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3百度百科:对冲基金及其新特点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59:48

对冲基金(Hedge Fund)

对冲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194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有限合作制的琼斯对冲基金。虽然对冲基金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但是,它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冲基金才有了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世界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金融工具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据英国《经济学人》的统计,从1990年到2000年,3000多个新的对冲基金在美国和英国出现。2002年后,对冲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对冲基金的规模依然不小,据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2日报道,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额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

  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对冲基金的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 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己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现在的对冲基金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活动的复杂性。

  近年来结构日趋复杂、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逐渐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这些衍生产品本为对冲风险而设计,但因其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成为许多现代对冲基金进行投机行为的得力工具。对冲基金将这些金融工具配以复杂的组合设什,根据市场预测进行投资,在预测准确时获取超额利润,或是利用短期内中场波动而产生的非均衡性设计投资策略,在市场恢复正常状态时获取差价。

  (2)投资效应的高杠杆性。

  典型的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Levera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对冲基金的证券资产的高流动性,使得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资产方便地进行抵押贷款。一个资本金只有1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贷出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资金。这种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得在一笔交易后扣除贷款利息,净利润远远大于仅使用1亿美元的资本金运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同样,也恰恰因为杠杆效应,对冲基金在操作不当时往往亦面临超额损失的巨大风险。

  (3)筹资方式的私募性。

  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合伙人制。基金投资者以资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管理者以资金和技能入伙,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因而在美国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个合伙人的出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由于对冲基金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由于对冲基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的投资机理,许多西方国家都禁止其向公众公开招募资金,以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了避开美国的高税收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操作的对冲基金一般在巴哈马和百慕大等一些税收低,管制松散的地区进行离岸注册,并仅限于向美国境外的投资者募集资金。

  (4)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对冲基金与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资者、资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监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别。在投资活动的公平性和灵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别。证券投资基金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资产组合定义。即在投资工具的选择和比例上有确定的方案,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组合中股票和债券大体各半,增长型基金指侧重于高增长性股票的投资:同时,共同基金不得利用信贷资金进行投资,而对冲基金则完全没有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贷资金,以牟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回报。由于操作上的高度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杠杆融资效应,对冲基金在现代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对冲基金的运作

  最初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才被用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渐深入,近年来对冲基金倍受青睐是由于对冲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赚钱。从1999年到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损失11.7%,而对冲基金在同一期间每年赢利11.2%。对冲基金实现如此骄人的成绩是有原因的,而且它们所获得的收益并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么容易,几乎所有对冲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经纪。

  价格、交易量被对冲基金所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权为例)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撬动一笔较大的交易,人们把其称为对冲基金的放大作用,一般为20至100倍;当这笔交易足够大时,就可以影响价格;

  第二,根据洛伦兹?格利茨的观点,由于期权合约的买者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即在交割日时,如果该期权的执行价格(Strikeprice)不利于期权持有者,该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这种安排降低了期权购买者的风险,同时又诱使人们进行更为冒险的投资(即投机);

  第三,根据约翰·赫尔的观点,期权的执行价格越是偏离期权的标的资产(特定标的物)的现货价格,其本身的价格越低,这给对冲基金后来的投机活动带来便利(

期权的执行价格是指期权合同中规定的特定价格。举例来说,资产的现市值为10元,该资产的期权合同中,执行价格为8元的期权价格为1元,而执行价格为5元的期权价格可能仅为0.1元。执行价格离现市值约远,投资者对该执行价格的信心越低,导致期权定价也随之降低。 另一方面,对冲基金基本上会选择市值不太高的资产投资,这样可以用财务杠杆带来较大的资产市值变化。 如果对冲基金在投资时能够预见到投资给该投资对象资产带来的未来变动,便可以在较高或者较低的位置购入廉价期权,从而以较少的成本套利)。

 

 

 

  对冲基金管理者发现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点后,他们所掌握的对冲基金便开始改变了投资策略,他们把套期交易的投资策略变为通过大量交易操纵相关的几个金融市场,从它们的价格变动中获利。

