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3截教天境小怪:气功生活化,生活气功化—庞老师讲课摘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3:29

气功生活化,生活气功化

—庞老师讲课摘选

气功生活化是把气功的要求和具体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而生活气功化则是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气功的根本精神,运用气功意识把日常生活中的生命活动统帅起来。

(一)气功意识贯穿于日常生活。所谓练气功的关键是主动地把精神活动和形体活动结合起来。古人讲: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把精神活动和这些生命活动结合起来。大到形体,小到体内的气机变化,都如此。比如练翘掌动作,开始练功时,脑子里有个翘掌的意念活动,发出翘掌的命令,使形体发生变化,掌翘起来了,而且把全部精神活动集中在翘掌的动作上,这就是精神和形体结合。若于日常生活中,能把意念贯穿到抬腿动作里,精神和形体结合,也就是练气功。生活气功化,要求日常每一个动作都不能随随便便去做。过去练功夫的人连做晃头、扭脸、转身这些动作都是郑重其事的,都是在意念的支配下进行的,把形、气、神结合在一起。每做一个动作,不轻浮,不随便,把意念贯注到形体里面去。我们拿笔写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与捧气贯顶法的拉气动作是大体相同的,加上意念活动支配就是在练功。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把意念活动与形体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能做到生活气功化。包括抡大锤的工人同志,每打一锤都加上意念活动,也是练气功。有的人砸煤,砸三次砸不碎,后来用意念把混元气加进去,一下子就砸碎了。神和形一结合,作用就大了,就能产生一种力量。这就是气功的实质。任何练功的方法,都是给你一个拐棍。懂得了练功的精神实质,对练功的方法可以随时灵活运用。同样是一个流水作业,神与形合可以出功夫,不结合往往容易得职业病。因为外向性的运用意识,把精、气、神分散了;经常把意念集中到一个地方,和形体结合就能出功夫。生活气功化,除了做任何动作都用精神去指挥并与之相结合之外,要经常想着自己是练智能气功的人,要为智能气功作贡献,使自己和智能气功的气场接起来。这样,日常的气功意识就会逐步建立起来,功力就长得快。

(二)留心揣摸包含气功内容的语言。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语言包含着气功的内容。比如“闭关自守”现在成为一个贬义词,其实是指把精神收起来,聚精会神,守住自己。再如“呆若木鸡”这个词是庄子用以比喻练气功的人练得把精、气、神都收到里边去,表面跟木鸡一样,什么神情都没有。在斗鸡时,往往有非常勇猛的鸡外表一看像个死鸡,当对方松了劲,它则把气往外一发,势如雷霆,锐不可挡,一下就赢了。还有“得意忘形”,本是指练功练到非常宁静,内里非常舒服,把形体都给忘了,这是练功很好的意境。荀子说:“人定胜天”,是指人心定了,才能胜天。定,就是把意念定在“一”上,思想集中,专一无二,这是练功的关键。还有过去有“巫医”,现在有巫婆之称。在中国古代医和巫是不分的,古代把医字写成“毉”,下面是个巫。以后有了酒,医生拿酒治病,下面的“巫”慢慢改为“酉”,成为“醫”字。古时写“德”字,双立人的另一边是“直”字,直字下面一个“心”字,表示直心立人便是“德”。有没有德性,就看心眼直不直。说话做事弯弯曲曲,尽说瞎话,就不是德了。“活”字是三点水,加上“舌”,“舌”字是“千”与“口”组成的,古气功家认为,千口水为活,能咽下一千口唾液,生命力就强了。(据查,古之舌字不是千口而是干口,至于如何改为干口不得而知。)另外,还有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心平气和、安神定志、心旷神怡、笑逐颜开、沉住气……等等,都是属于气功词语,认真分析体会,对练功是会有帮助的。

(三)注意体察各种事物的变化。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既要保持事物自身的平衡,又要保持它和自然界的平衡。人、动物、植物无不如此。注意观察便可悟出气功的道理。比如,冬天树叶落了,生命力因冷而收缩,营养集中到根部;春天万物复苏,有了生发之气,外面的生命力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应当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悟出道理来。就是说,要加强哪里的功能,就把精气神往那里集中,这就是练功的诀窍。过去儒家强调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大学》里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是指变革周围客观事物,使人更好地认识它,从而得到知识,同时还要排除内心杂念。只有在安静以后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变革事物,为人民造福,首先要完善自身,修身与定心并进,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必须照顾到客观世界。因此,在体察周围事物时,要用自己的直觉去体察,不要用逻辑推理,更不要加主观意识,这样就符合客观实际了。对此,有功能的就体察得深刻、细致、全面些,功能差的就体察得肤浅、粗糙、片面些。我们练功就是通过体察大自然,来检查自己功夫上进的程度和对生命活动改造的程度。这样就能更好地把自身生命活动和大自然连成一体,从而取得更好的平衡。

