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大英县:詹宏志谈学习与阅读--阅读笔记(3)阶段性的读书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32:14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把(詹宏志谈学习与阅读)文章合集阅读完了,比如你还没有读过,强烈建议你去多读几遍。个人觉得内容非常的不错,把学习和阅读的关系说得比较透了,因为是合集,不够系统,应该自己从头整理一下。读完这些内容要比读上几十本书有价值多了。如果你还是找借口说,没有时间,那就等着看我的笔记吧。

21、阶段性的读书计划

在我们人生发展的某个时期,书单有很多随便你挑选,而且也可以修改。但是,如果我们对这阶段有种看法,那可能包含了一点意义。有些时候,如果我们意识到要读书的时间不同,则策略应该要有所差别。

中国历代读书人中,我觉得曾国藩的读书策略最是特别。固然他一开始就已是翰林,他在考试上很顺利,却没有认真读过什幺书。等意识到要认真读书时,已经是大官了,有非常多的工作,非常忙碌,没多久又是兵马倥偬,每天在兵营里运筹帷幄,忙进忙出,读书的时间很少,所以读书的起点很晚。因此,他留下很多谈读书的事。

他读书的观念,我觉得可以称为“掘井论”。他说:“读书譬若掘井”,与其掘井多口而无水,不若专心掘井以得水。这是他的基本想法。

除此,在谈读书活动时,反复提到相同的道理,比如说:要治经则要专治一经,要治史则要专治一史。他下定决心读书的时间很晚,可在诗、文、学问都有所成,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善用时间有关;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利用所有零碎的时间来读书,他不可能等到个完整的时间才来读书,因为这样的时间不会太多。

这例子让我们对人生读书的时期有一点理解:某些时期、某些事是可以做的,某些事则是不能的。

 

22、阅读的第一阶段:技能形成时期

读书是要有技能的,握有阅读的基本条件、技能;技能形成的时期──从不识一个大字到单独完成一本书。

完成一本书是什幺意思?因为对事的理解不是固定,而是一种架构性、结构性的理解。

在读书的过程中,最后,其实是我们和提出讯息的作者间的关系。有些书读起来总让人不明白,这不完全是读书的人的错,是因为,作者用的词句,与我们所理解的,不一定一样,但从这当中,慢慢的得到对不一样字眼的一致性,而达到与作者的和解(come to terms with the author),成就了名词的统一,对作者所说的语言就能了解,共通了。这就是技能形成时期

在这时期最重要的事,是在如何经历一个美好的经验,这是目前为止我对小孩子读书的看法,千万不要用我们觉得有趣的书,来做专断式的经验。小孩子刚开始读书,最重要是让他觉得有趣,虽然他选的书可能让你紧张,如《蜡笔小新》、《七龙珠》之类,这是不要紧的。

以我对读书活动的理解,除非他有过读书的美好经验,愿意手不释卷,才有可能使他成为可能读书的人。

有一些人,因为他读书的时候被限定,这个不能读、那个不可读,而可以读的都没兴趣读,结果使他一生都不再想读书,我觉得这是很大的损失。

所以技能形成的阶段,因技能有限,对书的欣赏、了解的能力与你不同,我们不能做个专断的决定者,要让经验流动,让美好的经验发生,这是儿童读书的发展过程中的第一要务──应该把乐趣,当作第一要务,让他有看书的美好经验!

23、教育的特征

教育的特征就是断裂、跳跃、提升、会变化的,因为人会思考。这就是为什幺,所有做强制性控制的集权主义社会,最后都会面临挑战。

对于集权主义统治者而言,基本上都是严格控制教育思想的,但最后却还是遭遇到抗争或反对声浪。

 

24、阅读的第二阶段:兴趣形成时期

技能形成之后,正是兴趣形成之时,正是他往哪去,你完全不知道的时候。此时,要给予他最多的可看性,要有更多经验的涉略,不要让他太早就说:“我的数理不行,我文史比较好。”或“我只对文史有兴趣其他都不行!”年轻人有读书的欲望,该鼓励他多去涉猎不同的科目,多尝试各种不同的书,说不定在哪本书里,就发现了他的乐趣。

这个时期不要选择,东看西看、漫无目标,才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漂流在大海,没有任何方向,什幺都无法累积,也不完备,什幺都懂一点点,却也都不完全。

25、阅读的第三阶段:集中完成时期

这时就可看出他阅读的方向。不需要揠苗助长、事先帮忙,方向本身会来敲门,到了一定的时间会看出来的。这正是要累积,慢慢地将兴趣往几个方向靠拢的时候,在这时就要把读书分成几个可能的方向,不再像过去的广泛无依,会有两、三个企图有较多的累积态度与过程的目标。

因此新的读书阶段,是用减法而不是用加法。要去除可能性,不再相信兴趣,而要相信完成,因为你知道哪些书非常重要,你有你最想读的书,只有在较小的范围里做选择,才可能读的更充实完整。我们明白没有任何人可以读尽天下书,可以了解所有天下事,只能了解某些事,而这已经是难得的幸运。

