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是国考还是省考:生活中的做人禁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21:39


  做 人 禁 忌

  做人是一个很难的学问。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人不要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不思他人之旧过,则可以此养德疏害。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斤斤计较,永远环会赢得他人的好感。要做一个谦虚的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骄傲是阻碍进步的大敌。

  骄傲使我们谴责那些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改正的缺点,同时使我们蔑视那些我们自己不具备的好品性。骄傲激起我们的嫉妒之心,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方法去节制它。

  人们总是不会缺乏骄傲的理由,一件新衣服,一种新发型,都能引起他们的骄傲之情。骄傲和虚荣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弟,虚荣的结果常常是骄傲,但骄傲并不以虚荣为理由,即使你已经放弃了虚荣心,你仍然会骄傲。

  从前,太阳光秃秃的,特别难看。所以,太阳整天愁眉苦脸的,特别伤心。天神知道了这件事情,就特别想帮助它。可是天神没有这样的法力,只好看着太阳伤心了。

  一天,太阳到东海边喝水,东海龙王知道了太阳光秃秃的不好看,于是把自己的一个变身法宝给了太阳,并说:“你想变漂亮,就必须把法宝飘上天空,许下心愿。”太阳谢过东海龙王后,把法宝飘上天空,许下让自己变漂亮的心愿,太阳一下子变成了五彩颜色,果真实现了它的愿望。

  可是,自从太阳变成五彩颜色之后,就非常得意,天天干坏事,天天炫耀自己怎么怎么的美,东海龙王知道了这件事,立刻把法宝的力量吸了回去,并且对太阳说:“以后,你一定要处处做好事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成绩不能骄傲,或做人不能骄傲。骄傲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它让所有人都分享到它的“恩泽”,只是每个人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表现它罢了。我们常常批评别人太过骄傲,但是却看不到自己同样的品性,如果你自己没有骄傲之心,就不会觉得别人的骄傲是种冒犯。

  骄傲有很多的害处,但最危险的结果就是让人变得盲目,变得无知。骄傲会培育并增长盲目,让我们看不到眼前一直向前延伸的道路,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到达山峰的顶点,再也没有爬升的余地,而实际上我们可能正在山脚徘徊。所以说,骄傲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大敌。同情我们敌人的不幸,常常更多的是由于骄傲而非善良,我们之所以对他们表示同情并不是我们出于安慰的好心,而在很大程度上为了显示我们比他们高一筹。

  曾经有一个学者,学富五车,精通各种知识,所以自认为无人可以和自己相比,很是骄傲。他听说有个禅师才学渊博,非常厉害,很多人在他面前都称赞那个禅师,学者很不服气,打算找禅师一比高下。学者来到禅师所在的寺院,要求面见禅师,并对禅师说:“我是来求教的。”

  禅师打量了学者片刻,将他请进自己的禅堂,然后亲自为学者倒茶。学者眼看着茶杯已经满了,但禅师还在不停地倒水,水满出来,流得到处都是。“禅师,茶杯已经满了。”“是啊,是满了。”禅师放下茶壶说,“就是因为它满了,所以才什么都倒不进去。你的心就是这样,它已经被骄傲、自满占满了,你向我求教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这件事情传出后,顿时成为一段佳话。谦虚是一种美德,一种高尚的情操,所以高尚的人必然谦虚。

  19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去度假,但他并不是单纯的四处游玩,而是每天仍然背着画架到瑞士各地去写生。

  有一天,贝罗尼正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站在他身边看他画画,还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没有反驳,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又遇到昨天那三位妇女,她们此时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那三位英国女游客看到他,便朝他走过来,向他打听:“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致意,回答说:“不好意思,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又想起昨天不礼貌的行为,都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骄傲常常改换自己的角色。就其情感实质来说,我们分不清自豪与骄傲有什么本质区别,说白了,自豪无非是骄傲的又一种扮相罢了,只是更具伪装性,让人看不到它的本来面目。骄傲和其他人类的特质一样有它的古怪之处,比如我们常为自己勇于承认错误而感到无比骄傲,骄傲这时似乎又成为对我们错误和缺点的掩饰。骄傲的人,往往用骄傲来掩饰自己的卑怯。骄傲是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个方面或领域有卓越价值的肯定,是人对自己成绩的认知。骄傲是人难免的情绪,但过度的骄傲就是高傲。一个心怀高傲的人,是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他们都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但这些人都忘了,高傲的人只能让人厌烦,要知道人外有人,太过骄傲只能自取其辱。

  不要卖弄自我

  托马斯?肯比斯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从不关注他的名誉高度的。”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也就不会抱怨自己命运的悲惨。相反追慕虚荣的自我卖弄,是一种腐蚀人类心灵的通病,没有人在一生中能够完全不受它的影响。

  许多人都有一种虚荣的心理,在无意中获得了一件心爱的宝物,或办成了一桩得意的事情,往往爱在人前炫耀一番。这种炫耀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卖弄,这样一来,别人知道自己拥有了宝物肯定会投以赞赏和羡慕的眼光,而且自己还因为有这样一件宝物,办成了一件漂亮的事而沾沾自喜。

  有了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拥有的好东西露给别人看一看,把自己的得意之事说给别人听听,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如果炫耀的心理太炽热,想听好听、奉承和赞美之话的渴望太强烈了,人就陷入了“卖弄”之歧途。而这种卖弄有时就像是毒药,会让你上瘾,最后失去做人的本性。

  那些卖弄者往往矫揉造作,故意要显露某些东西,企盼获得他人的喝彩,以满足自我的虚荣之心。这种人生状态虽不会给人带来什么灾难,但却常常引发他人的厌恶,甚至鄙视,且易养成自我骄傲自满的心理,于人生的发展大大不利。