体察、认识大自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悟性。老师讲什么,你就做什么,这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地去思考、去领悟。怎样才能悟出道理来?一方面脑子要活一些,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体察事物。在练功中体察自己,包括大脑动念时身体里边是什么样子,体察自己的感受,这是最高层次的体察。比如当你做某件事情时,突然起个念头,该如何如何做。这时要注意脑里起念头的位置、层次,如果能查出来,就是自己的意识活动开始入门了,慢慢就能认识精神活动了。

练功如果仅仅是定时、定点、早晚两个钟头,然后把它抛到九霄云外,一天里头没有一点气功意识,也还是不能很好长功的,还要使气功生活化。气功生活化,不是要整天练气,而是结合工作、学习、生活,把气功内容贯穿到里边去。可以有三种做法:

(一)把练功的感受扩展到生活中去,经常保持练功那种宁静舒适的状态。比如脑力劳动者在看书的时候,可同时搞“三心并合归丹田”,这样不仅不影响看书,还能提高效率。开始做不熟悉,可先不看书,闭上眼睛三心并合,然后慢慢把眼睁开,守着丹田看书,这样记忆力、工作效率都会提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日本有一位叫冈田的气功家,曾出过一本《冈田氏静坐法》的书。他跟老师学跪坐守丹田,老师讲,要想出功夫,练功和平时都要守住丹田。但他一集中精力干事就忘了守丹田了。后来想了个办法,跟他的儿子谈妥,什么时候能打到他的丹田部位是软的(表明没有做意守丹田),就给儿子钱奖励。起初儿子每天都能打到,后来他提高警觉总守着丹田,打到的次数就少了。不到一年,基本上就打不到了。他从这件事情上悟出了道理,把一切意念活动都与丹田结合在一起,功夫就上长。他练了三年便写出了《冈田氏静坐法》一书。智能功不完全主张守丹田,但三心并站庄实际上也是守丹田,也要锻炼时时刻刻守住它。平时手臂做动作,要跟丹田连着,走路时腿也和丹田连着。如果日常生活中能这样去体会,功夫肯定上长得快。这虽是很简单的方法却是行之有效的。有人讲:“一心不能二用”,那是对普通的意识层次而言。智能开发以后,不仅一心能够二用,而且能够三用、四用。这似乎违背了心理学的记忆规律。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人的心理状况,练智能功使智慧向高层次发展,是要摆脱一般人生命活动的规律。

(二)把练功的形体要求运用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把功法中的一些内容和姿势贯穿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去练。比如办公、听课把身体坐正放松;等汽车时,做站庄姿势;骑自行车上身正直,腰微微前塌,全身放松;吃饭时,拿好筷子松肩、坠肘,夹菜叫捧菜贯嘴,加上意念,也可以起到类似捧气贯顶的作用;走路时全身放松练走功,或者两手拉地气,或做“鹤首动作”;站着说话或做饭时,做转腰涮胯;睡觉时,侧身躺或仰式躺练三心并、练揉腹功;看电视时练立掌分指、转腰涮胯、膝跪足面,两手在身前做开合的拉气动作或者练坐功;上厕所也可以练收缩会阴等。在一些不宜做动作的场所可以练叩齿,或者默念“恬憺虚无”、“混元灵通”。这样,在一天当中把练功的姿势、要求都贯穿进去了,练功的时间就长了。

(三)把练功的精神状态延伸到生活中去。智能功要求涵养道德、陶冶性情,经常保持稳定的精神状态,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练。当在生活中受到刺激引起情绪波动的时候,要加强自己对精神的控制能力,这是更高一级的意识活动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时候能把精神控制住,使它不紊乱、不波动,仍然处于安静状态,你的精神控制能力就提高了。王阳明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静。”又说:“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也”(《传习录》)。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练,不仅是练功的融化,而且是更高级练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