阵中主大吉将卒从行主喜事

    征人初出事未成征人回者主疾病见军兵败主凶事已射人必主远行人射已有行人至

    持弓矢者多大吉娩弓弦卫主凶恶人送弓弯得人力弩弦难上兄弟散弓弩相闻主争论

    戈铖有光禄位至掖甲仗剑得高官

    周公解梦十七,冢墓,棺椁,迎送

    冢墓高者大吉利新冢棺椁主忧除冢墓上有云气吉冢墓门开百事吉汶墓上明吉暗凶

    冢墓生树吉折凶冢墓上开花大吉墓中棺自出大吉将棺入宅禄位至死人出棺外客至

    棺敛死人主得财开棺与死人言凶见棺水上得大财空野无人主远行

    周公解梦十八,欢乐,病死,歌唱

    与人哭泣有庆贺放声大哭欢乐至身着孝服官禄至远人来悲泣主凶床上哭泣主大凶

    见歌舞者口舌至家中欢喜百事吉怀中琵琶得人力他人与笛有名声与人拍板有口舌

    堂上歌乐主丧事吹笙者主有更改吹笛打鼓有吉庆他人作乐讼有理露齿哭者有争讼

    病卧为人扶加官病重者主有凶事自疾病者主有喜病人歌唱主大凶病人哭笑疾病除

    病人起者必定死病人装车必死亡死人哭泣主口舌死人立者主大凶死人哭坏者得财

    死人复活主有信见人死自死皆吉子死者主添喜事见先亡尊长大吉门吊他人主生子经文解说 周公解梦说(四)    周公解梦十九,佛道,僧尼,鬼神

    诸佛菩萨大吉利法师登座有疾病老君真人皆大吉书神佛者得人钦看神佛者妻有子

    佛共人言有福助入神庙神动大吉造幡盍者大吉利僧师教人念经吉道士女冠言语吉

    和尚尼姑看经闷被鬼神打大不祥堂上神佛大吉利神佛不成行大凶烧香礼拜皆大吉

    迎神赛社有外财仙圣到家福禄至与鬼斗者主延寿祭祀神道大吉利身受戒行者子孝

    与女神通得贵子与尼姑交主失财

    周公解梦二十,杀害,斗伤,打骂

    被人杀害者大吉杀死他人大富贵持刀自杀者大吉杀人血污衣得财被刀剌入出快利

    持刀相杀见血吉刀伤出血主酒食刺刀见血主大吉灸身见血流大吉刀斧自伤主大吉

    持刀砍人自失财人砍头脑中大吉断头而行主大喜被人脚踢主求财打妻妾者主失力

    被妻妾打者主凶被人打者主得力女人相打主病至兄弟相打大吉利家中人闻主分散

    看见杀人主大吉被人签刺大吉昌手指折者主子病向人叩头百事吉与人相骂者主吉

    被骂佯颠大贵至被人凌辱主得财杀猪者大吉大利杀羊打羊主病凶杀虎豹主得重印

    杀牛鹿者大富贵杀牛食肉主生财杀驴骡马有酒食杀龟者主有丧事杀鸟雀妻妾灾难

    杀鸡鹅鸭主大吉

    周公解梦二十一,捕禁,刑罚,狱枭

    牢狱崩坏有赦吉坐狱中必有思赦入狱受灾主荣贵狱中死者官事散使人入狱得财吉

    入牢狱主有大贵盗贼自入狱大凶牢狱臭污百事吉贵人走脱疾病去赶贼行见者大吉

    枷锁临身疾病至枷锁折损口舌散枷锁入宅主大凶绳索紧身大吉利身被罗网主官事

    被罗网罩主酒食被人决罚禄位至被人作贱者大吉被人绑主疾病至被官打身主孝服

    自以杖决耻辱生枷锁怕怖主分散人官司讼主大吉邀人入官主酒食吏引入司主大吉

    为吏所录有急事贵人走马官事明拷讯杖责主大吉

    周公解梦二十二,田园,五谷,耕种

    田中生草主得财种田宽大有禄位自种田禾主出行见种田者禄位至教人耕种远行至

    使人种田地大吉卖人田宅主迁职身在禾中大吉利破败田地主大吉割收田禾家已安

    屋上生禾官位吉见禾丰熟富贵长见麦稻主得大财粳糯米者有财吉五谷茂盛主得财

    谷穗齐秀大吉利米谷堆积散主凶大站麦主妻私心大豆苗叶子孙凶得禾忽失主得秩

    粟米必有献物至种菜主长命大吉乔麦面饼官事至麸糠相交家欲俭酒曲必主枉屈事

    萌芽者主恶事连麻索在身主禄至麻生如林大吉利

    周公解梦二十三,水火,盗贼,灯烛

    水上行者主大吉水上立者主凶事水流洋洋有新婚水上火出主大吉自在水中大吉利

    自落水中不出凶饮水不休得大财连水绕身有讼狱大河澄清大吉祥人家有水儿子亡

    江海涨漫大吉昌河水沙石益文章火烧日月有人助火烧河水长命吉火烧山野大吉昌

    火烧自屋主兴旺火焰炎火主发财火从地生疾病至执火乘行官位至大火烧天主国安

    身在火中贵人扶火烟黑色主疾病把火行路不通达把火烧并主病至宅中火光大吉昌

    厨中火出主急事听选燃火作明府烧人臭秽主大吉见烛者主大发财灯烛光明主大吉

    众人围炉和合吉恶人招引疾病至赶贼入市不出凶强贼入宅主家破与田园行大吉利

    已身做贼所永得

    哪一点没看懂的,留言。经文解说 周公解梦说(五)    周公解梦二十四,垢污,沐浴,凌辱

    屎尿污身主得财大便满地主富贵患厕中得官禄位落厕出吉不出凶厕屋上卧主得财

    厕中干者主家破架厕屋中有财喜挑粪回家大吉利在泥中所求不成失大小便主失财

    泥污衣裳主产凶泥污衫衣主身辱男女沐浴上床凶沐浴尘土疾病安洗头迁居疾病除

    被辱骂惹人词讼

    周公解梦二十五,龙蛇,禽兽等类

    龙蛇入门主得财龙蛇入灶有官至蛇化龙行贵人助妇人见龙生贵子龙蛇杀人主大凶

    蛇咬人主得大财蛇入怀中生贵子蛇行水内主迁荣蛇随人去妻外心蛇入谷道有口舌

    蛇绕身者生贵子蛇多者主阴司事蛇赤黑口舌青吉蛇黄白主有官事凤凰主有贵人助

    凰集拳上母病至孔雀者主大吉利鹤上天小有口灾鹤鸣午禄位大显鹤入怀中生贵子

    鹤驾车主征伐事放鹤者主得财吉孔雀飞舞有文章鹦鹉妇人主口舌鸳鸯散去主妻凶

    鬼入宅主有大凶驾鹞者主禄位至燕飞入怀妻生子空中鸟鸣主妻亡鸟飞入怀皆主吉

    捉住飞鸟远信至燕子至有远客来雀相争斗有官事鸦雀相噪主酒食鹅鸭同游添好妾

    鸟走蛇来人引声洗鸡得官鸣口舌鸡抱卵主有大喜鸡在树上主得财麒麟者名振天下

    猛虎大吼主得官白象江猪官位至狮子叫吼声名震骑虎行者恶事无虎入宅中官职重

    猛狼不动见官吉豺狼恶狗有盗贼狼映脚者主不行骆驼豹泵行重印熊龙身主生贵子

    群兔上天得贵官獐鹿在家益官禄活鬼在园百忧去猫捕鼠者主得财白鼠引路人提携

    鼠咬人衣所求得鼠大走主有善事山猴主有争讼端白猿主有禄位得

    周公解梦二十六,牛马,猪羊,六畜

    黄牛来家主富贵水牛主先祖索食牛上山坡大吉昌牵牛上山主富贵牛角有血主三公

    牛触人凡事不成牛出门好事立至水牛来家主丧事牛生犊所求皆得骑牛入城有喜事

    牵牛羊来家欢乐马舞庭前凶事散马行千里大喜至乘马快喜钝主凶走马来往文书事

    马入室主奸情事马驼践物失禄位披洗放马皆喜事群马奔逃百凶解罪人走马厄事去

    乘白马主疾病至被马咬有禄位至猪羊搔痒主口舌羊作豚行行人至骑羊上街主有财

    子母手益命大吉犬吠人鬼来求食犬吠主人失财凶屋中生马主大吉

    周公解梦二十七,龟鳖,鱼虾,昆虫

    龟入井宅富贵至龟蛇相向主生财见龟者主女人贵捉龟者主丧事至见鳖者主有得财

    鱼飞水上百事散井内有鱼迁官至张网捕鱼大吉利人捕鱼主食皆吉抢鱼拾鱼主小疾

    水中钩鱼大吉利林中鱼猎事无成群鱼游水主有财鲤鱼妻有孕大吉大鱼扬动主声名

    小鱼生子大吉利干鱼下水命复通虾变鱼主失财物身坐鱼虫病患除螃蟹主百病消散

    虾蛤鸣走有口舌水蛭女主人失财螺丝主在外不病蛤蜊主老来生子飞蛾入灯他人败

    蚕飞不茧主人吉蜂蜈交戏事不成蛤蜊作堆主失败蜻蜒对飞美人来蜂螯人脚有财喜

    促织声繁有小恼蝙蝠群飞明事良蜈蚣咬人寿命吉贩倒主田宅大吉蛐蜒主有小财吉

    蚊子咬人主有失蝇污人衣必有谗蝼蝈主有不明事经文解说 三十六洞天    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东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衮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惣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峨眉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平公修治之。

    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云和州含山县,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客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治之。

    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付真人治之。

    钟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客县,属李治之。

    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经文解说 天干地支    中说,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的含义: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巳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天干喻人含义:

    甲木属阳,一般指森林大树,性质强壮.甲木有恻隐之心,具上进心,好华美的事物而有风雅的性格,进退有情有义,处事负责,但缺乏应变能力,又因常烦恼故做事多老苦.

    乙木属阴,指小树花草之类,性质柔软.乙木富同情心,性情和蔼,外表谦虚,但内心占有欲强,虽有才能,但常烦心.

    丙或属阳,指太阳,炎炎炳照之意.丙火为火之兄,含有朝气蓬勃,热情开朗之意.还含有适合各种社交活动,但也易被误解为好大喜功.

    丁火属阴,指灯火,炉火等,火势不稳定,得时有力,失时无力.丁火为火之妹,具有外静内进,思想缜密的性格.但是多疑与心机是其缺点.

    戊土属阳,指大地的土,广厚茂盛,又指堤坝之土,可有力地防止河川泛滥.戊土诚实,厚重,性情笃实沉稳,为人憨直.

    己土属阴,指田园之土,不如戊土广厚但易栽植.己土重视内涵,多才多艺,行事依循规矩,但度量欠广,易生疑心.

    庚金属阳,指铁,刀剑,矿石等,性质坚硬.庚金精神粗旷豪爽,意气轻燥,性情刚烈而重义气,个性好胜,具有破坏性,人缘佳,容易相处.

    辛金属阴,指珠玉,宝石,砂金.辛金性较阴沉,温润秀气,重感情,虚荣心强而爱好面子,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缺乏坚强的意志.

    壬水属阳,指大海之水.壬水为水之兄,含有清浊并容,宽宏大度之意,能潜伏和包容,富于勇气.但也有依赖性强,凡事漫不经心之意.

    癸水属阴,指雨露之水,也有闭藏和内在萌生之意.癸水为水之妹,其人平静,柔和,内向,勤勉力行,然而每爱好猜臆,注重原则,不务实际,故内心常蓄不平,并时有破坏性,并且有重情调,喜钻牛角尖的倾向.

    干支阴阳: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乙为阴丙丁同属火,丙为阳,丁为阴

    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己为阴庚辛同属金,庚为阳,辛为阴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癸为阴

    亥子同属水,子为阳,亥为阴寅卯同属木,寅为阳,卯为阴

    巳午同属火,午为阳,巳为阴申酉同属金,申为阳,酉为阴

    戌未同属土,子为阳,未为阴辰丑同属土,辰为阳,丑为阴

    干支方位: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

    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亥子北方水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

    申酉西方金辰戌丑未四季土

    干支五行旺季:

    方位旺季天干地支

    东方春甲乙寅卯

    南方夏丙丁巳午

    中央四季末戊己辰戌丑未

    西方秋庚辛申酉

    北方冬壬癸亥子

    十天干五行生旺死绝表: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甲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丙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戊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庚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

    壬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乙午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

    丁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戌

    己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戌

    辛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

    癸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

    "长生"就像人出生于世,或降生阶段,是指万物萌发之际.

    "沐浴"为婴儿降生后洗浴以去除污垢,是指万物出生,承受大自然沐浴.

    "冠带"为小儿可以穿衣戴帽了,是指万物渐荣.

    "临官"像人长成强壮,可以做官,化育,领导人民,是指万物长成.

    "帝旺"象征人壮盛到极点,可辅助帝王大有作为,是指万物成熟.

    "衰"指盛极而衰,是指万物开始发生衰变.

    "病"如人患病,是指万物困顿.

    "死"如人气已尽,形体已死,是指万物死灭.

    "墓"也称"库",如人死后归入于墓,是指万物成功后归库.

    "绝"如人形体绝灭化归为土,是指万物前气已绝,后继之气还未到来,在地中未有其象.

    "胎"如人受父母之气结聚成胎,是指天地气交之际,后继之气来临,并且受胎.

    "养"像人养胎于母腹之中,之后又出生,是指万物在地中成形,继而又萌发,又得经历一个生生灭灭永不停止的天道循环过程.

    天干地支配人体: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头肩额齿舌鼻面筋胸胫足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耳胞肚手指肩胸面眼脊梁经络精血命门头

    天干地支配脏腑: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寅卯午巳戌辰丑未申酉子亥经文解说 五行生克    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故水胜火.

    精胜坚,故火胜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经文解说 中华道家修炼学术语(上)    感谢★坠落之天使★提供

    [一炁]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一阳]

    即一阳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为阳炁,称为一阳,又称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震为雷” (一阳爻生于二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此一阳爻,即代表一阳初动之炁,又称一阳来复。王重阳《五篇灵文》曰:“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黄芽]

    先天一炁最初产生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士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点、一粒、些子、丹头等,均言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黍米]

    黍米,是以其极小的形状作为比喻,言其极精极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发生的清阳之炁,虽然至为精微,但是却可以点化全身阴质,脱胎换骨,故其效力无比。这一名词,乃由外丹引用而来,在外丹里面,原本是指药物的用量。如丹书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够点铁成金。”这里是指外丹所用的丹头,意思是说用黍米船极小的药力,居然收到极大的功效。而在内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个纯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饭的米粒,而求之于有形。张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就是说内丹所采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样小,须要一粒一粒,逐渐积累,才能慢慢炼成金丹大药。《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这里是说先天根源,其质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却可以生化万物。得此妙药,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脱死,成就大道。


    [半黍]

    黍米之义,见上条。半黍之义,则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内丹的修炼之中,精杰神的变化至微至纫,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见精妙。

    [丹头]

    丹头,在外丹而言,是指烧炼之时用作点化神丹的药物,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在内丹而言,是指用作点化全身阴质的先天清阳之炁。《翠虚篇_金丹诗诀》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活子时]

    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生之子时相同。又因此一炁之发生,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故称为活子时。崔希范真人《入药镜》日:“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即指活子时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称为活子。


    [一部之神]

    中华道家认为,人身各个关节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统领全身所有众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之内,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为九宫。九官之中共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圆一寸之处,乃为泥九之神所居之处,此即人身众神之总管。修炼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寿遗龄。《黄庭内景经》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即指此处。

    [一斤]

    一斤,又称二八。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为384株乃为易象封爻之数(64封共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数。所谓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2个8两,故称二八。丹道在人身阴阳二杰之配合,犹如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小,故此必须各有半斤之数,才能共合一斤,补足人身本来元炁之数。否则便有伤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为喻。一说二八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为元炁,水半斤为元精,比喻在有质无质之间,即丹书所谓“神水”。


    [神水]

    神水,又叫做“灵泉”。在内丹比喻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虽然已成为液,但是又非浊质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动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来,虽然成液,但是又非纯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实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称为神水,修炼内丹,此为真正药物。


    [二候]

    一阳初动之时,称为一候。此时药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炁渐生,最为盈盛之时,犹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圆满之候,乃为不老不嫩之时,称为二候,此时正可采药。王重阳《五篇灵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柳仙宗》又称为“二候采牟尼”。


    [三彭]

    三彭,又名三尸、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阴气。道书上面说,上尸神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神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神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一说三尸神住在人之后三关,即尾间、夹脊、玉枕之内,使人无法修道。必须以自身阳炁,打通三关,方可驱逐三尸,去除魔障。


    [斩三尸]

    “三尸”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释。中华道家修炼须要斩除三尸,才能去掉阴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诵经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药的方法等等。在中华道家修炼学而言,惟有修持内炼功夫,培养自身阳炁,炁足之后,聚于丹田,而后冲开三关,直透骨髓,才能永远赶走三尸。三尸一去,阴魔自消。阴魔消除,阳炁自来。此步功夫,称为“斩三尸”。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

    三寸,又曰“三寸气”,三寸指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气。一刻功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一个昼夜共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4刻,共为96刻。古代人所用的历法,规定一个昼夜共为100刻。张紫阳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共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炁既凝,婴儿显象,玄珠显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干之数。”即是说修炼之人,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得到极长的寿算。三万六干之义,即指一年之刻数。三丰祖师亦云:“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五芽]

    五芽,又称五牙,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此五炁通人身五脏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补五脏。《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丹]

    丹,分为内丹和外丹。中华道家最早从事外丹烧炼,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质炼丹,以为服食之用。内丹名词来源于外丹,内丹是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又名大丹、圣胎、道胎、婴儿等。


    [还丹]

    还即返还,即是把自己丧失的三宝精炁神,通过修炼,培补亏损,还归自己身中,进一步炼成内丹,坚固形体,做到青春不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还仅仅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中华道家通过修炼,不仅可以便自己的肉体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过天人感通,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力,达到《庄子》所云“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乌肝]

    乌肝,在修炼之中,指轻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阳《五篇灵文》谓:“真炁上腾,升入乾官,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日乌肝。”


    [兔髓]

    免髓,在修炼之中,指丹田发生之元精。王重阳《五篇灵》谓:“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免髓。”

    [金乌玉兔]

    金乌,代表太阳,在封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


    [五等仙]

    中华道家修炼,将仙分为五种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谓鬼仙,指只炼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诀,不能修成纯阳之体,因而只出阴神,名为灵鬼。名虽为仙,其实乃鬼,但是能够通灵,与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约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五百年后就要投胎转世才能存在。所谓人仙,虽然外表和人没有区别,但是能够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长生住世。所谓地仙,是指修炼层次在人仙之上,已可达到寒暑不侵、饥饿无害的程度,虽然还没有做到出阳神,但是已经能够免去衣食住行的负担,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谓神仙,是指阳神已经修成,有了神通变化,能够升迁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脱弃躯壳,飘然独立,聚则成形,散则为炁。所谓天仙,则从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层的功夫,超出人类所在的环境之外,别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可与宇宙同存,乃为中华道家修炼之最高境界。仇兆鳖《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渊明注释,论述五等仙最为简明:“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鬼仙也;处世无疾而多寿者,人仙也;飞空走雾,不饥不渴,寒暑不侵,遨游海岛,长生而不死者,地仙也;变化无质,隐显莫测,或者或少,至圣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龟莫能测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须以真修实证印验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拟议之。


    [六时]

    六时,又名为“六候”。道家修炼,将人身任督之周天分布为十二地支,后面督脉为子、丑、寅、卯、辰、巳,前面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于十二时辰,故此前后各称为六时,而又各分为六候。后面六时,谓之进阳火,属阳用九。后面六时,谓之退阴符,属阴用六。用以说明人身一炁升降之变化,及其火候抽添之运用。


    [七门]

    七门,即是天门泥丸、地门尾间、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绎宫等七处门户,乃为修炼之重要关窍,五脏六腑皆系于此。《黄庭经》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指此七门。

    [八素]

    按照道家《黄庭经》的说法,大脑之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围有八个,即四正四隅之神,围绕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总称为“八素”。

    [七返九转]

    七返九转,又称七返九还,是中华道家修炼学的专有名词,是用易数来比喻内修之道。按照易学《河图》的说法,五行生成之数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为生数,共计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为成数,共计三十之数。二十五生数与三十成数相加,共计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肾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则五行生数,三阴而二阳;地六成水,自肾为起,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则五行成数,三阴而二阳。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为肾,而肾得一与六;火为心,而心得二与七;木为肝,而肝得三与八;金为肺,而肺得四与九;土为脾,而脾得五与十。五脏之中,每脏各有阴阳之分。其中成数之最大者,乃为七与九两个阳数,因为天九为一成数,天七为一成数。而此阳数,即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真之土,始则交媾龙虎,而采取身中之阳炁,以点化全身阴质,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之数,乃属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于中元而入于下田,结就大丹,乃曰“七返还丹”。而又以九为肺之数,肺属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数乃喻元阳之炁,以此阳炁周流全身,使阴消而阳长,谓之“九转还丹”。


    [九转还丹]

    九为阳数之极,代表人身阳炁,是说以阳炁点化全身阴质,修成纯阳之体。又称为乾健之躯,乃借《周易》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属金,九又为金之成数(地四升金,天九成之),故称九转,才能炼就大丹,并不是说一定要转九次。而此阳炁,正是人身日渐损失之物,经过修炼回归吾身,故曰九转还丹。


    [丹田]

    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因其均在人体的前面,又称为前三田。一般只指下丹田,乃为道家结丹之地。如同种子播种于田地,自然生根、长叶、成苗、开花,结为成熟果实。道家内丹,亦同此理,故此名为丹田。

    [下丹田]

    下丹田,又名下田、炁海、炁穴、元海、沧海、生门、土釜、坤宫、北海、蓬壶、造化炉等。位于脐下一寸三分(此处所言脐下,乃为流行的一种误传,因为脐下还在肚皮表面,所以不对。其实是平躺着的脐下,即脐内,方才正确),方圆一寸二分,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


    [中丹田]

    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黄庭、中黄、规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与脐门相对,相距三寸六分。乃为虚空一穴,方圆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秃。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

    [上丹田]

    上丹田,又称泥丸、琼室、上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玉京山、须弥山等。按照丹经的说法: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后,此处为出神之所。

    [绛宫]

    绛宫,又称赤帝宫。绛宫属于心的部位,乃为心下一窍。心肾二炁相通,即由此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官,所以叫做“赤帝官”。


    [黄房]

    黄房,又称土釜。在心之下脐之上,处于二者之中间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为土,土色为黄,故称黄房。

    [中宫]

    中宫,在心窝之下,肚脐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时下丹田亦称为中官,因其居于人体之中。

    [坤宫]

    坤为土,其色为黄,又称黄庭宫,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阳《五篇灵文》:“坤宫,乃人身中黄庭宫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空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脑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炁之宫,故曰坤官。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


    [三关]

    三关,指人身背后的三处关窍,又称后三关。丹道周天开通之时,首先需要冲开三关。又一说以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亦曰三关。


    [尾闾]

    尾闾,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处于谷道之上方,是督脉起始之第一关。

    [夹脊]

    夹脊,又名双关、辘轳关,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节之下,与内肾相对。针灸上名为脊中穴。一说与中丹田相对。一说为两肘尖相对连线与脊椎相交处。

    [玉枕]

    玉枕,为后三关之一。位于玉枕穴之下,在脑后枕骨之处,即脑后高骨枕头的地方,前面约与上鹊桥相对。

    [黄庭]

    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下丹田。因其黄色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陈樱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解释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笔者注:即丹田所在之地)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肾上之所,亦为人身之中。

    [药]

    中华道家修炼学,以精、炁、神三宝,作为上品药物,故此三宝均可称之为药。但是在不同的修炼阶次,药有不同的含义。如在炼精化炁阶段,则以先天元精之发生称之为药。在炁杰化神阶段,则以先天一炁之来临称之为药。在炼神还虚阶段,则以不神之神之虚无称之为药。


    [小药]