对冲基金投资案例

  已经被人们了解的众多对冲基金投资案例中,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价格的扰动引起对实质经济和货币体系的破坏时,这些价格才会向对冲基金期望的方向持续地跌落。同时,被攻击的国家被破坏得越严重,对实施攻击的对冲基金越有利。其结果,是对冲基金与民族国家之间的一次财富再分配。从分配的公正性角度看,对冲基金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接近于垄断,那么它所获得的收入则近乎垄断利润。经济学界所公认,市场作为一个配置资源的机制是有效的,但是,一旦有对冲基金操纵价格,不仅输赢的机会不均等,而且会导致对包括货币体系在内的市场本身的破坏,更谈不上提高市场的效率了。从经济学的价值观来看,既然没有效率,也就缺乏道德基础。因为这种行为导致的财富再分配,赢者的收入不仅以输者同等的损失,而且以输者更大的损失,以至其货币体系及经济机制的崩溃和失效为代价;从全球角度看,都是一种净的福利损失。

  (1)1992年狙击英镑

  1979年始,还没有统一货币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了各国的货币兑换率,组成欧洲货币汇率连保体系。该体系规定各国货币在不偏离欧共体“中央汇率”的25%范围内允许上下浮动,如果某一成员国货币汇率超出此范围,其他各国中央银行将采取行动出面干预。然而,欧共体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政策根本无法统一,各国货币受到本国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时候,连保体系强迫各国中央银行做出违背他们意愿的行动,如在外汇交易强烈波动时,那些中央银行不得不买进疲软的货币,卖出坚挺的货币,以保持外汇市场稳定。

  1989年,东西德统一后,德国经济强劲增长,德国马克坚挺,而1992年的英国处于经济不景气时期,英镑相对疲软。为了支持英镑,英国银行利率持续高升,但这样必然伤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希望德国降低马克的利率以缓解英镑的压力,可是由于德国经济过热,德国希望以高利率政策来为经济降温。由于德国拒绝配合,英国在货币市场中持续下挫,尽管英、德两国联手抛售马克购进英镑,但仍无济于事。1992年9月,德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欧洲货币体制的不稳定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解决。索罗斯预感到,德国人准备撤退了,马克不再支持英镑,于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证金方式大笔借贷英镑,购买马克。他的策略是:当英镑汇率未跌之前用英镑买马克,当英镑汇率暴跌后卖出一部分马克即可还掉当初借贷的英镑,剩下的就是净赚。在此次行动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卖空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英镑,买进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马克,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净赚15亿美元,而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共计损伤了60亿美元,事件以英镑在1个月内汇率下挫20%而告终。


  (2)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其后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试图狙击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加上当局大幅调高息率,使对冲基金的计划没有成功,但高息却使香港恒生指数急跌四成,他们意识到同时卖空港元和港股期货,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获利。1998年8月索罗斯联手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股市和期市,以惨败告终。然而,香港政府却在1998年8月入市干预,令对冲基金同时在外汇市场和港股期货市场损手。(

在香港投资失败后 之所以会流走一大批分析人才 和资金充足后还会出现船大掉头难的情况,是因为

投资没有收益,人才自然会流失:分析师去投行或评级机构,交易员去其他机构或者干脆单干。 机构的资金充足后势必要面临分摊风险的问题,建立与资金较少时相比更为复杂的投资组合是必须的,所以无论是在单笔投资量上还是投资组合构成上,大规模的资金流入流出都将带来更多的麻烦--有时候甚至是能够左右市场走向的。 所以从小资金变为大资金,投资者将面临一个从顺势投资获利的角色转型成为一个诱导市场获利的角色,操纵一个市场或一种产品,想想都头疼吧?)

 

 

 

 

著名的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它们都曾创造过高达40%至50%的复合年度收益率。采取高风险的投资,为对冲基金可能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为对冲基金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都不可能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关于量子基金

  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双鹰基金由乔治·索罗斯创立,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1973年该基金改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额跃升到1200万美元。索罗斯基金旗下有五个风格各异的对冲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个,也是全球最大的规模对冲基金之一。1979年索罗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为量子公司。之所谓取量子这个词语是源于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此定律与索罗斯的金融市场观相吻合。测不准定律认为:在量子力学中,要准确描述原子粒子的运动是不可能的。而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在不确定和不停的波动状态,但通过明显的贴现,与不可预料因素下赌,赚钱是可能的。公司顺利的运转,得到超票面价格,是以股票的供给和要求为基础的。

  量子基金的总部设立在纽约,但其出资人皆为非美国国籍的境外投资者,其目的是为了避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量子基金投资于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凭借索罗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胆识,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场中逐渐成长壮大。由于索罗斯多次准确地预见到某个行业和公司的非同寻常的成长潜力,从而在这些股票的上升过程中获得超额收益。即使是在市场下滑的熊市中,索罗斯也以其精湛的卖空技巧而大赚其钱。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为资产总值近60亿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万美元,即增长了3万倍。

