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公园门票:财政透明有助缓和社会矛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3:58

财政透明有助缓和社会矛盾


  政府财政收支和预算透明度一直是中国学界和舆论关注的课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项目组周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省级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度没有改善,虽然比前两年略有上升,但整体透明度仍然很低。

  按照计算,各省在100分满分中,财政透明度平均得分只有约24分,去年和前年分别都是21左右。

  而在政府基金中,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项目,透明度更低,只有不足10%的信息公开。

 
   即使是转移支付透明度排名第一的上海市,也只是公开了其中两项的全部信息,和其中一项的部分信息,还有其余7个项目没有公开任何信息。


  作为对照,调查组以相同的113个项目指标对香港、澳门、纽约和大阪等多个境外城市做网络上的搜寻评估,结果都能查到有关的财政信息。


  社会要求政府在用钱事务上保持高度透明的理由很容易理解,但在中国社会实际的执行可能不如外界想象的容易。


  复旦大学学者苟燕楠在刚刚过去的2011上海论坛上,以曾经担任编预算的政府官员经验指出,透明度问题是改革中国政府治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问题不光是政府对百姓不透明,事实上政府内部之间也很难做到透明。


  他说,政府内部不透明,财政部门内部也互相不透明,财政部门对各个委办局之间也不透明,各委办局相互之间也不透明。


  这种近乎一片漆黑的状况长期存在,未必是政府存心要搞黑幕,而是治理能力有问题。有些部门、机关根本讲不清楚自己做了些什么,或者要做什么;另外很多情况是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一旦公开很可能就面临消灭的命运;还有些情况是受限于领导的意志,担心敏感等等而不愿公开。


  金融危机除了暴露各国财政金融体系的漏洞之外,对于中国这样多级政府而且财政信息相对封闭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反思监管体制的机会,而监管体制就包括社会的监督。


  中国今年初刚刚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赶超日本而振奋,达到约6万亿美元,约39万亿元人民币(约7.4万亿新元)。2011年,中央政府一般预算支出规模达人民币10万亿元,不包括社会保障、国有资本经营等等预算,加在一起可能要占GDP的20%至30%以上。


  但97年以来的几次金融危机,中国都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大搞基础建设,扶助国有企业,两年前的“四万亿”俨然成了专有名词。多年来累计债务余额至今达7.7万亿元人民币,去年1万亿,今年是9000亿,略有下降,但债务仍然占预算的一成左右。


  不同部门和背景的人可能对这些数据有不同的“危机程度”解读,比较大的问题是地方债务有多少一直没有人知道。很多单位都在进行各自的评估,得出的许多数据相当惊人,包括一些地方的债务多达财政收入的好几倍。


  财政部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统计,但很多账目如果低层的地方政府都弄不清楚,中央汇整出来的有多可靠就值得关注,只要误差不太大,应该也算是给了全国人民一个比较靠谱的底,前提是要对社会公开。


  外汇储备越来越丰厚的中央可能并不十分担心债务问题。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相信政府预算占GDP的两三成并不过分,债务占一成也不算什么,大家要问的是钱怎么花。


  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GDP主义”,天天都像过年一样要搞新噱头,把身体透支。如果每个器官都在透支,作为整体的人怎么能够养生延年呢?


  花钱多少还不是最大的事,关键是花在哪里?花出去的效果如何?很多发达国家预算占比也很大,但钱都花在与人民相关的公共事务、设施和服务上,中国呢?很多地方连公园都要向百姓收费,一年收了多少、收去哪里都没人知道,民众能不气愤吗?


  财政收支不透明就意味整个政府不透明,而政府不透明也就意味着与越来越精明的民众关系不可能和谐,也会助长矛盾与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