    丹道在炼精化炁的阶段,须待静极生动,活子时到来,阳生药产,先天元精发生,称为小药。这时一般运用小周天的功夫,采此小药。小药又称为外药,必须生而后采。


    [大药]

    “大药”的意思,是在采小药的功夫完成之后,阳关止闭,这时等到“六候”到来之景,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大药又称内药,必须采而后生。采过大药,即可点化全身阴质,成为纯阳之体,故此大药又称大丹。


    [六候]

    六候,即大药产生之时的六种征兆。乃为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等。此时的景象,又称为正子时。

    [性命双修]

    中华道家修炼学,性命二字的含义甚广。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归于性;而法、息、杰、精、形、功等,均可归于命。总的说来,凡是属于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称为性;凡是属于肉体方面的,都称为命。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肉体二者,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中华道家修炼不死之道,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张三丰真人云:“炁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日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炁,则曰真命。”即是说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这里是指性命本体而言。如果是在修炼功夫而论,性命双修的含义,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分离,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吕纯阳真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玻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并且中华道家一贯反对忽视肉体方面的修炼,张紫阳真人云:“饶君了梧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慧剑]

    在修炼学而言,慧剑比喻二目。《阴符经》云:“机在目。”丹经日:“一团真意在双眸。”心藏神,发于二目。故此二目乃为神意之所发,比喻真意。道家的服饰,在大襟道袍的右侧,有两根剑形飘带,亦叫做慧剑。

    [刀圭]

    刀圭,原是古代的药物度量单位。刀,指古代钱币,形状如刀,又称刀币。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为一圭,十圭重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为十六两(即过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刀圭原为古人量取药物的用具,又称为方寸匕,今人则用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明董谷《碧里杂存》上“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这里所说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于外丹,以说明药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贵。以后引申进入内丹,是说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为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而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点化全身,脱胎换骨。《金药秘诀》日:“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经文解说 七真年譜    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重陽祖師生於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按北平王粹所撰傳云:全真祖師王嚞,字知明,號重陽子,京兆咸陽人也。世以貲產著姓,後遷終南縣劉蔣村,其母感異夢而妊,及二十有四月乃生。始名中孚,字允卿,自稚不群。既長,美鬚眉,軀幹雄偉,志倜儻,不拘小節。弱冠修進士業,係京兆學籍。善於屬文,才思敏捷,嘗解試一路之士,然頗喜弓馬。金天眷初,乃慨然應武略,易名世雄,字德威;後入道,改稱今名字焉,仍以害風自呼之。

    政和三年癸巳,重陽祖師二歲。

    政和四年甲午,重陽祖師三歲。

    政和五年乙未,重陽祖師四歲。

    政和六年丙申,重陽祖師五歲。

    政和七年丁酉,重陽祖師六歲。

    宣和元年己亥,重陽祖師八歲。此年正月初五日,清淨孫仙姑生於寧海州。

    宣和二年庚子,重陽祖師九歲。

    宣和三年辛丑,重陽祖師十歲。

    宣和四年壬寅,重陽祖師年十一。

    宣和五年癸卯,重陽祖師年十二。是年三月初一日,長真譚真人生於寧海州,始名玉,字伯玉。五月二十日,丹陽馬真人生於寧海,今之降仙坊。按傳,初名從義,字宜甫,本關中扶風人,五代兵亂遷海上。

    宣和六年甲辰,重陽祖師年十三。

    宣和七年乙巳,重陽祖師年十四。

    欽宗靖康元年丙午,重陽祖師年十五。

    金太宗天會五年丁未,重陽祖師年十六。

    天會六年戊申,重陽祖師年十七。其年長真真人六歲。按密國公撰《真人碑》云:「六歲因戲墮於井,人急下救之,見公安坐水上,隨摯而出。」


    天會七年己酉,重陽祖師年十八。

    天會八年庚戌,重陽祖師年十九。

    天會九年辛亥,重陽祖師年二十。

    天會十年壬子,重陽祖師年二十一。

    天會十一年癸丑,重陽祖師年二十二。

    天會十二年甲寅,重陽祖師年二十三。

    天會十三年乙卯,重陽祖師年二十四。

    天會十四年丙辰,重陽祖師年二十五。

    天會十五年丁巳,重陽祖師年二十六。此年長真真人年十五。密國公撰真人碑云:「公十有五歲而志於學,其《葡萄篇》已膾炙人口。」

    天眷元年戊午,重陽祖師年二十七。按傳,天眷初,應試武舉,易名世雄,字德威。

    天眷二年己未,重陽祖師年二十八。

    天眷三年庚申,重陽祖師年二十九。正月初三日,廣寧郝真人生於寧海州,初名昇,字則未聞也。

    皇統元年辛酉,重陽祖師年三十。

    皇統二年壬戌,重陽祖師年三十一。其年三月十八日,玉陽王真人生於寧海州。

    皇統三年癸亥,重陽祖師年三十二。

    皇統四年甲子,重陽祖師年三十三。

    皇統五年乙丑,重陽祖師年三十四。

    皇統六年丙寅,重陽祖師年三十五。

    皇統七年丁卯,重陽祖師年三十六。七月十二日,長生劉真人生於東萊之武宮莊。

    皇統八年戊辰,重陽祖師年三十七。是年正月十九日,長春丘真人生於登州棲霞縣之濱都。玉陽真人年七歲,按真人《雲光集》自序云:「余七歲,遇東華帝君於空中警覺,不令昏昧。」

    海陵天德元年己巳,重陽祖師年三十八。

    天德二年庚午,重陽祖師年三十九。

    天德三年辛未,重陽祖師年四十。

    天德四年壬申,重陽祖師年四十一。

    貞元元年癸酉,重陽祖師年四十二。

    貞元二年甲戌,重陽祖師年四十三。

    貞元三年乙亥,重陽祖師年四十四。

    正隆元年丙子,重陽祖師年四十五。

    正隆二年丁丑,重陽祖師年四十六。

    正隆三年戊寅,重陽祖師年四十七。

    正隆四年己卯,重陽祖師年四十八。此年六月望日,師飲酒於終南甘河鎮,會二仙人披髮披氈,而年貌同一。其人徐曰:「此子可教。」因授以口訣。故師<遇真詩>云:「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其所遇者,純陽呂真君也。


    正隆五年庚辰,重陽祖師年四十九。中秋日,師於醴泉縣再遇真仙,傳秘語五篇,且曰:「速去東海,投譚捉馬。」已而,真仙忽失所在。

    世宗大定元年辛巳,重陽祖師年五十。於終南南時村鑿壙丈餘,封高數丈,以活死人目之,坐於墓中。又於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人問其故,答曰:「吾將來使四海教風為一家耳。」


    大定二年壬午,重陽祖師年五十一。是年,坐活死人墓中。

    大定三年癸未,重陽祖師年五十二。秋,填活死人墓,遷劉蔣村結茅,與玉蟾和公、靈陽李公三人同居,即今之祖庭重陽萬壽宮也。

    大定四年甲申,重陽祖師年五十三。師《全真集》自序云:「余嘗從甘河攜酒一葫,欲歸庵,道逢一先生叫云:『害風,肯與我酒吃否?』余與之,先生一飲而盡,卻令余以葫取河水;余取得水,授與先生,先生復授余,令余飲之,乃仙酎也。又曰:『子識劉海蟾否?』余曰:『但嘗見畫像耳。』先生笑之而去。」

    大定五年乙酉,重陽祖師年五十四。是年,於終南上清太平宮壁上書云:「害風害風舊病發,壽命不過五十八;兩個先生決定來,一靈真性成搜刷。」

    大定六年丙戌,重陽祖師年五十五。是歲,於長安灤村呂道人庵壁書云:「地肺重陽子,呼為王害風;來時長日月,去後任西東。作伴雲和水,為鄰虛與空;一靈真性在,不與眾心同。」此年,長春真人年一十九,棄俗入道,居崑崳山。


    大定七年丁亥,重陽祖師年五十六。於四月二十六日,將劉蔣村茅庵自焚之,婆娑舞於火邊;人問,答:「茅庵燒了事休休,決有人人卻要修。」是日,宿甘河鎮。辭眾曰:「余東海捉馬去。」五月過北邙山上清宮,題其壁云:「丘譚王風捉馬劉,崑崙頂上打玉毬;你還般在寰海內,贏得三千八百籌。」至今石刻猶在。閏七月十八日,抵寧海州,會丹陽真人。洎高巨才邀師於范明叔怡老亭。九月,長春真人自崑崳山來,謁祖師於全真庵,請為弟子,祖師訓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仍贈之以詩。祖師又於廣寧真人卦肆前,背坐感發之,廣寧從至朝元觀,祖師授以口訣及以二詞付之。祖師於十月一日就丹陽宅內鎖門居環,百日為期,約五日一食,化丹陽夫婦。是年冬,長真真人就環內出家,祖師訓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時四十五歲矣。

    大定八年戊子,重陽祖師年五十七。正月初十日出環,分梨十化畢。二月初八,丹陽真人出家,祖師訓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時年四十六。是日,玉陽真人自牛仙山來,願為門弟子,祖師訓名處一,時年二十七。二月晦日,祖師挈丹陽、長真、長春、玉陽入崑崳山石門口,開煙霞洞居之。三月,廣寧真人來崑崳山出家,祖師訓名璘,號恬然子,時二十九歲。八月,祖師挈五真人,自煙霞洞遷居文登縣姜實庵,立「七寶會」。


    大定九年己丑,重陽祖師年五十八。春,玉陽真人辭祖師,隱居查山。四月,祖師引丹陽、長真、長春、廣寧遷居寧海州金蓮堂,途中至龍泉,以所執傘柄,內盛「傘陽子」號,乘風而起,至查山玉陽公前墮地,蓋賜公之號也。重午日,孫仙姑詣金蓮堂出家,祖師訓名不二,號清淨散人,時年五十一。六月,廣寧真人辭祖師,亦居查山。八月,祖師立「金蓮會」。九月,詣登州福山縣立「三光會」,於蓬萊立「玉華會」。是月,祖師領丹陽、長真、長春西至萊州,化長生真人出家,訓名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子,時年二十三。十月,於掖縣立「平等會」。是月,挈四子至汴梁,寓磁器王氏旅邸中。


    大定十年庚寅,重陽祖師於正月初四日,召丹陽、長真、長春立於榻下(時長生遁去),曰:「丹陽已得道,長春已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管領之。吾今赴師真之約耳。」丹陽請留頌,師曰:「吾已書於長安灤村呂仙庵矣,今口授汝。」言訖而逝。是年閏五月,於正月十一日始立春,是止五十八歲矣。四子盡禮,權瘞於孟宗獻之花圃。既而,丹陽真人率三友入關,謁和、李二真人於終南太平宮,會史處厚於京兆,劉通微、嚴處常於終南。二真人乃祖師之友,三子亦祖師之弟子也。

    大定十一年辛卯,丹陽真人年四十九。是年,與三友居劉蔣祖庵,修治葬所。十月,廣寧真人入關,乞食於京兆府。

    大定十二年壬辰,丹陽真人年五十。春,於長安化自然錢。率三友復往汴梁,遷祖師仙柩西歸,葬於劉蔣村祖庵。九月,廣寧真人西遊岐山,偶得名大通,字太古,號廣寧子。

    大定十三年癸巳,丹陽真人年五十一。是年,四師劉蔣居喪守墳。六月,廣寧真人度大慶關東歸。

    大定十四年甲午,丹陽真人年五十二。二月,廣寧真人至真定,默坐於朝天門外。八月,丹陽、長真、長生、長春於鄠縣秦渡鎮真武廟,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陽鬥貧、長真鬥是、長生鬥志、長春鬥閒,翌旦乃別。丹陽劉蔣居環,長真居洛陽朝元宮,長生居洛陽市土地廟,長春西入磻溪。事見《金玉集》。

    大定十五年乙未,丹陽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長真真人乞食於磁州二祖鎮,遇一妄人毆落二齒,市人共怒之,欲明於官,真人吐之而去。二月,廣寧真人坐沃州石橋下。夏,清淨散人入關,致祭祖庭,既而出關,居洛陽風仙姑洞。

    大定十六年丙申,丹陽真人年五十四。長真真人此歲遊歷洺州,居白家灘。六月中,廣寧真人夜夢神人,復授易之大義,既寤,明朝揮三十三圖。事見《太古集》。

    大定十七年丁酉,丹陽真人年五十五。長真真人行化於高唐縣,與茶肆吳六書龜蛇字,曰:「可置之壁間,以鎮火災。」是年,縣城大火,唯茶肆乃免。

    大定十八年戊戌,丹陽真人年五十六。於八月一日,劉蔣出環,西遊隴山華亭行化。長生真人是年還洛城東北雲溪洞居之,門徒日集,鑿三井洞。

    大定十九年己亥,丹陽真人年五十七。二月十五日,於華亭縣挈李大乘同居環百日。至八月,遷隴州佑德觀居環,十一月十八日出環,宿勾兜堡,化解元李子和出家。長真真人遊歷衛州,獲嘉縣府君廟居之。

    大定二十年庚子,丹陽真人年五十八。是年春,京兆章台街趙蓬萊施宅為庵,請真人居環。八月二十四日,長安僚庶請祈雨,真人作詩,期以二十五日雨足,至期果應,見《金玉集》。長真真人西遊同州,居西里庵。長春真人自磻溪遷居隴州龍門山。

    大定二十一年辛丑,丹陽真人年五十九。四月初,於鄂縣劉蔣村張朝散竹園庵內居環,中元日作黃籙醮罷,復歸祖庵。長真真人居華陰縣純陽洞。長生真人東歸萊州。

    大定二十二年壬寅,丹陽真人年六十。此年四月,東歸寧海。十二月,行化文登,漁戶焚網者甚眾。初八日,海市見於南海之上,詩人以詩慶之。長生真人居武官建庵,注《道德》、《黃庭》等經。秋,玉陽真人來寧海,謁丹陽真人,同宿於金蓮堂。廣寧真人居真定府,陞堂演道,聽眾常數百人。十二月二十九日,清淨孫仙姑升仙於洛陽,年六十四矣。

    大定二十三年癸卯,丹陽真人年六十一。四月行化芝陽,下元日文登作醮,祖師現形於空際白龜之上。丹陽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升仙於萊陽縣遊仙宮。長生、玉陽二真人同主葬事,守墳百日,各歸其隱所。

    大定二十四年甲辰,長真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正月十八日,長生真人於昌陽縣,姜守淨家作醮,巳午間,重陽祖師雲冠絳服、丹陽真人三髻現於空際彩雲之上。五月旱,登郡太守請長生真人祈雨,海市現於竹島。明日,丹陽真人現於應仙橋之西北,是日雨足。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長真真人年六十三。是歲四月初一日,升仙於洛陽朝元宮。其暢道接物詩詞,目曰《水雲集》,行於世。

    大定二十六年丙午,長生真人年四十。冬,長春真人下龍門山,居終南祖庵。

    大定二十七年丁未,長生真人年四十一。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玉陽真人奉詔至燕,帝問延生之理,師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端拱無為,治天下之本。」上待以方外之禮。

    大定二十八年戊申,長生真人年四十二。此年二月,長春真人奉詔至闕下,十一日,聖旨令主萬春節醮,賜蒙巾袍。四月,敕居宮庵。五月十八日,召見於長松島。七月,應制進詞五首。中秋,得旨還終南山。是月,玉陽真人亦得旨還山。十二月,上弗豫,遣使復召玉陽真人,真人謂使者曰:「恐不及再睹天顏矣。」

    大定二十九年己酉,長生真人年四十三。正月初三日,玉陽真人至都嗣,君命真人為先帝主醮而歸。

    章宗明昌元年庚戌,長生真人年四十四。重午日,萊陽縣劉植請玉陽真人齋,且以無嗣告於師,師曰:「公富而好禮,未應絕也。」為寫「四四應真」四字;明年四月十四而生子,來乞名,師曰:「吾已與名,應真矣。」今日,純陽真君降世辰也。

    明昌二年辛亥,長生真人年四十五。是歲十月,長春真人東歸棲霞,住太虛觀。

    明昌三年壬子,長生真人年四十六。冬十月,長春真人芝陽洞作醮。

    明昌四年癸丑,長生真人年四十七。

    明昌五年甲寅,長生真人年四十八。秋九月,長春真人福山縣醮,天門開,瑞鶴現,有詩見《磻溪集》。

    明昌六年乙卯,長生真人年四十九。

    承安元年丙辰,長生真人年五十。

    承安二年丁巳,長生真人年五十一。六月,玉陽真人被召。七月初三日,見於便殿賜坐。帝問以養生之道,抵暮方歸。翌日,賜「體玄大師」號及紫衣,敕賜燕都「修真」、「崇福」二觀,俾真人任便居之,月給齋錢二百鏹。冬,長生真人奉詔赴闕,帝問以至道,師曰:「至道之要,寡嗜欲則身安,薄賦斂則國泰。」帝曰:「先生,廣成子之言乎!」敕近侍,館穀於天長觀。

    承安三年戊午,長生真人年五十二。應對悉合上意,三月,得旨還山。敕賜觀額五道,曰「靈虛」,曰「太微」,曰「龍翔」,曰「集仙」,曰「妙真」,令立觀度人;玉陽真人猶居都下。春,終南呂庵主至都,師為請祖庵為「靈虛觀」,以敕牒付呂,俾知觀事,仍以詩送行。夏,師得旨東歸侍親。

    承安四年己未,長生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長春真人芝陽作醮。

    承安五年庚申,長生真人年五十四。

    泰和元年辛酉,長生真人年五十五。是年,遊廣陵,著《天道罪福論》。玉陽真人奉詔詣亳州太清宮,作普天醮,有詩見《雲光集》。

    泰和二年壬戌,長生真人年五十六。濱州作醮,有瓊葩玉樹之瑞,有詩見《盤陽集》。長春真人芝陽作醮。

    泰和三年癸亥,長生真人年五十七。此年二月初六日,升仙於武官靈虛觀。玉陽真人奉詔詣亳州太清宮,作普天醮,臨壇度道士千餘人。

    泰和四年甲子,長春真人年五十七。

    泰和五年乙丑,長春真人年五十八。夏五月,萊州作醮,有瑞鶴彩雲現,有詞見《磻溪集》。

    泰和六年丙寅,長春真人年五十九。

    泰和七年丁卯,長春真人年六十。元妃施《道經》二藏,一驛送棲霞太虛觀,一驛送聖水玉虛觀。

    泰和八年戊辰,長春真人年六十一。

    大安元年己巳,長春真人年六十二。是年遊鰲山,有詩二十首。玉陽真人七月十四日至北京,應荸朮魯參政之請也,居華陽觀。是時大旱,僚庶告真人雨期,真人曰:「十七日霑足矣。」至日果應。


    大元庚午,長春真人年六十三。夏,玉陽真人薊州玉田縣醮畢,謂眾曰:「北方道氣將回,空中有神明往來,刀劍擊觸之象,莫非生靈將受苦耶9


    辛未,長春真人年六十四。是年東海召至燕都,及遊德興琅山,俱有詩,見《鳴道集》。

    壬申,長春真人年六十五。是年十二月三十日,廣寧真人升仙於寧海州先天觀,春秋七十三矣。

    癸酉,長春真人年六十六。

    甲戌,長春真人年六十七。此年,遊崑崳煙霞洞,有詩。

    乙亥,長春真人年六十八。

    丙子,長春真人年六十九。時居登州。金主命東平監軍王庭玉,齎詔召師歸汴京,師曰:「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也。」乃不起。

    丁丑,長春真人年七十。玉陽真人四月二十三日升仙於聖水玉虛觀,時七十六歲矣。

    戊寅,長春真人年七十一。

    己卯,長春真人年七十二。居萊州昊天觀。是時,齊魯陷宋。八月,宋主遣使召師,不起。州牧謝曰:「師居此,我輩誠有所依。」師曰:「吾之出處,非若輩可知也。他日恐不能留居此耳。」是年五月,太祖聖武皇帝自奈蠻國遣近侍劉仲祿持詔召師,十二月,仲祿至萊州。

    庚辰,長春真人年七十三。正月,自萊州北行。二月,至燕都。四月,官僚請作醮於太極宮。五月,至德興府,寓龍陽觀。八月,至宣德州,寓朝元觀。

    辛巳,長春真人年七十四。是年五月朔,抵陸局河。七月,至阿不罕山,留宋道安等九人立棲霞觀。中秋日,抵金山,過白骨甸。十一月,至邪迷思干城,俱有詩,見《鳴道集》。

    壬午,長春真人年七十五。春三月,過鐵門,達於行在;上設二帳,於御幄之東以居之,時問以至道,師大略對以「節欲保躬,天道好生惡殺,治尚無為清淨」之理。上悅,乃命左使書諸策。其詳見《慶會錄》、《西遊記》。

    癸未,長春真人年七十六。是歲,三月七日得旨東還,賜號「神仙」,俾掌管天下道門,大小事務,一聽神仙處置,他人無得干預。宮觀差役,盡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衛護。六月,抵豐州。八月,至宣德州。

    甲申,長春真人年七十七。春二月,居縉山秋陽觀。三月,燕京官僚請住太極宮。是月,仙杖入燕都。

    乙酉,長春真人年七十八。秋九月,熒惑犯尾宿主燕地災,宣撫王楫請師作醮禳之。醮竟,熒惑乃退數舍矣。


    丙戌,長春真人年七十九。夏五月,燕境大旱,僚庶請師作醮,雨隨時霑足。在都名儒,皆有詩賀之。

    丁亥,長春真人年八十。夏,大旱,在京士庶,禱師作醮。師曰:「我方留意醮事,公輩來請,所謂好事不約而同也。」仍云:「當備二醮,以五月初一日為祈雨,三日為賀雨。」醮後,皆如師言。是月,得旨,改太極宮為長春宮。六月,太液池涸,北口山摧,人告於師,師笑曰:「山摧水枯,吾將與之俱乎!」七月四日,師謂門人曰:「昔丹陽嘗授記于余,云:『吾歿之後,教門大興,四方往往化為道鄉,道院皆敕賜名額,又當住持大宮觀,仍有使者佩符乘傳,斡教門事;此汝功成名遂,歸休之時也。』今丹陽師之言,一一皆驗,吾歸無憾焉。」九日,登寶玄堂,留頌而逝。

    後序

    古人之有年譜尚矣,所以著出處之實,使後世得以考觀者焉。我玄門之七真,身雖游乎方外,道實滿於人間。當國朝革命之際,其救世及物之功,不為不腆故封龍。李翰長敬齋云:「七真之救世也,真協上帝之心也,上帝之愛民也,真借七真之教也。不然,何為天生聖皇,出寧四海;天生長春,左右大命;相與聚精會神,同始共終哉?觀此自可見矣。」

    僕因焚誦之暇,不揆狂婓,遍考師真文集及諸家所撰傳記,起重陽祖師降世之歲,訖長春真人升仙之秋,一百一十六年之間,出處事跡,詳節編次,通為一譜。其或一二傳記所載,與各師真文集不相同者,捨傳記而取文集也。蓋文集紀錄之真,傳記有所未詳也。嗚乎!七真始終之大概具矣。若夫師真之屍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之妙,固不得以盡筆舌形容之。今之紀者,但取其修真立教之跡,姑此啟諸童蒙,俾於向上諸師,知所宗本,非敢以瀆我同志者也。

    至元辛未中元日

    天樂道人李道謙書於終南祖庭之筠溪道院经文解说 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

    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仙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属地仙刘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菜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是萧子云侍郎隐处,至今阴雨,犹闻丝竹之音,

    往往樵人遇之属地仙赤鲁斑主之。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到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

    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岭——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

    马岭山——在柳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隐处。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青乌公治之。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

    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

    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

    平都山——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其所治之处。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

    司马梅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是毛真人治之。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是赵仙人治处。

    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居此处。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

    泸水——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

    甘山——在黔南,是宁真人治处。

    X山——在汉州,是赤须先生治。(那个字不会打)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

    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经文解说 吉祥物    保平安吉祥物:

    1,花瓶——有平安之意;

    2,竹树——有竹报平安之意;

    3,角符——道教上一种保平安的物品。

    招财吉祥物:

    睚眦、古钱、刘海仙人、蟾蜍、财神(关公、比干、赵公明)、香蕉、地主财神、

    龙银、玉琮、玉壁、黄财神、运财童子、年年有余、水晶球、锦鲤、金鱼、貔貅。

    招福吉祥物:

    蝙蝠、五福临门、福到眼前、百福图、福到门前、引福归堂、福神、法轮壁。

    升职吉祥物:

    马上封候、鹿、圭笏、天禄、蜜蜂、升官印、旺财升官尺。

    助聪明吉祥物:

    魁星踢斗、文昌帝君、三元及第、文昌塔(对文职工作学习有大利)、毛笔、玉蝉、

    宝鸭穿连。

    富贵吉祥物:

    牡丹、吉祥如意、鹭鸟、如意、招贵风铃、山水画。

    镇宅吉祥物:

    铜龙(治小人、化白虎之伤害)、象(为灵瑞、宅运平稳、工作顺利)、羊(三头羊

    背铜钱,顺利旺财)、玄武(真武大帝)、铜鸡、关帝圣君(镇宅、旺财、去邪)。

    婚恋吉祥物:

    鸳鸯、万年青、菱角、獾、龙风呈祥、和合二仙、桃花、鞋子。

    添丁吉祥物:

    麒麟送子、连生贵子、玉山(富贵天下、玉山、可旺财、又旺丁)、石榴。

    长寿吉祥物:

    寿星公、松柏、桃、麻姑献寿、鹤、龟、百寿图。

    化煞气,镇宅吉祥物:

    泰山石敢当、八卦镜、铜葫芦、化煞钱、三叉、六帝尺、六帝钱、安忍水、纸扇、钟馗、

    虎、豹、狮子。

    除病灾的吉祥物:

    风车、五玉兽、葫芦、龙头龟、凤凰。

    除背地害人、小人吉祥物:

    龙。

    除桃花吉祥物:

    桃花斩、公鸡。式神道术 道教的道术(上)    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见《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称为“仙术”的。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行□、房中、仙药、服气等等。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曾对道术扼要介绍,说:“盖清静一说也;炼养一说;服食又一说也;符篆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他说黄老列庄之书,所讲是清净无为,而略及炼养;赤松子、魏伯阳只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桃少君、栾大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冠谦之言符篆而不言炼养、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讲经典科教。

    现择道术中之要者,作简略介绍

    (甲)占卜、符、祈禳、禁咒诸术:占卜是表达神的意旨的;符篆是天上神的文字,祈禳是道十举行一种仪式,可以对神有所请求的方法,禁咒是神严厉的语言。这些术来自古代的巫祝,是道十的主要教术。道士为人占卜以“决吉凶”;书符篆以“驱鬼辟(避)邪”,为人斋醮祈禳以“祛灾求福”,念咒以“去灾、退鬼、避猛兽”。这些术,在道教属符篆派,主要为正一派所掌握。

    (乙)外丹、内丹:在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已流行,东汉恒帝时,魏伯阳假借“易卦爻象”作《周易参同契》,以论作丹之法,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法象,以配之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符候。自汉以来,所有内丹、外丹书都是根据这一奥密理论而发挥的。

    所谓的外丹,即用铅汞及其他药物配制后,放在炉火中烧炼而成的化合物,成品分点化和服食两种。初步炼成的号做“丹头”,只能作为点化之用,是不能服食的。再进一步,便炼成了“服食”的丹药。即所谓的“仙丹”,道中人相信是可以服食的。《抱朴子.金丹篇》中说:“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乎?夫金丹者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能令人出生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但金属物质及其他矿物质所含的成份,有些对人有剧毒,不明其法,误食可致死亡。故又提醒人们不可妄为。如《云笈七签》卷六十四《金丹诀》就说:“不悟金丹并诸石药,各有本性,怀大毒在其中。”服食是十分危险的。在我国,历代撰述有关的著作数以千计,虽大多散失,但至今仍然保存的尚有近百部。大多载于《正统道藏》中。正是这种炼丹术,乃现代化学的先驱,近代化学就是从炼丹术发展而来的。

    什么是内丹:修炼内丹者,谓人身即丹鼎,以身中之精气为药物,以神为运用,在自己身中烧炼,使精、气、神不散而成“圣胎”,南宗白玉蟾说:“自家精自交媾,身里里夫妻真妙哉”,所谓圣胎,即是内丹。《参同契.养性立命章》形容内丹:“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道教中人相信内丹成,可以离人体而出,人体可以分身,可以成仙,道教提倡炼养内丹。大既在隋唐以来。在宋、金时期,兴起了以炼养内丹为主的南宗和北宗。其口诀旨圭,不外《参同契》与《悟真篇》。《道藏》中收有论内丹的书一百二、三十种。著名的《人镜药》、《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大丹直指》等。内丹用语与外丹虽然相同,但含义迥别。内丹书隐密难读,道教中人对炼丹之法,大都师徒相承,解说也不一致。内丹虽与我国古代生理卫生学、医学有一定关系,但若说此可以长生,则只能说是信徒的宗教信仰。修持得法,达到健康长寿,却也是事实。

    (丙)内观、守静、存思、守一诸术:这些术,皆是依据形神相依,形须神立的教义而来,认为人身肢体脏腑器官都有神,神皆有姓字服色。神存于人身,则形体安康,如神不守形,则生命危险。故欲求长生,则必须存神于体内。这些术,便是存神以固形之术。所谓内观,亦称内视,《云笈七签》卷十七《洞玄灵宝定观经》注中解释:“慧心内照,名曰内观”,即内视己身,澄其心以存其神。所谓守静:即守静使神不外游。《太平经合校》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说:“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故天地立身以靖,以守神,兴以道”,。认为守静不止,长生不死。所谓存思:即思神之形象,使外逸之神返回身中。《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存思》中说:“修身济物,要在存思,存思不精,漫澜无感”。所谓守一:即使意念专注于身中之某一处,守气守神,静身存神。《太平经圣君秘旨》中说:“夫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式神道术 道教的道术(下)    四、服气、行气、胎息等诸术

    道教内修之术,首重爱气、尊神、重精,《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曰:“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生成,生成长养,最重贵者莫过于人之气也。”《太平经合校》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曰:“精神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故保生必须养气,所谓服气,亦称吐纳,食气,即吸收天地间之生气,《服气精义论》中曰:“食谷者知而夭,食气者神而寿”,“夫可久于其道者养生也,常可与久游者,纳气也”。所谓行气,亦称炼气,即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抱朴子.至理篇》曰:“服药虽是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所谓胎息,指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服自身内气。《胎息精微论》中曰:“身不衰老,内食太和元气为首。

    五、导引:导引是我国古代相传的一种健身的方法,他是行气、按摩、漱咽、肢体运动相配合的一种健身术,道教谈导引的经书中认为,导引可以调营卫,可以消谷水,可以去风邪,可以长血气,可以却未生之众病,可以治已结之笃疾。比如人的经络如水渠,而气是风,必须用风去疏通渠道,使其通畅而不堵塞,又说停水则秽臭,委木则虫马不行则脚直,车不驾则自朽,所以人体必须如流水、户枢。经常运动。道教素重养生之道,所以很注重导引。修道者大多做这种功夫。意图益寿而达到长生。导引秘经中列导引法千有余条。而且各宗派还自有秘法,总之法势很多,一般地说,有太清导引养生法,彭祖导引法、王子乔导引法、华佗导引法等等。导引可以疗病健身,这是不必怀疑的,道书中保存有大量的这方面的资料,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道教修炼者多长寿,大多得益于这种方技。

    六、辟谷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虫(又名三尸、三彭):一者上虫居脑宫,二者中虫居明堂,三者下虫居腹胃【见《太清中黄帝篇》】。是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毒害人体的邪魔。它们在人体中是靠谷气而生,如果人不食五谷,断其谷气,三虫在人体中就不能生存了,”三虫即亡,永无思虑【见《太清中黄帝篇》】,人体内部也便没有毒害身体的邪魔,人就可以长生不死。这种说法当然只是古代人的一种臆想。辟谷只是说不食五谷肉类,主主张内养形神,行服气,咽元和之术与服食药物。

    七、黄赤之道:即房中术,(说白了就是SEX)来源于古代巫觋。《汉书。艺文志》中房中家著录百八十卷。晋葛洪在《抱朴子》亦论述和倡导此术。《随书经籍志》载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南宋郑樵《通志.文艺略》载房中九部十八卷,宋以后,论及房中的书便频于绝迹了。房中家依托黄帝、玄女.龚子、容成公、三张施行此术,所谓“黄老赤篆,以修长生”。陶洪景《真诰》称为黄赤之道。房中术本是讲房中禁忌及却病之术,《汉书.艺文志》中说:“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费顾,以生宗而损性命”。道教重养生之道,也主张广嗣,所以道教倡导此术。认为可以爱精气,求得“还精补脑”,至于后来误解为猥亵之术,乃妖妄欺诳。北魏寇谦之曾反对“男女合气之术”,他说:“大道清虚,岂有斯事!”晋葛洪也说:“单行房中不能致神仙,也不能去祸致福。后世道教信徒中,也没有房中术的流派,道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主张禁欲,更是反对此术。

    道教道术除上述之外,还有许多术,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式神道术 占卜.符籙諸術    『占卜:』

    古人用龜殼.蓍草以卜筮吉凶,認為是天神所表示的意旨。道教承襲了這種古巫覡之風,以卜占為溝通神意之術。《太平經》卷四十中說:

    古者聖人問事,初一卜占者,其吉凶是也,守其本也,乃天神下告之也。

    再卜占者,地神出告之也。三卜占者,人神出告之也。過此而下者,皆欺人不可占。

    卷四十八說:

    守一而樂上下,卜者,問也。常樂上行而卜問不止者,大吉最上之路也。

    占卜就是求神預示吉凶。後世道教演變而為卜卦.抽簽.測字等等。香火道士往往以此術為之,清修道士則不為之。


    『符籙祈禳禁咒諸術:』

    何謂符?《說文》:

    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

    《史記.孝文本記》:

    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索隱謂:漢舊儀,銅虎符發兵,長六寸,竹使符出戊征發。

    故符是帝王下達旨令符憑證,它據有無尚的權威。後來方術之士,亦謂天神有符,或為圖,或為篆文,在天空以雲彩顯現出來,方士錄之,遂成神符。或者說,天神授給了方士神符。神符之說,在東漢已有之,如《後漢書.費長房傳》說:

    翁又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遂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及驅使社公。或在它坐,獨自恚怒,人問其故,曰:吾責鬼魅之犯法者耳。……後失其符,為眾鬼所殺。


    東漢晚期興起的太平道與五斗米道,便已大量造作和使用神符了。如《太平經》卷一至十七所說:

    後聖李君傳授青童大帝的廿四訣中,便有服開明靈符.佩星象符.佩五神符。

    認為服符水.佩符圖均可以災害不能傷.魔邪不敢難。服符水也稱為吞字,因符以丹為字,故亦稱丹書吞字。現在所能見到的道教最早的符字,便是《太平經》一百0四至一百0七卷中所載的復文。《太平經》卷一百0八說:

    慾除疾病而大開道者,取訣於丹書吞字也。這時已把符字,符圖宣揚為天 神的文字與圖符,據有神威,吞符則是天神之旨令入人體中,佩符則是天神護佑,因而有病自除,有邪魔亦未敢犯。

    又據《三國誌.張魯傳》載:

    張陵學道鵠鳴山中,造作符書。


    道書中說太上老君授給張陵的符圖有七十卷。五斗米道亦行以符水為人治病,以符咒召劾鬼神之術。魏晉南北朝造作符圖及信行符圖之術更盛,如《抱朴子.登涉篇》便說:

    有老君黃庭中胎四十九真秘符,入山林,以由寅日丹書白素,夜置案中,向北斗祭以酒脯,各少少。自說姓名,再拜受取,內衣領中,辟山川百鬼萬精,虎狼蟲毒也。

    晉釋道安《二教論》議及道教說:

    或畏鬼帶符。左佩太極章,右佩昆吾鐵,指日則停暉,擬鬼千里血。若受黃書赤章,即是靈仙。

    章即符,赤章即丹書之符。受赤章即可成仙。又《隋書.經籍誌》:

    大業中,道士以述進者甚眾。……其術業優者,行諸符禁,往往神驗。

    至宋代,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十五說得更明顯,謂術之秘者,唯符與氣.藥也,以符為秘要之術。又解釋說:

    符者,三光之靈文,天真之信也。

    符即天神仙真之信符。因而具有神威及神意。

    與神符並稱者為寶籙。何謂籙?即記錄之意。一種籙是指戒錄,即道教所謂登真籙,即奉道人的名冊;另一種是指記錄天神的名冊。據《雲笈七籤》卷四十五《明正一籙第三》說:

    籙者,太上神真之靈文,九天眾聖之秘言,將以檢劾三界官屬,御運元元,統握群品,鑒騭罪福,考明功過善惡輕重,記於簡籍,……又當詔令天地萬靈,隨功役使,分別仙品眾官吏兵億乘萬騎,仙童玉女列職主事驅策給侍之數目。


    意即依照天神的旨令,檢劾三界官屬之功過,同時也按他們的職責去役使他們。因此符.籙并用,統稱符籙。《隋書.經籍誌》說:

    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書,紀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

    符與籙總曰,即依照天神所授信符,按諸神名冊所定之職責,命令某神去執行。故掌握了符籙,便有了代天神役使三界官屬的權威。北魏時,太武帝(拓跋燾)採納道士寇謙之之進言,親略法駕,接受道教符籙,蓋意即太武帟受神意而有了劾召百神,統御宇宙一切的神權。這對其維護其地位是十分有利的,故後世帝王頗多效法其故事者。

    關於寶籙,據《雲笈七籤》卷四十五《明正一籙第三》及《正一修真略儀》謂:籙分為廿四階。《正一籙》云:

    正一籙流傳總廿四階。今略云一二階,以明正一之由。正一三五百將軍籙,有兩階,每一階分為七十五將軍。上階云上仙,下階云上靈,是人身中二儀正神也。

    《正一修真略儀》云:

    張天師所受傳,示所以隨其修用,臨事制御,階級不同,名目甚眾。至於修身度厄以保真,正者師師相傳,廿四階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廿四氣也。籙生必先受拎七十五仙官將軍.七十五靈官將軍,是為百五十將軍,所以先正人身二具內外神靈品數,仙靈二品各有符一通,太上神文也。

    《正一修真略儀》中列有: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籙廿四階》.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靈百五十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鳳破穢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護命長生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宮捍厄八卦護身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氣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龍虎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華印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綱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靈赤官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州社令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考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斬千鬼萬神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天兵符籙》.

    《太上九天真符籙》.

    《太上九天都統華籙》.

    《太上華蓋斬邪籙》.

    《太上二五辟邪籙》.

    《太上三皇捍厄籙》.

    《太上諸度厄過災籙》.

    《太上解六害神符籙》.

    《太上女青詔書籙》.

    《太上九光萬勝籙》.

    《太上中部赤籙》.

    《太上北帝籙》.

    《太上七星籙》。

    道教有所謂三山符籙,指魏晉南北朝以後,龍虎山.閤皂山.茅山分傳之天師.靈寶.上清三宗符籙。明以後統稱正一符籙。

    《正統道藏》的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中之神符籙.靈圖類以及正一部內,都載有很多的神符寶籙。如洞真部便有:

    《三洞神符記》.

    《雲篆度人妙經》.

    《上清洞真元經五籍符》.

    《白羽墨翮靈玉符》.

    《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

    《太上秘法鎮宅真符》等。

    洞玄部有:

    《太上靈寶五符》.

    《太上洞玄靈寶素靈真符》.

    《太上洞玄靈寶五嶽神符》.

    《上清豁落七元符》.

    《太上洞玄靈寶拔簡符文要訣》等。

    洞神部有:

    《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

    《太上老君說益算神符妙經》.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

    《無上三元鎮宅靈籙》.

    《上清丹天三玉皇六辰飛綱司命大籙》等。

    正一部有: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經》.

    《太上正一盟威法籙》.

    《正一法文十籙召儀》.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

    《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

    《高上大洞文昌司籙紫陽寶籙》.

    《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籙》.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詛秘籙》.

    《正一法文經章官品》.

    《道法會元》.


    《上清靈寶大法》.

    《正一修真略儀》等。

    在壇醮祈禳等宗教活動中,常與符籙并用的還有禁咒.令.印。

    『禁咒:』

    亦稱神咒.神祝,即天神的語言。《太平經》卷五十五中說:

    天上有常神聖要語,時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應氣而往來也。人民得之,謂之神祝也。

    宣稱對病者念神咒,便能召神為之除疾。念神咒以役使鬼神之術,來之於古時的巫祝。

    《抱朴子.至理篇》中說:

    吳越有禁咒之法,甚為明驗。道教壇醮等儀式中,亦常念禁咒。

    『令:』

    即仿照官府公文口氣對鬼神下命令,壇醮法器中有令旂,道士念咒中常有急急 如律令之語。

    『印:』

    即仿照官府之印所刻的天神之印,其作用略與符同。

    《抱朴子.至理篇》中說:

    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則虎狼不敢近其內也。行見新虎跡,以印順印之,虎即去;以印逆印之,帶此印以行山林,亦不畏虎狼也。


    《隋書.經籍誌》中說:

    又以木為印,刻星辰日月於其上,吸氣執之,以印疾病,多有癒者。

    這種印,至今猶為壇醮中的法器之一。


    綜合以上所述,道教宣稱占卜是表達神的旨意,預示吉凶的;符籙是天神的旨令與眾神之名錄,可以役使鬼神,排除邪魔和成仙;祈禳是對神有所請求的儀式和方法,可以祈恩禳災;禁咒是神嚴厲的語言,可以驅使幽冥之功曹。這些所謂的術,來源於古之巫祝,爾後演變而為道教的主要教術,也是很多道士的主要謀生之方。道士為人以占卜決吉凶,以符籙驅鬼避邪;為人齋醮祈禳以袪災求福;念咒以去災.退鬼.避猛獸。這些術,在道教屬符籙派,主要為正一派道士所操持。
式神道术 道教神符简介(一)    天师符

    以张天师名义传布的道符。张天师原指张道陵,创道时曾造作符书,但其符原貌已难详究。天师符广泛流行于民间,其名目繁多,有张天师治病符、张天师镇诸煞符、张天师收妖怪符等,有的符上还绘有张天师像。旧时民间风俗,端午等节日贴天师符:“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赠天师符,贴厅事以镇恶,肃拜烧香”。(清_顾禄《清嘉录》卷五)实际其符未必皆出张陵,也未必出龙虎山嗣汉天师,不过借天师名义罢了。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道家于端午送符,必署‘天师’二字,以见其神”。

    雷帅符

    雷法中召遣雷部元帅用。按传说雷帅名讳又分辛帅符、邓帅符等等。雷法演变中又将关羽、赵公明等都列入雷部元帅,故其符种类颇多。其符聚形后多像腾空飞行、脚踩火云、手持雷楔、令旗等物的鬼神,实即想象中的该帅形象剪影。其书散形时所用文字、符号皆拼合于中,不复可辨析。其书符咒中常嵌入其名号,称奉玉皇、三清敕令召其分形化炁人于符中,并常称颂其威猛。如辛天君(辛帅)符书散形时须念:“雷公随吾前行”、“雨师随吾令,二十八宿随我身。指山山崩,指石石裂,指人人生,指鬼鬼灭。”(《道法会元》卷一九三)同时书时又须存想其形来降。雷帅为雷法中主要将班,召令雷帅为雷法中必具科仪,故其相应符图使用也极广泛,凡除妖、捉邪、遣瘟、祈晴、致雨等诸多法术皆须选择使用该符。

    使者符

    雷法中召遣雷部使者用。雷部使者不一,故又依其名号分作使者张珏符、使者张元伯符等,或依其所掌名为土雷使者符等,或统称使者符。各家雷书各别,其符亦颇有岐异。通常其符多像腾空飞翔、手持雷楔、举“敕”令的神鬼形象,其书散形时文字、符号皆拼合于其中,不复可辨。符中常将使者名讳嵌入,如书太一飞雷捷疾使者张元伯符时,即嵌入“张元伯敕”四字,并念咒:“玉清敕召张元伯分形降人此符中”、“玉清敕急召雷神五雷使者风至电奔,天灵灵(掐亥文)地灵灵(掐巳文)张元伯速现形,一如律令”;并须存想其神形象:“朱发,獬豸冠,青面三目出火,绯袍绿飞天带,金甲,手杖火戟,鬼形,旁出獠牙,赤脚驾火云。”待聚形后实即此想象中形象的剪影。召遣使者为雷法中的常仪,凡祈哺、祷雨、驱邪、伐巫等法中皆须进行。“如召雷行事之时,先召使者寻之。盖雷霆风雨之处惟使者知之,所以法要使者为先锋锐将”。(《冲虚道妙侍宸王先生家话》)故其符应用颇广,但须分别法事内容选择使用。

    张天师镇诸煞神符

    以张天师名义颁发传布。此处“煞”实指诸种怪异现象。内容广泛,分为镇床枕被等怪神符、镇灶釜甄等怪神符、镇牛马犬畜等怪神符、镇舟车等怪束灵符及镇诸般总怪符等多枚。其符要求用朱砂书,多贴于见怪之处。亦可佩于身。此符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在民间流行很广,某些时期成为民俗的一部分。

    张天师祛病符

    以张天师名义颁发传布,专施与民众作治病之用。凡总符一枚,又自初一至三十值日符各一枚。值日符前注明值日神将名号,是日某病患是何鬼神作祟,以及发送之法。如初一日值神将王文卿,“病者东南路上得之,树神使客死鬼作祟,头疼寒热,起坐无力,饮食无味,用金白纸替身向东南方四十步送即安”。用时总符供病人佩带,再看值日符,病男妇老幼,冲犯是何神鬼。如病症与该日符相同,则以该符贴、服,以黄纸一张写值日神将姓名,并画上符,又用金白纸作为替身,依式焚化。此符在民间流传颇广,可供研究道教史和民俗者取资式神道术 道门符图的结构及原理    在一般人看来,符图之术并没有什么章法可寻,它们无非是道士和尚骗人弄财的把戏而已,因为很少有人知道符图的结构,于是民间便有了鬼画桃符之说,用以饥讽符咒之术。金元文学家元好问说:“真书不人今人眼,几辈从教鬼画符。_清代学者赵翼云:举场我叹鱼缘木,故卷人鬼画符。然而,讽刺与嘲笑并未解决问题,反而促进了符咒之术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于是在宋元时期许多道教大师门,开始向人们披露符图的结构售书符念咒的程序和秘遵事项,从而使这门“绝学”有一道可以出入的门径,从整钵结构上看,每一道符一般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符座,符脚,符窍。所谓符座是指符图的上部:亦可叫做“符头”“符脚”指符图的下部。符窍,则为符图的中部(心脏),亦可叫做“符心”。符头符心及符脚上,中,下三部分结合为一,便成为一道完备的符图.先说符座(符头).道门中不同的流派,符图中不同的种类,所用的符座是不同的.如青城派所传:帝令宝珠五雷祈祷大法。中所用的符皆以“雨”字为符座。又如神霄派所传〈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六所载四三道将军符。又以“鬼”字为符座,只是搏列在符的左边而已。再如上清派所传〈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中所收诸符部用三台星图为符座,至于其它各种各样的符座更是多不胜举,难以一-一述说.鹤师门所传符篆多以“—气化三清”为符头.