关于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经纪人朱利安·罗伯逊集资800万美元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对冲基金——老虎基金攻击英镑、里拉成功,并在此次行动中获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从此名声鹊起,被众多投资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资本此后迅速膨胀,最终成为美国最为显赫的对冲基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节节攀升,在股、汇市投资中同时取得不菲的业绩,公司的最高赢利(扣除管理费)达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总资产达到230亿美元的高峰,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资中失误,从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日元对美元的汇价一度跌至147:1,出于预期该比价将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罗伯逊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卖空日元,但日元却在日本经济没有任何好转的情况下,在两个月内急升到115日元,罗伯逊损失惨重。在有统计的单日(1998年10月7日)最大损失中,老虎基金便亏损了20亿美元,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机上累计亏损近50亿美元。

  1999年,罗伯逊重仓美国航空集团和废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两个商业巨头的股价却持续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创。

  从1998年12月开始,近20亿美元的短期资金从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总共有50亿美元的资金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投资者的撤资使基金经理无法专注于长期投资,从而影响长期投资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罗伯逊要求从2000年3月31日开始,旗下的"老虎"、"美洲狮"、"美洲豹"三只基金的赎回期改为半年一次,但到2000年3月31日,罗伯逊在老虎基金从230亿美元的巅峰跌落到65亿美元的不得已的情况宣布将结束旗下六只对冲基金的全部业务。老虎基金倒闭后对65亿美元的资产进行清盘,其中80%归还投资者,朱利安·罗伯逊个人留下15亿美元继续投资。

本条目相关文档

  •  对冲基金手册 205页
  •  对冲基金风云录 324页
  •  对冲基金入门 162页
  •  对冲基金-鬣狗还是英雄 9页
  •  对冲基金丶金融风险与监管 18页
  •  第三课题 投资管理: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 28页
  •  像他们一样赚钱——揭秘对冲基金 175页
  •  对冲基金手册——分析和评估不同投资的权威性指南 202页
  •  对冲基金新特点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4页
  •  第三课题 投资管理: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陈志武) 28页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相关资讯

  • 对冲基金为何偏爱中国中型股 2010年11月24日
  • 投资大亨们的最新投资组合是什么? 2010年11月17日
  • 对冲基金经理由空转多赚大钱 2010年11月3日
  • 像约翰·保尔森一样投资 2010年10月12日
  • 华尔街三大空头盯上中国 2010年5月18日
  • 对冲基金下一站:英镑or欧元? 2010年3月8日
  • 欧元去向的几种猜想 2010年3月2日
  • 中国资产市场:“空军”来啦 2010年2月23日
  • 吃过亏的亚洲银行业长了记性 2010年2月8日
  • 投资海外股市应如何分配资金? 2010年2月5日



