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小医妃免费:大山里一道别样的风景——守望山乡上学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56:48
 作者:臧铯 应柳漪 叶菲

  连日来,本报追踪报道文成小学生孟欣伤情的最新进展,也关注孟欣们的生存状态。怎样关心、爱护农村留守儿童,各地都在探索,很多做法刚刚起步,但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在诸暨山区,有一群普通的百姓,他们是小店主、看门人、乡村卫生员、农机维修工……在一条10公里的蜿蜒山路上沿线设岗、守望相助,成为1200多名山里孩子的安全守护人,成为大山里一道别样的风景——守望山乡上学路。

  记者 臧铯 通讯员 应柳漪 叶菲

  下午3点半,诸暨市岭北镇经营小超市的赵忠良把自家店里的监控探头调了一下方向,对准路口,然后习惯性地站到店门口向外张望。远处,已经有放学的孩子三三两两地走了过来。

  赵忠良开的这家小店,是岭北镇的一个“孩子110救助站”。岭北镇是典型的山区镇,一条10公里长、只容两车并行的公路蜿蜒穿过山沟,全镇8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就分布在公路两侧。这10公里山路成为镇上1所初中、2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共计1200多名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途。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镇政府与学校联动,招募志愿者,依托沿途的小超市、供销店、卫生所、维修铺等,设立了11个“孩子110救助站”。

  村民争当志愿者

  11个“孩子110救助站”分布在公路两旁,差不多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地点、人选的设定都经过仔细考量。“当初来报名的志愿者很多,我们选择了一些方便联络、有一定救护能力的场所。救助站的联络人在当地口碑都不错,爱孩子,热心肠。”岭北镇中心学校校长周国富说。

  救助站不发一分工资,有时还要倒贴钱,各村主动报名的人很多。岭北周村开小店的赵忠良是最早报名的志愿者之一。知情人说,那是他对死去儿子的一种交代。

  6年前,赵忠良12岁的儿子一个人在村里骑三轮车玩,不慎翻下溪沟没能救过来。“当初,如果有大人看见了能劝阻一下,可能孩子就不会出事了。”惨痛的经历让赵忠良比任何人都明白救助站的意义。现在,只要看到孩子们在街上嬉戏、不注意车辆安全,赵忠良一定会上前劝阻。

  赵忠良经营的“一百超市”就在镇中心学校附近,放学时间,店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们习惯了上这里喝上口水,然后再走上数里的山路回家。赵忠良的妻子一边忙生意一边腌制菜干,还要照顾来店里歇脚的孩子,忙得无暇顾及门口的小竹筒里自己一岁多大的小女儿。那么辛苦,为啥还要花精力做救助站的事?赵忠良只说了一句,“不能让孩子再出事。”

  岭北镇上的孩子都知道,镇上有一家一直为他们亮着灯的小店,那正是赵忠良的“一百超市”。因为紧邻镇里的公交车站,这里成为孩子们来求助最多的地方。除了本地学校的中小学生,不少在诸暨上学的高中生,夜班车到了岭北,也都会坐在赵忠良的小店里,先打上一个电话,然后等候父母来接。虽然经济不宽裕,但赵忠良从不吝啬让孩子们免费使用电话。

  热心织就安全网

  山里人朴实,采访中,救助站的志愿者们都说自己没做什么特别的事,但事实上,这张民间热心人编织起来的安全网已经收到了成效。

  一次,岭北周村村民周秀珠正在照看自家小店,忽然发现4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拿着水枪,沿着石阶下到溪边去玩耍。周秀珠吓出了一身冷汗,她知道这溪中有深潭,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她赶紧扔下生意跑过去,把几个孩子一一叫上岸来,还有一个孩子在水边滑了一跤,险些落水,被她一把拽了上来。