    再说符脚凡为符图,一般而言,上下结构者,上为符座,下为符脚:左右结构者,左为符座,右为符脚。如上所举帝令宝珠五雷祈祷大法的符宇中,其下部文字为利,光,其,泓,泓,廷等字就是符脚。又如〈天医祝由十三科〉中所收符字,则以“尚”宇为符座,以内“食”字为符窍,再配以各种字如。能,垢,秀,等为符脚.不过称谓不同,符座叫做向符将,符窍叫喊做:符兵。符脚叫做“先锋。书中说“此法以尚字为将,食字为兵,各字为先锋,施之百病,无不应手立愈。从写符的程序来看,符脚是最后步骤,道教谓神力符能的强弱成几,即在最后一搏,因此必须聚精会神,一气立断,不得迟缓拖滞。那么,符窍又在那里呢?三部之中,尤以符窍最为紧要。所谓。窍。者,一是指玄窍而言,一是就关键而论。道教认为:人天一体,符法同源,一道符的功用灵验与否,关健在于有无“玄窍”“灵窍“〈道法会元〉卷一0九说:大抵符符,咒,诀,印为传纪之文仪,乃太上之贵训,然至要捷,不出一窍。窍者,人身之枢关键也.天有窍则鼓舞万物,地有窍则洞海归源,人身窍则动静神灵,总天地之玄关,合阴阳之至道……

    至于符中有无符窍,并不在乎符的形态,而是在于画符者有无胎息内炼功夫与道德的修持。〈混元玄书〉说:“收为胎息用为窍,道法之中真要妙,诸于缘深宿有因,得知怡然而痴笑.一点朱符本是灵,窍中妙用体全真。又谓德为符之窍,诚为法之本曰守道循正,依德书法,神气贯于符图,其符施用。则万病俱消,万邪屏符中的玄窍因其流派而种类的不同而形态各珠.如帝令宝珠五霄祈祷大法所载诸符即在府座与符脚中间,再画一个圆圈,存想圈中有一神灵,此圆圈就是符窍。〈祝由十三科〉则以“食。字为符窍,称之为招兵势。

    各种符窍或为字,或为图形态丰富,但画时可分为两.一类用勾实书。法,即指用笔墨朱砂等材料画在符为。有形。之符窍:另一类用。虚书-法,是指用手,目光,舌头,意念等在符上,纸上虚空,水中。身体等画,存想加入所需内容,因其无笔无墨。无迹无形,入肉限无法看到,故曰:无形符窍。如前所说的圆圈.食类均为有形符窍,后面所言的“虚书”目光便是无形符窍。

    虚书可用眼目舌头,〈法海遗珠〉卷六曰:。先存户雷城火云火光万丈,兆目虚书招“帝敕”二宇,飞人雷.“以左眼光书一符字,右眼光书一符字,舌书一符,存三字青红白三色,在虚空中见一真人,手执金牌,上有号头三二字,吸出号头,吹入符中。也就是说,用眼目神光曙舌头‘凭空’(即想象)画符窍,符文,然后存想其颜色,存想神灵隆真,合同无形之符窍,打入有符之符中,

    这里所说的“目录’,便是无形之窍,它是指画符者运用意念凭空书写即加入符中的精神作用。目录虚书即司书于虚空,纸上,亦可书于手心,脚心及肚脐,丹田人体的各个部位,乃至形形色色的物品。〈法海遗珠〉卷八电诀:*目光虚书_符字于右手心,符字书左手心,两相合,摩令极热,存金光一团在手心.

    不仅眼睛,舌头可以虚书,用手指(剑诀)亦可点窍关臼{法海遗珠}卷八日“:师用剑诀,向斗口书符,存闪电,想丹田有一道金光,自眉心进出,直射其方,作怒吸此字,以剑引入符’这是用剑诀对天空虚书的符字,便是道门起霄造化符的玄窍.

    不过究其根本,不管是用眼用舌用手。不论是书在何处,起作用的都是人的意念——即“神’的功能,绝妙的还有,天地之气,人体内气亦可运化成窍,打入符中。如{法海遗珠}卷七:起风诀:

    ‘存心气下降,肾水下降,肾水上升,二气交合,以符字提起,自夹脊双关直上,泼出口来,此字入符中._这是用体内元气为符窍.其能符诀口:“能(一种异兽)有九尾,按九州口时黑气凡作用,取太阴气合肾气入符,可兴云致雨蔽日,用红纸黑书,或黑纸鸡血书.”可见,天地人体的精,气,神方是符图的灵魂——玄窍。所谓:“天地大造化,总在玄窍中,人能知此窍,万法总能通。”

    符图的玄窍以“灵光’为其根本,所谓*灵光’是指静定修持中体认的“元神”与“辅气”〈王侍锦〉御风注:“符无正形,以气为灵也,灵者祖气也。祖气不明,安待灵乎?_“心不移动,不生杂念,一意归中,气与笔俱转,意尽成符,行法之士,不得玄关之传,不明祖气,妄行书符,夫可笑也。”

    〈书符笔法〉亦曰:‘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作此而彼应,此感而彼灵,果非于符乎?天以龙汉开图,结、成符,人以精神到处,下笑成符,天人孚合,同此理也,书符之法,不过发先天之妙用,运一气以成符.神师所谓眼书天录,心悟雷玄,初无存想,亦无作用.灵者自灵,不必问其所以灵.应者自应,不必问其所以应。’这就明白指出,灵光,神气为符法的命根,符法的灵验与否,全看施法者的内炼功夫如何.

    灵光肇元神的征得,必须经过长期潜心苦志的修炼.〈道法会元〉卷四指出:“必须意会,念念皆真,此心即道。平居暇日,持念守真一,一点灵光,遇天乇地,圆陀陀,光烁烁.会合至宝于明堂玉京之室,薰蒸一体,表里洞明,无事之时,如如不动,偶然拈出,妙用非轻,祸福吉凶,了然指掌,不须探问,自然应矣。

    如用于书符,此灵光便可耪召神气,为人治病祛邪,解厄消灾,〈书符笔法〉讲述书符秘诀曰:‘先澄澄堪湛,绝虑凝神,使其心识洞然,八荒皆在我闼,则神归气复,元神现前,方司执笔,以眼瞪笔端,思吾身神光自两规中出,合乎眉心,为一粒黍珠在面前,即成金线一条,光注毫端,便依法书录,存如金蛇在纸上’电走,定要笔随眼转,眼书天录,心悟雷篇。思金光渐渐扩大。充塞天地。一点灵光辉天朗地,未曾下笔,已有分别,妙于行持者,尤于朱墨外用工夫.’

    由此可见,种种符咒,无论它是那门那派寥归根结底仅是一种宏道的工具售济世的手段而已,重要的还是在内修证得的元神与神气,当你具备了通神达灵的灵光之后,符咒朱墨等形式亦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了。正如〈消微道法枢纽〉所说:“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者知窍,惊得鬼神叫。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于纸上作用,以为符窍,殊不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辅。当于身中而求,不可求于他也.’又说雹“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调,—点灵光,通天彻底,精神所寓,何著非符?可虚空,可水火,可瓦砾,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夫是谓之道法。萨守坚祖师亦云:“先天一气即灵符,世人枉费墨和朱”知晓了以上道理,便抓住了符咒之术的要害,以精气神为本,以符图咒术为用,便可使你的内炼功夫,治病济世功能发挥出矗好的效益,收到超常的神效。

    附:符胆即符窍——不可缺少的秘字

    符窍是符的灵魂象征,—道符就如同一个人一样,没有灵魂的人无异是一具僵尸,没有符窍的符如同一样废纸,这个道理一点就通。

    现在流转的一些道门符法,另有“符胆”之说.据〈灵符神咒全书〉所说:书灵符并非难事,任谁一看便会,然而画好之灵符,是否真具有神力呢?灵符里有一不可或缺的符号一—符胆,没有它,任你再怎么画,怎么念咒,所画出来的也只不过是张空符,毫无效力可言,原来符胆就好比一个人的肝胆,人无胆不壮,符无胆亦无威震力,以发挥其应用的神力验力。所以,在每一道符中,都要函上符胆.这一符胆实际上是由符窍演变而来的,它的作用与符窍大同小异,

    道门符法中常用的符胆有八十余种,它们是由一些秘字所组合而成,如下面所见:

    罡此符胆称为“四正公符胆’田共有十划,表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等十个天千。符胆要画在符在最下方,画时需要同时默念符胆咒:“开天门,杀鬼路,开地府,辟人路,杀鬼卒,破鬼肚。边画边念,最好符胆画先,咒语也刚念完.再则,画完符胆,一般均需把毛笔倒顿头一下.但若对象为孕子或患有眼疾者,则万万不可倒顿(跺)笔头,切记之.这是运用最广泛的符胆。

    二十八宿符胆.画时念诵:“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冒,昂,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星宿星名.

    六甲符胆,画时念诵:“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T卯,丁丑,T亥,丁巳.’

    七星符胆:画时念押退凶神恶煞。

    五行符胆画时念:开天门,闭地户,留人门,切鬼路,破鬼肚,金木水火土。

    以上各种符胆,都是画在符的最下方构成一道符的主要成份有符头,符窍,符胆,符脚,其中包含了主事神真诸佛的秘字,隐讳,如太上者君,九天玄女,北斗星君,六丁六甲,青龙白虎等,在一些道门符图中,常见符头上有三个三点(平行的),这是代表道教的三清: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如此三个写在*敕令’及神名之下,则代表墟隍,土地,祖师三界公.这样便构成了一道完整的符。

    综上所述画符的过程是一个由内心精诚,外则凝气聚形,由散至聚.而不是拿过笔墨依样画葫芦。即使画好符还要用诀印咒语及禹步的配合.所以要学符咒的同学淆先了解清楚各路神真的名讳,形象,职能,法宝,要学会存想,了解符咒的内涵,每一笼每一画的特定含义,更要修功养德,否则所画之符是徒有其表,是没有任何功效的,只有功德达到一定层次眉才能由后天依样画符之境上升到先天灵光化符的境界,此为先天真符,这里暂不多讲。学符要从基础学起,一步步而来,切不可刚刚入手便自认为功德圆满,随心所欲而画.

    符咒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修道之人的精气神为本,结合自然宇宙的能量,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图来调节人体与天地之间的气场及精神世界.可以说符咒也是气功的一种表现形式臼它是表现天地之气运行,阴阳消息的模式,是宇宙造化与人体感应,天人合一的产物.本门符法以内修功德,外显符篆为宗旨曰符法实践者必须先练气法丹功,具备深厚的内修基础。以内练中体认的元神及凝集的精气为用,方有通神达灵的法术,古言道:‘画符容易通灵难,丹凝神聚为真功‘是也.式神道术 道可道,非常道    浅谈一下练功初入门的三步心法和走火入魔。

    第一步

    无论你练的何种功法,初入门都是以排除杂念为第一要义。要排除杂念有两种方法。一是意念集中,比如意守丹田,观息,存思日、月、星或佛像等,目的就是要一念代万念,以达到排除杂念的效果。第二种是排空法,有杂念就清除掉(就像擦玻璃一样),这是佛家常用的方法(不再详述)。这一步最容易出现的毛病是昏沉和散乱,要靠意志克服。过了此关才算是初步入静。

    第二步

    由于初步入静而意念相对的集中,这是会产生第二个难关走火入魔。因为意念集中靠的是心神,心属火,而使阳气过盛(所以称走火入魔而不是走水入魔)。这就打破体内的了阴阳平衡,需要补阴气。补阴气并非“双修法”最佳,而是“清静无为”“清心寡欲”为最上(可参考《神雕》里的小龙女在绝情谷底的练功原理),因为心静自然凉从而补充阴气,这是先天真阴非普通“采补”的阴气可比。这一步最容易出现的毛病是上火,意守处发紧、有硬块,呼吸急促等。如果实在是作不到清静无为,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是意守命门或涌泉,以后天真阴平衡水火来解决小问题。

    (其实这一步还算不上走火入魔,只能说是练功出偏差。因为走火入魔是功夫高的人出的毛病,功夫越高“走火入魔”对他的伤害越深,因为其控制的内气强度大(当然功夫越高也表示走火入魔的几率越小)。初入门的人连内气的影子还没摸到,自然连“魔”的尾巴也摸不到。所以大家不用害怕,也不必天天把“走火入魔”挂在嘴边,甚至谈“魔”色变。出了偏差就要找出毛病的所在,拜师、上网、看书、同道交流都是解决方法的出路)

    第三步

    当体内阴阳相对平衡而且还不断的互相增强,意守也进入了“若即若离”“存无守有”的阶段时,这时就会产生“气机交感”即所谓的“一阳初始”“混沌初开”内气的真正产生。这一步的关键不是“以意念引导内气”而是尾随其后“不忘不助”任其自然,这样才能顺利的打通小周天。常犯的毛病是使劲用内气去冲背后的三关,这对身体非常的不利。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道了,这种练功感觉不是语言能描述清楚的。但为了交流只能尽量的使用一些贴近的词汇,有措词不当处还请见谅,大可不必为用词而纠缠不清。)式神道术 中华道家修炼学术语(中)    感谢坠落天使提供

    [饮刀圭]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曰:“咽液服炁为饮刀圭。”指在修炼之时,口中所产之津液,和丹田所生之元炁。咽此液、服此炁,即为饮刀圭。


    [调息凝神]

    调息凝神,属于中华道家修炼的人手功夫。调息为命功,凝神为性功,二者不可分离,故为性命双修之人手功夫。张三丰真人论之颇详,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勤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炁,相会于炁穴中也。”又曰:“心止于脐下曰凝神,炁归于脐下日调息。”又曰“大凡打坐,须要将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炁,与外来之炁,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此为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时,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炼之中,对于身体内景的变化,保持自然的口诀。张三丰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丹经又云:“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为功夫。”意思是说,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象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鼎炉]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之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的阶次,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在炼神还虚的阶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


    [鼎器]

    鼎器有二解:一指炼外丹所用的炉鼎,一指炼内丹所用的炉鼎(一般指下丹田)。

    [铅汞]

    铅汞,又称为黄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炼而言,铅汞乃为两种实际的矿物质,或是两类矿物质的代名词。因为铅性易沉,汞性易飞,故此以铅制汞,使其凝结,则铅不沉而汞不飞,而外丹成。在内丹修炼而言,铅汞就是两个比喻。因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肾水易流,故以铅喻之。心火上升,则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肾水下流,则人之情欲不节,败精伤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肾水,使其与心神为一,化炁而上升,则心火不升,而肾水不流。如是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无根树]

    在道家修炼学,以无根树喻之为人。因为人身生机,如同大树,但是脚下无根,道家修炼则以炁为根。张三丰祖师撰有《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炼。


    [曲江]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肾位,肾属水,故以江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则如太阳照月,月受日华,而至十五,乃成阳满之候。吕祖《指玄篇》:“曲江月现水澄清”,又《沁园春》:“曲江上,见月华莹净。”张三丰《无根树》:“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即是此义。

    [两弦]

    两弦,比喻人身任督二脉。任脉在前,又称为前弦;督脉在后,又称为后弦。在运行周天之时,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状。任督二脉,一说任脉起于会阴而止于唇下,督脉起于会阴而止于上唇;一说任脉起于下丹田而止于上鹊桥,督脉起于下丹田而行至上鹊桥。二说均以督脉之路线长于任脉,故此丹经又有“前弦短,后弦长”之说。


    [三宝]

    中华道家以道、经、师为三宝,修炼必须遵循之。道指修道,经指读经,师指师授。经言:“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宝之说,道谚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会用三宝天地通。”修炼之中,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作为内丹的基本药物,又称“上药三品”。或以耳、目、口称为三宝,见《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精炁神]

    中华道家修炼,将“精炁神”称为人身三宝。《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精炁神为人身修炼之三品上药,彼此互相依存,三宝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宝与后天三宝之说,先天三宝即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称为元精、元炁和元神,后天三宝即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修炼所用,为先天三宝;常人所用,为后天三宝。后天三宝,乃由先天三宝变化而来,故此修炼之时,须将后天返为先天。后天三宝转化为先天三宝,则大丹可成,而生死可了。


    [精]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种。先天之精,又称元精,实指先天一炁。后天之精,又称浊精,乃为交媾之精。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先天之炁异名颇多,有坎、坎男、金水、真水、月魄、兔脂、婴儿、老郎、铅、黑铅、丹母、玉蕊、虎弦炁、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华、龟精、黄芽、月中兔、潭底日红、白郎君、白头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神]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两种。先天之神,又称元神,乃属不神之神。后天之神,又称识神,是为思虑之神。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甚多,有离、木炁、日光、日魂、金乌、乌髓、姥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龙、真火、流珠、红铅、朱砂、交梨、玉芝、水银、日中乌、龙弦杰、赤风髓、砂里汞、离之炁、山头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儿、乌肝八两、二八姹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炁]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亦多。称为元炁、元阳、清阳之炁、先天一炁、正阳之炁等等。


    [心神]

    心神,又称魂灵、元性、本性等。在丹道修炼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后天意念,乃为先天不神之神,又称为真意。

    [金乌玉兔]

    金乌,指太阳。玉免,指月亮。在修炼学而言,太阳为离,离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词;月亮为坎,坎为水,水即肾、炁、精、命之代名词。


    [婴儿姹女]

    姹女为离,即属心神;婴儿即坎,即属肾炁。


    [三不起]

    从前道家为了安心修炼和专一凝神,规定有“三不起”之说,即:一打坐不起,二诵经不起,三吃斋不起。此时无论什么人来,都可以不起身,而来者也不应打扰。

    [三华聚鼎]

    三华指精、炁、神三宝之精华,即先天元精、元炁和元神。鼎即丹鼎,指丹田。三华聚于丹田,作为药物,可以成丹,称为三华聚鼎。


    [三花聚顶]

    又名三化聚顶。指经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之修丹过程,可以修成阳神,冲顶而出。《中和集》云:“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顶。”


    [三昧真火]

    人身心肾二炁,聚于丹田之中,便有三昧真火之说。即心火、肾火和丹田之火,总称为三昧真火。一说为膀肮之火,《真仙秘传火候法》:“心为之君火,而曰上昧;肾为臣火,而曰中昧;膀肮为之民火,而曰下昧。三炁聚而为火,故而为炁,故日三昧真火。”


    [三魂七魄]

    道家认为,肝藏魂,肺藏魄,肝神有三,肺神有七,故日三魂七魄。见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肝中有三神,名日爽灵、胎光、幽精也。夜卧及乎旦,叩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炁爽。”“肺为脾子,为肾母。下有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乃七名也。夜卧及平旦时,叩齿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脏。”又依“格书”之数:左三右七,左为东方属肝,右为西方属肺,故日三魂七魄。


    [和合四象]

    人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炁,以配五脏。肺系为金,肝杰为木,肾系为水,心杰为火,脾炁为土。金能生水,肾水为后天之精,因而以肺金代表先天元炁;木能生火,心火为后天之神,因而以肝木代表先天元神。丹道须将神炁二者,会合于中宫脾土之内,使神聚合一,凝结成丹。肺金、肝木、肾水、心火四者,称为四象。四者会聚于中宫脾土,谓之和合四象。


    [五炁朝元]

    五炁指五脏之杰,元指元海丹田。五炁朝元,即是将五脏之炁凝聚于丹田之中,以修内丹。


    [五龙捧圣]

    五数属土,在人身为脾,脾土为真意。圣指大药,捧圣指大药过关。五龙捧圣的意思,即是说在采大药之时,全凭真意运用,以过大关。

    [玄关]

    玄关,又称为玄牝、玄牝之门等。是中华道家修炼之中,最为玄妙的一大机关。丹书云:“道有三干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干六百门。”即是说知此玄关一窍,即可明白修炼之总机关。

    [橐龠]

    对于修炼而言,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称为“橐龠”,为道家秘传之关窍。人在胞胎之时,此“橐龠”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那时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变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案南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渐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即指此管。此处乃为肺呼吸与丹田之间的通道,即是后天之气与先天之系接通的唯一路线,故此在修炼之中,至关重要。

    [重楼]

    重楼,指气管,古人认为有十二节,故此又称为十二重楼。

    [先天]

    在丹道修炼而言,先天之说,有三种含义:其一即老子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前的一种状态,丹书又谓之:“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其二即指修炼至混沌无我状态,无形无象,杳冥恍惚之中,而生出的先天一炁,即老于所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三即指婴儿处于母腹之时的状态,那时不识不知,混混沌沌,空空洞洞,亦属先天。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如果人于先天境界,则合乎天道,而天亦不违,自然生机可操,大道可成。


    [后天]

    在丹道修炼而言,后天之说,乃与先天对待而言,亦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后,一切变为有形,不可永存之物,均称为后天。此就物质而言。其二是指每日思虑念想,人欲横流,老病死苦,生命无主,均属后天。此就精神而言。其三是指婴儿下生之后的状态,即渐生妄心,惊扰元神,着于外物,贪求不止,流浪生死,皆为后天。虽然后天之体,实不可取,但是后天状态,乃由先天变化而来,欲修先天无形大道,须借后天有形肉身。故此道家对于后天身体亦为关切,并不象佛家指斥为臭皮囊不屑一顾。因为须借后天以返还先天,借有形肉身以成就无形大道。所以中华道家修炼是一种超世的无上法门,贯通天地人我,总辖凡尘大道。

    [后天呼吸]

    人在受生之初,还是胎儿的时候,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间,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这个呼吸,一般称为肺呼吸,在修炼家称为后天呼吸。


    [先天呼吸]

    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这个呼吸,叫做胎息,又称为先天呼吸。下生之后,变成后天肺呼吸,则胎息之路已断。中华道家修炼,可使生命逆转,重新回到婴儿时期的胎息状态,恢复先天呼吸,以反夺造化,成就长生久视之道。


    [胎息]

    胎息,即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的先天呼吸。道家修炼可使后天返还先天,恢复先天生命状态。这时口鼻没有出入之息,而肚脐独有嘘吸之能,好象婴儿处于母腹之时,即为胎息。高层次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息息归根]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人在下生之前,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即脐呼吸,因此肚脐乃为生身受秃的根源所在。中华道家修炼,讲究养系,因为“一息不存,命非我有。”而要炼炁,就要寻着呼吸根源。所以道家讲究丹田呼吸,即脐呼吸,以便返本还初,掌握生命的自主权,谓之息息归根。


    [真息]

    一般人的呼吸,多数粗而短,而且吸气少而呼气多,此即凡息

    [息]

    修炼之人,首先要调整呼吸,以便蓄养真炁,作为药物。故此调息之道,要求达到深、长、匀、细、微,此即真息。


    [鹊桥]

    鹊桥,原是神话之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梁。传说牛郎、织女相隔于银河两岸,每逢七月七日之夜,群鹊衔接为桥,以帮助二人渡过银河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_七夕》:“鹊桥已成,织女将渡。”注:“《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才调集_三》唐李洞《赠庞炼师诗》:“若能携手随仙令,校饺银河渡鹊桥。”原在仙道借喻为升仙之意,至唐崔希范真人《入药镜》中言:“上鹊桥,下鹊桥。”即将此喻引入内丹,其实是比作阴阳相通之义。在丹道修炼之中,鹊桥分为上、下两道。上鹊桥的位置,在鼻窍之内,上腰之处,通向口中有二窍,又谓之鼻梁金桥,又谓之天池穴,乃为任督二脉相接之桥梁。下鹊桥的位置,在阴践,即前后阴之间,其窍亦为任督二脉接通之桥梁。任督二脉乃为人身阴阳经脉之总枢,人身阴阳二炁靠此二桥而相通,正当修炼运行周天之时,真炁极易由此二窍而走失。故此须要舌抵上颚,以使上鹊桥相通;而又须微撮谷道,以使下鹊桥无漏。在丹道之中,上下鹊桥,也有其他方面的解释。


    [阴跷]

    阴跷,在针灸上名为会阴穴,处于前后阴之间,又称海底。按照人身周天黄道所在的方位,此穴排在二十八宿虚日鼠、危月燕之地,因此又称为虚危穴,亦含有日月交并、阴阳和合之意。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采炁之时以此为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异名甚多,有天根、死户、复命关、死生根、酆都鬼户等。


    [任脉]

    任脉为周身阴脉之总汇,前三田所属之地。起于会阴,上行于身前一路,至于唇下承浆穴而止。一云下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前弦。

    [督脉]

    督脉为周身阳脉之总汇,后三关所属之地。起于尾间(会阴),至于上唇兑端穴而止。一云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后弦。

    [漕溪]

    运行周天之时,由尾闾沿夹脊一路上行,乃是脊髓之路,名为漕溪,又曰黄河。修炼之时,此为阳炁上升之路。


    [小周天大周天]