======================= 

对冲基金新特点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对冲基金是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对冲基金格外受到各国的关注。虽然其后对冲基金遭受到来自各方面谴责和在资本市场上的挫败,但对冲基金一直活跃在世界资本市场中。2004年第一季度以来,由于全球股市债市表现普遍不佳,欧美等海外基金公司销售的传统型基金产品遭受了相当程度的赎回压力,资产规模都出现了“缩水”。但是,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低迷的情况下,对冲基金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需求大幅度的提高。
    据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资料,全球对冲基金管理机构2004年赚450亿美元之多,超过整个美国共同基金业同行的总收入。过去15年里,对冲基金的回报率平均达到了10.5%,比美国国债高出约6%。
一、对冲基金的新特点
与以前相比,对冲基金表现出了新的特点:
1、对冲基金规模迅速成长
英国一家金融咨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全球对冲基金发展迅猛,总共约有9000余只对冲基金,其中美国就有7000多只,管理的总资产达到创记录的8500亿美元。数据显示,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金额在最近两年猛增了25%,仅2004年就增加了72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又增加了创记录的382亿美元。专业调查机构“塔斯研究”预测,按照目前趋势,今年流入对冲基金的资金将达1500亿美元。
从全球范围看,美国对冲基金市场无论规模和数量都占据优势,扩张的速度也最快。欧洲投资者从今年初以来也紧随其后,开始大举进入此类基金。目前,仅伦敦就有约500家对冲基金公司,管理着约1200亿美元的资产。许多大型对冲基金公司在纽约和伦敦两处都设有办公地点。
2、对冲基金大众化
目前,在金融较发达的国家,捐助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已纷纷进入对冲基金领域。以往对冲基金的对象都是超级富豪,现在已经变得很大众化。像养老基金之类的大型机构都开始把金钱投放到对冲基金里去。与此同时,欧洲也开始允许对冲基金吸纳中产阶层的生意。例如,德国在今年初就推出了新的规则,允许接受只有数百欧元的投资者投资到对冲基金上。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为对冲基金筹集资金。任何人只要有两年经验和合适的履历,就能毫无困难地筹集到10亿美元。而新资本的激增将降低对冲基金的回报。
一直以来,对冲基金被视为高资产人士及专业投资者的专有投资产品,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发展壮大。继香港证监会发表了《对冲基金指引》后,香港已经从2002年第四季度起,向普通投资者开放对冲基金的零售。
3、对冲基金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新宠
对冲基金上世纪50年代最先出现于美国,它最初是指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买入卖出的相反市场操作来规避市场风险的投资方式。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对冲基金涵盖的范围已经大大扩展,广泛进入股市、债市、汇市和期权期货领域。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丰富和资金杠杆机制的引入,对冲基金的运作日趋复杂,并逐渐成为一类承担高风险和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对冲基金相对于传统基金而言,投资领域更加广泛,涉及各类金融市场。而且,对冲基金还有准入门槛低、容易设立、规模不受限制等特点,再加上无论行市涨落都有可能赢利的产品特性,因此很容易成为投资者寻求“有保障获利”的首选。
4、对冲基金产品多元化趋势
摩根斯坦利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欧洲的资产管理业务正在朝着两极化发展。一种是向着管理成本相对便宜的指数类基金业务发展,另一类则是专注于开发特殊类型的投资品种,如对冲基金、期货基金和基金中的基金等。但他们强调,只有拥有特殊类型的金融产品操作能力的公司才能抵御投资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冲策略来分散投资风险。这也显示,海外基金业者不能再固守传统,基金产品多元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5、亚洲对冲基金更像共同基金 
对冲基金在亚洲的规模不大,发展速度却非常快。亚洲对冲基金的资产2004年超过550亿美元,高于2003年底时的330亿美元,其中多数新资金来自于北美。 
由于多数亚洲市场都限制或禁止卖空股票,而股票多/空策略的一半内容是卖空股票。与欧洲或美国的基金相比,亚洲对冲基金普遍过多地持有多头头寸。因此,亚洲的部分对冲基金更像欧美的共同基金,而不像其他地区的对冲基金。 
二、有关对冲基金的几个基本问题
    对冲基金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如下一些问题是我们极为关注的:
    第一个问题,对冲基金会选择什么路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首先对冲基金会通过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什么是QFII?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
像长江实业这样的公司在内地有很多投资,以之为代表的港股市场和内地因此建立了紧密联系,所以,QFII成为对冲基金的首选路径。但是,QFII市场规模不大,流通性对于对冲基金来说并不好。
其次,通过直接投资进入。对冲基金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其中主要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种直接投资,通过各种渠道世界各地的对冲基金,包括亚洲对冲基金可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再次,对冲基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以贸易项目的名义进入中国,然后再从事资本运作。 
    第二个问题,对冲基金做多还是做空?长线还是短线? 
    一般来说,对冲基金并不关心短线长线,但通过股指期货或者远期交割,一定有做空行为,而且一定要有融资杠杆。
    很多对冲基金经理看好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主要仍是以做多为主,一些基金已经开始长期持有中石油、长江实业这样在海外上市的股票。实际上,尽管内地上市的A股市场严禁卖空,但香港上市的H股却可以合法卖空。
    至今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6591亿美元。 其中,2004年全年外汇储备增长2067亿美元;过去一季度中,增长了492亿美元。 照此速度,中国外汇储备有可能在今年底超过日本,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抱着这个目的而来的对冲基金。类似这种未必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交易,加上直接投资和假合资等手段,表面上都是合法进入,给外管局和其他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增了很大难度。    
同时,由于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市场的存在,对冲基金并不是一比一进入中国。然而,由于对冲基金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一些人民币远期交割的指数合约,因此资金相当于被放大了很多倍。这是一个存在于中国境外银行和客户间的市场,用美元结算用人民币交易的客户差价,但不真正发生交割。通过指数合约,假如有1亿能够进入内地,最后的效果可能通过杠杆原理,被放大10倍。
    第三,人民币升值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后果,动荡是一定的,但中国目前面临的状况和1997年时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并不一样。东南亚1997年时的问题来自于许多年累计的外债太多,尤其是长债和短债的分配出现问题:拿短外债去投长期资本,拿短外债去投股票。而中国目前并没有在外债上出现问题。      
    可以合法卖空H股的香港正成为大量对冲基金涌入的落脚点,一旦人民币升值,国内房地产市场下跌在所难免。显然, 对冲基金期待着的,不只是QFII额度的扩大,不只是国内股市结构性流通问题的解决,而是国内A股人为做空机制的实现。