  一位质朴的农夫,在田里拾到一个非常脏的卢布。有人对他说:“只要你情愿,我们就用三大把五分的硬币跟你调换。”“不!”农夫想,“我一定要让你们出价更高。如果我略施小计,你们会争着抢着出大价钱来买哩!”于是他找来了铅粉、树皮和砂纸,先把金卢布在砖上磨着,再用树皮刮着,然后用砂纸和铅粉擦着。最后,金卢布变得金光闪亮,可是却没有人要,因为它的重量减轻了,价值也降低了。

  有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向这位质朴的老农看齐,好卖弄自己。我们往往把各种徒有其表的时髦当成典范。因此,当你为质朴的灵魂撕去粗野的外表时,千万不要糟蹋了他们善良的品质,而只落得虚有其表的光彩,到头来不但品质没有提高,反而以糟粕代替了精华。

  好卖弄的人往往都是虚荣心很强的人。虚荣是你心灵深处的魔鬼,使你变得自负,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些人私底下常常十分无奈,但还是拼命想出风头,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一旦真相大白,他们便无地自容,失去信心,放弃了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的机会,到头来,虚荣带给他们的只有失败。其实,这些人是在玩一场注定要失败的赌博游戏,他们将变成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到最后处处碰壁,夜不能寐。

  当你视荣誉为虚无的时候,你的荣誉是实在的;当你唯名利是图,视荣誉为至宝的时候,你的荣誉是虚无的,是心灵堕落的表现。你没有荣誉时追求虚荣,虚荣可以助你,成为你生命的动力;你为了私欲而贪图虚荣,虚荣可以害你,成为你生命的累赘。因此不要带着这些负累去面对你漫长的人生之路。以一颗轻松、纯净的心态去面对。那时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之路充满了阳光。亲爱的朋友们,丢掉你那颗虚荣的心吧,我们要像元代王冕《题墨梅》诗中说的那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在别人面前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使我们过分关注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缺点和不足,促使我们认为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没有什么是尽善尽美的。

  “吹毛求疵”的意思是你在仔细观察寻找哪里有需要固定和修理的地方,也就是找到生活的破损和缺陷,然后或是尽力去修补它们,或是至少向别人指出来。这一癖好不但会使别人疏远你,它也会使你感觉很糟。它鼓励你去考虑每件事和某个人的不当之处,尤其是你不喜欢的地方。

  克鲁斯不是个引人注目的人。他本可以悠闲自在,安安静静地生活,然而,他偏要一刻不停地向人“介绍”自己。当他说杰克长得太高时,同事情不自禁地看了看克鲁斯。虽然他们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相识,同事却发现,克鲁斯实在太矮,好像发育时期父母亏待了他。当克鲁斯讲汤姆的眼睛看着让人恶心时,同事才注意了克鲁斯的眼睛,并拿他的眼睛和汤姆的眼睛作了对比。这才吃惊地发现,相比之下,原来汤姆的眼睛是那么清澈,那么明亮。克鲁斯总说大卫有个难看的塌鼻子,却没有注意到他自己脸上的肉团也不怎么样。在他说欧文的牙齿是“豁牙啃西瓜”,却忘了他自己的门牙间那条气魄开阔的“巴拿马运河”。他在挑剔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相应地关注到他的缺点。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事和朋友,尽量找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吧!不少人为完美而吹毛求疵,结果反而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由于过分注重一些毫无价值的生活细节,他们自我折磨,以至于精神萎靡,心境恶劣,疲惫不堪。你要是领悟以下几点,你的生活会变得轻松些。我们凡事应该看开一点。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弄得清清楚楚,也没有什么意义。至于有些并不太重要的事情,基本了解也就可以了,更不必钻牛角尖了。只有对小事看开了,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大事,进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样,心境也就自然变得舒畅起来了。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应该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你吹毛求疵,是因为你把许多无足轻重的事情看得太重要了。实际情况肯定并非如此。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视和谨慎处理的是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机遇和挫折。人没有必要处处留神,那只会增加你的负担。当你发现可能遇到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时,你会发现吹毛求疵不过是一种可笑的心理。

  忌用鼻音和尖音说话

  声音就像是语言的衣裳,它能完全表现一个人。粗浊或优美的品格,在粗浊或优美的声音中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语言是我们的思想及情感的表达方式,是来自一个人心底的声音,没有语言作为工具,我们的思想及情感就表现不出来。一个人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说出自己,但却多数能鉴别及透露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无意间,在别人的眼前,他往往以每一句话、每一个语音来描绘自己的轮廓与画像。

  如果你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而你又不知是何原因时,录下你的声音,可以帮你了解自己与人沟通时的风格。在公司的会议上,作为领导往往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无法让雇员们参与到讨论中来。很多人都在抱怨员工的工作态度消极或是缺乏责任心,但是也许问题不在员工的身上,而在于领导者自身。具体地说,就是你的沟通方式不对。

  声音是你传达给别人的第一个讯息。尖利或粗暴刺耳的声音给人的印象是反应过火、行为失控。从某种角度来讲,声音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媒介,通过它可以赢得别人的注意,能创造有益的氛围,并鼓励他们聆听。因此说话时和缓的语调和圆润的声音往往会给别人留下极好的印象。

  人在通过说话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时,最要不得的是两种表达的声音:鼻音和尖音。用鼻音和尖音说话,在交往中具有破坏性的效果。用鼻音说话,尤其是初次与人交谈时,往往会给人一种无精打采的厌烦之感。而用尖音给人的感觉是不愉快的。因为尖音刺耳,使人神经紧张,容易破坏谈话的气氛。

