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保卫者护肩:走出工作误区 用好乡镇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28:07
   走出工作误区 用好乡镇干部  时间:2010年10月18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张亚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处在农村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肩负着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任,对他们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与其他类型干部不同的要求。近几年,各地在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但也造成了一些工作误区,需要我们去直接面对,加以解决。
  一是年龄误区 。不知从何时开始 ,在党政干部队伍管理上出现了“退二线”的制度 。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的加快 ,有些地方误读了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方针政策,导致干部年龄层层递减、干部队伍“低龄化”现象。不少地方人为采取“一刀切”或所谓的“切一刀”的办法,有的五十岁刚出头就到了“退二线”年龄,给一些刚到一定年龄的干部提前笼罩上“天花板”的阴影,使大批未到退休年龄,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同志被提前剥夺直接为党和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而这部分乡镇干部对优化班子结构、保持班子团结、处理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作用极大。因此,在乡镇干部的任用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走出年龄误区,在国家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规的框架内,大胆选拔使用那些长期在农村的基层一线默默无闻、德才兼备的“成熟型”干部,职务受到限制的,可采取“提级不离位”的办法激励他们,确保乡镇干部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是资历误区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 ,一些地方配套措施的跟进相对滞后 ,不少乡镇机关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年轻人干部的匮乏的共性问题 ,表现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劲不足、后继乏人,党政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现象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仍然是当务之急 。一些地方在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往往还存在着重资历、年龄,轻能力、实绩的情况 ,认为急难险重任务用年轻人时感叹“黄瓜还是嫩的脆”,提拔使用时却又迟疑不决认为“生姜还是老的辣”,等到年轻人棱角磨平了,锐气荡尽了,两鬓斑白了,才想起提拔使用了,严重影响了个人的成长,贻误了党的事业。因此,考察任用年轻干部必须走出论资排辈的误区,树立能力意识、实绩意识、贡献意识、民意意识、时机意识和发展意识,准确把握年轻干部的最佳使用期,不失时机任用好优秀年轻干部,促进干部个人快速健康成长,乡镇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身份误区 。乡镇干部大多数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他们中相当部分是未能跳出农门的回乡青年,是典型的“泥腿子”干部。在他们当中,其身份性质属乡镇机关半脱产人员、事业人员甚至是临时人员的占多数,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只占很少的部分。但农民的就业增收、农业的增产增效、农村的发展稳定离不开他们,他们是“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而现有的干部队伍管理体制中,这些“泥腿子”干部往往被排斥在选拔任用的视野之外,挫伤了他们热爱“三农”、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因此,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注意研究这些乡镇干部的选拔、使用和管理,不使他们在干部队伍中边缘化。要不拘一格,真正打破身份性质限制,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选拔任用办法,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他们工作有威望、有尊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使用误区 。党的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总有一些人以苟求的眼光审视乡镇基层干部,用放大镜来观察乡镇干部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总认为选拔干部就是选通才、选完人,影响了对乡镇干部的正确评价和及时使用。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长处总是和短处相伴生的。对乡镇干部来说,有人办事果断有魄力,可能有人会说方法艺术差一点;有人处理实际问题经验丰富,可能有人会说理论水平不够高;有人原则性强,可能有人会说显得固直一点;有人对工作充满激情,可能有人会说理智不够等等。其实,对科学领导而言,用人贵在用其所长。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是问他哪些方面做得特别突出。因此,评价干部要看其主流,不求全责备;使用干部要用其所长,扬长避短。
                                                                 (作者:江苏省姜堰市委农工办主任)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lg/gc/201010/t20101018_52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