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的基本程序:杜仲的栽培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00:57
           杜仲的栽培管理
  杜仲的栽培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选地与营造技术田间管理杜仲树皮再生技术

(一)地址的选择
  根据杜仲树种对各地条件的要求及便于生产经营,丰产林地址选择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土壤要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土壤质地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尽量避开质地粘重的土壤。土壤酸碱度在pH5.5~8.5为宜。杜仲可耐轻度的土壤盐碱,在轻度盐碱地上仍能生长良好。据调查,在苏北滨海地区所建杜仲丰产林,土壤全盐含量达0.4%,但丰产林树木生长旺盛,12年生杜仲树树高平均12.6米,胸径平均16.2厘米。说明在轻度盐碱地上可以营造杜仲速生丰产林。山丘地区要选择土层深厚的地方,土层厚度不应低于50厘米。山区应选在山坡的中下部,坡度不宜大于20度。干旱的北方宜选阴坡,多雨的南方宜选阳坡。平原地区要有灌溉条件和排涝设施,能保证春旱能浇,夏涝能排。要避开无排涝条件的涝洼地。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宜在2米以下。山区最好能靠近水库,以便春旱严重时能进行浇水。交通方便,便于经营管理。

营造技术
  采皮用杜仲丰产林属集约经营型经济林种,在营造时要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确保丰产林不仅立地适宜,且成林后能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持续高产、稳产。在具体营造过程中,要做到细致整地、施足底肥、良种壮苗、密度合理及精心栽植。主要介绍丰产林的营造采叶园的营造
<一> 丰产林的营造
1.细致整地
   整地是丰产林营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整地可有效地疏松土壤,加厚土层,清除杂草及石块,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扩大地下根系营养面积;为树木根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整个树体的旺盛生长。
(1)平原地区整地
  平原地区营造杜仲采皮丰产林,要全面深翻整地,以便以后在树下可以间作其他农作物。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整地修好灌水渠道,在地势低洼的地方要挖好排水沟,作到旱能浇,涝能排。平原地区除进行上述全面整地外,在苗木各栽植点还要挖栽植坑。栽植坑的大小视苗木大小而定,1~2年生苗木可长、宽,深各为50厘米,3~4年生苗木可长、宽、深各为80厘米。北方如进行春季栽植,应在上年秋季进行整地,以有利于土壤的风化及冻融作用,使土壤变得疏松。在挖栽植坑时,应将表土和底土分别放置栽植坑的两侧。南方如进行秋季栽植,则应于当年春季进行整地。

(2)山丘地区整地                                        药用采皮杜仲丰产林
   
山丘地区营造杜仲丰产林,应提倡梯田内挖栽植坑的整地方法,这样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局部挖大穴,满足植株根系的需要。尤其在干旱的北方山区,这种整地方法则更为适合。具体整地方法是,在山坡上先修好宽度为1.5~3米的反坡梯田(梯田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反),梯田长度依具体地形、地势而定。梯田修好后,在梯田内按株距3~3.5米顺梯田中心线方向确定栽植点,以栽植点为中心挖栽植坑。如采用1~2年生苗造林,则栽植坑的大小应为长、宽、深各50厘米。修梯田及挖栽植坑时,应将地内杂草、石块彻底清除干净(如下图)。在修反坡梯田时,务必把表土、热土留在梯田内,利用底层生土作地梗。梯田外沿要用石块和泥土修牢固,以防塌陷。
         
2.施足底肥
  在细致整地的基础上,应该一次性施足底肥。据笔者在山东沂蒙山区试验,在其他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栽植时能否施足底肥,对苗木栽植后前3年的生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造林时施足底肥,是提高丰产林树木初期生长量的重要措施。如采用l~2年生苗造林,每栽植坑应施有机厩肥10千克,有条件时可每坑加施各种饼肥(经粉碎后的豆饼、菜籽饼或棉籽饼)2千克。由于杜仲苗期喜磷,故在施底肥时,最好每栽植坑配施过磷酸钙1千克。底肥要施足、施好、施细,即数量要足,质量要好,粪肥要捣碎。多施有机肥料作底肥,不仅可以增加养分,且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我国北方农村没有栽树施肥的习惯,更应特别强调。
 