    小周天大周天,不出现于先古道书之中,乃是后世道书所用的名词,也不出现于外丹之中,而为内丹修炼所独用。小周天和大周天的含义,也有许多不同的意思。有的以“坎离交”为小周天,“乾坤交”为大周天;有的以括子时到,采小药、运河车、后升前降为小周天;而以正子时到,采大药、过大关、大丹成就为大周天等。现代气功亦有以意引气,打通任督二脉为小周天,打通奇经八脉为大周天,与道家修炼学所言层次不同。因为道家修炼书中所论大小周天,含义虽有不同,然而皆指身中内炁运行而言;而现代气功开通大小周天,是指所谓后天口鼻呼吸之气、或以意念引导之皮下气而言。此乃丹道与气功,所说小大周天的根本差别,二者之间,真有云泥之别。按照道家修炼学的正统学说,在天元丹法而论,以先天元炁发动之时,直透骨髓,打通任督为小周天,而以打通黄道为大周天。


    [河车]

    丹道修炼之中,采取药物,从任督二脉运送采炼此时局天运转,称为河车之路。又称漕溪,又称斗柄。

    [火]

    火,指心神。在修炼之中,有时运用守窍的功夫,即把心神集中于身体上某个部位;或者运用心神,配合与领导真炁的运行,这些都叫做用火。如果用火,则身体上相应的部位,因为有炁的作用,就会产生热、凉、麻、串、颤、抖等各种感觉,这些都是火力集中的表现。好象放大镜在阳光下会聚焦而产生热能一样,本来并不奇怪,道家修炼用来做性命功夫,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炼气功的人士看来,如果炼习用火的功夫,出现以上各种不同的感觉,便以为这是功能出现,甚至认为这就是所谓开天目、结大丹、出阳神、身外身等等,自以为了不起的功夫来了,如获至宝,喜不自胜,守住不放,拼命用功,日子一长,必然发生神经失控、气块结聚、生理失常等各种超常“功能”,这就是不善用火的弊端。不善用火,则丹道难成。式神道术 符咒(一)    召五雷咒

    五雷,五方之雷神。咒为称元始天尊符命令它们降临。其辞为:

    “玉清始青,真符告盟,推迁二炁,混一成真。五雷五雷,急会黄宁,氤氲变化,吼电迅霆,闻呼即至,速发阳声,狼洛沮滨渎矧喵卢椿抑煞摄,急急如律令。”狼洛洹滨渎矧咐卢椿抑煞摄为秘咒。

    六丁护身咒

    指召请六丁神捍卫护身,其辞为:

    “仁高护我,丁丑保我,仁和度我,丁酉保全,仁灿管魂,丁巳养神,太阴华盖,地户天门,吾行禹步,玄女真人,明堂坐卧,隐伏藏身,急急如律令。”

    开旗咒

    开旗,指想象中神兵列阵开旗出兵,为召请各方神将出兵收邪的一个步骤。咒即配合而设。其辞为:“五雷猛将,火车将军,腾天倒地,驱雷奔云,队仗千万,统领神兵,开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

    会兵咒

    会兵指各方雷神所率神兵会合,听从差遣。用于召五雷神兵斩杀妖精。载《太上三洞神咒》卷二。其辞为:

    “召雷将,召雷兵,扬雷鼓,伐雷精,领天将,领天兵,发天鼓,扬天星,飞金精,执火轮,布巽炁,斩妖精,崦呻敕,摄五雷疾速行。急急如律令。”


    书符咒

    指书符时所念的咒语。诸符种类繁多,咒也因符而异。分总咒和分形咒两种。通常总咒用于比较简单的符,分形咒则用于较复杂的符;也有的符既有总咒,又有分形咒。内容大抵说明书此符的用意,宣扬符的威力,可以据之考察该符所具的象征意义和宗教功能。特别是分形咒,将符的每一构成部分的取象、含义及想象的威力都宣泄无余。如《火炼反真符》分十一个分形,其咒语分别为。“朱明上景;日月合明;石景水母,玉胞金晶;中有赤帝,南极老人,名曰洞浮;玉眸诜诜;洞阳火炼,阴消魄靡,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受炼魂荣;幽精、爽灵;三台真人;胎生玉婴;迥骸起死.长生大君,丹界天尊,朱陵度命,受炼更生。急急如律令。”(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表达了此符起召丹天火府使亡魂受炼更生的功能。书符时就是借咒语将这些想象的威力赋于灵符。念咒与书符同时进行,且要配合掐诀、存想、布炁等。其咒常在道书中载明,但也有为保守秘密,在记录书符咒时故意隐去一两字,惟在操作中师徒之间口耳相传。由于符的结构、内涵、功用不同,书符咒干差万别,但也有若干共同的咒语,如书鬼字上部“田”(书符字鬼字例少一撇)都念“开天门、闭地户、留入门、塞鬼路”。盖天门、地户云云,为汉代方士拭盘上的四角方位,“田”方形象{左木右式}盘,故据之取义。

    卫灵咒

    又称卫灵神咒。通常在结坛行法中礼师之后诵之。据《道法会元》卷二四五《卫灵咒诀》解释,宣此咒的目的:“一以净秽,二则纳灵。”较早出现的有灵宝派的《五方卫灵咒》,以后各道派续有造作。且随科仪内容不同,选用不同的咒语。如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中祈雨雪道场用卫灵咒为“五星高耀,瑞气飞浮”云云,消灾星曜等科仪则用五方卫灵咒,安宅解犯仪卫灵咒又以“青阳虚映,曜日回灵”起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一载有《五方卫灵咒》、《三日九朝卫灵咒》、《一日三朝卫灵咒》、《五方总咒》、《五星都咒》、《旋玑斋卫灵咒》等。通常以召诸神灵备卫各方、保神安镇、卫我身形为主、也有些卫灵咒以对仙真祖师的赞颂构成。如茅山进三茅(真君)表科仪中所用的卫灵咒,即以赞颂茅山宗坛的神灵为主,以赞“华阳境天,地肺名山,三峰混合,万古圣乡”开始,以“倾心顶祝,百日翱翔”作结。参看五方卫灵咒……通常在结坛行法中礼师之后诵之。据《道法会元》卷二四五《卫灵咒诀》解释,宣此咒的目的:“一以净秽,二则纳灵。”较早出现的有灵宝派的《五方卫灵咒》,以后各道派续有造作。且随科仪内容不同,选用不同的咒语。如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中祈雨雪道场用卫灵咒为“五星高耀,瑞气飞浮”云云,消灾星曜等科仪则用五方卫灵咒,安宅解犯仪卫灵咒又以“青阳虚映,曜日回灵”起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一载有《五方卫灵咒》、《三日九朝卫灵咒》、《一日三朝卫灵咒》、《五方总咒》、《五星都咒》、《旋玑斋卫灵咒》等。通常以召诸神灵备卫各方、保神安镇、卫我身形为主、也有些卫灵咒以对仙真祖师的赞颂构成。如茅山进三茅(真君)表科仪中所用的卫灵咒,即以赞颂茅山宗坛的神灵为主,以赞“华阳境天,地肺名山,三峰混合,万古圣乡”开始,以“倾心顶祝,百日翱翔”作结。参看五方卫灵咒。

    取笔咒

    天园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鬼伏藏,急急如律令”,

    接着叩齿三通,合净水一口,向东喷之,聚精凝神,一笔画下,边画符,边念咒:“赫郝阴阳,日出东方,敕收此符,扫尽不祥,口吐三昧之水,眼放如日之光,捉怪使天蓬力士,破病用镇煞金刚,降伏妖怪,化为吉祥,急急如律令敕”式神道术 符咒(二)    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

    太上天童曰

    我从太上无极大道中来观诸万物皆备以我所以皇天覆我后土载我日月照我星辰临我阴阳和我

    六合容我四时运我五行资我天门升我地户通我风雨润我雷霆威我八卦环我九宫围我北斗辅我

    南辰佑我太乙任我司命护我诸仙赞我上真宾我三官保我四灵随我金童事我玉女侍我六甲直我

    六丁卫我山岳壮我河海清我我命在我万灵尊我前引朱雀后随玄武左蹯青龙右踞白虎上顶华盖

    下踏魁罡神通变化威镇十方何神不服何令不行敬我者福昌顺我者吉逆我者亡荐亡持念魂上天堂禳灾持念寿命延长在家持念诸事吉祥出行持念百怪潜藏在世善人若能持念此经三遍七遍以至百千万遍及以庚申甲子日朱书二十四符佩带护符无量永保安康

    赞曰天童天童道法玄宗奉行不懈魔鬼灭宗

    宅屋有邪收煞符

    为宅屋有邪收煞用,系“用竹,符长二尺五寸,可制煞”,所念咒语是:“神入地百无占忌,神符下地一寸深,山神恶煞不敢侵,吾奉杨公仙师急急如律令勅。”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诵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急急如

    玉皇光降律令敕

    上面的是小金光咒

    下面是小金光咒的修法

    如有不当请大家指正

    咒依《太上三洞神咒》

    天地玄宗,(中指一二節之間關節),萬氣之根,(中指三四節之間關節),廣修萬劫,(無名指三四節之間關節),證吾神通,(無名指一二節之間關節),三界內外,(子文),唯吾獨尊。(醜文)。身有金光,(寅文),覆映吾身,(卯文),視之不見,(辰文),聽之不聞,(巳文),包羅天地,(午文),養育群生,(未文),誦持萬遍,(申文),身有光明,(酉文),三界侍衛,(戌文),五帝侍迎,(亥文),萬神朝禮,(亥文),役使雷霆,鬼妖滅迹,精怪亡形,內有霹靂,(中指一二節之間關節),雷聲隱名,“口帝”“口發”“口更”“口鬱”“口夔”“口順”“口鱗(去魚旁)”“口骨”“口牛”“口波”“口吉”“口利”“口虛”“口亨”“口徑” “口畢”“口軒”“口興”“口多”“口居”“口壘” “口霆”“口希”“口弗”“口延”“口尊”“口逆”“口役”“口壽” 呼“口徑” 吃“口度”“口羅”“口釋”“口離”,(以上三十六字爲雷諱,掐住中指一二節關節,念雷諱),

    洞慧交徹,(午文),五氣騰騰,(身中存思五色祖氣交射兩肋,口中念一“嗡”聲震開天目,掐劍訣吸氣,存思金光五色氣沖出頭頂),金光速現,(以大指剔午文,呵氣,取火克金。掐劍訣收氣入口中),覆護OO。(劍訣吹出,存用。)

    金光神咒诠解会意:

    金光神咒

    诠释:金光,道之发见。求道者玄功广博,光华外著,足以驱鬼魅、斩妖气,如金器之刚强不屈,灼然赫奕也,是号金光。

    【天地玄宗】

    诠释:天地,一阴一阳;玄宗,玄门宗祖。盖玄理虽云浩眇,莫非阴阳五行,而五行又阴阳所生,此所以为玄宗也。

    【万炁本根】


    诠释:万炁,总括之也,勿泥本根源头也。此承上句,言人之众炁莫非阴阳合散所为,是天地有万气炁之本根也。


    【广修万劫】

    诠释:修,修持,即炼玄之功也。万劫,言其修之多也。盖炼玄之士,时时修奉、其数无穷,如万劫之修累。

    【证吾神通】

    诠释:证,证明。神通,大而化也。盖神通本人所自有,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求道者能万劫修持,则吾之神通不亦证明而扩充乎!

    【三界内外】

    诠释:三界,天堂、人间、地狱也。人之精气神皆是内外者,内而五脏六腑,外而手足耳目之类也。

    【惟道独尊】

    诠释:惟,独也。道,玄妙大道。独尊,言无有出其右者。盖有道而天地乃立;有道而民物斯顺,故曰独尊。

    【体有金光】

    诠释:体,道体。金光,说见。前道本无形,依人为体至有金光,则充足於内而发乎外也。

    【覆映吾身】

    诠释:覆,覆宥。映,庇映。吾身,求道者之身。盖人能志道则道不远人,而身即是道,道即是身。

    【视之不见】

    诠释:视,望也。天下惟有形者可见,大道本属虚渺,故视而不见。

    【听之不闻】

    诠释:听,以耳去听。天下之有声者可闻,大道湛寂清净,故听而不闻。

    【包罗天地】

    诠释:至大莫如天地,然犹有可穷而道则无穷。包罗者,所谓道通天地有形外也。

    【养育群生】

    诠释:养育,受其裁成也。群生,兼人物言,而人之耳目口体,三元六府亦曰群生。此言道虽无形与声,而涵天盖地,群生莫不赖之也。

    【受持万遍】

    诠释:受持者,于人以物与己受之,而持於心也。万遍,受持不怠也。

    【身有光明】

    诠释:身,受持者之身。光,金光。明,昭著。犹大学所谓德润身也。

    【三界侍卫】

    诠释:三界,解见上。侍卫,尊其道也。

    【五帝司迎】

    诠释:五帝,五方帝君,心肝脾肺肾也。司,司其职。迎者,彼来此受,如主之迎宾也。

    【万神朝礼】

    诠释:万神,尊且多。盖人之全体而言。朝礼,同相集会也。盖胎凝於紫府,百体毕具,如万神朝礼於上帝也。

    【役使雷霆】

    诠释:役使,听其命令,无不达也。雷霆,天之阳气足以威天下者,此言修道者一呼一吸莫非真阳之运动也。

    【鬼妖丧胆】

    诠释:鬼妖,背道之徒。丧胆,不敢肆也。人身亦有鬼妖,道气存则万缘俱息,不啻失其胆也。

    【精怪忘形】

    诠释:精怪,木精土怪。忘形,失其真也。此指声色货利而言也,既入道则诸念不生,不啻忘其形也。

    【内有霹雳】

    诠释:内,道体之内。霹雳,雷声。一震而山河镇动,万物凛威,道之尊严亦犹是也。

    【雷神隐名】

    诠释:雷神,动物。隐名,静象。此言道虽尊严本自宁静,即雷神亦为之摄伏也。

    【洞慧交彻】

    诠释:洞,空也。慧,灵也。交彻,互相萤而无微不照,无幽不烛也。

    【五炁腾腾】


    诠释:五炁,五行之气。腾腾,蔼然发露而其出不穷也。


    【金光速现】

    诠释:速现,现即时发见,犹云而时出之也。金光本不易见,今日速现则其得力於平时者深矣。

    【覆护真人】

    诠释:覆护,金光遍体也。真人,求道者自称。真人云者覆其真性,无愧於人之道也。式神道术 演法法器    天蓬尺

    以桃木制成,是道场荡秽法器

    法旨

    在许多古装片中会看到官员审犯人的时候,手中有一块“惊堂木”。道教高功用之,渲染神威。

    皂旗

    与令牌一样古代打仗的时候令旗是一种发令工具,同样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皂是黑色的意思,黑色代指的是北方,北方在道教中凶煞的意思。并且在上面绣了七星或者是绣了聻字,皂旗上方的飘带上还用墨汁拌朱砂画有秘篆或者咒语,例如:唵吽吽、吽吒唎……寓意降魔、荡秽。并且皂旗还有召神颏鬼的功能,是道教必不可少的法器。

    帝锺

    又称“三叉铃”“手铃”一般高15厘米,口径9厘米。黄铜制成。上面有“山”字型,代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有做“三清”的。但是帝钟出现的年代较“三清”出现的年代早,所以前者比较可靠《太清玉册》卷五:〝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鈴八是也〞。以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法師常以单手持,有节奏的不停摇动。《道书援神契.帝种》:〝古之祀神舞者执饶,帝种饶之小者耳〞。

    水盂

    不要听到“盂”就以为有痰盂那么大。水盂是神圣的法器,在道场“荡秽”科仪的过程中水盂之中装的是“三光法水”或者是“五龙法水”哦!可以涤荡污秽。

    法剑

    古之学道者,都有好剑随身。因为宝剑难于铸造,剑身如流矢,故传有神异。唐齐己《古剑歌》云:“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介绍作大剑之法,要“斋戒百日,乃使锻人用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用好铤若快铁,作精利剑。镮圆二寸六分,柄长一尺一寸七分,剑刃长二尺四寸七分,合长三尺九寸”。剑身左右面和镮背上均以金银镂字,要求“此剑恒置所卧床头上栉被褥之间,使常不离身以自远也”。眠卧之时,要祝呼剑之名字,则“神金晖灵,使役百精,令我长生,百邪不害,天地相倾”。道教科仪中常用法剑召遣神将。

    简

    俗称朝板,有竹制、木制、象牙制等多种。道士在科仪中执之,以行朝礼。其仪法源自古礼,古之公侯皆执圭朝谒,《周礼》有桓圭、信圭、躬圭等说。

    如意同是道教礼器,高功加持。

    幡

    道教“建斋之始,近斋坛空隙地,立长竿,预期扬幡,启闻穹厚,普告万灵”,使得“显幽共睹,鬼神遥瞻”。幡的种类很多,据《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有引魂明光之幡、接魂洞照之幡、威灵拔度之幡。玉皇赦罪之幡等二十四种。但据南宋道士金允中称,古幡仅二种,即迁神和回耀。迁神宝幡以“绛缯七尺或四十九尺,造幡一首,以朱砂雌黄合研,书日月斗形于幡首,书幡名于幡身,左手书三天内讳,右手书三天隐讳。亡魂睹此则得罪障解脱,神迁南宫”。回耀灵幡以“白素黄缯,造幡长二十四尺或四十九尺,幡身书青玄全号。左足书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幡。右足书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左手书茫茫酆都中云云,右手书功德金色光云云。以长竿悬于坛下,任风吹扬,十方幽魂,睹此灵幡,一念皈依,则夙生罪障,应时消灭,以至尘劳大罪,皆得原除,上生南宫,地狱开泰,死魂更生”。但是明代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认为“世制之幡,皆以荷叶为顶,莲花为坠,鄙亦甚矣”,因此,朱权“更其古制,幡顶用桐梓之木为之,上用日月星辰云霞,内画天尊于二,以表天也。幡腹书天帝之名,脚俱用龙凤。两边带取象于手,皆以云龙飞凤为副之,取象于人也。坠脚亦用桐梓之木,画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于地也”。不过,此幡的制作并未流传于后。

    手炉

    古人灌献之礼用圭瓒。瓒之形如盘,柄像圭。盛酒其中,执瓒则不执圭。道教科仪中多有发炉一项,道士执手炉,内不盛酒而燃香。执炉时则不执简,以行朝礼。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道场如意式神道术 雷法    所谓“雷法”是一种结合人体内炼以及符咒的道教功法,能够作用于呼风唤雨、降魔抓鬼、祈晴祷雨、止涝旱等诸多方面。根据考证起源于北宋,兴盛在南宋,例如天心、清微、北帝、神霄、东华、正一、上清诸多派系都有传承。再如当时应雷法而被赵家帝王器重的有王文卿、林灵素、张虚靖……雷法典籍有《道法会元》《清微丹诀》《法海遗珠》等书中。

    雷法将内丹与符箓咒术融为一体,既讲存思、存神、内丹修炼,又讲祈禳斋醮、符箓咒法,是道教诸方术的融合体。

    雷法强调内炼是将自身看成一个小天地,又因为“天人感应”,所以道教相信人体内部的器官是可以与天地交相互应的。头是乾(天),足是坤(地)……修炼雷法必须把持“先天一气”,人降生到世界上,其精气神便逐渐染着种种情欲滓质,不能直接与天地相感,要与天地相通的方法就是通过修炼,去除其滓质,回复到先天纯净的状态中去,即达到内丹修炼的最高境界,才能起“天人感应”,即以我之气合天地之气,以我之神合天地之神。如此,呼召风雷,求雨得雨,求晴得晴,无往不可。《道法会元》卷一《道法枢纽》云:“道贯三才为一气耳,天以气而运行,地以气而发生,阴阳以气而惨舒,风雷以气而动荡,人身以气而呼吸,道法以气而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气,气由神,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一气冲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祈以养其浩然者。施之于法,则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故嘘为云雨,嘻为雷霆,用将则元神自灵,制邪则鬼神自伏。通天彻地,出幽入明,千变万化,何者非我!”王文卿在他的《雷霆梵号咒》中还说到“傍河柳树吹风倒,抱着嫦娥也不惊”之句,可见雷法修炼到高层次的威力!

    在《清微大道秘旨》也强调了内炼为雷法纲要的思想:“一从溟涬流传至今,绵绵不绝,人人具足,凡圣同真,无欠无余,不增不减。修之内,则遂成至宝,得为至人;施之外,则和天安地,福国裕民。至于呼沆瀣,吸风云,役鬼神,驱雷电,皆此一真之妙用,出方寸之经纶。”


    元末明初清微派道士赵宜真认为:“清微祈祷之妙,造化在吾身中,而不在乎登坛作用之繁琐也。倘平居能加修德辨惑之功,身中之造化明了,静里之功夫又到,至行坛之际,发号施令,倒取横拈,莫非妙用。”再如张天师《真明破妄章颂》道“此心心外更无法,咒诀符图妙合心,心合将灵为妙用,灵光一点便为符”同样证明了内炼在雷法中的重要地位。

    那为什么要在雷法中如此强调内炼呢?这是因为要祛除杂质达到“纯真”,然后通神,通神亦可唤风召将,役鬼神,驱雷电……白玉蟾《玄珠歌》注云:“雨者肾水也,运动自己阴海之气,遍满天地,即有雨也,晴者心火也,想遍天地炎炎大火,烧开自身气宇,乃晴也。”“心为邓帅,肝为辛帅,脾为使者。意诚则使者至,肝怒则辛帅临,心火奋发则飙火降。”都是说明修炼的纲要。

    拥有了内炼功夫,运用雷法那就是一些驱邪、役鬼神、祈雨……法事了。例如《道法会元》卷七十七《祈雨诀》云:

    “先存神,运祖气归肝宫,九周,令木气盛,运行至绛宫,生心火,三周,令火旺盛。先教阳极,庶几阴生也。然后以此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七周,要令水旺。方以此水克火,五周,克得火都消灭尽浑,无一些火气。五行之气都化水,归黄庭,升上风池,透出两耳,则为风;升上山岳,透出神庐,则为云;以雷局作用,升上顶门,吸喝出,则为雷;升上泥丸,入华池,运神水喷噀,则为雨;升上绛宫,闪目出,则为电。五事都只从黄庭一个作用中化出来。”

    在行这些法都是需要存思、变神、咽津等步骤;以下介绍诸门派的雷法:

    一、神霄雷法

    内炼:先要磨掌、叩齿、咽津各三十六次。以令身体内部的“秽杂浊气”消散,然后进行“开天门闭地户”;上至双眼,下到涌泉引咒曰“火帝火神王,马胜入吾心”泥丸中的“雷火真珠”豁然爆炸,烟气、祥光笼罩全身。然后再请“水帝”入肾,运水于“涌泉”而出。待到此“水火相交”的时候“雷火真珠”再次结成且成朱色,然后请神就是。

    在神霄派中还很讲究静坐,例如闭目冥心坐:心静安神,双腿盘好,背直,握固存神等等步骤。有了内炼结合符咒便能很好的运用雷法,驱邪、禳灾……

    二、清微雷法

    清微派吸收了内丹,形成本派的独特内炼法。如《清微神烈秘法》云:

    “凡静坐定息之间,如在太极混沌未判之先虚空圆光之内,又如在圆光一窍之中”

    这属于上品丹法,也是一种静坐功夫,且早晚都要练习,久而久之就能够到达内炼的高层次。

    《清微丹法》述炼精、气、神三段,炼神成气,又叫“炼形”,其法为:入静室盘坐,凝神定息,存思自身于混沌之中,舌运上击七十二次,然后是等待口中生津,反复五次。每日坐2-5次,可以消除诸多疾病,不思邪淫等诸多利益。

    雷法的运用还涉及道教道场的变神、炼度等科仪。“变身运雷”在法事中常常用到,同时要紧密配合使用手诀,才能达到请神驱鬼,镇邪捉妖的目的。“变身运雷”的程序:“变身”的令牌画“天地支并”箓,开辟天地。两手“玉诀”香上焚过,合摩“三五四合”。“剑诀”书“五雷速成发”箓,开天门,闭地户,留人门,塞鬼路,双手“毫光诀”盖顶。天目运“金光”录。双手“降魔杵诀”吐故纳机关报。双手“玉诀”平眉,存想吾身。左手剔“五火速发”(天火、地火、雷火,霹雳火,日中太阳三昧神火)烧焚枯茅。三扇(祥风,瑞气,诸厌)。“运雷”以“双雷局”诀分运五段,(1)祖宫(腹腔部)(2)神宫(腰部)(3)五气(胸部)(4)雷鸣(耳部)(5)泥丸宫(脑顶天谷)全部动作就象气功师发功一样。