  纠正鼻音必须努力减低心理紧张,放松你的下颚、舌头,张开喉咙,使声音可以由此散发,而不从鼻孔中遁出。此外,平时还应多作放松喉咙的训练。尖音的消除当然也离不开心理因素,因此要做到心平气和。另外一种矫正的方法就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了,思想也就放松了,说话时的语调也就随之变得柔软了。这样你就不会因为你的声音而打断你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可能性。你的人际交往也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中国有“逆鳞”一说。逆鳞就是龙喉下直径一尺的地方,传说中的龙身上只有这一处的鳞是倒长的,无论是谁触摸到这一部位,都会被激怒的龙杀掉。人也是如此,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地位、权势、风度多么傲人,也都有不能别人言及、不能冒犯的角落,这个角落就是人的“逆鳞”。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疮疤”,是他们在社交场合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语加以攻击。中国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触及了这块伤疤,他都会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反击。他们都想获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陈胜,就特别忌讳别人提及自己“地主家长工”的出身。他的几位患难兄弟就因在他面前无意提起他“庄稼汉”时期的事情,而触犯了他的“领袖形象”,戳到了他的痛处,招来杀身之祸。

  三国中的英雄刘备是个“少须眉”的形象。在古代,胡子和眉毛稀少的男子被人认为是没有男子汉气概。刘备刚到西蜀时,曾被刘璋手下胡须茂盛的张裕取笑嘴上没毛,令他十分恼火。等后来他赶跑了刘璋成为张裕的主子的时候,终于找了个借口,把张裕杀了。由此可见,虽然刘备表现得有些心胸狭窄,但张裕说话尖酸刻薄,讨得一时的口头便宜,不懂维护他人尊严才是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所在。

  在封建社会,大兴“文字狱”就成为了统治者的一块“遮羞布”。只要触犯了当权者的禁忌,就会丢了自家性命,严重的还会招致灭门惨祸。人在吵架时最容易暴露其缺点。无论是挑起事端的一方还是另一方,都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缺点并产生了敌意,敌意的表露使双方关系恶化,进而发生争吵。争吵中,双方在众人面前互相揭短,使各自的缺点都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某公司的一个部门里有两位职员,工作能力难分伯仲,互为竞争对手,谁会先升任科长是部门内十分关心的话题。但这两个人竞争意识过于强烈,凡事都要对着干。快到人事变动时,他们的矛盾已激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好几次互相指责,揭对方的短。科长及同事们怎么劝也无济于事。结果,两人都没有被提升,科长的职位被部门其他的同事获得了。因为他们在争执中互相揭短,在众人面前暴露了各自的缺点,让领导认为两人都不够资格提升。

  办事聪明的人会及早预料到上述结果,不会冒冒失失地挑起争端,反而会做好表面文章,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是富有好感,凡事为他着想。《菜根谭》中有句话:“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不思他人之旧过,则可以此养德疏害”。只要你对他人心存厌恶,再巧妙的方法也不能掩盖,而假装出来的友善终有一天会让你自食其果。

  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成为敌人也可成为朋友的,而多一些朋友总比四面树敌要好。把潜在的对手转化为自己的朋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言论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们一样也有忌讳心理,有自己与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区”。我们常说的瘸子面前不说短、胖子面前不提肥、“东施”面前不言丑一样,对让人失意之事应尽量地避而不谈。避讳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朋友的态度问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自己留口德,就是避免了“祸从口出”。

  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懂得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谷之王。圣人若想领导人民,必须谦卑服务;圣人若想引导人民,必须跟随其后。

  人们都喜欢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没有人喜欢接受推销,或被人强迫去做一件事。人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东西,或照自己的意思行动,希望别人在做事时征询自己的愿望、需求和意见,不喜欢别人妄下主张。但是有些人做事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一点,那是因为他们做事的时候,被一种占有和控制的欲望驱使着,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意愿从事。但是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往往会落空,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他人支配。

  韩敖东专门从事将新设计的草图卖给服装设计师和生产商的业务。3年来,他每星期,或每隔一星期,都前去拜访纽约最著名的一位服装设计师。“他从没有拒绝见我,但也从没有买过我所设计的东西。”韩敖东说道,“他每次都仔细地看过我带去的草图,然后说对不起,韩敖东先生,我们今天又做不成生意啦!”

  经过150次的失败,韩敖东体会到自己一定是过于墨守成规,所以决心研究一下人际关系的有关法则,以帮助自己获得一些新的观念,找到新的力量。

  后来,他采用了一种新的处理方式。他把几张没有完成的草图挟在腋下,然后跑去见设计师。“我想请您帮点小忙。”韩敖东说道,“这里有几张尚未完成的草图,可否请您帮忙完成,以更加符合你们的需要?”

  设计师一言不发地看了一下草图,然后说:“把这些草图留在这里,过几天再来找我。”3天之后,韩敖东回去找设计师,听了他的意见,然后把草图带回工作室,按照设计师的意见认真完成。结果呢?韩敖东说道:“我一直希望他买我提供的东西,这是不对的。后来我要他提供意见,他就成了设计人。我并没有把东西推销给他,是他自己买了。”

  发生在汤姆医师身上的一个例子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汤姆医师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家大医院工作,医院需要新添—套X光设备,许多厂商听到这一消息,纷纷前来介绍自己的产品,负责X光部门的汤姆医师因而不胜其扰。

  但是,有一家制造厂商则采用了一种很高明的技巧。他们写来一封信,内容如下:我们工厂最近完成一套X光设备,前不久才运到公司来。由于这套设备并非尽善尽美,为了希望能进一步改良,我们非常诚恳地请您前来拨冗指教。为了不耽误您宝贵的时间,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马上开车去接您。

  “接到信真使我感到惊讶。”汤姆医师说道,“以前从没有厂商询问过他人的意见,所以这封信让我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那一星期,我每晚都忙得很,但还是取消了一个约会,腾出时间去看了看那套设备,最后我发现,我愈研究就愈喜欢那套机器了。没有人向我兜售,而是我自己向医院建议买下那整套设备的。”