                     施足底肥对栽植后苗木生长的影响

项   目 栽后第一年 栽后第二年 栽后第二年 树高(米) 地径(厘米) 树高(米) 地径(厘米) 树高(米) 地径(厘米) 施足底肥 1.64 3.30 2.86 4.50 3.87 5.30 不施底肥 1.02 2.70 2.23 3.20 3.06 3.88

 

3.选择良种壮苗
  采皮用杜仲丰产林,是以采皮为经营目的,树皮的产量及质量直接影响到丰产林的经济效益。据调查,我国目前杜仲资源可划分为光皮杜仲和糙皮杜仲两大类,其中光皮杜仲生长速度较快,树皮内皮较厚,且质量较好。故该丰产林应该选用光皮杜仲进行造林。据河南省洛阳林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在该所培育的5个新品种中,华仲3号树皮含绿原酸最多,华仲4号含松酯醇二葡萄糖苷最多。
  目前认为,杜仲皮所含有效药物成分为绿原酸和松酯醇二葡萄糖苷。含以上两种成分越高,则该杜仲皮品位越高(品质越好)。根据下表测定的结果,营造采皮用丰产林可选用华仲3号及华仲4号。所用苗木以1~2年生最好。据有关材料报道,杜仲根系的各部分中,越是新根发根能力越强,越是老根发根能力越弱。苗木年龄越大,则移植中新根损失越多,保留下来的多为老根,由于老根再生能力弱,故成活率较低,且缓苗期较长。所以在建杜仲采皮丰产林时,苗木年龄最大不要超过4年生苗。选用苗木时,不要单纯追求苗木高度,还要注意选择地上部分粗壮,地下部分根系发达、完整,主根及主要侧根不断裂的苗木,有病害的苗木应全部剔除。

                   杜仲新品种树皮主要药效成分含量比较

品  种 普通杜仲 华仲1号 华仲2号 华仲3号 华仲4号 华仲5号 绿原酸 含量(%) 0.240 0.260 0.037 0.450 0.091 0.370 对比(%) 100 108.3 154.2 187.5 37.9 154.2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含量(%) 0.035 0.050 0.071 0.140 0.230 0.086 对比(%) 100 149.2 263.0 400 657.1 365.2 4.合理密度
  营造采皮用杜仲丰产林,要选择合理的栽植密度。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丰产林以后的群体结构好坏及生产力的高低。密度过小会造成对土地的浪费;密度过大会造成树木个体之间在光照及水分、养分的激烈竞争,增加无效消耗,影响树木的生长、使树木高径比偏大,不仅不便于采皮作业,且影响树皮的质量,密度过大使林内黑暗潮湿,会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
  采皮用杜仲丰产林属乔化经营,经营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杜仲在该立地条件下冠径的大小。成年杜仲树在中等立地条件下,冠幅直径一般在4米左右,所以丰产林树木株距应为4米左右,行距应稍大,可为4.5米。按4米×4.5米的株行距,每公顷可栽植540~600株。密度的确定还应考虑到丰产林所在立地条件的好坏。如立地条件好,树木生长快,郁闭早,冠幅大,密度应小一些,可为4.5米×5米。如立地条件差,树木生长慢,郁闭迟,冠幅小,则密度可加大一些,株行距可缩小为3.5米×4.0米。如在山丘地区梯田内进行单行栽植,因立地条件较差,株距应缩小为2.5~3米。在丰产林树木未郁闭前,树下可以间作其他农作物;但应特别注意,间作农作物必须距苗木或幼树1米以上,否则间作农作物与幼树争肥争水,使树木长势衰弱,迟迟不能郁闭,甚至成为小老树,使所建丰产林迟迟不能发挥效益,这种情况应极力避免。 5.精心植苗
  苗木栽植是丰产林营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苗木栽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及缓苗时间的长短。一般在苗木栽植中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适时早栽
  杜仲不管春季造林或是秋季造林,栽植时间均宜早不宜迟,务必赶在发芽前或落叶前栽植完毕。如发芽后再行栽植,因地上茎叶失水严重,往往成活率很低;一般春季造林我国南方应在2月底前结束,北方应在3月底前栽完。秋季造林应11月上旬至中旬进行。我国南方多习惯于秋季造林,我国北方一直习惯于春季造林。据笔者多年观察,实际上北方也以秋季造林较好。由于北方春季干旱严重、风多、气温回升快,往往因苗木栽植中及栽植后大量失水,地上地下失去水分平衡,而使苗木干枯而死,大大降低了苗木成活率。即便成活,缓苗期也较长。而秋季造林,则可避开上述多方面不利因素,经过秋、冬季苗木根系与土壤的吻合及适应,甚至损伤的根系已能形成愈伤组织,待来年春季则能及时萌发新根,大大有利苗木的成活及恢复生长。但在栽植小苗且造林地土壤含水量高时,北方严寒地区往往发生苗木根系冻举现象,即由于土壤冬季每次结冻时体积增大而把土内根系抬高,但土壤每次化冻时仅土壤回落,而把苗木根系逐渐抬高,严重时能把苗木根系抬至地表或地上,致使苗木脱离土壤而死亡,大大降低了苗木成活率,为避免这种现象,在秋季造林时可加高培土,一般可培高至30~45厘米,待春天将培土完全撤除,并浇透水一次,则可完全避免上述冻举现象。如北方秋季栽植大苗,栽植坑深度在80厘米以上,一般不会发生冻举现象。但栽植大苗采取高培土的办法,也同样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同样有利于苗木的成活及恢复生长,培土高度也应在30厘米以上。据笔者1996秋及1997年春在山东沂蒙山区试验,不同造林季节及不同培土高度条件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我国北方杜仲造林应选择秋季高培土造林的方法。但秋季造林如不进行高培土,反倒不如春季造林效果好。