了解一点事,读到一点点书,结识某些领域的朋友,已是人生的一大收获了。这一个理解就是集中完成时期。要放弃广泛阅读的想法,要设法拒绝新书的诱惑,对读书人是有一点困难,但很重要,因为这就是如前所述,曾国藩的阶段。他一直的告诉我们,读书譬若掘井,一次挖一口井,千万不要什幺井都挖;治经专治一经,治史专治一史,读书的态度一如此

26、一生的读书计划总结

一生的读书计划,不是指这一生要到达的目的,而是指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一种读书生活,每一个阶段都跟书有关系,让这个关系显得自然、显得无忧无虑,让我们和读书的关系,不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使我们透过书而经历不只一种的生活。

 

27、如何博览书籍

第一,增“快”的方法:

读书“快”,相同的时间也就读得多。读书快,和速读不同;速读是眼睛快,而不是思考快。

阅读者要懂得“检查阅读”的方法,检查阅读又称“略读”或“预读”,它的目标是尽快的掌握一本书的类别、作者企图、书的结构,以及基本论点。

略读者应该大致看一下一本书的“导言”,这里可能隐藏了作者所欲解答的问题。然后看一下“目录”,明白作者推演的过程(目录其实就是作者相像中解答问题的步骤)。然后,大概翻一翻这本书,说出它的大概来。

这个训练帮助你维持敏锐度,淘汰不值得阅读的书,并增加你涉读的数量。

第二,增“多”的方法:

读书时间“多”,读的总量也就多。你每天能花更多的时间,就能读更多书。

你觉得太忙没有时间看书吗?检查一下自己一天中五分钟、十分钟的零碎时间,可能为数可观,你要训练自己“随时进入,随时中止”之读书态度。一开始可能不习惯,一个月就行了;从此,你每天就比别人多出几个钟头的时间读书(虽然那是几十个五分钟拼凑起来的)。

第三,增“久”的方法:

有时候,到三十岁你读的书还不输给同年纪的人;但是到了五十岁,你并没有比自己三十岁读得更多,为什么?因为你觉得你“读完了”,你觉得大学毕业就读完了,三十岁就过了读书的年纪了。事实上,在一场长跑里,前头跑得快并不是获胜的保证,相反的,它是持久战、耐力战。

“博览书籍”本质上就是一场长跑,它比“圈数”,不比“速度”。如果你准备读到七十岁,你会愈老愈有知识,愈老愈有创意。

一个博览的技术,实际上是由上述三种方法组合而成的。一方面,你读而得法,可以快;一方面,你充分运用时间,可以多;另一方面,你读而持久,可以累积–这就是读很多书的诀窍。”

 

28、阅读的美好经验——找回智慧的心

“读书是为求最简单的快乐,从平凡的书开始,有了第一个美好的经验,就会追求第二本好看的书,由浅入深,有能力读更深奥的书,就能享受到更复杂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在于跟书本交往的美好经验;书中世界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累积:当你寂寞无友或年老孤苦无依时,书可以是你最好的朋友。他提出三阶段读书方法供大家参考,分享架构阅读、群书阅读及主题阅读,三种读书境界的乐趣。

 

29、谈的是“读书”

1. 读书要有方法。一如潜水很好玩,但一定要先学会技巧,才能浏览海底美妙的世界。

2. 就像我们的知识,很难说来自哪一本书,我们的知识,可能是几十本书的集合,每一本书都对我们现在的知识有影响,但是每一本书也都不是,造成目前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

3. 国学大师钱穆,是在读水浒传当中,开始阅读的兴趣。詹宏志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从平凡的书开始的。

4. 他说一本书的作用,会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让人读来有乐趣、有梦想。

5. 其实小孩是可以接受复杂的事物,小孩子的语言简单,但是智慧不简单。

6. “读书防老”,他说养儿不一定能够防老,但是读书却可以防老,因为其他的休闲活动,像爬山这需要体力,年纪大了可能做不了,其他休闲例如打麻将,需要找到其他三个人,当年纪越大,牌友陆续往生,也无法打麻将。唯有读书,越老越吃香,因为年纪越大,智慧越深厚,读起来会更有乐趣。

7.改良自己

现在世界变化得很快,发现我们跟不上世界变化的速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没有人有办法可以料理。学习含有改良自己的动机,不仅是上进而已,就像选择配偶,会找条件比自己好的对象,这也是改良自己。学习虽然不需要像寻找配偶一样复杂,也不需要等下一代、两代,个人能立刻通过学习改良自己,让自我感觉良好一些。

 

30、阅读的喜乐 尽在书中

(1)、通过作者和弯弯的经历,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和悲伤

(2)、在阅读中发现世界。

读书不但带着人去看世界,也能从中学会面对世界的方式。我不一定会知道我在找什幺或我要什幺,但每当某个主题吸引了我,我就会不知不觉追溯这个主题一路读下来,直到理解了一个面貌。有些阅读是有目标性、计画性的,但有些就算没有明显的动机,它对人而言,还是一定有个隐藏的意义。阅读经过反刍与消化,会内化成为内在的成分,让你成为不同的人。跟与人接触比起来,我更喜欢从书里面找答案,每当我碰上什幺不懂的问题,总觉得这世上一定会有相关的书籍来解决我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