  事实证明,事先征询意见比自己擅自作主张,把意见强加给别人要好的多。中国的圣人老子曾经说过一些话,也许对今日的许多读者会很有益处: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懂得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谷之王;圣人若想领导人民,必须谦卑服务;圣人若想引导人民,必须跟随其后。因此,圣人虽在上,而人民不觉其压力;圣人虽在前,而人民不觉有什么伤害。人各有志,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当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产生分岐时,你是经常自以为是,还是考虑他人的意见,很多人都选择前者,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者,他们更加碍面子,不尊重他人的意见。就不知这样做一是对自己不利,如果他人的意见是正确的,没听取就会得不到正确的信息;二是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造成人际关系上的负面影响,每个人不可能万无一失,事事通晓,为何不用心考虑他人的意见呢?

  用强制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你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期待的更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方法,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尊重他人的意见,采纳别人的意见,对双方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我们做事切不可专横,要给身边的人多点友善,多点尊重,多份理解,多份聆听,多份关怀。吝啬是社交中的一堵墙

  吝啬是一堵墙,这堵墙的唯一作用就是把别人的友谊挡在墙外。要想在社交中赢得友谊,就必须自己动手,把这堵墙拆除。

  吝啬是人性的一种贪念,是社交成功的大敌,它与社交的基本理论相违背。无论什么时候,社会交往都要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只想索取,不愿付出,是无法在社交这个圈子里生存下去的。吝啬的人必然贪婪。这种人的思想往往是一个单向系统,只会想着自己的索取,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付出。

  吝啬,实际上是一种心态,不仅表现在财物方面的,还表现在情感方面。“惜金如命”、“一毛不拔”都是吝啬鬼的鲜活写照,但这主要是指财物方面的吝啬,而情感方面的吝啬是指只求别人关心自己、照顾自己,对别人的感受和困难却漠不关心。不管是财物方面还是情感方面,吝啬向来为人所不齿。所以没有人愿意与吝啬的人来往。

  有个米店老板,有一次,他雇了一个男孩给他干活,答应一个月付给他300元。到了该付工钱的时候,米店老板对这个孩子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找来两件东西,一件是‘啊’,另一件是‘哇’。”小男孩听了,心里一怔。他边走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假装到市场上去转了一圈,回来时给老板带回一条小口袋,里面装了一些蝎子和蜈蚣。“我把‘啊’和‘哇’都给你拿来了,你自己把手伸进口袋里去拿吧!”老板非常惊讶,但还是把手伸进了口袋里。蝎子和蜈蚣一起咬住老板的手,他疼得惨叫了一声:“啊!”孩子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里面还有‘哇’呢!你快拿吧!”老板再也不敢伸手了,只好老老实实地把300元钱给了那个小男孩。

  这只是关于吝啬的一个小故事,你看了以后,一定觉得好笑。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与那些吝啬的人打交道。与这种人接触过一两次之后,就肯定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但是吝啬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生命的存在和成长,需要吃喝穿住,所以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人们对财物的需要,本来只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可是,有些人对财物有一种特别的嗜好。对于他们来说,财富是越多越好,不是他的,他竭力追求,一旦到了手,就决不放手,该给别人的,也不愿给。这就是吝啬。说到底,吝啬的人是因为把财富看得太重,觉得财富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当然,人在社会上生存应该具备必需的物质保障。但是,过度追求财富,却大可不必。做人还是要慷慨一些好,将心比心,你对别人的慷慨付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你。这就是人际交往的互动原则。

  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圣人叫做许由,住在深山里,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当时的帝王虞舜听说他的大名,跑到山里对许由说:“太阳出来了,就用不着火把了;天降甘霖了,池子里的那点积水就没有多大用处了;如今有您这位圣人,我这样笨拙的人也就不应该占据帝王的位置了。许由先生,请您来做治理天下的统治者吧!”

  许由哈哈大笑,说:“我看不必吧。您的才能,足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很好。我看根本用不着我来做什么事情。再说,做帝王对于我有什么用呢?难道我需要财富吗?你看看河边那些田鼠吧,满河的水对它有什么用?它只要把肚子喝饱就够了。你再看看树上那些鸟儿吧,那么大的树林对它有什么用呢?它睡觉的时候只要有栖身的鸟窝就够了。天下之大,对于我许由又有什么用呢?我每天只要有填饱肚子的粮食和一小块用来居住的地盘就够了。尊敬的舜,您还是回去吧,不要再来干扰我了!”

  就像许由说的这样,人生在世,吃喝穿住,无论多么富有,也只能用上那么一点儿。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人们过着艰苦的生活。只是让你明白财富虽然重要,但决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它代替不了所有的东西。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斤斤计较,永远不会赢得他人的好感。有付出才有收获,在感情方面,也不要太吝啬。人们之间的感情是在相互帮助和相互关爱中形成的。如果在别人因孤独而需要你慰藉的时候,在别人因困难而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置之不理,那么,在你自己孤独和困难的时候,就不会得到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你有做你想做的事的自由,但切勿多管闲事。对别人爱管闲事,有时也难免伤人。俗话说:“管闲事落不是。”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只猴子十分热心地把一条鲤鱼从水里捞上来,放在草地上。

  麻雀惊奇地问它:“你到底在干什么?”