    而“炼度”则是依靠法师的元神内炼来水火交炼亡魂,使得亡魂在阳间的病症康复。

    雷法的精深微妙真是组成我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我们新一代道教人更加要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这门微妙大法。式神道术 上清雷法    又称“茅山法”。上清派法术的体系。上清派为传承最久的符箓派道教之一,其符箓与龙虎山正一、阁皂山灵宝合称三山符箓。法术内容广泛,召劾鬼神、祈禳驱邪、符咒治病等都是常行法术。但与正一灵宝诸派有所不同的是,更加强调存想专精,并以之作为修道行法的关键。所传《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都是以存想为主的修炼功法体系。在存思基础上,又派生出各种隐遁变化,飞奔三天的道术。该派高道大多有较高文化素养,故对于传统符咒不仅一般沿用,也注意加以理论说明。唐司马承祯《修真精义杂论_符水论》云:“夫符文者,云篆明章,神灵之书字也。点画有所象,故神气存焉;文字有所生,故服用朱焉。夫水者,元气之津,潜阳之润也。有形之类,莫不资焉。故水为气母,水洁则气清;气为形本,气和则形泰。虽身之荣卫自有内液,而腹之脏腑亦假外滋。既可以通腹胃,益津气,又可以导符灵,助祝术。”上清符咒、法水广泛应用于修真和治病、驱邪之中。宋以后,上清派道土吸取内丹思想以充实自己道法理论,如南宋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萧应叟曾用内丹思想注释《度人经》,认为达到神、气、精混合为一,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则万神会聚化为婴儿,便称是“与道合真”,获得真“宝”,此时便能施行各种法术:“人得此宝于身,出入纵横,飘然自在,长春不老,与天齐休;布真炁而能化土石,土石为宝;布真炁而能起枯骨,枯骨成人;布真炁而能救万病,万病自痊;布真炁而能辟妖邪,妖邪自灭;布真炁而能动风雷,风雷自震;布真炁而能扶万物,万物自畅;布真炁而能拔幽魂,幽魂自拔。此即无量度人矣。”(《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表》)上清法在道法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唐至宋前期,上清派在诸道派中处于主流地位,得其法篆道阶最高,这样,道流造作、汇辑法术成专书时,常冠以上清之名。如唐道土叶法善听行符法被认为“出自汉正一天师之道法”,但其书则冠以上清之号,称《上清隐书骨髓灵文Chr(39);灵宝斋法,也被冠以“上清”之称。也有不少唐宋新出符箓道派,确实与上清派有渊源关系。如北帝派所传天蓬法中《天蓬神咒》,又称做“北帝祝法”,最早记载即在陶弘景《真诰》,北宋北极天心派为正一法分支,不仅其法称上清北极天心正法,而且在行法中以内修为本,而内修之法重在存思三光,有《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专述存思之法,系源自上清法。有些道士虽所行非上清法,而亦曾受上清箓,如南宋白玉蟾,为金丹南宗五祖,而兼习雷法,但亦曾得上清箓。至于世间为人驱邪捉妖的道士,亦颇有自称为行茅山法者。

    上清西禁大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以治祟驱邪、治病除瘟为主。法中祭赵公明为主帅,收符若干道,主要有召符、清微原道玉符、催符、速降符、太乙昏遁玉符、神霄万应真符、清原玉符、召玄坛符、召直事符、治马病符、治六畜病符、治牛黄符。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十七。

    上清摄山五雷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称能摄山倒海。法中祭刘彦昌为主帅,收符九道。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十三。

    上清五元冲卫雷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以收瘟禳疾为主。法中祭瞿匡为主帅,收符15道,主要有上清兴震收瘟五雷大篆、上清五雷摄瘟五神真符、上清正气雷光真符、上清金光禳瘟玉符、上清治瘟大篆。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十四。

    上清西灵宏元大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据云此法能役神驱邪、治病催生。法中以赵公明为主帅,以存想、炼神为本,符咒并用。收符61道,主要有召符、晖照令符、泰清飞禁完令玉符、上清通殷禀命符、上清西禁泓命玉符、上清西灵景育倍符、泰玄昏遁玉符、上清和合服运符、上清令符、上清飞横烈令符、上清昭令熏命瑶符、上清育气符、上清神烈芟邪符、皇元地镇策灵符、三气倍香符、上清冲玄策玄洞章、上清神烈元惠洞章、上清神烈景运妙经、天德月德符。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二三。

    上清武春烈雷大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殷郊为主帅,收符29道,主要有镇宅、安土、退病、辟邪、净秽、解冤诸符。详见《道法会元》卷三七。

    上清巽宫兴雷秘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以役神兴雷、治病催生为主。法中祭辛忠义为主帅,收符33道,主要有召十一天君符、玉清梵气混化兴雷玉符、玉清梵景太霞大霹雳符、玉亲信符、召龙符、倒海符、芟邪符、治病等、催生符、下死胎符、役役万灵符。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二O。

    上清琼华摄龙五雷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王盛为主帅,收符八道。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十九。

    上清巽宫玉阙五雷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辛忠义为主帅,收符12道,主要有玉清兴雷玉符、上清举雷宝符、风雷心印、玉清巽华内篆、风雷轰令洞章、九霄通化洞章、三洞皇灵洞章、上清统元洞章、上清神令洞章。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二十。

    上清玉元西禁崇明大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赵公明为主帅,存想、炼神为本,符咒并用。收符15道,主要有泰华西台府召命符、召符、上清策役符、上清飞暴捷令符、信符、召玄坛符、召有事符、上清灵华玉章。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二三。

    上清玄都升真火铃雷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刘明为主帅,收符七道,主要有召符、上清玉晨掷火金回玉符、上清飞铃烈炎大霹雳合符、心印、佐印、朱光火令洞章。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十八。

    上清西灵广圣崇玄内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以役神运雷、散祸消灾为主。法中祭赵公明为主帅,以存想炼神为本,符咒并用。收符17道,主要有召将符、上清通玄金符、催用后符、役佐将符。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二一。

    上清神烈飞捷五雷大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雷法。此法祭李嘉为主帅,收符170余道,主要有信香符、起风符、起云符、祈雨符、起雷符、起电符、祈雪符、降雹符、召龙符、合气符、治邪见怪符、治瘟符、治病符、解酒符、护蚕符等。详见《道法会元》卷四六。

    上清飞元太乙移降五雷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龙绍为主帅,收符22道。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十五。

    上清信元巽宫通运五雷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辛汉臣为主帅,收符9道,主要有上清信元通运玉符、上清威令琼台洞章、上清孚元上经。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十三。

    玉清枢华五雷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郁昭为主帅,收有37道符,主要为玉清祈祷玉符、诸号符、玉清景元洞章、景元清真符、芟邪符、治病符、催生符、熏产室符、镇宝符、佩带符。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一五。

    太初五雷法

    雷法。宋代清微派所传。法中祭窦霹初为主帅,收符59道,主要有元始一气玄经统运洞章、元始一气保劫洞章、元始玉书。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一四。

    元始火令飞鹰走犬正文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以驱邪镇妖为主。法中祭管元成为主帅,收符19道,主要有召符、元始火令符、治山兽符、里社符。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十五。

    五雷朝斗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以存想北斗诸神为核心,有诵咒、步罡、存斗、礼拜之功诀。《道法会元》卷五八载:“《五雷经》云:世间男女能常诵斗咒者,可延寿命,书符咒水,治病驱邪。遇斗见时,望北端简净衣,步七星罡,礼四十九拜。讫,存三台华盖北斗七元,次想己身左右前后,作五色云气盖复。一更朝礼,至三更三点朝毕。再拜,次入净室,供养北斗像前,燃灯焚香,诵咒曰:‘斗魁七星,众灵之精,辅弼二相,三台明相,六丁玉女,紫微四时,天罡天元,坎水八玄,四目神仙,金童传言,诵满百遍,七真应现,延寿驱危,斩毒灭妖,祈求任意,保真富贵,自有光明,乾元亨利,急急如北斗太玄律令。’若能持诵百遍、千遍,灵验非常。”

    太初混元雷霆内法

    宋代清微派所传。道教宣称此法“大可以斡旋造化,次可以役使天君,三可以驱役雷霆,四可以保宁家国,五可以芟邪治疾,六可以济生度死。”法中以存想、炼神为本,符咒并用。收符25道,主要有无极天章、琼台之章、雷令符、清微命雷立应飞符、元始一气雷帝祖符、祈祷通用符、芟邪治病符、役使万灵符、召符、勃符、催符。详见《清微元降大法》卷二四。道人的故事 两个道人的故事    有一個古代道人,他本著出家人的精神,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苍,因此,他全部財產只有一塊用來遮蓋身體的布,以及一個兼具取水、煮東西、裝牛奶等等用途的鍋子。

    後來鍋蓋不小心弄破了,不過他並沒有再買新的鍋蓋,只是用他身上那塊布的一角來蓋住鍋子,所以每當他坐下時,都會靠近鍋子而坐。於是就有人跟他說:「你為什麼不買個新的鍋蓋呢?」那個道人說:「我已經發過誓,不管我現在有什麼,絕不再多要了,我只用那些我已經擁有的。」

    然後問的人說:「你何必那麼固執?一個蓋子不算什麼啊,要不要考慮乾脆買個新鍋子?」那個道人說:「不!不!現在增加了這個,明天就會再增加別的,就像有一個道人…」然後他便講述了另一個道人的故事,那是個真實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在古代有個道人,他經常出去化缘一些東西,他有一條腰巾,用來蓋住他認為應該遮住的地方(大眾笑),這沒什麼問題,他很滿足。他每天出去化缘,得到足夠的食物飽腹後,就回去他的小茅屋打坐,日子過得很愜意。

    問題是他只有兩塊布,當其中一塊換洗時,他就用另一塊圍在身上,有時他出門時,會把洗好的布晾在屋頂上。結果經常有老鼠跑來將他的布咬成碎片,於是他就得再出去化缘另一塊布。這種事一再地發生,讓那個道人不知如何是好。

    鄰居就建議他說:「你不能這樣老是去化缘布啊,為何不養隻貓呢?貓自然會處理老鼠,這樣一來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否則,有誰能夠像這樣一直供養布給你呢?」經過了多次化缘布的經驗以後,他想:「也好,這個主意還不錯!」於是就決定養隻貓。然後,就有人送給他一隻貓。

    現在他養了貓,不過,麻煩更大了,因為他必須出去化缘牛奶給那隻貓喝。於是又有一些好心人來告訴他:「你不能這樣為了這隻貓而得經常出去化缘牛奶和食物啊,只要養一頭牛就好了。我們是不會介意供養牛奶給你啦,不過,如果還要供養你的貓的話,那就太多了一點。我們當然會給你牛奶,不過其他人就不見得如此,他們不會每天都供養你,到時候你甚至必須將你自己那份牛奶給這隻貓了。不如養頭牛吧!我們有一頭牛可以供養你,這樣一來你要獲取牛奶就很方便了,而且牛奶中的乳清也可以拿來煮菜,一切都會很方便的。」

    他們正好有一頭牛可以送給他。在古代,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一頭牛,那些牛到處遊蕩,也許你就剛好捉到一隻,有些是沒有主人的牛、無家可歸的牛。經過再三考慮之後,這個道人終於接受了這頭牛。不過,現在他必須親自擠牛奶,還得出去化缘一些草給牛吃。因為他是個道人,除了化缘以外,不知道還能怎麼做,再加上他住在昆仑山區,附近沒有那麼多牧草,所以他必須為他的牛化缘一些草,還得蓋一間牛舍給牠祝

    到目前為止,一切還好。可是後來有人建議他說:「你不能老是去化缘牧草啊,誰會一直供養牧草給你的牛呢?我們會供養你,不過,我們沒有義務也要供養你的貓、牛等等,所以,找個農夫當伙伴或是娶個太太吧!」

    現在這個道人面臨了嚴重的問題,因為他不知道如何種植牧草,因此有個好心人建議他說:「你可以找個農夫當伙伴,或娶個農家女,那麼你就可以進行耕種了。這附近有這麼一大片寬闊的土地可以供你耕作,這樣就有足夠的牧草給你的牛吃,也會有足夠的玉米、小麥等食糧讓你食用。」這個道人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他只好結婚了,然後他們開墾了一個農場,接著就有小孩了,然後他們必須照顧小孩,還要為小孩找個老師等等,因此,他們的「事業」就愈做愈大。

    有一天,這個道人的師父回來了,他不斷地打聽三年前住在河邊茅屋裡的那個道人的下落,然而,根本沒有人知道有過這麼一位道人。經過一番訪查後,他終於找到道人的農場。最後他了解整個事情的經過,全都只為了一塊多出來的布!如果當時他只有一塊布圍在身上就一切都沒事了,但因為他有兩塊:一塊圍在身上、一塊拿去洗,所以才衍生出後續的一大堆狀況。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這個道人在他師父回來後感到後悔不已,但他師父已不願再留下來,他告誡道人:「我囑咐過你要好好修行,我沒叫你去養牛、狗、貓、太太和小孩!」那時候那個道人已經經營一整個農場,他必須雇用很多農夫,因為有太多農事要做,而且他們一直在擴充、發展,農場已頗具規模了。他放下世俗一切去當道人,為了擺脫塵世的束縛,過著最簡單的生活,然而,最後卻變成個富翁,成為一個大地主,擁有許多牲口和工人,妻子和小孩!農場愈來愈興隆,於是他整天忙著數鈔票、巡視收成,再也沒時間打坐了,修行的方面便到此為止,「道人的工作」結束了,他得到另一種工作。道人的故事 道法传奇故事(一)    一、葛玄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验

    [提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据道经记载是东华帝君所授。现传《清静经》注本有杜光庭、王道渊等多种注本。《云笈七签》卷十七收录《清静经》题曰《老君清静心经》。注本中,推崇水精子增注的混然纂图本。混然子即王阶,一字道渊,善于教化世人归真,为著名高道,其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纂图注解》,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全真道兴起后,修真之士极为重视《清静经》,如金代侯善渊真人、元代李道纯真人等均为真经作注,弘扬道法清静之旨。全真道清修之士,以此宝经作为早晚必诵的功课之一,被收入《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里。所以,《清静经》能十分广泛地在道教界和社会上流传和诵念。此经旨意是在阐发大道运化和清静之妙,认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若人效法天道,清静身心,排除杂念,不生妄心,守静内观,自能与道相合。同时,经中强调清静为入道之门,坚持修真,在大道慈爱的感召下,“为化众生,名为得道”。归善向道,出离生死,即是该经的主旨。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人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灵验记述

    葛玄,字孝先,尊称葛仙翁。他曾跟左元放学道并师事之,是著名道教学者葛洪的从祖。葛玄学通古今,博览经传子史,善弹琴,好医术,常行道术显于世,尤其精通道法,又受仙经,常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道书。于天台、南岳、罗浮、阁皂诸名山,隐居修道,皈依弟子五百余人,著名称世的弟子有郑隐、王玄冲、释道微、张恭等人,教法兴隆之盛,实属少见。吴地人亲切地称葛玄为“葛仙公”。

    葛玄精诚修道,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有许多道术常显于人。一天,葛玄和客人一起宴饮,当客人询问变幻的法术,葛玄说:“你们难道不想现在就能看到吗?”他边说边吃,把嘴里的饭漱了漱,吐了出来,只见上百只大蜂从他口里飞了出来,说也奇怪,这些蜂全都落在客人身上,但不螫人,过了片刻,葛玄张开嘴,那些大蜂又全都飞进他的嘴里,他慢慢地嚼了一下,就还原成原来的饭粒。严冬季节,他施变术能为客人备上一盘盘新鲜的瓜果;骄阳似火的夏天,他又为客人取来冰雪。

    葛玄还能祈雨,有一年大旱,他与吴主孙权一同坐在城楼上,看见百姓们成群结队焚香祈祷,在向老天求雨。孙权说:“百姓们企盼下雨,你能让他们得到雨吗?”葛玄说:“这不难,雨是很容易得到的。”这时,他画了一张符,贴在祭土地神的庙里。顷刻间,浓云密布,天色阴暗,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道路上的雨水便流成尺余深的小河,孙权又问说:“能使水中有鱼吗?”葛玄又画了一道符扔到水里,忽然,便有了成百条鱼游来游去,葛玄并叫人

    捉来烹煮。像这样变化的故事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葛玄隐居修道,教导弟子诵念《清静经》的事迹。

    有人问葛玄从那里学来的道术?葛玄自信地说:“一是学道要有明师指点,我拜师左元放真人。二是我修道期间,朝夕诵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才有今天的道果啊。”接着他又说:“我得真道,曾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我昔日所得到真经,曾是东华帝君传授的,据说东华帝君曾是金阙帝君传授的,金阙帝君曾是西王母传授的。此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葛玄又慎重地说:“我今于世,才用文字把《清静经》记述下来,上士得到此经,顿悟修真,通天达地,必得道果,升为天官;中士修行,得到此经,明理尽性,朝夕诵持,南宫列仙;下士修行,得到此经,广积阴功,济世救贫,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念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颇有灵感。左玄真人说:“学道修行的人,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说:“人家有《清静经》,家里的人有能理解真经道旨,并劝化世人,众善奉行,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功满德就。诵持不退,身腾紫云。逍遥快乐,与道合一”(见《神仙传》、《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道人的故事 道法传奇故事(二)    二、持诵《太上感应篇》验

    [提要]

    《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正统道藏》收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三十卷。《宋史_艺文志》著录《感应篇》一卷。《藏外道书_戒律善书类》第十二册内收有《太上感应篇注》、《太上感应篇图说》、《太上感应篇集注》、《太上感应篇引经笺注》、《太上感应篇缵义》及《太上感应篇直讲》。《重刊道藏辑要尾集》收有《太上感应篇集注》。道教信士认为《感应篇》为太上老君所传授。

    《太上感应篇集注》卷首说:“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言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直讲》序说:《感应篇》起初在《道藏》中,到了宋真宗皇帝,赐钱百万,命工匠刊刻,以至后来大显于世。当时文人学士及各界信众都极力崇奉此篇圣经。“明朝世宗皇帝,亦作序颁行。清朝顺治十三年(1646)八月,世祖章皇帝钦谕刊刻《感应篇》颁赐群臣,并举贡生监,皆得遍及,历朝隆奉如此,岂独人间宝贵哉,上苍之尊重是篇也”(见375页)。《感应篇》主旨是说:天地间有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灶君神、人身三尸神等录人善恶,分毫必奏;行善,天必赐福;作恶,天必降祸。依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有功德于世者,在世延年;始终如一,大功盖世者,天官赐福。经文注释里说,百日为一算,十二年为一纪。

    《感应篇》前半篇劝善,说大纲;后半篇戒恶,说细目。太极真人说:太上垂训,感应之篇,日诵一遍,灭罪消愆。受持一月,福禄弥坚。行之一年,七祖升天。久行不怠,寿命延绵,天神恭敬,名列诸仙。

    本文《太上感应篇》选自《藏外道书》第⑿册内《太上感应直讲》。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原按:明义第一)。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上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原按:监察第二)。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应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

    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不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原按:积善第三)。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原按:善报第四)。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谩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原按:诸恶上第五)。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虏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哧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咀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财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原按:诸恶下第六)。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忘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直。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原按:恶报第七)。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原按:指微第八)。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原按:悔过第九)。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原按:力行第十)。

    灵验记述

    一则:遂宁地方有个叫周虎的人,诵《感应篇》,好为演说。一日,死去复生,对妻说:“我至冥中,见庭下鬼多,有乡里饿死者,我非常恐怖。这时,殿上主人呼我名字说:你本来也在饥饿簿籍中,念你奉《感应篇》又为众人演说,听到你演说后,许多人都回心向善,这是你的功德,今改注福寿籍,你生还人间,更宜广布。若一方受持,则一方免难;天下受持,则天下免难。不但脱水火、盗贼、疾病之厄,更可有益于子孙。”周虎因敬录以传世人(事见《太上感应篇注》第27页)。

    二则:有一居士王竺,不幸四岁男孩夭折,哀痛亲切,请工匠重刻《太上感应篇》印施,欲求亡男再投母胎,后妻怀孕。一夕,妻梦到浙江黄岩县定光观参加黄斋,以超度亡男,恍惚抱与其轿还家。梦醒后,觉胎有微动,后果生男,取名师回,师回后登第(事见《太上感应篇注》第271页)。

    三则:钱塘有位于玉阶,其妻梁氏已患病三年,经过多方医治,服药无效。一夕,梦大士降其云端,光明灼烁。次年,夫妇俩一同前去拜访莲池大师,恭睹慈颜,如梦中所见一般,不觉欣然,沉疴顿愈。大师教诲说:“病从业生,业从心生,力行功德,可以绵龄集福。”随以《感应篇》传授于玉阶。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一篇要旨。纤欲净尽,万善周圆,你当广为流传,以弘正法。”于玉阶感悟大师吩咐,愿汇集成编,到了崇祯辛未(公元1631年),注释文稿还未写完,忽染疾病,夜梦莲池大师授以灵药,五脏清凉,其疾顿愈(事见《太上感应篇注》第271页)。

    四则:顺治己亥年,进士王恭先,调崇明知县上任,山里一朋友对他说,他父亲于明季时,湖南一带流寇猖狂将逼城,父夜梦一白衣老人手持一扇让他看,只见扇中字迹很小,上面书写很多姓名。白衣老人说:扇中书写的姓名,都是平时持诵《太上感应篇》的人,你平日也能敬持,当依我言,在某方某处避贼,可以免死。醒来后,梦中白衣老人的嘱咐,仍历历在目,过了几日,流寇入城,一城屠为血海,他父家里的一仆人也死于这场劫难,唯他父安然无恙(事见《太上感应篇注》第272页)。

    五则:钱塘一书生何同云,日诵《感应篇》,他父不知。一日,其父梦一老人说:“你儿子持诵《感应篇》极其虔诚,不久即有好处。”后父至书馆案头见供奉《感应篇》,因思前梦不妄。其子于康熙癸卯科举中试(事见《太上感应篇》第273页)。

    六则:简州进士王巽,生病魂游东岳府,见一碑高丈余,金书《太上感应篇》,王巽朗声念诵而出,只见相识的男女呼叫王巽说:“太上垂训,你既亲眼看到,应竭力钦奉。”后来,王巽更发愿诵持,其疾顿愈(事见《太上感应篇注》第271页)。

    七则:方时可,安徽休宁人,幼多疾病,至齐云岩(今休宁县齐云山)遇异人说:“观你形貌,当贫且无子,寿不满三十六岁。你若欲求清福,当先种善根。”方时可回家后,因人力贫乏,刻《感应篇》印施,才刻十章,疾病已减半,刻完后,诸疾顿去。后家境也渐渐地富裕起来了,后来二子俱显贵,方时可以高寿而终(事见《太上感应篇注》271页)。

    八则:有位名叫石中璞的人,刻印《感应篇》八千本贮楼,夜夜见红云叠绕,祥光烛天(事见《太上感应篇直讲》卷首内)。

    九则:江西有位叫俞都的人,字良辰,弱冠游庠(庠,古时指学校),因家贫生活艰苦,无力行更多的善事,与同学敬奉文人学士保护神——文昌帝君。开始爱惜字纸,买物放生,戒口过等。如此行持好几年,曾考试七次不中,他生五子,四夭一失,四女存其一,后来家中仅存妻与一女。妻因哭儿女,以致目盲,俞都潦倒益甚,自省无大过,惨应天罚。他每年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之时,都要上疏祈祷灶神,求为上达。至四十七岁,除夕夜,与盲妻一女,凄凉约定同死,忽闻叩门声,俞都秉烛一看,见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坐下后,自称姓张,开口便说:“君全家愁叹,特来相慰。”俞都执礼甚恭,因言生平之事,且以