  我们了解到,在金湾村,卫生员周为祥抢救过一个被黄豆噎住差点窒息的孩子。还有一次,一名小学生冲进他的诊所求救,说一个同学在公路上晕倒了,他赶去把孩子背回诊所,发现原来是因为蜜蜂叮咬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在下新屋村,经营摩托车维修店的朱小军,不止一次送走失的孩子回家,送得病的学生去镇上的医院,他还曾经及时报警,让派出所民警控制住了提着菜刀向校园冲去的精神病患者,避免了一场恶性事件。在水带村,农机维修站的周永朝,每天苦口婆心地培养村里孩子的交通意识,使他们免于过境挖土车的威胁……这样的故事可以说上一箩筐。

  这几天,镇上的学校忙着开展春季防病知识教育,这也是一名110志愿者周仁伟建议的。身为村卫生院医生,他发现近两周来,受忽冷忽热天气影响,不少学生患上了感冒,再加上油菜花、桃花、梨花盛开,花粉过敏的孩子不少,于是致电学校,希望能提醒孩子注意春捂、讲究个人卫生。

  孩子头上一片天

  “妈妈,路上现在有‘孩子110救助站’了。”

  “好啊,有困难就去找那些叔叔阿姨,记得路上要小心。”

  这样的通话,一度频繁地出现在电话两端。

  岭北镇原本是个纺织业发达的小镇,家庭小作坊遍地开花。两年前,为了保护石壁水库水源,镇上的织机作坊全停办了,劳动力因此大量外流,使得镇上中心学校的学生一半以上都成了留守孩子。他们每天步行上学,没有父母接送,最远的孩子从学校到家里要步行一个半小时,客观上存在安全隐患。

  “孩子110救助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们父母角色的缺位。

  “我在那里喝过水。”“我在那里借过伞。”“他给我们劝过架。”“她让我们别去河边玩。”提到救助站,放学路上,孩子们争相述说自己的故事。

  岭北镇小三年级的周奇蕊是一个洋娃娃般漂亮的小姑娘。4岁时,她的父母就去东阳打工。周奇蕊居住的礼户村到镇上要走40分钟的山路,10岁的孩子无奈只能选择住校。她告诉我们,有了“孩子110救助站”,她每个周末回家胆子都大多了。“好像一路上都有人看着我似的。”有一次,回村路上她口渴了,就走进一个救助站,“站里的吴爷爷给我水喝,还安慰我要勇敢。”

  周开凯和周孝峰是岭北镇中的初三学生。去年10月的一天,两人偷骑家里的摩托车到大带村石壁水库去钓鱼,中途在一家小店里买水。小店正好是个“孩子110救助站”,店主多了一个心眼,问:“你们去哪里呀?”“我们去水库钓鱼。”意识到水库曾经淹死过人,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店主及时阻止了他们。孩子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感激万分。

  岭北镇中的初一学生周高峰常常在下雨天去救助站躲雨,“总有人会主动借伞给我。”周高峰说,过去没有救助站,碰到了事不知该找谁,下雨了只能脱下衣服往头上一蒙。初一学生周菡婷每周都要去璜山镇看望打工的父母,走时从父母那拿走下周的零用钱和车钱。“有一次,我忘了向他们要钱,那意味着我连下周去看父母的车钱都没了。”怎么办?小菡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孩子110救助站”。“结果,那个阿姨真的借给了我10元钱。”

  救助站里的小事,在孩子们心里,撑起了一片天。

  “有了这些救助站,做家长的心里踏实多了。”金山湖村村民陈国强说,他的小孙子在岭北中心幼儿园念书,现在是他每天接送,今后,小孙子还要在这里念小学、念中学。“那时我可能年纪大了,也走不动山路了,小孙子要自己上下学,我当然希望学校周围的环境能安全、再安全些。”陈国强自己也报名当了镇上的学校安全维护志愿者。

  “除了11个‘孩子110救助站’,全镇还有140多名安全志愿者,他们分布在沿线30个自然村,在救助站还没能覆盖到的地方,担负起呵护孩子的责任。”周国富校长告诉我们,下一步,岭北镇将把“孩子110救助站”从公路沿线向自然村延伸,争取早日建成一张覆盖全镇的“学生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