  猴子得意地答道:“你没看到它快淹死了吗?我正在救这个家伙。”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笑话,却是爱管闲事的人的生动写照。所谓“管闲事”就是管了别人不需要你管的事。管闲事与管所当管的事的最大差别,在于对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有所不同。中国有句古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剔除千百年来人们加给它的种种自私自利的理解,实际上倒是比较容易反映人际关系应对的微妙之处的。管所当管与“管闲事”之间,有时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有些人往往过分出于好心而跨越了这一步,变成让人讨厌的角色。

  李维是个热情开朗的人,非常热衷于为他人解决家庭纠纷。一听说亲戚朋友中谁家有事,就到人家那里做说客。其实事情根本没那么严重,只是夫妻间常有的小矛盾而已,但是热情的李维非常卖力地去给人家调解。弄得人家理她不是,不理她也不是。常常是好心帮倒忙。有些很简单的事情,反而被她弄得一团糟。总是要闹到很尴尬的地步,才肯收手。

  爱管闲事的人,他们的消息往往非常灵通。一听说同事中有哪两个感情陷入僵局或亮起红灯,往往不请自到,自愿充当说客,弄得人家理她不是,不理她也不是,结局总是不欢而散。这就叫“好心帮了倒忙”,更主要的是,这种人容易被人利用,可能被人拿作枪使。

  就像歌词中唱得那样,“你的热情就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这份热情的温度燃烧得太高,就会烫到你身边的人。让他对你避而远之。有很多人交际非常广,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可就是口碑不好。原因在于过分热衷于为他人的私事而费尽心力地做调解。岂不知,家丑不可外扬,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家务事被他人知道,更不想让别人过分地干涉自己的事情。这种人是被盲目的“热情”所驱使,根本不知道真正应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他们的“热情”便常常为人们所避之唯恐不及了。

  但是,爱管闲事的人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时候会出于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是种虚荣的心理。想什么都管,什么都干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强大,只有自己才能做,别人根本处理不了。因此在生活中就想以别人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无论什么事都要按他自己的思想,按自己的方式强加于他人,去做事情,却不知已经埋下了无穷的祸根。

  人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点的外部因素都有可能产生不能预测的结果,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心或无心,造成他人的伤害,因此人们要管好自己,少管别人的闲事。

  是非终日有,不传自然无

  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只有持有局部见解的人,才看不见“道”而谈论真伪;只有喜好争辩的人,才不理解朴素之言而谈论是非。

  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成了是非之地。人生在世,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是非总是讲不清的,甚至连自己也是分辨不清的。对是非避之唯恐不及,没有必要纠缠于分不清的是与非。

  有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自己走着进城。”于是父亲马上让儿子骑上驴子。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自己骑驴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了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亲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上述故事中的父亲就是深为那些“是非”所累。到头来弄得自己不知所措,失去自我的判断能力。最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有相信“是非”的,就有搬弄是非者的用武之地。所以,与其说“是非”是人为杜撰出来的,不如说是由人“信”出来的。有了是非,原本亲密无间的好友可以反目成仇;没有是非的空间则让人感到耳根清净、心情舒畅。既然如此,就不要去相信搬弄“是非”的人,去传播伤害朋友、影响和谐的那些“是非”。

  杜绝“是非”的人会在听到他人议论自己朋友的时候遏制“是非”的传播,更不会把“是非”传到朋友那里。因为真正的朋友只是希望对方快乐,而不愿意让朋友因为听到那些“是非”而生气。

  有些人传是非是为了贬低别人,烘托自己。某单位召开职工大会,厂长很神秘地宣布:“据可靠消息,某兄弟厂今年亏损300万,下岗150人。”完了,还要附加一句“这是内部消息,外面不要乱张扬,”其实此地无银三百两,巴不得大家好好地宣扬。有些人就有此陋习,在他看来这似乎就是表彰他自己的功绩,其实他自己亏损多少,可能他自己连算都不敢算。这种人一旦发现了别人的错误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胜利,绝不会忘记大肆地宣扬出去。是非就是这么产生的,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兄弟厂时必定会造成那里的人心涣散。

  在我们的企业中,总会有一些人不支持构筑组织的积极能量和良好的工作气氛,相反还去传播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或是某位领导同事的谣言。他们聚在一起就很兴致勃勃地谈论不在场同事的是非,添油加醋。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假的也被传成了真的。其实,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是很不明智的行为,既是对他人的不礼貌不尊重,也是对自己形象的一种损毁,害人害己。如果不巧又恰好被当事人听到,那么你就成了“活靶子”,凭空为自己招来忌恨,你就成了众矢之的。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去传播“是非”,那么最好的办法就看好自己,停止“是非”的传播,让自己的耳朵不去听“是非”。这样就会远离了“是非”小人了。

  逝者如斯,时不待我

  纳尔逊侯爵曾说:“我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守时,与人约会时我习惯提早一刻钟到达,准时是国王的礼貌、绅士的职责和商人的习惯。”

  在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约会。谈恋爱时与情人约会,谈工作时与老板约会,谈生意时与客户约会,可见约会无处不在。只要有约会就会涉及到时间的问题,不管约会是你提出来的也好,是对方提出来的也好,你都需要比约会者提前几分钟到达约会地点,这一点很能表现你的诚意和礼貌。如果是你提出的约会,即使你准时到达,如果对方已经在等你,对方心里会想:“是你提出的约会,自己还比我晚到。”这样一来,你的诚意在对方心中会大打折扣。此外,要是你比对方早到的话,可以先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酝酿一下和对方见面的话题,准备越充分,越能顺利达到约会的目的。

  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珍贵,尊重别人的时间就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基本尊重。佩里安德曾经说过:“拖延就是偷时间”。

  李平是出了名的迟到小姐,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想要约她见面,最好在预定的时间再推迟半个小时,否则你是不会在预定时间看到她的。一次李平的好朋友过生日,通知所有人晚上六点到,但是六点半的时候李平还没有出门,等她来的时候,生日宴会几乎结束了。对此,李平的解释很简单:“我忘了时间,反正我来了”。