                      杜仲不同造林季节及培土高度对成活率的影响

造林季节 不同培土高度造林成活率及当年苗高 不培土 10厘米 20厘米 30厘米 成活率(%) 苗高(厘米) 成活率(%) 苗高(厘米) 成活率(%) 苗高(厘米) 成活率(%) 苗高(厘米) 春季造林 86 101 92 112 93 110 94 126 秋季造林 72 84 91 124 97 140 99 144 (2)保护苗木
  栽植前起苗、运苗及假植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苗木,使苗木根系不受损伤,不大量失水。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起苗
  起苗前浇一次透水,这样既能使苗木大量吸收水分,提高苗木含水量,又能使土壤疏松,便于起苗,减少根系断裂。起苗时间应选择无风的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边刨苗,边用湿草、湿草袋或编织袋进行包装,以减少苗木大量失水。丰产林造林应尽量选用当地就近的苗木,边刨苗、边包装、边集中、边运输,力争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及当天浇定根水。
②苗木运输
  丰产林所用苗木如需从外地调运,务必要防止苗木在运输途中大量失水。苗木装车时要将成捆苗木的根系用湿草、草袋或蒲草袋包装好,最后用篷布将车封好,严防苗木根系露在外边。如行程在2天以上的长途运输,中途需对苗木洒水。用汽车调运苗木最好选择夜间行车。
③假植
  对已经刨出的苗木或从外地调运来的苗木,如2天内不能及时栽植,应用湿沙或刨土对苗木进行假植。假植时要把苗木根系全部埋入沙内或土内,并及时洒水,保持苗木根系湿润。晴天中午前后可用席片或草片遮盖苗木,以防苗木失水。
(3)清水浸根
  栽植以前要认真检查苗木根系和茎干是否失水。如苗木有失水现象,则需用清水将苗木根系浸泡12~24小时,让其充分吸水,以增加苗木栽植后的抗旱能力。
(4)磷肥泥浆蘸根
  将3千克过磷酸钙及25千克黄粘土(砸碎过筛最好)放入100千克水中,反复搅拌,即为磷肥泥浆。将苗木根系蘸上磷肥泥浆再行栽植,可促进苗木萌发新根,并可使根系尽快与土壤贴合,恢复吸收水分、养分的功能,提高苗木栽植后的抗旱能力。如在上述磷肥泥浆内加入1克3号ABT生根粉,则效果更好。
(5)认真栽植
  先将有机肥和挖出的表土均匀混合,一人将苗木放入坑中央,用手扶正,使苗木根颈处位置大体与地面相平,使根系在坑内舒展,不窝根。另一人将坑沿上的土回填至坑内,在将土回填至2/3时,可用手将苗轻轻一提(上提2~3厘米为宜),以免窝根。随后用脚将坑内填土踏实,在坑内浇上定根水,待水完全渗下后,最后将所剩土完全回填至坑内,再用脚踏实。秋季造林,还应在苗木周围高培土,以防冻举和冻害。 (6)栽植后的管理
①栽后平茬:
  栽植苗木不管是1年生还是2年生,栽后都需要平茬。平茬是促进杜仲苗木高生长和直立生长非常有效的措施。由于杜仲无顶芽,但萌芽力很强,故在自然状态下1~2年生实生苗呈“Z”形弯曲生长。如不进行平茬,不仅以后苗木直立性差、生长量小,且所形成的弯曲主干不利于以后采皮。平茬后的苗木不仅茎干通直,且高生长量比不平茬者可提高1/4~1/3。平茬后往往在剪口以下萌生许多萌条,待萌条长至10~15厘米时,应及时选留其中1个生长旺盛及着生位置适宜(周围没有连生萌条)的萌条,将其余萌条全部清除。此后应每10天除萌1次,除萌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所留用的主干。已在苗圃平茬过的2年生苗木,造林后可不再平茬。
