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鲜花上门配送:中国A股市场:外资券商难啃的硬骨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00:51
中国A股市场:外资券商难啃的硬骨头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即将成为在华成立合资券商的最新一家外资银行。周四花旗集团和上海一家公司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但正如《道琼斯投资银行家》(Dow Jones Investment Banker) 所述,尽管中国A股市场充满希望,竞争却也异常激烈,即便是瑞士银行(UBS AG)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这样的领跑者也还未获得丰厚的回报。

Reuters安徽省淮北市的一位股民在交易所电子屏幕前察看股市信息。(照片摄于5月12日)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本周宣布,该行成为少数几家试图进军中国蓬勃发展的承销业务市场的外资银行。这则消息突出说明了大多数希望进入这个市场的外资银行取得的进展十分有限,进而说明了中国国内承销商的优势正日益明显。

这个市场的吸引力显而易见:中国内地A股一级市场的规模继续扩张,其2010年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规模比全球任何一个市场都要大: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透露,去年中国A股一级市场的募资规模接近680亿美元,这个数字大约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和纳斯达克(Nasdaq)IPO规模总和的两倍。

尽管拥有强大的全球网络,但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和他们作为簿记行经手的交易规模仍然十分有限。来自中国国内各大券商的竞争则更加激烈。

几年来,瑞银和高盛是获准在华经营业务的唯一两家外国券商。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透露,自2007年以来瑞银在九宗IPO交易中担任簿记行,交易规模为74亿美元。高盛仅为两宗,交易规模为14亿美元。在此期间,按交易规模排名,瑞银在券商活跃度排行榜上位列第六,而高盛仅排名第27位。

但据Dealogic报告说,过去12个月里,A股IPO簿记行排名中,瑞银仅仅排在第15位,市场份额2.7%。虽然同期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在五宗交易中担任簿记行,数量比任何一家外资投行都多,但排名为第19。瑞信(Credit Suisse)排名第39位。

有好几个原因可以解释外资投行相对平庸的过往业绩:

首先,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前十大簿记行全部都是中资券商。自2010年5月以来,按交易规模计算,这十大券商占据的市场份额高达56.7%。

其次,一些国内券商能够调用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在保荐人的数量上,规模较大的中资券商所拥有的注册保荐人数量是合资券商的五到10倍。每一宗交易都需要一名保荐人,且一名保荐人不可同时进行两宗以上的IPO交易,所以本地券商促成交易的能力显然更强。

第三,外国券商对其在华业务可施加的影响必然是有限的。大部分合资企业都是中方合作伙伴持有三分之二的股权。瑞士银行的在华业务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例外,因为这家瑞士公司除拥有在中国一级和二级市场经营的牌照外,还全面获得了其在华业务的管理控制权(尽管不是财务控制权)。

最后,是中国券商变聪明了。商业银行拥有的券商越来越善于利用长期形成的借贷关系,它们如今还能聘用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背景的银行家,提供的薪酬有时与资金雄厚的外国投行不相上下。他们的人才优势在中国企业进军香港股权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也显而易见。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与中金公司的合作起步虽早但却以失败告终,不过高盛却因2004年与提供综合服务的中国券商高华证券成立合资企业而在中国市场占有了先发优势。2006年12月,瑞士银行紧随其后,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成立了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UBS Securities Co. Ltd.)。该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运营多个交易部门。

其他在华开展业务的外国投行进入这一市场的时间相对而言都不算长。瑞士信贷与方正证券的合资企业直到2008年底才获批准。据说方正证券计划准备很快在上海上市。而德意志银行与山西证券的合资企业(后更名为中德证券)是在2009年初获得批准的。去年,摩根士丹利出售了在中金公司持有的34%股权,提前终止了双方的坎坷合作,本来它们准备合作15年,后来大摩与华鑫证券成立了合资企业。而摩根大通(JPMorgan)直到2010年12月才获准与第一创业证券成立合资企业。

据瑞银亚洲投资银行业务的负责人金弘毅(David Chin)说,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显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但需要一定的规模、强有力的覆盖网络和强大的政府关系,才能支持业务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建立。

所以,初来乍到者面临着艰巨的工作。

Philippe Espinasse

(编者注:本文作者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做投资银行家逾19年,现从事写作,并在香港做独立顾问。读者可以访问他的网站http://www.ipo-book.com。作者可能持有与他在文章中所提及公司有关的股票,还可能担任文中所提及公司的顾问,并可能认识被他在文中引用了言论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