  大学毕业以后,李平到一家外企应聘,第三次面试的时候,对方要求她早上九点到公司,但是九点半的时候,李平才匆匆赶到,对自己的迟到,李平的解释是因为堵车。负责面试的经理很不高兴地说:“你明知道北京的交通不好,容易堵车。为什么不提前出门?”无论李平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她依然失去了这份难得的工作。

  无论是什么原因,约会时迟到或让别人等都是不良的表现,你会因此被认为是不讲原则、不守信用的人。也许你约会迟到,让别人等待的原因,多半与工作忙不忙,路上交通是否顺畅,以及多早就开始准备出门无关。或许,你认为迟到了,让别人等会儿,借由“等”的过程,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别忘了,不能严格地遵守时间,是对你个人信用的极度摧残。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年轻时跟一个姑娘谈恋爱,他被那姑娘深深吸引住了。有一次,俩人相约在一个水果店门前见面,田中角荣提前几分钟就到了,他四下瞧瞧,空空荡荡,不见那姑娘的身影。田中角荣翘首以待,左等右盼,对方还是迟迟不来,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田中角荣不由得惋惜起来,他为空耗的时间而惋惜,又为对方失约的无礼而恼怒,他暗暗打定主意,最多只能容忍她30分钟。真是无巧不成书,到了31分钟那姑娘才来,超过田中角荣内定标准一分钟,此时田中角荣已看到女友前来赴约的身影。但他还是不能容忍她的不守时间,毫不犹豫地招手叫住一辆出租车扬长而去,等那姑娘发现田中角荣的身影并赶上来时,只能看见远去的出租车扬起的尘土了。田中角荣认为不守时的女人不值得他爱。从此,这个曾经使田中角荣一度十分迷恋的女人,被他从心头永远抹去了。

  让别人等,不准时赴约,会失去很多机会。相恋的人会失去爱情,上班的人会失去工作,做生意的人会失去赚钱的机会。不准时赴约,让别人等不是一个好习惯,这样做不仅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还会令你与成功无缘。

  由于现代生活紧张忙碌,很多人在约会时姗姗来迟,有的人甚至认为不准时赴约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但更多的情况下不准时赴约是因为不守时。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不准时赴约都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守时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约会迟到,会留给别人毫无诚意的印象。约会守时是很必要的,既节省自己的时间又节省他人的时间。因此,你要想成为一个让人尊敬和信任的人,就要遵守你所拥有的宝贵时间,做一名成功驾驭时间的主人。

  不要做一个只会说话不会听话的人

  沉默,有时它也是一种策略,迫使对方说话,而自己却有一种主体感和独立感。诚挚地聆听别人的倾诉,不只是一种同情和理解,不只是一种单向的付出,更是一种关爱和礼貌。

  一个人为人处世,做每件事情,时时刻刻都要讲究一个用心。做一件事,如果不是经过心中反复考虑才决定的,那肯定是一种任意鲁莽的行为;与人交谈,如果没有用心去听,很快会惹来朋友的不快,以至拂袖而去;同样,课堂的学生上课时没有用心地去听老师讲课,这一节的内容知识肯定没有掌握,以至到考试时,才抓耳挠腮。因此,时时刻刻都要三思而行,要用心去听、去看、去学,才能不鲁莽行事,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人们一致认为,善于倾听的人,别人欢迎,自己长智。而善于倾听的人,往往又善于沉默。善于沉默也是正确判断的基础,它会让你细心地倾听他的人意见。积极倾听的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包括具体的知觉、态度、信仰、感情以及直觉都或多或少地投人到听的活动中去,从而集思广益。

  空白之处,能给人以联想、思想;沉默之中,能蕴含万语千言。有时,保持沉默会比解说辩护更为有效得益。特别是自我辩解时,适当地使用沉默,有时可免于陷入纠缠,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适时的沉默,适时的寡言,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力量与修养,而且还是一种交际技巧。

  聆听,不仅是一种关爱也是一种礼貌。办事的能力不光体现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的过程中。

  一次小李和小杨喝酒,他们是互不设防的知心朋友,半斤酒下肚,痛苦的小杨,便一古脑儿把他的一肚子苦水哗哗倒了出来。

  小杨在一家企业里当个小官,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层干部。平日里,他身体力行,谨小慎微,忙碌得很累很苦,图的是向上有个好交代,向下讨个好口碑。在家里,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天长日久,怨忧日甚,不是常常弄个红脸给他看,就是时不时施发冷嘲热讽的“利箭”。厂里家内,他受两面夹击,已忍无可忍。小李默默地聆听着小杨的诉说,并择机疏导安慰。那一晚,小杨很感动,当他们走出饭店,夜空已繁星点点,街市已灯火辉煌,小杨的步履变得轻捷了,口中不由的哼起了小曲。

  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压力,我们蛰居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都市里,难免会有疲惫,难免会有苦恼,或事业受挫,或身虚体弱,或家庭出现危机,或恋爱告吹,或遭流言中伤。生活就是这样,你无法拒绝这不期而至的苦恼。有的人,由此神情沮丧、士气低落、脾气暴躁、情绪不宁。陷入此境的人,很需要宣泄的通道,需要有人聆听他或她的倾诉,需要朋友、同事的慰藉,我们如果对此给予理解和真诚的疏导,他们还会是搏击长空的鹰,还会创造更大的辉煌。反之,如果没有人愿意聆听苦恼人的倾诉,或是随意地打发人家,那么无疑是把他们推向更不愉快的境地,那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深渊。

