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资产管理 信托: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6:48:39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变化安徽省蚌埠五中 唐义春#TRS_AUTOADD_1291612364175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91612364175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91612364175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91612364175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91612364175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主体;探究性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感觉责任重大,现在的历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经历了四年的教学工作之后,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忽略了学生应有的作用和地位。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基本精神是:“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去学习并且学得好,这就要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地学习历史课本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历史知识,这样使学生自己增强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的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起主导、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能够完成问题,这样学生不处于被动的地位,就会更加主动学习,会增强学习自尊心,有利于发展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经济大危机会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去应付?这样学生就很自然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主体,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是掌握某些知识,而是要真正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学科,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

 

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广泛收集资料、接触教材以外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1.具有了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收集资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为学生指出较为明确的方向,例如,开出参考书目、列出相关网址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和应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同时,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小论文所注明的资料来源和为评价探究成效而设计的问卷,能够显示出学生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历史小论文,这为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空间。因为,能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提出合乎逻辑的解释,需要较高水准的思维;而写作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较深刻的思维和较强的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的。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知识性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并从历史中吸取今天所需的养分,使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交流与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交流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交流各自制作的历史小报、论文选题等。再如,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材中的一节,上台作主题发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有的为检测讲课效果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它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清历史,完全依靠教师叙述,是很难完成的,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也不足。现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必修1的《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回归的内容时,我播放了香港回归时政权交接的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再谈感受时由心而发,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很好。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上网收集历史信息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获取、识别、处理、创造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要改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还要海纳百川,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让历史这一古老的学科展示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