    上疏灶神。张说:“我知君家的事,已很久了,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罚不止这些。”俞都听后,感到大吃一惊,说:“人常说冥冥中,纤善必录,我与同学誓行善事,恪奉已久,难道尽属虚无吗?”张说:“就拿惜字一条来说,君与周围的人,用书文糊窗裹物,甚至拭桌擦汗而烧,君不劝说。每月放生,因人成事。君亦浮沉虾蟹之类,并且荤酒,不过自己没有杀生罢了。若口过一节,君语言敏妙,闻者倾倒,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邪淫虽无实迹,君见美女,必熟视看,不能遣其欲,若邪缘相凑,能如鲁仲连男子见色不动吗?如此,何况其余,向来所焚文疏,悉陈于天,上帝命使者观察,无一实善可记,但于私居独处,时见君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恩仇报复念,种种意恶,团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连逃祸都来不及,那有祈福而临的日期啊!”俞都听后,被眼前的一顿训语惊呆了,惶悚俯地流涕说:“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听救度。”张说:“君读书明理,亦知慕善为乐,但旋过旋忘,信根不深。所以,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曾经也有一事著实,且满腔妄念,起伏缠绵,犹望天美报,如种荆棘,欲收嘉禾,难道不荒谬吗?劝君从今后,凡有妄想恶念,猛力屏除,只理会行善边去。若力量能行的,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耐心行去。若力不能行的,也要勤勤恳恳,使善意圆满。第一要有忍耐心,第二要有永远心,不可自惰,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效验。君家事,我会如实特以此报,劝你速速勉持,可回天意。”言毕,进内屋,俞都急随至灶室,忽然不见了,方悟是司命神,前来教化,焚香叩谢,元旦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初行时,杂念纷乘,非疑即惰,因于大士前,叩首流血,誓愿精进,每晨虔诵大悲咒,兼持道经宝号,以祈吉庆。如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神在,济人利物,无所不勉,如是三年。至五十岁时的一个春天,京师张江陵为儿子邀请教书先生,人们推荐俞都至京师,并携家眷前往,后经张江陵援助,破例入国学,丙子科,此榜举人,丁丑中进士。偶然一天,他拜访京师一个姓杨的官员,杨令五个儿子出来拜见俞都。杨说:“这五个儿子都是从四方而来的,是我的义子,我养活他们,为日后娱老。”内有一子,年十六,即俞都失去的儿子,左足上有双痣,可以辨认,俞都问其姓氏住处,大呼一声,“是我儿啊!”杨也震惊,即还其子随俞都,其夫人抚子很悲伤,儿子也很悲啼,捧母而舐其目,母双目复明,俞都悲喜交集,不愿出仕做官,辞江陵,回到原籍,继续为善劝世,其子娶媳生子,悉嗣书香门第。俞都手书遇神记,垂训子孙,高寿八十八岁(事见《太上感应篇》第280页)。道人的故事 道法传奇故事(三)    三、奉行《关圣帝君觉世经》验

    [提要]

    《觉世经》全称《关圣帝君觉世经》又称《关圣帝君觉世宝训》。此经在道教界和社会上流传广泛,其经与《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合称《三圣经》。许多道教界信士均能背诵这三种经书。可见,此经在道教信士中极受重视。1992年,巴蜀书社出版的《藏外道书_戒律善书类》收集在第4册⑿0页,题《觉世经注证》。

    《觉世经》倡导人生在世间,顶天立地,首要尽忠尽孝,立德立功,坚固天生本有良心,仰天无愧,俯地无欺。如此,立于天地之间,生活在世上,才有生机。反之,昧良心,行恶事,虽生犹死。即“身虽在世,是谓偷生。”强调“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不欺自心,即是不欺神。经中认为,人的一举一动,幽冥处都有神灵监察,不可在人看不到的暗室中欺诈,或作恶事。明处暗处,都要心存正念,力心善事。经中号召世人要“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功。”如此向善,必逢凶化吉,诸事吉祥,冥冥之中,上苍护佑。天道好还,即天道不负回心向善之人。

    本文《觉世经》选自《觉世经注证》。

    关圣帝君觉世经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昭,不爽毫发。淫为诸恶首,孝为百行源。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若负我教,罪孽大焉!

    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功。救难济急,恤孤怜贫。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捐资成美,垂训教人,冤仇解释,斗秤公平。亲近有德,远避凶人,隐恶扬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灭,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

    若存恶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神,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辱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盗邪淫,好尚奢侈,不重俭勤。轻弃五谷,不报有恩,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诱愚人,托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口咒诅,背地谋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官司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我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有能持诵,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勿怠厥志。

    灵验记述

    《觉世经注证》里,记述了许多回心向善,得以福报;不修片善,得以恶报的记载,这里仅选数则,以警世。

    一则:南丰刘彻,是一位书生,屡次考试,名落孙山,祈求祖师在梦中告诉原因。一夜,祖师在梦中告诉他说:“你有亏德事,还希望登第。”刘彻诉说:“自己没有作亏德的事。”祖师说:“你弟欠官府钱财,不能按时交还,死于官府的杖下,不是亏德吗?”刘彻又以弟不贤良作借口,祖师说:“行道之人,见死不救,更何况他是你的弟弟。你知有位朱轼代纳青苗事,而获善报吗?”次日,刘彻拜访朱轼,言谈之中谈起“青苗事”。朱轼说:“今年我在路上遇见一位从远方而来的人,他被官府治罪,带着枷锁,说欠青苗钱二千五百,限期已满,无钱归还,才落今日结局。我得知他这种情景,即用自己的钱还清了他的债,官府将他释放了。承蒙上天好生之德,我至此事后,连生三子,现都在官府中任职。”刘彻听后,非常惭愧,如梦初醒。

    二则:东汉时有位王纯,字少林,曾在京师一处空房中,看见一书生对他说:“我性命保不住了,腰下有黄金十两,请先生埋葬我的骸骨。”没等王纯问及姓名,这位书生就气绝了,王纯为他营葬后,计费一两,其余金全放置在棺下,后来过了好几年,王纯至洛阳在路亭上遇一人,这人自称姓金,说他有一位儿子在外游学,数年未返,这人言语非常悲惨,王纯自述他遇见书生的事和形貌,这人惊恸地说:“是我儿啊,君大恩未报,天遣相逢,以彰君德啊。”后往京师运棺,所余金全在。王纯的行为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推荐他为茂才,其子孙后来也显贵于世。有人在私下问王纯说:“你在当时,为什么不把余金拿走呢?”王纯说:

    “我不敢欺心啊!”

    三则:陶松云真人,家住吴江。他说:少年时,曾奇遇许旌阳真人对他说:“我弟子三十余人,皆在下界,你是其中之一。今命你度人为功,要谨慎选择。”一天,有位学士模样的人前来拜谒陶松云真人,向陶真人求养生方法,被陶真人拒绝。此人走后,陶真人对周围的人说:“此人不久当死,怎么还望长生。”有人问其原因,陶真人解释说:“凡人作一亏心事,他的神光就缩一寸,今天我观察向我求养生的那位人,神光仅只有数寸。所以,我知道他快要死亡了。”

    四则:明朝孙劭,湖州人,与袁了凡先生相好,先生赠以《感应篇》与《功过格》。孙劭兢兢自省,行事谨慎,大家都认为他品质良好。四十岁时,由拔贡选一县令,因忤上被落职回家,非常穷困。于是怨声不断,口占一诗,贴在城隍庙柱上,其诗“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余穷。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过耳风。”过了几日,忽然生病,恍惚之中,他看见二人引路去见冥官说:“你前生未种福田,得到目前的处境,已是转移的厚命。”一吏取来一册,叫孙劭看,凡生平所行的细微之事,全都记录在这本册子里。以前的荣耀,本来都没有转移他的寿命,有所转移的是恐他在顺处走向危险的地步,才有落职回家、转安趋吉的局势。这时,孙劭才大悟:“报应不差。”后竭力修善,两个儿子都登第仕籍。

    

    五则:明朝徐仙湄,倡仪募化修建关帝庙,所化银钱贮于公处。然后,再采购砖瓦木料,俱经徐仙湄之手。后徐仙湄私用木料,众善友责令他补出所私用木料。徐说:“只管完工,总不整齐,有罪我受,与众人无干。”众善友也把他没有办法,就在神像开光大典的那天,徐仙湄突然中风,头痛欲裂,听他自己说:“上香时,在关帝殿傍,有黑面虬髯大汉,举刀劈我脑,遂得此症。”言罢死于殿下。

    六则:明朝金陵(今南京)大旱,有位姓会的郡守,祈祷苍天极其虔诚。有一晚,梦见祖师告诉他说:“明日有一老人,挟伞进西门,逼他祈祷求雨必应,其异处只在一伞。”第二天清晨,果然在西门遇见了挟伞的老人,会某特以隆重的礼仪告诉他昨天夜梦求雨的事,这位老人听后不好推辞,不得已,登坛焚香,盟誓对天:“三日不雨,愿将身自焚。”香坛四周,已备积了柴草,俟至第三日,浓云密布,天忽大雨,顷刻水深尺许。大雨过后,会某特问这位挟伞的老人说:“您这把伞有特异处吧?”老人谦虚的说:“愚民今年八十岁,生平惟敬天地日、月、星三光,所挟之伞,出门路途便溺,打开以护身,使不秽触三光。会某听后,

    更油然起敬,赠以厚礼,老人不受而去,子孙累代显贵。

    七则:漳州淳于崇,资性聪明,少年入学,放浪不羁,他听见别人谈道德,说因果,就说“这是道释两家的话”;见别人刻善书,就说“这是愚儒所作的事,我送人,人未必能看,亦未必学好,徒浪费字纸。”有一天夜晚,他在书馆读书,忽然灯光阴暗,见一金甲神,在他面前大声喝斥:“黄口孩儿,怎么敢妄谈议论,阻止别人为善,你说的不利行善的话,虽然未必别人听你话。然而,你的口业罪,不可逃避,今我特来夺你智慧。”话毕,金甲神持刀一挥,淳于崇昏扑于地,半晌方醒,后来竟如痴而死。

    八则:昔日仓颉作字,泄造化之秘,从古到今,贤明之人著书立说,垂教万世,没有不是依赖于文字而沿传,见字纸不加爱惜,不加钦敬,以致弃于道路,秽溺任人践踏,视圣人之字如粪土,如此之作,就有很大的罪业。若能敬惜字纸,获福无量。清朝一位名叫金欧的人,诚心敬惜字纸,凡遇遗弃字迹,拾回家中,见有污染的字迹用水冲刷洗净晒干,焚烧后投于河中,就这样他做了整一年。一夕,梦文昌帝君召金欧于殿前,传命赐以功名。次日,有友人邀金欧赴童子试,考场中,当他接到试题时,一阅皆能自解,后更加敬惜字纸,逢人劝化,如此二十年。由于他有善举,儿子二十一岁时,于雍正丙午科举中进士,后入翰林。

    九则:富应济贫。处富应敬贫、让贫、扶贫,富能散财,可保长富。反之,处富而欺贫、侮贫、倚富压贫,使贫穷者含冤而莫处诉,以至垂死不救,天道不容,受报必惨。明朝史百代,大兴人,经营金银珠宝铺,有产业十多万,只自享用,贫人来借,分文不给。有位高僧化缘,奉劝他说:“老施主,太紧守了,须看破些,先帮骨肉,后济朋友,再有余钱,施于僧辈,不然恐有天祸啊?”史百代脸色一沉,说:“天祸什么时候到啊?”僧说:“不定本身与妻室,不定儿女与子孙,不定此生与来世,不定今晚与明朝。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史百代不听劝告,过了几个月,他早晨起来,见房上坐一红脸人,一会儿,大火就烧起来了,仅史百代一人逃出,妻和两个儿子也都在这场火灾中烧死了。如此惜财,竟得此报。

    十则:崔玮,福州人,是当时有名的大学士。他遇见一位名叫东翁的人,在书房中供奉关圣帝君神像,东翁朝夕焚香。崔玮问东翁:“先生每日焚香,所祈求何事?”东翁回答说:“我向来所祈求者,第一求父母健康,第二求子女学业有进,第三求人口平安。今已蒙帝佑,皆得如愿。今日所祈祷者,我是将平日所行事,诉说与帝君,借以自警冀善,多作善事,力戒恶行。”崔玮颇有感触地说:“东翁如此修善,何祸不消,何福不集啊!”后东翁享年寿考,家门大盛。(以上事例均见《觉世经注证》内)。

    道人的故事 葛仙除妖 五斗山中传佳话    蜀中彭县有一处名山,山有东、南、西、北、中五峰并列,因:称五斗山。据说有位姓葛的仙人成道前曾修炼于此,所以又:呼葛仙山。山中残碑记载:“葛永(王贵)、阳升贤、‘蒲高远,俱于此:羽化登仙也,惟葛翁得刺史韦公皋未忘。”这是说葛仙山之名:是因一位名叫葛永(王贵)的神仙道士在此修道成仙而获得的。:

    据说,葛永(王贵)是晋时一位学识很渊博的人。他深通仙道,:到处寻找善地驻修,终于发现这五斗山奇境佳胜,遂举家入;山,混志日月,不记秦汉。

    他修持山中之时,此山有只毛狗积年成精,平时居于一座:毛狗洞中,每当葛公顷经修持时,它亦在一旁参习。原来仙经:丹诀凡有缘者均可参学,所以葛永(王贵)见状亦不加禁止,日久天:长,这毛狗精亦倍得玄机,变化多端,但终因是畜生偷学,并未消除妖邪劣性,这毛狗精便常常偷偷下山危及人畜生命。葛永(王贵)知道后,痛加斥责,即要废去其全部功力。毛狗精亦甚知机,遂痛哭流涕,表示今后要痛改前非。仙家慈悲为怀,亦念它获得如此功力亦甚为不易,所以姑且饶恕,以观今后。:

    但毛狗精对此却是怀恨在心,它觉得要想为所欲为,必须除掉这太刚正的葛永(王贵)。但葛永(王贵)已是半仙之体,怎么能够随便除去呢?思来想去,毛狗精觉得只有做使葛永(王贵)最心痛的事,使其心旌摇荡不能自持,才有得手除去他的可能!:

    一日,葛公之子赴广汉地方游学,途经山中毛狗洞前,那:毛狗精突然从洞中窜出,吞葛子于腹中。父子连心,这葛公正;于东斗峰朝天洞炼养,本是心平气和的境界,突地心惊肉跳,:

    把持不住滚滚心潮,遂收起玄功。他睁开眼,掐指算算,急忙忙奔出洞去,随手拔起洞前水中菖蒲,挥一挥已成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即凌空向那毛狗洞劈去。剑劈山开,因此即有了一处名为“破山”的境界。

    这毛狗精积年修炼赤是不弱,晃晃头,摇摇尾,“呼”地一口喷出一片毒雾。这狗精借着毒雾,张开血盆大口,即向那葛永(王贵)扑来。

    这时候葛永(王贵)却已经稳定了情绪,除掉这毛狗精不仅是给儿子报仇,而是妖精不除山场不净,民无宁日!只见那葛永(王贵)举起自己的右手,运起自己的毕生功力,心中暗暗祈祷着:“除恶务尽!成败在此一举,愿太上佑我功成!’’意随心转,就听得“轰隆隆”一声,葛永(王贵)这掌心雷一起,将那毛狗精击得就在那地上一滚。一时间天宇毒雾随之澄清,毛狗精立现出那原形:也就是那么一只小小毛狗。那灼灼神火烧燎着它那满身狗毛,“吱吱”有声,毛狗精痛苦地自己撕扯着自己的肌体,绝望地哀鸣着,不久便灰飞烟灭了。从此,仙家力斗妖魔的故事却传存了下来。

    唐代时,有一位名叫韦皋的川中学子悠游故蜀山水,竟然在这五斗山中有缘与这位山中遗老相遇。韦皋可是川中一位才高八斗之士,恃才傲物自是才子本性,偶然一见这白发苍然,形如古松,银须飘飘之老者,不觉甚奇甚敬。盘桓之下,老者之学识竟似那高山流水,大海扬波!这韦皋自然更是不敢有丝毫轻慢之态。礼询之下,才知道他就是前辈高人葛永(王贵),遂拜于门下恭听教诲。

    日月如梭,许久后的一天,葛永(王贵)对弟子韦皋说:“徒儿啊,你乃富贵场中之人,不宜久居山野。你自今以后即行坦途,前途似锦。”遂坚送韦皋出山,当他们走到山中一泓井泉之旁时,葛永(王贵)手指井泉对韦皋说:“他日富贵,勿忘此泉。”后来这韦皋果然官至声震一方的川中节度使。

    自从葛永(王贵)在五斗山中修成仙道后,此山中后来就有许多的修仙之人前来隐修,随之道观建筑也在前山后岭修建起来。

    据说,农历三月初三是神仙葛永(王贵)诛杀毛狗精的日子,那毛狗精与葛仙斗法时用毒雾污染了山场,所以葛仙诛妖后即召请龙神普降甘霖以洗山。后来这五斗山中就有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即每当农历三月初三这一日来临之前,山中必普降大雨一场,将山脉冲刷得碧绿洁净,道士说这是为迎接那万千真心诚意的善男信女来朝山进香。三月三,山中庙会一过,据说也必有一场春雨降落,人们说这是葛仙神威所致。前之甘霖曰“洗刷满山灰尘,迎接葛仙返驾”,后之春雨日“冲去不虔诚者带给山场福地的污秽”。

    是否如此?笔者当然无法细加验证,但葛永(王贵)在历史上却实有其人,五代时,西蜀道士张素卿绘《八仙图》就将他列为八仙之一。葛永(王贵)之后,五斗山就正式易名为“葛仙山”,以示人民对他的缅怀思念之情。道人的故事 道法传奇故事(四)    四、力行《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故事

    [提要]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其文又称《丹桂籍》。《藏外道书》第⑿册内收集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注》、《阴骘文像注》、《丹桂籍注案》、《阴骘文图证》。其文与《太上感应篇》、《觉世经》合称三圣经。此外,在道教界还流传有《文昌帝君戒淫文》、《文昌帝君劝孝文》、《文昌帝君劝行保富逐贫文》、《文昌帝君旧窗圣训》、《文昌帝君训孝格》等,这些劝善文本,流传十分广泛。

    文昌帝君,道教神名。据《化书》记载:文昌帝君,初生于周武王时,姓张名善,为第一世,后累代降生,劝世归善行化达十七世。《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文昌帝君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相传为中国古代作学文、科举士子的保护神。过去,各地建有许多文昌庙,奉祀文昌帝君。清朝每年古历二月初三日,逢文昌帝君诞辰,朝廷派官员前往文昌庙祭祀。元仁宗正佑三年(1316),加封文昌帝君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本文《阴骘文》选自《阴骘文图证》内。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当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存平等心,扩宽大量。或奉真朝北斗,或拜仙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济急如济涸澈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庙宇。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汤,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勿登高山而网禽兽,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节,勿破人之婚姻。勿侮圣贤,勿谩师长。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和谐宗族,解释冤愆。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常记有益之语,莫谈非理之言。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举善荐贤,饶人责己。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碍道之荆棘,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捐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千祥云集,百福并臻,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灵验记述

    《藏外道书》第⑿册内《阴骘文图证》一书,记载了大量有关与《阴骘文》积德行善、广行阴功、获得福报的故事。同时,也记载了不修片善的恶报。今选编十则,以警世。

    一则:宋朝杨旬是夔州的推官,推官即掌勘问刑狱。他为人正直,累积阴功,儿子幼年应试,他梦祖师说:“你阴德有感,你的儿子今后必为贵人,你本人须改名杨椿,以暗助你子学业。”杨旬受到暗示,遂改名杨椿,其子在考场果中第六名。第二年会试,杨椿又梦见祖师预告试题,其子参加朝廷科举,殿试大魁天下。当时有人问杨椿:“你儿子有这么大的荣耀,最根本的是什么?”杨椿说:“说来话长。一方面是他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奉公办事四十年,家无财产,惟积阴德,留得三个悭囊,今天拿来让大家看看。”话毕,杨椿拿来三个囊。第一个囊有九十九文大钱,第二个囊有四十余文次样钱,第三个囊有万余小钱。大家看后,不知其中缘故。杨椿解释说:“我在官府秉公办事时,处理案情,极为慎重,对于判处以死罪的人,我格外小心审查。每平反从死罪减为流放罪的犯人,即投一大钱;从流放减为杖罪的犯人,即投一次样钱;从杖罪量其轻而决定释放者投一小钱。”接着,杨椿又对大家说:“我还奉诵《太上感应篇》和《阴骘文》编行十种利人事:一,收养街市遗弃婴孩,雇人看养,长到十五岁时,有人愿认领者,送归他的父母。二,每年逢冬季十二月初三日,开始接收老幼乞丐以及贫人入本家生活,至第二年春天,令其自便求食。三,普施应验灵方汤药,救人疾苦。四,施棺木,以周济给无力处理后事之人。五,贫人少女长成人,无衣资者给其衣,听其嫁人,但其女出嫁时,决不收其身钱。六,专一戒杀,买物放生。如用自己钱财买回活鱼、活鸟、黄蟮等动物,然后把活鱼、黄蟮放入水中,活鸟放入山林等。七,每遇灾荒之年,救济穷民。八,修理寺观神像,修建桥梁道路。九,远乡求学之士,流落旅店,酌量远近,助其还乡。十,居官辩明冤枉,济急救危。”杨椿沉思了一会,又说:“今日我子科举夺大魁,也与我平生积善所致!”大家听后,暗暗点头。临行之时,有人说了一声:“真是上天不负行善的人啊!”

    二则:明朝有位名叫陈荣的人,他的母亲双目失明,治疗十年,内服了许多药,仍然无效。忽然,有一天,他听到从远方而来的一位客人说:“用舌舐,可医治目疾。”后来,陈荣每日用舌舐母亲眼病数十次。一日,他母亲眼前豁然一亮,两眼全能看见东西了,刘荣也感到非常高兴。大约过了数月,邻里失火,当他跑回家时,大火已蔓延到自家房里,他冲进火中,抱出了正在号哭的母亲。有一年,刘荣家乡发生水灾,大水把母子俩冲散,刘荣与母亲两处随流,各抱一木得岸。当地郡守夜梦一异人说:“明日孝子刘荣过江,希给予周济。”这位郡守等待至中午时,见水中一人乘木被水冲上岸,上前询问得知是刘荣。郡守惊奇地说:“你的孝心是怎么感动上天的呢?”刘荣憨厚地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孝心,只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记母亲!”