  很久以前,李宁并不善于聆听别人的倾诉,但一次经历却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时,李宁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操作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随便走到哪里也得不到百分之一二的回头率。可能是当时的处境,也可能是当时的不成熟,他的苦恼越积越多。与日俱增的苦恼令他沮丧,回家常发无名之火,闹得家人不得安宁。后来,他很幸运地结识了一位敦厚年长、十分善解人意的师傅。师傅经常和他聊天,听他倾诉苦水,也帮助他积极上进,并帮他与头儿们沟通。自从他结识了这位师傅,苦水既出,心平气顺,磕磕碰碰少了,更加专心努力,结果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

  快过去十年了,树叶黄了又青,那位师傅当年专注聆听的神情和安慰的言语至今仍使李宁记忆犹新。也是从那时起,他也学会了聆听,聆听时专注、投入、耐心、关心。因此,许多人都愿意把他的隐秘事情和苦恼心绪告诉他。不管怎么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想从他人身上获得同情、理解和谅解。人际关系是建立在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懒得把温暖给予别人,你也就别奢望他人的光亮会反射到你的身上。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每一个人的生活履历,都是一部蕴藏丰富内容的教科书,都可供你阅读和吸取有益的养分,从而时刻提醒着自己,避开前进中的沼泽。所以,我们要善于去接近和喜欢别人,要学会聆听别人的话。勿做一个讲大话的吹嘘者

  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夸口、说大话。“吹牛皮”的人,常常是外强中干的;而且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朋友,同事相处,贵在讲信用。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胡乱吹嘘,会有华而不实的印象。吹牛者在人际交往的圈子里终穷会有无法立足之日。

  不顾别人的感受,只顾沉浸于自我吹嘘,在多数场合是不受欢迎的,任何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都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对你的吹嘘贬斥一顿。优点最好由别人去发现,这不是缺乏自知之明,别人发现了也不见得非讲给你听,这样才有人际交往中的震慑力和神秘感,也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魅力”。

  成功的欢乐不亚于尝到幸福的果实,成功的希望牵拽着每颗跳动的心灵。可是,在追求成功的奋斗中,信心、自信固然是支柱,可有人却携带了自我吹嘘这颗毒瘤。

  王先生在他刚到工作单位的那段日子里,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那时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非常自得。因此每天都极力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吹嘘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从此,他就很少谈自己的成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让他们把自己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成就炫耀出来,仅仅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表露一下自己。

  事实只有十分之一,或者连十分之一都不足,说话却说到十分,虚多而实少。有的人靠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非常动听,一部分人也许会上他的当,信以为真。这就是吹嘘人的本事

  有的人他对于某种学问技术不过初窥门径,还未登堂,更未入室,居然自命为专家,到处宣扬,不认识他的人不易拆穿,这叫做吹得隐秘。有的人对他的自身经历,说得津津有味,某事是他做的,某计划是他拟的,某问题是他解决的。好像他是足智多谋,好像他是万能博士,不是参与此事的人,自然无法证实其虚伪,这种人叫吹得有水平。有些人的事业并无什么发展,他却说如何有把握,手中的货物如何充分,某批生意赚多少钱,说得大家有些动心,这叫做吹得有能耐。但是这些人终究会被他们的吹嘘所累,害人害己。有的人与某一位名人实在并没有多少关系,他却对人说某人如何器重他,某人如何看重他,某事曾和他商量过,这些都是自我吹嘘的表现。

  某单位的赵女士,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为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而苦恼,一旁的赵女士生怕没了机会,插嘴道:“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一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

  人都会有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对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人,我们绝不能断言他会永远失败。相反,即使是获得了成功的人,如果他总是高枕无忧、骄傲自满的话,他也会尝到失败的苦头的。既然这样,嫉妒或排斥成功者的做法就是不可取的。如果有朝一日你也成功了,却遭到了别人的嫉妒,你也会伤心的。

  过度的敏感是种负担

  察言观色的功夫当然是要有的,但不能过于敏感,敏感过度往往会给自己套上枷锁,对办事和处世是没有半点益处的。

  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心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卑感在作怪。有些人总希望自己是生活的强者,是别人心目中的优秀分子,可往往事与愿违,想象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这种距离促使他们更加敏感紧张,随时捕捉任何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信号。结果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心理循环:你越紧张兮兮的神经质,就越容易成为别人的话柄或笑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你的猜疑与敌意,这样就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

  小莫到多年不见面的同事家去探望。这位同事已是商界的知名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劳。因此,对来家的客人,只要是一般关系的,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小莫以为自己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到那里后,发现同事对他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心态和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有一种敏感过度心理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虚气短,他们都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心里却常发虚,他们过分发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的微小变化,其实别人并没有拿他们怎么着,但他总会以为大家在同他过不去。

  前不久,单位的杨姐与马姐来朱某家串门,朱某热情款待,俩人走后突然杨姐来电话,说她的金戒指不见了,是不是掉在她家了。朱某四处寻找也没有发现戒指,就回电话说没有。可是杨姐却语气坚定地说:“你再好好地找一找,这个戒指是24k金的,很贵重的。”听了杨姐的话,朱某顿时感觉自己好像做了贼似的,脸上感到火辣辣的,好像姐妹们的眼睛都在盯着她。在单位看到姐妹们小声说话,怀疑是在议论她贪污杨姐的戒指。从此,朱某再也不愿意与同事们打交道了。

  朱某的这种行为表现就属于过分敏感的心理,生活中确实常常有类似现象,别人丢钱丢物,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自己却感觉不自在。这种人的感情比较脆弱,别人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往往会引起他们的过分恐慌与不安。

  人都会长大的,然而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童心的完全消失。事情经历得越来越多,才发现在我们这个不相信眼泪的社会里,敏感并不是最好的处世方法,尤其是不分场合、地点的敏感会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在准备求人之前,自以为对方会给以热情接待,可是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比较冷淡。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其实,这是自己对彼此关系估计过度,期望太大而形成的。

