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南派:宁夏白芨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7:09:38
务实苦干开拓前进奋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  发布时间:2008-04-01 

我场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一个典型的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生态公益型国有事业单位。全场现有干部职工476人,经营总面积148万亩,建场以来,两代白芨滩人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毛乌素沙漠深处累计治沙造林40多万亩,成功地实现了“人进沙退”,保护了宁夏平原的生态安全。特别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场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场干部、职工努力拼搏,自加压力,靠改革找出路,以创新求发展,外拓生存空间,内改经营机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以副促林、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兴场之路。林场固定资产由85年的近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7140万元,林木资产由85年的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亿多元。2006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20487元,目前,不但实现了林木资源增加,林场实力增强,职工收入增多的喜人局面,而且走上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良性发展轨道。场子先后被评为全国治沙先进集体,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先进集体。我们在治沙造林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用政策措施推进防沙治沙。几年来我们积极推行以家庭、联组或个人划片承包,内部招标的政策措施,严格合同管理,采取一定三年不变,限期绿化达标,实行包栽、包活、包管理、包费用,超额全奖,完不成全罚的管理办法,实行从育苗到造林、抚育管理、病虫防治一条龙的责任制,有效地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为了加快治沙造林的速度,从2002年开始,我们确定目标任务,要求每人每年扎一万个草方格,挖一万个树坑,种一万棵树,完成一百亩治沙造林任务,收入实现一万元,并确定职工收入每年按20%递增,使治沙进程大大加快。

二、坚持用科技支撑防沙治沙。我场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努力提高治沙造林科技含量,一是采取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先易后难、顺风推进”的原则,根据地形,选择抗性强,固沙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品种作为主栽树种,先后栽植沙生灌木30多万亩;二是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人工扎设草方格10多万亩,并利用雨季撒播种子,实行乔、灌、草相配置进行综合治理,控制了流沙移动,减少风蚀;三是采取苗木根部沾浆、固体水补水、高分子吸水剂等科学方法,减少苗木根系水份散失;四是采取适当深栽,在大旱季节适时补水,确保造林成活率。五是运用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打破造林季节的限制,延长造林时间,每年培育营养袋140多万袋,利用自然降雨季节抢墒造林,形成了“一年三季抓造林,常年累月抓管护”的良好局面;通过各种治沙造林技术的综合应用,截止目前我场已营造人工林36万亩,局部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目前,植被覆盖率达到29.2%,沙丘前移速度明显减弱,输沙量减少到53%。1991年以来, 我在大泉分场、北沙窝分场的沙漠中积极开展引水治沙造田,累计开发建设经济林5000亩,栽植防护林98660株,定植各类果树138600株,解决职工就业160多人,社会就业200多人,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昔日的沙漠变成了硕果累累的良田。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精心管理,果品产量和收入逐年提高,仅去年承包果园的108户职工,销售果品200万公斤,实现收入138万元,人均果园收入1万多元。将沙漠化地区的改造和利用推向多维林业,能量循环,物质再生的新阶段,为沙漠化地区的改造和利用创造了成功范例。

三、坚持用项目带动防沙治沙。近年来,我们在干旱沙地上实施了 “中日治沙研究”等7个项目,治沙造林12866亩。其中“中日治沙研究”项目,按照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的造林模式,集沙漠化土地开发、利用和研究于一体,使半荒漠流动沙丘变成人工绿洲,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专家论证,灌溉林区植被恢复率达到85.6%,风速、水份蒸发量、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技术指标均达到了沙漠治理的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的治沙事业赢得了国际声誉。为了实施好这些项目,我们先后自筹1200万元资金,进行项目配套,才使项目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美国、英国、香港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专家、学者前来访问和考察。美联社等20多个国家的新闻媒体实地采访,向世界介绍了我场治理沙漠,实现人进沙退的情况。

四、坚持用兴办企业防沙治沙。为了确保林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我们提出“冲破行业办企业,围绕主业抓副业”的工作思路,做到以林养林,以林促林。先后投资113.5万元建机砖厂、预制厂两个建材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累计实现产值二千多万元,实现利税三百多万元。我们还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成立了一个苗木花卉服务公司和一个绿化造林公司。苗木花卉服务公司成立以来,引种38个,培育各类苗木2366万株,年销售苗木200多万株,年实现收入100多万元,目前已建立骨干苗圃1000多亩。苗木产业成为壮大经济实力的“绿色银行”,为增加职工收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添保治沙有限公司先后承揽了厂矿、街道、单位和宁夏境内的高速公路等100多处绿化工程,解决职工就业160多人,社会就业200多人,累计创收1亿多元,平均每年反哺治沙造林资金3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事实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单一经营,越干越穷,多种经营,威力无穷”

五、坚持改善职工生活增强防沙治沙信心。随着场里经济实力的增强,场领导一班人首先想到的是林场职工,每年四个重大节日场里都拿出近百万元资金,给职工办福利,地处偏僻的6个管理站,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接上了电,看上了电视,有5个管理站铺上了柏油路,装上了电话。职工全部享受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我们筹集资金752万元,为职工新建188套住房,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378名职工搬进新居,结束了住土房、租借房的历史。长期奋战在林业治沙战线上的工人,终于有了风格不同、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我们还采取扶持政策,支持职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职工每养一头牛补贴100元,每养一只羊补贴10元,每养一只鸡补贴1元,每种一亩粮、菜分别补贴10元;职工发展三业积极性高涨,每年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1500余亩,发展牛、羊近千头(只),增加了职工收入,丰富了职工菜蓝子,同时也为果园提供了优质农家肥、改良了土壤,促进了果树的生长,形成了良性立体林业结构。我们十分注重对职工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先后筹资100多万元,支持职工子女到大中专院校上学。10年前的40年间,全场没有考上一名大中专学生,近10多年来,我们采取每考上一名大学生奖一千,考上一名中专生奖500元,考上一名高中生奖300元,在政策的扶持下,先后有58名职工子女考上了高中,26名考上了中专, 21名考上了大学。我们在全场党员中,开展“五五扶贫帮困”活动,要求每两个党员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扶一户贫困户,联系一名长期病号和一名孤寡老人,做好一名后进青年的教育转化工作,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求为他们办一件实事,使全场干部职工扶危济困蔚然成风,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在长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治沙事业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好的班子是振兴林场的关键,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好的干部职工队伍是振兴林场的保障,选好一条致富路子,是振兴林场的根本,完善一套好的经营机制是振兴林场的基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振兴林场的保证。这些年成绩的取得,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靠的是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也靠的是全场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努力、辛勤劳动和精诚团结的结果。今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我场考察工作时说:“你们的工作很艰苦,但是很有意义。”亲切勉励我们继续把防沙治沙工作做得更好。对此,我场将不辜负总书记的教导,认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继续做好防沙治沙工作,采取更加先进地治沙技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自身发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发挥国有林场主导作用,为治沙事业和生态林建设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