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备课:关于经方的讨论之六:经方的用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4:48:44
        张:中药的剂量问题确是大问题。众所周知,《伤寒论》的桂枝汤,芍药加倍后就变为桂加芍药汤,桂枝加倍后就变成桂枝加桂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同样都是由大黄、枳实、厚朴组成,但三方的剂量比例都不同,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厚朴三物汤大黄四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厚朴大黄汤大黄六两、厚朴一尺(相当于十两)、枳实四枚;再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药物的炮制、煎煮法暂且不论,它们的功效、适应症肯定是有差别的。还有,同一药物的不同剂量在的复方中又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如柴胡,有用八两的、四两的、二两的,还有六分的;芍药有用一斤的、八两的、六两的、三两的;半夏有用二升的、一升的、半升的、五合的;地黄有用二斤的、一斤的、十两的、八两的、六两的等等,岂能用疏肝解郁、和解少阳、柔肝缓急、调经养血、养阴生津等术语一概了之,然后轻易的划定一个用量范围,如教科书上柴胡3~10克,芍药10~30克,半夏3~10克,地黄10~30克,难道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教给学生这些吗?         黄:张仲景用量是根据不同的证而有不同的剂量段。如仲景使用麻黄有多个剂量段。6两:用于浮肿及无汗,但多配石膏,方如大青龙汤、越婢汤。3—4两:用于咳喘、无汗身痛,方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麻黄汤、葛根汤、乌头汤等。2两:或与附子细辛配伍,治疗脉沉的无汗、浮肿等,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汤等;或与连翘、杏仁等同用,治疗发黄,方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至于用于湿家的肤痒或身体痛等,则麻黄用量更少,只有半两或1两。张仲景用附子有两个剂量段。大剂量为3-5枚,多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或心腹大痛;小剂量为1-2枚,多用于治疗脉沉微、四肢逆冷等。故止痛用大量,温阳用小量。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方证相符,但效果不明显,结果药量加大以后,症状很快缓解。如最近我的研究生治疗一例腰痛,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初用麻黄5克,服一剂,疼痛虽好转但未除,后麻黄加倍,结果一汗而愈。但用量的问题是很复杂的,涉及到药物的品种、质量、配伍、煎服法、个体素质、疾病等因素,所以,很多中医是靠经验,正因为如此,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张:张仲景通过对药物剂量加减变化提醒后人,要多注意这些问题的研究。其实,不单单是中药,针灸穴位的针刺角度、深度也很讲究,如针刺内关穴半寸、一寸、一寸半,功效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在遣方、用药、进针等实用技艺上实现规范,制定出能为大多数人运用的标准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继承、创新呢?在取得疗效,并且是经得起重复验证的疗效后,再去研究背后复杂的机理,印证某些学派的学说,也必然能有新的发现和更进一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