  不要让坏事影响自己的心情。过度敏感的人都有一种自贬自责的倾向。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往心里去,随即开始怀疑自己的全部。于是,所有外界的批评都是有道理的,应该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换一句话就是:我自己一无是处,太平庸了,是个傻瓜……其实,搞清楚敏感的根源之后,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稍微进行一个自我反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检讨继而全面否定。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指责很过分,那么你也要懂得回敬那个指责你的人,不要让别人自以为有权利无端指责你。”碰到让你伤心的事,要努力寻找一个解脱的办法,比如你可以向朋友倾诉。跟别人交流得越多,就越能从相对化的角度看问题。原本认为很严重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原本天大的事其实也很渺小。有了一次经历,下次就能够轻松地面对,要让自己从内心里接受正在发生的一切。这样,你的敏感心理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了。朋友,放弃那些敏感的包袱吧,以一颗轻松的心去面对我们的人生。

  忌一味地模仿别人

  成功者走过的路,通常都不适合其他人跟着重新再走。在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不能为别人所仿效和重复的经历。

  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新路,总是比走别人已经走过的旧路要慢。因为,走新的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碍,要面对更大的风险。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别是留意别人怎样走同样的路,一定有让你受益的地方,它让你避免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着别人一起走,这会让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着飞行一样。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模仿别人,以便使自己尽早成功。但一味地模仿就会成为生活的负累,最终迷失自己。

  安东尼与美国陆军签订协议,帮助陆军进行射击训练。他就成功地运用模仿创造了培训射击的奇迹。他找来两名神射手,并找出他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异人之处,建立正确的射击要领。随之对新手进行一天半的课程训练。课后进行测试,所有人都及格,而列为最优等级的人数竟是以往平均达到标准人数的三倍多。

  孔府宴原来是个小酒厂,后来它在广告上模仿孔府家酒的做法,后者打到哪,它就打到哪;后者在什么媒体上做,它就在那里做,最后终于打出了名气,并与孔府家酒平分秋色。这是适度模仿别人而成功的例子。但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很容易失去本来的自己。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只麻雀,总想学孔雀的样子。孔雀的步法是多么骄傲啊!孔雀高高地扬起头,抖开尾巴上美丽的羽毛,那开屏的样子是多么漂亮婀!“我也要像这个样子,”麻雀想,“那时候,所有的鸟赞美的一定会是我。”麻雀伸长脖子,抬起头,深吸一口气让小胸脯鼓起来,伸开尾巴上的羽毛,也想来个“麻雀开屏”。麻雀学着孔雀的步法前前后后地踱着方步。可这些做法,使麻雀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脚都疼得不得了。最糟的是,其他的鸟——趾高气扬的黑乌鸦、时髦的金丝雀,还有蠢鸭子,全都嘲笑这只学孔雀的麻雀。不一会儿,麻雀就觉得受不了了。

  “我不玩这个游戏了,”麻雀想,“我当孔雀也当够了,我还是当个麻雀吧!”但是,当麻雀还想象原来那个样子走路时,已经不行了。麻雀再没法子走了,除了一步一步地跳外,再没别的办法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麻雀只会跳不会走的原因。

  金?奥特雷刚出道之时,想要改掉他得克萨斯的乡音,为了使自己像个城里的绅士,便自称为纽约人,结果大家都在背后耻笑他。后来,他开始弹奏五弦琴,唱他的西部歌曲,开始了他那了不起的演艺生涯,成为全世界在电影界和广播界最有名的西部歌星之一。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蕾刚刚进入广播界的时候,想做一个爱尔兰喜剧演员,结果失败了。后来她发挥了她的本色,做一个从密苏里州来的、很平凡的乡下女孩子,结果成为纽约最受欢迎的广播明星。可见,一味的模仿带来的多是耻笑和失败,一个人只有挖掘出自己的本色,才能发挥自我。

  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非常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习惯的影响,所以,他决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学不会,最后他只好放弃。可是,因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当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你可以模仿别人,但不可以一味的进行模仿。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你就是你,不是别人的翻版。大踏步的向前走,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才能够活出真正的你自己。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形象、人格都有其相应的潜在的独特性,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一味嫉妒与猜测他人的优点。在每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中,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现羡慕是无知的,模仿也就意味着自杀。不论好坏,你都必须保持本色。

  大千世界,人有各种差异,性格不同,身材、外貌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就像树叶一样,大致看上去都一样,但仔细比较一下,不可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人就更应该如此,即使是孪生兄弟姐妹,外表大致都一样,但总能区别他们的个性。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不可能改变,正是有了这种差异,才使世界显得丰富多彩。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去模仿别人,忘记自身的特点,常常看见别人穿的衣服很漂亮,就会也去买,但穿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适,却不去考虑。总之,在生活中,追求一个并不合适自己的模式的人很难获得成功,也很难获得幸福。保持自己的本色,在顺其自然中充分发展自己是最明智的。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之本。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争功推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忠诚老实的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同虚伪的人犯错误的性质不同。诚实的人犯错误是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方面问题造成的,而虚伪的人犯错误则是由于不诚实,属于道德品质问题。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

  烽火戏诸侯。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唯独看到烽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高兴,数次无故燃起烽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当烽火再燃起时,已无人来救。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

  还有一个例子,它表现出的确是另一种情形。

  郑周永承包下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七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吃了这回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当时南韩的四大建设项目:韩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仅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商人要想使自己的行业有大发展,必须讲商业道德,以德为本。郑周永宁输老本,也不输信誉的做法,使生意越做越兴隆。缺乏诚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语,也会被人识破。运用别人的钱致富是一条捷径,但一定要有诚信。诚信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基础。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第一原则。朋友,不管你身处何处,涉世未深还是历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请你保持诚信,坚守诚信。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赢得做人的尊严,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业。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