    三则:周才美,信州人,为儿子娶一媳妇,儿媳聪慧贤淑。周才美令她料理家务,以斗秤交给儿媳,并吩咐道:“多入少出”。儿媳听后,很不高兴,恭恭敬敬地走到周才美跟前,劝其说:“你让我付秤,多入少出,大伤天理。如此作法,我将来若生子息,必为不贤子弟,到那时,不肖破家,别人指骂是我生的,恐怕您老人家也要沾骂名吧。”周才美听了儿媳这番话,很是感悟,随说:“那么,从今后付秤出入一样吧。”儿媳问:“这样作几年?”周才美说:“二十年。”儿媳说:“今当付秤,出者用多,入者用少,以酬昔日过取数目。”周才美欣然允许。后来,儿媳连生三子,全都少年科举登第。

    四则:宋朝遂州有位姓姜的学士,少年时,生了一场大病,忽然不省人事。梦游一处,冥王责怪他说:“你前生修善,今世寿命该八十二岁,丁丑进士,官至公卿,但你杀牛食肉,以致命短禄绝。你难道不听海州石鼓的记载吗?六畜皆前业,惟牛最辛苦。君看横死者,尽是食牛人。”旁边有一吏也对姜学士说:“阴府最敬书写善书受持,如《金刚经》、《太上感应篇》、《阴骘文》等,若发心可还阳寿。”姜依言求之,冥王果令还阳,姜再生还阳时,书经持咒,断杀戒

    淫,后登第,位至学士。

    五则:何庆,患聋哑病,不能自己维持生计,后居住一庙中,见道路有荆棘,用铣铲除,以便人行。又于夏秋两季,用锄铲狭路上杂草,不使雨露湿人衣足。有一晚上,梦见黄衣人对他说:“你前生轻听是非,好谈人短,故今生罚你有此病。今天,你能方便人,天也方便你。”醒来后,聋哑俱愈。

    六则:张芝亭与会稽陶石贵,同过大善寺,见鳝鱼十数担,陶石贵对张芝亭说:“我欲买此放生,无奈力薄,兄助我捐募如何?”张芝亭欣然回说:“我首捐金一两,把鳝鱼放入湖中。”到了秋天,陶梦一异人说:“你本科举不能考中,缘你放生功大,得早一科揭晓。”后果中。陶说:“放生之事,我虽发一善念,实赖芝亭赞助,怎么功独归我。”后至南京应考,将此事如实记述下来。张芝亭也在本科应中。

    七则:孙永,江西人,精于易卜星相,尤精大六壬课。城内有一御史田公,住府左旁建高楼五间,有狐精作祟,人不敢在此楼内住宿。御史曾多次祈祷,望其离去,毫无效果。一日,请孙永在其家给一位名叫延永的人占六壬课,因天晚孙永就住宿在此楼内,令家里人深夜探楼内动静,但听楼上狐精悄悄地说:“口德相士,犹如神明,这是喜悦的事,今夜他在这里,不可冒犯。”第二天,御史不说昨夜听到的话,又令孙永移亲眷在楼寓厢房内宿。又听楼上狐精相互告诫说:“口德相士常住此,我辈宜远避。”只见两两三三散去。御史后请问孙永有何口德?孙永略沉思一会说:“我习占卜此术,见人貌应穷夭者,劝其积善格天;见运值恶败之人,劝其散财造福。很多人都能听我的劝言,后来又来我这里看相,我三十年如一日,如果有口德的话,那就算是占卜吧。”御史忽然觉悟地说:“君留心劝善,能驱邪使其逃,看来狐精本来也是敬仰有阴德的人,而不崇敬有官位的人,我感到惭愧啊!”于是,招纳孙永两个儿子出仕为官。孙永亭年七十八岁,无疾而逝。

    八则:张彦明,以医术为生,常为穷人疗病不受钱,进而周济穷人。富者医病,也不计较。有请医病者,不论早晚远近,忙暇暑雪,全都前往治病。有一夜下雪,家里人阻止说:“天雪夜冷,明日治病怎样?”张彦明说:“病人在床,受疼痛折魔,怎么能够忍心拖延呢?”一夕,城中火起,周围烧尽,唯独他家房屋幸存,后子孙皆显贵。

    九则:唐公皋,幼时在窗下读书,有一女调戏,将窗掐破,唐公补毕,题诗两句:“掐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骘最难修。”一夕,有僧过其门,见一状元匾,左右悬二灯,书所题二句。僧惊奇地问,果然大魁天下。

    十则:张建章,奉命渤海,船行中途,偶遇大风,深觉性命难保。忽然,见一青衣人,乘一小舟来到他面前,说:“仙官召君。”遂达岸,仙官说:“君生平处事为人,暗处与明处一样,不欺暗室,实为天神所知,波涛无虑,你上小舟,我遣人护君。”张建章遂安然得还,后弃官学道,得证仙品(以上见《阴骘文图证》内)。神仙简谱 先天诸神部——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里面的最牛的神仙之一了,多加点空格凑字吧,哈哈哈哈。

    元始天尊的由来: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於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後,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於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居天最高: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秘道度仙:《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奉祀: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位。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

    参考文献:

    《枕中书》、

    《隋书经籍志》、

    《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的由来:灵宝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於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绿那玉国,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於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辅司高仙: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後,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灵宝度人: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於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奉祀: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参考文献:

    《云笈七签》、

    《真灵位业图》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的由来: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约自北魏起,又称太上老君。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於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於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魏书》的《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道之化身:《云笈七签》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无生,先於无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於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为圣作师:太上老君自伏牺氏合神农氏以後,累世化身人间,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牺氏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等等。世代作圣者之师。

    奉祀: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参考文献:

    《云笈七签》、

    《魏书、释老志》、

    《混元圣纪》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来历: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又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宋代真宗和徽宗都上有圣号。宋真宗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道经中全称作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严凈 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子。出生之时,身宝光焰,充满王国。幼而敏慧,长而慈仁,将国中库藏财宝,尽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靠、饥馑残疾的一切众生。凈 乐国王驾崩後,太子治政有方,告敕大臣,俯含众生,遂舍国赴普明香岩山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初号自然觉皇,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万神之帝: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三界万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玉皇有制命九天阶级、征召四海五岳之神的权力。万神都列班随侍其左右,犹如人世间的皇帝和公卿。白居易有诗称「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总执天道: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後妙有,先无极而後有太极,先无为而後有为。故玉皇为三才主宰,掌天地人之均轴。玉皇大帝遣紫微北极大帝掌天地经纬,遣勾陈上宫大帝掌天地人三才,主人间兵革,遣后土皇地衹掌阴阳生育、大地山河。天地万物、阴阳造化无不在玉皇大帝所掌之中。

    奉祀:玉皇大帝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道教宫观要举行金箓醮仪,称「玉皇会」。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福建和台湾省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参考文献:

    《宋史、礼志》、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恶搞开始了,哦呵呵呵呵,据说,当时姜子牙封神之后,留下玉皇大帝一位,有就人问:“玉皇大帝此位谁坐?”姜子牙当时是想当玉皇大帝的,所以他就说:“有人坐。”这时候路过一个挑菜的农民!!闻此言忙道:“有仁啊?我就是有仁,我叫李有仁。”就跑到玉皇大帝的位置上面坐上了。姜子牙立即暴走!他就跑到了房屋大梁上面坐起,心想,你玉皇大帝你拽了你,老子坐你头上!

    哇哈哈哈哈哈,此乃野史调侃不必当真,这可是严肃的东西哦,谁笑我打谁PP!!还笑!!看谁呢你!!就说你啦!!不许笑!!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的由来:太乙救苦天尊,又称太一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或十方救苦天尊等。据《太一救苦护身经》,太乙救苦天尊就是天庭中东方长乐世界的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或在天宫,或降人间,或居於地狱,或威摄群邪,无处不在。太乙救苦天尊能随物应化,变化成仙童玉女、帝君圣人、天尊真人、金刚神王、魔王力士、天师道士、皇人老君、天医功曹、男人女子、文武官宰、都大元帅、教师禅师、风师雨师等等,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

    职能和奉祀:《太上三洞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身天尊、逍遥快乐天尊、宝华圆满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传称,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对於积功行善、功行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升仙。道教的主要宫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道教徒通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为亡魂举行黄箓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例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在此类科仪中,太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水火交炼亡魂、主持清荡血湖地狱,破狱拔度罪魂等等。

    参考文献:

    《太上三洞表文》、

    《太一救苦护身经》、

    《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天、地、水

    三官大帝的由来: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参考文献:

    《三国志、张鲁传》、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

    《三元品诫经》、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四御    四御的由来: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於中天,万星之宗主。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是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后土皇地祇,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供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上地祇徽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其後,后土皆作女像。宋代以後,由於玉皇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加强,因此,道书中多有将玉皇大帝排列在「四御」之外的说法,将「四御」解释为北南西东四极之天帝,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当今中国道教已经恢复了宋代以前的对「四御」的说法。

    职能:玉皇大帝是总执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道书称其「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於昊天,上应元气」。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皇地祇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至於宋代以後以四极大帝作为四御的,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度众生。

    奉祀:道教宫观中多有在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在大型斋醮仪礼活动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别设有四御之神位。道书称「各居一列,各全其尊」。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日,玉皇大帝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极大帝为十月二十七日,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日,后土皇地祇为三月十八日。道教信徒多有在四御尊神神诞之日分别赴道观烧香奉祀的。

    参考文献:

    《云笈七签》、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土皇    土皇的由来:土皇是道教的地神。中国古代就有地神,即后土,职掌阴阳造化、山河秀丽。道教以后土为仅次於三清的四御神之一,神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宇宙创世理论有很大发展,对於神仙所居的天界作了区分。北周宇文邕撰《无上秘要》有「三界品」,将天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天,以及无色界之上的四梵天,合为三十二天。《度人经》也有三十二天之说,以东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合三十二天。北齐严东注称「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罗其上」。唐代又有「大罗天弥覆三清之上」,合为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各有天帝。按天地感应之说,道教认为,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上有天帝,下有土皇。因此,土皇是各方土地的主管神灵。《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称,「依洞神之法,立墠设位象三十六天,烧香燃灯应三十六地」。

    区分和名称:土皇分为九垒,垒各有名。每垒分设四名土皇,共三十六名土皇。据《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第一垒色润地,第一土皇君姓秦讳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黄讳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讳玄文基;第四土皇君姓蜚讳忠阵皇。第二垒刚色地,第五土皇君姓戍讳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郁讳黄母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讳乾德维;第八土皇君姓长讳皇明。第三垒石腊色泽地,第九土皇君姓张讳维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讳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讳明车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讳文敬士。第四垒润泽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贾讳云子高;第十四土皇君姓谢讳伯无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己讳文泰阵;第十六土皇君姓行讳机正方。第五垒金粟泽地,第十七土皇君姓华讳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黄讳龄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云讳探无渊;第二十土皇君姓蒋讳通八光。第六垒金刚铁泽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讳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范讳来力安;第二十三土皇君姓张讳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讳驷女容。第七垒水制泽地,第二十五土皇君姓唐讳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吴讳正法图;第二十七土皇君姓汉讳高文彻;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讳仲龙首。第八垒大风泽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葛讳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华讳茂云长;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讳真洞玄;第三十二土皇君姓周讳尚敬原。第九垒洞元无色刚维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极讳无上玄;第三十四土皇君姓升讳灵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赵讳上伯玄;第三十六土皇君姓农讳勒无伯」。南宋蒋叔舆编《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在列举各土皇名号时,在各名号前加有「后土」两字,表明南宋道教视「土皇」为「后土」的下属神灵,其职能是职掌阴阳,化育大地,消释幽暗,抬引神明。

    奉祀:道教较大的宫观中,在四御殿里供奉有后土神像或神位,鲜有列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神位的。但在大型斋醮仪礼中,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神位。唐代以来,随著风水之术的广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动土、上梁、安宅、镇宅、建桥、铺路时,常要举行礼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路桥畅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灾。

    参考文献:

    《道门定制》、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西王母    西王母的来历: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西王母之名最初见於《山海经》。「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上殿时,「著黄金褡孎,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汉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

    女仙之宗:西王母为女仙之宗,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山。《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於西王母管辖。

    育养万物:元始天尊授西王母以方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箓,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监上圣之考校。西王母和东王公又是道气阴阳之父母,共理二气,育养天地,陶钧万物。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西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舜即位後,西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环、白玉琯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

    奉祀:《汉武帝内传》中有西王母赐三千年结果之蟠桃事,因此,西王母开蟠桃会的故事深入人心。道教和民间一直将西王母作为长寿的象徵,以西王母作为金箓延寿道场的主神。每逢西王母神诞之日,一说是三月初三日,一说是七月十八日,道教徒,特别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观内,为西王母建祝诞道场,同时祈求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汉武帝内传》、

    《墉城集仙录》、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突然发现西王母的作用相当于大地女神该亚,为啥人们就老是爱把她想象成一个尖酸刻薄的老女人呢?(比如说隔开牛郎织女)这也是中国人对权贵的一种嘲弄吧。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部——雷祖    雷祖的由来: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说是轩辕黄帝升仙以後成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为其封号。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时,雷祖击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则称闻仲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其率领之雷部催云助雨护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其中有道观内常有供奉的律令大神邓元帅忠,银牙耀目辛天君环,飞捷报应张使者节,左伐魔使苟元帅章,右伐魔使毕元帅环等天将,还有陶天君荣、庞天君洪、秦天君完、赵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

    职能: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设置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当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时期,道教神霄、清微诸派,崇尚施行雷法,於是,雷之功能不仅在於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就称,要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後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

    奉祀:《明史》的《礼志》称,「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进庙烧香,祈福消灾。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位,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的内容。

    参考文献:

    《明史、礼志》、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神仙简谱 星君部——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的来历: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於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凈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馀辰,降诞於王宫。後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於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降於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後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馀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北斗注死: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水位之精:《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奉祀: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大帝神诞之日。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祝诞祭典。其中以武当山进香朝拜为最盛。

    参考文献:

    《明史、礼志》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神仙简谱 星君部——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的来历: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後人为纪念张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後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於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忠主孝亲: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後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於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文章司命:《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奉祀:元明以後,随著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参考文献:

    《明史、礼志》

    《梓潼帝君化书》

    《清河内传》神仙简谱 星君部——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七曜星君的由来:五星七曜星君是道教的七位星神。五星指的是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日、月,合称七曜。道教尊七曜为神,名为星君。日月和星神的崇拜,起於上古。两汉时,谶纬之学多有据星象以验人事吉凶者。道教以日为阳精,称其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月亮为阴精,称其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云笈七签》之《总说星》节中,五星各有名号:东方岁星真皇君(又称木德真君),名澄澜,字清凝。南方荧惑真皇君(又称火德真君),姓浩空,讳维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称水德真君),名启垣,字积原。中央镇星真皇君(又称土德真君),名藏睦,字耽延。

    长养万物:《玄门宝海经》云,「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分日月之精为星辰。星辰共以真道,要养万二千物,下及六畜粪土草木,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生长焉」。意为五星七曜皆是道的体现。天地依靠日月星辰之真气,长养万物。

    各司其职:《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详述五星之职掌,称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变惨为舒。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福庆,宜弘善迎之」。南方火德真君「主长养万物,烛幽洞微。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敛万物,告成功肃。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怪刑狱之咎,宜弘善而迎之」。北方水德真君主「通利万物,含真娠灵。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滞劾掠之苦,宜弘善而迎之」。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成功不愆。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忧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至於日和月,《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中称,有遇日君者,「必得仙术」;有遇月君者,「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不死之术」。

    奉祀:道教宫观常有供奉星神之专殿,间亦有供奉五星七曜星君者。在大型斋醮仪礼中,一般均设有五星七曜神位,并在有关科仪中召请五星七曜星君降坛施法。道教徒中也常有为转变年运、祛病除邪、祈福延年而参拜星辰之神者。

    参考文献:

    《云笈七签》

    《玄门宝海经》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神仙简谱 星君部——四灵二十八宿    四灵二十八宿的由来:四灵,又称四相或四象,指的是天上四方星宿所组成的图象,即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时,对日月运行经过的区域的恒星划分、选定并标志的二十八个星群座。纬书《尚书考灵曜》称,「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後玄武」。二十八宿星官,各有名姓、服色和职掌。如角星神,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亢星神,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等等…………

    道门护卫:四灵二十八宿在道教神系中,一直作为护卫神灵。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杂应》中称太上老君的护卫神,「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道藏》有《北斗七元紫庭延生秘诀》,内称道士行法时,「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後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後左右」。四灵当系道士行法护卫神灵。其中玄武星神自明代以後,倍受尊崇而另称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

    奉祀:道教宫观常有在山门灵官殿两侧奉祀四灵的,四灵金身戎装,天将装束,当是以四灵为道门护卫神灵之意。道教徒进庙烧香,大多从山门开始,即从奉祀王灵官和四灵开始。道教的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四灵二十八宿的神位,并在科仪中经常有召请四灵护法的细节。

    参考文献:

    《抱朴子内篇》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

    《尚书考灵曜》神仙简谱 星君部——斗姆    斗姆的由来: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称大圆满月光王、东华慈救皇君天医大圣。简称斗姆或斗姆元君。斗姆在天主治天宝阁,「生诸天众目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

    职能:据《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斗姆「以大药医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气,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天医」。《延生心经》又称「斗姆登於宝座之上,怡养神真,修炼精魄,冲然摄气,气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人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时上腾九华天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真,应现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由斗姆化生的九皇道体,就是北斗九辰星君。《云笈七签》称,「夫九星者,寔九天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阴阳九宫则以九星为其门户,五岳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因此,斗姆既为九星之母,当主天地万物之生。

    奉祀:道教的一些主要宫观,也有设有斗姆殿的。其斗姆像作女像,三目、四首、八臂。斗姆神诞之日,一说是六月二十日,一说是九月初九日。道教徒多於道观内斗姆殿举行祈嗣或延生道场,祈祷健康长寿,子孙平安。

    参考文献:

    《云笈七签》

    《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神仙简谱 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部——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的来历:东岳指的是今山东省的泰山。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东岳大帝是盘古氏九世苗裔金轮王少海氏与妻弥纶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牺氏时封为太岁。至神农朝,赐天符都官,号名府君。汉明帝时,封为泰山元帅。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又尊为「天齐君」。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帝,称「东岳天齐仁圣帝」。对泰山神之祭祀和崇奉,自上古三代就有。三代民居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故天子「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其中五岳之长就是泰山,泰山被尊称为岱宗。《风俗通义》引孔子语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当指王者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的意思。汉魏以後,道教沿袭古制,奉祀东岳大帝。

    登仙之途:泰山峻极高巍,古人视作通天之路,故称「天齐」,意思是与天一般高。祭祀泰山就是在山顶上筑土为坛,祭天以报天之功。学道修道之人即以祭祀泰山为登仙之道。

    魂归东岳:泰山地处东方,阴阳交泰,万物之始,有生必有死,故泰山之神知人生命长短。《风俗通义》引当时传闻称,「岱宗上有金箧玉策,知人年寿修短」。汉代出土的镇墓券上,多有「死属泰山」字样。自汉魏以後,东岳大帝又主掌人之生死寿夭。《云笈七签》卷22云,「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因此,奉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大多设有管理人仙命籍的七十二司或七十五司,如速报司、福寿司等等,分别司理人的生死贵贱。

    奉祀:东岳大帝的神诞之日为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或者供奉东岳大帝的宫观都要举行祝寿庆典,以大型斋醮仪礼为道教徒祈寿延命。亲属亡故以後,也要到东岳大帝前行黄箓超度功德,祈祷亡魂早日升天。

    参考文献:

    《云笈七签》

    《文献通考》

    《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养身之道 修炼房中术——善用八益 避免七损    我国古代房中术与气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主张房中术与气功应同时进行操练,即将气功、导引引入房中术,达到延年祛病的目的。所谓八益,是指气功导引与两性交接相结合的八种方式八个步骤。所谓七损,是指男女交合有七种做法对身体有害,合称七损八益,倘若不能运用八益、避免七损,那么人到了四十岁阴精就自然的衰减一半,五十岁起居生活显得衰老,六十岁则听觉失聪且视力不明,七十岁下体干枯而上体衰虚,阳器痿软不用,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出,完全是个衰老夫子了。要想延缓这种衰老、恢复健康也有办法,那就是除去七损,以救治疾病,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

    八益的具体内容:一是调治精气,二是致其津液,三是了解交合的适宜时机,四是蓄养精气,五是调和阴液,六是聚精益气,七是保持精气盈满,八是防止性的衰退,核心是保精积气。

    八益的具体做法是:清晨起床,静坐,伸直脊背,放松臀部,徐缓呼吸,导气下行。这就是“治气”;徐徐吞咽舌下津液,臀髋下垂,伸直脊背,收敛肛门,使气机通畅,谓之“致沫”,先嬉戏爱抚,神气和畅,情意相感,女方有性的要求时才交台,这叫“知时”;交合时,放松脊背,收敛肛门,导气下行,聚致前阴,此谓蓄养精气;交接时,阴茎的抽送出入不要粗暴与急速,宜和缓轻柔,这叫“和沫”;睡卧醒来,使阴茎勃起,坚硬挺拔而择时以进,这叫“积气”;交合达到性兴奋的高潮,纳气运行于脊背,停止性器的摆动,吸引天气,导气下行,静静地等待,这就叫做“待赢”;房事将要结束时,宜将余精洒尽,并趁阴茎未完全软痿时即退出,此谓“走倾”。由此可知,八益主要自容是指在两性交合的全过程中,如何将气功导引与性行为或者交合方法相结合,入静调神,放松导气,和缓保精,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这正是我国古代房中养生学的特点之一。

    关于气功导引与房室生活的结合,孙思邈亦有具体的描述,说的是交合时的呼吸方法。大意是人交合时,常常用鼻深吸气,以口微微呼出,自然有益,交合结束,一身发热,是得气的表现。

    又说:“凡欲施泻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腹,小偃脊背,急以左手中两指抑饥抑屏翳穴,长吐气,并琢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这是指射精时的气功修炼法。

    又说:“使男女感动,以左手握持,思存丹田,中有赤气,内黄外白,变为日月,徘徊丹田之中,俱入泥丸。两半合成一团,闭气深内纳出入,但上下徐徐咽气,情动欲出,急退之……。”中补益,意守丹田,形神若一,呼吸吐纳,交合得体,可延年益寿。

    孙氏是有名的道家,又是房中家,自东汉张道陵始,道教与房中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往往是两者同时修练,因此我国古代房中术又有道教的蛛丝马迹,这或许多少给房中术带来一点神秘的色彩,但并不妨碍它的遣疾与养生的微旨大义。

    所谓七损,竹简《天下至道淡》,大意是说,七损的具体内容是指两性交合因动作过快、粗暴而产生阴茎或阴户疼痛,这叫“内闭”;交接时大汗淋漓不止,伤津损阳,这叫“外泄”;交接频繁,施泄没有节制,阴精竭尽,这叫“精气耗竭”;有交合的要求,但阴茎不能勃起,此谓之怫;交合时喘息,心中烦乱不安,谓之“烦”;夫妇一方毫无性欲要求而强行对方交合,等于陷入绝境,此谓“绝”;交合时动作急速,多可导致精气耗竭,这就叫做“费”。合称为七损。毫无疑问,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这七种情形都是应该避免的。因为七损中不论那种情形发生,不仅不能获得和谐的性生活,有碍于夫妻之间的感情,而且可招致疾病,损害健康,这样的例子并非鲜见。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七损实际就是房事生活中应该禁忌的七种行为。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相当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嗣后,围绕七损八益的问题,古人进行了不少探索与研究,中心仍然是如何在性生活中做到遣疾与养生。《医心方.卷二十八.七损》引《玉房秘诀》云:“一损曰绝气,绝气者,心意不欲而用之,则汗泄气少,令人心热,目冥冥,治之法,令女正卧,男担其两股,深案之,令女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得快,日九行,十日愈。二损曰溢精,溢精者,心意贪爱,阴阳未和而用之,精中道溢,又醉饱而交接,喘息气乱则伤肺,令人咳逆上气,消渴,喜怒或悲惨惨,口干身热而难久立,治之法,令女人正卧,屈其两膝夹男,男浅刺,内玉茎寸半,令女子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得快,日九行,十日愈。三损曰夺脉,夺脉者,阴不坚而强用之,中道强写,精气竭,及饱食讫交接伤俾,令人食不化,阳痿无精,治之法,令女人正卧,以脚沟男子尻,男则据廗内之,令女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四损曰气泄,气泄者劳倦汗出未干而交接,令人腹热唇焦,治之法,令男子正卧,女跨其上,向足,女据廗,浅内玉茎,令女自摇,精出止,男子勿快,日九行,十日愈。五损曰谓机关厥伤者,适新大小便,身体未定而强用之则伤肝,及卒暴交会,迟疾不理,不理劳损筋骨,令人目茫茫,痈疽并发,众脉槁绝,久生偏枯,阳痿不起,治之法,令男子正卧,女跨其股,踞前向,徐徐案内之,勿令女子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六损曰百闭,百闭者淫佚于女,自用不节,数交失常,竭其精气,用力强写,精尽不出,百病并生,消渴,日冥冥,治之法,令男正卧,女跨其上,前伏据席,令女内玉茎自摇,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七损曰血竭,血竭者,力作疾行,劳作汗出,因以交合,俱已之时,偃卧推深,没本暴急,剧病因发,连施不止,血枯气竭,令人皮虚肤急,茎痛囊湿,精变为血,治之法,令女正卧,高枕其尻,申张两股,男跪其间,深刺,令女自摇,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在这里,《玉房秘诀》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明确指出不该交接而交的七种情况(实际为九种);其二,描述了其所治病症的具体症状;其三,申述了以相应的交合姿势与体位进行治疗。显然较《天下至道谈》所述“七损”有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发展,尤其是企图通过交接的姿势与体位进行治疗的主张,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探索,姑且勿论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如何,但至少对于性的治疗具有启发意义。事实上男女性功能障碍,以及相关的疾病,是可通过性行为(当然包括交合姿势与体位)的改变而进行治疗的。所以不能认为是追求淫乐而轻易否定。当然确定的价值还有待于实践资料的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