三、对冲基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近一段时间,一个传言搅动了中国外汇和资本市场———对冲基金正利用QFII对深沪A股进行卖空交易。这应该包括两层意思,对冲基金通过QFII做空中国股票,从中谋取资本利得;第二,对冲基金通过QFII曲折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对赌人民币升值,谋取汇率变动利得。
(一) 对冲基金对我国外汇市场和人民币的影响
对冲基金是否会通过投资房地产来对赌人民币升值呢?其间存在有两个制约因素。其一,房地产流动性太差,又有很多中间费用。对冲基金不会投资流动性很差的资产,钱能不能汇出去也是问题;其二,财务杠杆太低。“传统的对冲基金最保守的财务杠杆是4倍,投资房产,如果是70%的按揭,财务杠杆才3倍,其中的财富放大效应太小。而目前最广为人知的量子基金等,其财务杠杆均为30倍以上。 
所以,对冲基金近期不会投资中国房地产,他们在海外玩一个封闭的赌博游戏。这个赌博游戏是NDF,即不可交割的远期合约。人民币NDF(Non-Delivery Forward)市场(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存在于中国境外的银行与客户间,目的是帮助未来有人民币支出或人民币收入的客户对冲风险。
 现在全世界金融市场变动的主要力量就是对冲基金。这些钱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法除了人民币远期市场之外,还有日元、韩元和港币、原材料市场、原材料市场制造业的公司等间接做贸易。对冲基金炒的是宏观的概念,至于怎么做,有间接的有直接的,做人民币属于间接方式,就是中国外汇储备一个月涨100多亿对对冲基金也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为日元的市场流动性大,一投就可以走几千亿美金。这就是为什么日元可以走得很快,虽然人民币的盘子不可能有这么大,但也能做,通过期货市场来做,外汇储备增长飞快的原因就在这里。
(二)对冲基金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对冲基金在人民币没有正式升值前仍然滞留在当地市场,大致通过两种途径对我国股市发生作用。
    第一,直接进入股市。具备中资概念的H股和红筹股由于其定价相对较低,具有中国经济未来的高增长预期所带来的增值潜力,特别受国际投资者青睐。大部分对冲基金将流入股市,其中很多资金会追逐中资股的新股。航空、金融、消费类股也是他们近期追逐的目标,如最近就有国际投行机构增持中资航空类股票③。
近几年,一些对冲基金已经开始专门从事中国股票的投资。他们的投资对象大都是在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许多较大的股票都可以卖空,也有各种股票或股票指数的期货和期权供对冲基金调遣。 随着中国股市的开放和进一步发展,包括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股票卖空法规的制定,对冲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将是理所当然的事。正像目前国内许多人认为共同基金是一种旱涝保收的奇妙投资工具,海外的许多人也认为对冲基金是一种旱涝保收的奇妙投资工具。这样的好事当然是不存在的。也许等到对冲基金在国内发展起来的时候,全球的对冲基金的盛宴已散席。
    规模已达5900亿美元的中国证券市场,应引入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工具,同时尽快放开利率制度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未来20年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金融体系之一。国内不允许抛空,但不排除一些境外的对冲基金以其理念、分析等与国内基金结合。
    第二,直接进入房地产市场,间接进入股市。对冲基金通过房地产的投入,抬高楼价,造成房地产行业业绩预测好转,推动此类股票价格上涨。房地产类股在恒指成分股中占很大权重,2004年恒指的几次行情主要是由房地产股率先带动起来的。不过,直接进入房地产市场,将严重放慢对冲基金的流动速度。
总之,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冲基金的运作模式,将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