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公安局陈小刚:反思新课标下的文言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47:07
广东省珠海市金鼎中学 胡勇

新《课标》就语文的性质提出了二元论,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解决字词的目的是锐化文言工具,赏读课文则旨在涵养人文,两者都要兼顾。现今的课程改革中,文言文教学多向内容、情感方向探究延伸,片面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学科的工具性。

 

现象

 

试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文言文后的练习题在导向性方面,就存在这方面的偏差。如《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马说》:“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诗词曲五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小石潭记》:“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岳阳楼记》:“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醉翁亭记》:“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七则练习均从思想的角度谈认识,谈体会,给教者学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即文言文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内容分析上。很多文言阅读课因此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聊天课。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是应该注意人文化的一面,但如果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文言文所具有的自身特点,那纯粹就是建空中楼阁,舍本求末。在教材中其实也有一些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练习。如《与朱元思书》:“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满井游记》:“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试加以辨析,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诗五首》:“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可惜这样的延伸题为数不多。

 

当然,文言文的教学空间非常大,新《课标》提出的“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如杜甫《春夜喜雨》中,春雨之“喜”除了诗人的心情外,还有“春雨贵如油”的气候学和物候学知识。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形象地描绘出春雨之情态,也道出了地表径流的地理学知识。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除了孔子的实事求是,学术诚实,两小儿的求知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外,对于究竟太阳在早晨、中午哪个时段离我们近,则是个地理学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对策

 

1.研读课本,质疑问难。

 

试举课文《小石潭记》的教学为例。教材对“蒙络摇缀”的注释是:“遮掩缠绕,摇动下垂”。“缀”能解释为“下垂”吗?备课时,我特别查了一些资料。其中人教版教师用书上对这句话是翻译为“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到底是“下垂”,还是“连缀”?经查,商务印书馆98年修订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缝合,连接”,应取其“连接”义。再查四川辞书出版社的《古代汉语词典》中为“系结,连接”。以上工具书中均未列“下垂”这一释义。

 

另外,“佁然不动”在教材中注音为“yí”,解释为“呆呆的样子”。但查字典后发现,其实并不如此。“佁”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除了有“痴呆的样子”之外,还有“静止”这一词条,而“静止”更能体现游鱼倏忽来去的情态。《古代汉语词典》更是直接以《小石潭记》为例,释义如下:“静止不动的样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且两书均注音为“yǐ”。

 

在教学中,我将两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学生反应很热烈。因为他们向来将书本奉为宝典,这次是具有颠覆意义的一次课堂探究。在学习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涵义。于是这篇课文的字词学习学生格外细致,因为我提示他们还有注释也存在争议。

 

课后不久就有学生捧着字典来找我。“老师,书上注释里对‘悄怆幽邃’的‘幽’,解释是不是有问题啊?”“我查了字典,‘幽’有‘昏暗、深暗’的意思,比‘幽静’要好。”“还有‘水尤清冽’里‘冽’只有‘清澈’的意思,没有‘清凉’的义项。”……

 

此后,我还在课上抓住对“翕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欣赏了潭中游鱼的情致。是“轻快敏捷的样子”还是“一致的样子”?学生先查工具书,然后再根据语境作出了判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2.探究课内,含英咀华。

 

仅仅局限于一课内的字词研究,我觉得还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已学篇目的温习。其中较常见的就是归纳一词多义现象。如学及《岳阳楼记》的时候,学到“连月不开”的“开”时,让学生回忆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这个词,意义是否一样。静默一阵后,学生七嘴八舌地报了起来。“《醉翁亭记》里‘日出而林霏开’!”“什么意思?”“散开!”“《满井游记》里‘如镜之新开’,是‘打开’的意思。”……讨论得热烈程度也许比不上说故事,讲笑话,但我知道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通过自己的“温故”,已经对这个“开”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后再见到这个字会在脑海里浮现它诸多的义项。这已足够!

 

我们不可能带着学生学完所有的文言文 ,只有教会他们能独立、自主地去阅读文言诗词,才能进一步要求他们去分析、欣赏名篇佳作。否则,面对这些深奥晦涩的文字,学生只能如盲人摸象般对文章一知半解了。

 

当然,文言文的字词教学不仅仅采用一种延伸方法,其他如将文言字词与成语联系也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学法。如《五柳先生传》中“造饮则尽”的“造”字,与成语“登峰造极”中意义一致。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也有了意外收获。如此不胜枚举。

 

3.延伸课外,纵横悠游。

 

感受、领悟、积累,最终还要落实到实际运用上去。如果学生离了老师,离了参考书就读不懂文章了,那是文言诗词教学的失败。在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借助注释,积累了相当的实词虚词知识后,我们不能忘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举一反三。

 

学完一篇,选择相近的,或者有联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稍作引导,点拨即可。如学完《小石潭记》,课外再补充《永州八记》其他片段,以作呼应。学到《与朱元思书》时不妨把《三峡》拿来一用。《五柳先生传》可延伸的文章更多,可以顺势复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也可以拿几首《饮酒》诗来让学生品评一下。……

 

总之,只要消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有利于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析、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今后,我还将在课改中去探索、去实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亮丽的一道风景!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3. 商务印书馆1993年修订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年9月版《古代汉语词典》

2008-04-24  人教网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