②覆膜或覆草
  栽植后为了提高地温和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可在苗木周围覆盖地膜,面积为1米×1米,也可以1.5米×1.5米,根据苗木及栽植坑大小而定。在覆膜不方便或当地草多的地方,可以进行覆草。也可结合丰产园的中耕除草,将杂草集中在一起,覆盖在苗木周围。已经覆膜的地方可不再覆草,否则不利于地膜下土壤温度的提高。
③加强看护
  丰产林造林结束后,对苗木要加强看护,防止人畜破坏。尤其在靠近村旁和道路的地方,应尽早栽植刺槐、花椒一类绿篱植物,对丰产林树木进行保护。 <二>采叶园的营造
1.选择良种
  经营采叶园的目的可分为胶用、药用及胶药兼用3个类型。在营造采叶园前必须明确所建采叶园的经营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良种。例如要经营胶用采叶园,可选用华仲2号,其干叶含胶量为3%,比普通杜仲含胶量高出30.4%;如营造药用采叶林,则可选用华仲5号,其干叶药用浸提物含量达9.6%,比普通杜仲高出26.3%。
良种的采用方法:一是在建园时直接栽植良种苗木,二是先栽植普通杜仲苗木,待成活后再进行嫁接。
2.经营树形的选择
  为了提高叶子产量及便于采叶作业,采叶园适于矮林作业,或称灌丛作业。其中又根据所留主干的高低划分为无干型、低干型及中干型3个类型。
(1)无干型
  苗木栽植后随即在稍高于地面2~3厘米处平茬,春天在剪口以下可萌生若干萌条,在萌条长至10~15厘米高时,可选留生长旺盛且着生位置匀称的3根枝条作为一级支干进行培养。第2年春季在每个一级支干条的基部以上3~5厘米处剪截,剪口下萌发后选留位置匀称的2个壮条作为二级支干进行培养,共可长出6个二级支干条。第3年在每个二级支干条基部保留3~5厘米处剪截,每个剪口下再培养2条作为采叶条,这样栽植第3年可长出12根采叶条进行采叶。第4年以后每年春天萌芽前将上年12根采叶条从最基部剪截,当年再萌发出几根新条进行采叶。无干型采叶园一般产量较高,且采叶方便,但因采叶条距地面距离近,往往采叶条基部的叶易沾染泥土,产生泥叶。另外,由于采叶条距地面较近,不便于浇水、施肥及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作业的进行。
(2)低干型
  发苗木栽植后,在早春不是在苗干基部平茬,而是在苗干地上20厘米处进行截干,从而使植株保留了20厘米的主干。以后逐年的修剪管理同无干型修剪管理。优点是每年生成的采叶条距地面较远,不会产生泥叶,且方便各项田间管理作业的进行。
(3)中干型

  在苗木栽植后第1次定干时,保留了40厘米的主干。其他逐年修剪方法同上。中干型由于采叶条距地面较远,便于各项田间作业,并可在行间间作其他矮秆作物。以上各类型行距一般为1.0~1.5米,株距一般为0.5米,每公顷可栽植1.32万~1.99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