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黄蓉怎么死的:关于“鲁迅”的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2:23

鲁迅是中国社会的旗帜,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时代的旗帜?

鲁迅是一个思想家,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政治学者?

关于鲁迅的讨论并非只是对于一个学者的讨论,实际是在证明社会思想的扬弃和进步。

 

如同,有些人提出近代中国为什么汉奸特别多?

笔者认为有三个基本的原因:

其一,自宋后,中国社会的演变已经超越了的朝代的更替---即亡国,而具有亡天下的特性---也就是民族文化的毁灭。在这种背景之下,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的革命、抗日战争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都具有深刻的民族主义的特征。而背叛民族者都可以称为汉奸;

其二,自宋代,中国文化,尤其是主流区域的东南文化出现了事功主义,这种观念具有强烈的务实即功利的特色,常常扬弃了道德而走向极端主义。例如岳飞和秦桧的形象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事功主义决定了后来中国社会的思想就总是在两个极端上游离而不能取其中道;

其三,滿猷乾隆的《贰臣传》的恶劣影响,人类历史上很少出现象弘历这样无耻的政治工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不遗余力地篡改历史,诋毁他人,具备了完整的流氓特性。而滿猷乾隆的谬论现在仍然大有市场,能不能平和地越过这道坎,现在还很难讲。

 

鲁迅的思想具有强烈的上述三种形态的色彩,其特点是激昂而体现了他所在的社会特性。但是在正常的社会背景之下,这种色彩如此浓烈以至于对于社会的平和有害而无益,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切。

 

与博友们谈鲁迅,摘其要而录之:

-----------------------------------

第一节讨论:

 

对于陈丹青20061014在上海图书馆讲演:《 鲁迅是谁?--写在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壶公评论"评论曰:

走出鲁迅情结,树立正常思维。勇士式的激昂固然可佳,但是常常有悖于理性、平和、自然的人性,西方中世纪的专制就是以激昂壮烈为民意基础的。
理性、平和、自然是人性得以全面开发的条件,不仅仅是保证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最大化,更主要的是保证社会道德的最大化。而激昂壮烈的情结只能归结为强调广泛的一致性,从而窒息社会多样化的生命力。

 

"浩然宇宙"先生反驳:

试问:难道鲁迅就不理性、不人性吗?怎么来理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呢?他的千夫是指那些残害民众的统治者和打手们吧!人家不讲理性和人性,你如何感化他们?!

 

"壶公评论"评论曰:

致"浩然宇宙"先生

 

您好"浩然宇宙"先生:

早上造访"金陵一叟先生",读了关于"鲁迅"的文章,所以又转到贵博,看到许多人的激昂,所以写了几个字。因为我为现代中国进入平和社会而高兴-能够"平和"是中国人10多个世纪的愿望。

 

鲁迅和司马迁是我进入文化的导师,早在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时候我就迷上他们的文章,大量地阅读他们的原著,他们的信念几乎铸造了我的人生。几十年之后,我依然是太史公的粉丝,但对鲁迅却有新的认识。认识的价值在于突破,如春蚕之剥茧-这是自然现象,是新生命的征兆。

 

个人永远是有限的,因为他的思想产生于他存在的那一个环境,也只能表达他所处的环境的观念,而主要的是,鲁迅基本上只能算是政治学者,严重地受到时代政治的约束,也就是说他并不能算是一个思想家。我在《思考者胡适》中把他和胡适、钱穆作了比较,从人品上说鲁迅很高尚,从学术与思想水平上看鲁迅远逊于胡适和钱穆,而胡适最终也扎进政治的旋涡,他对文化的成就也不如钱穆。

 

个人永远是有限的。人类从"神"的世界里走出来,进入了"圣"的世界,"圣"把个人的有限性作了无限的张扬,从而掩没了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也必然窒息社会而终于激烈地震荡了社会,带来无穷的灾难。中国近代的落后,就在于耽于"圣"的时代的时间太长了,而西方世界却先于中国走进了"人"的世界,把"天赋人权"作为社会存在的根本。中国处于"圣"的影响之下的时间是如此漫长,从荀况造圣之后直到不久的以前,只是在宋代和明代的一些阶段,有一部分中国人企图走出圣的光圈。

鲁迅的现象也是一个"圣"的现象。现在人们讨论"五四",其实又有多少人了解"五四"及其精神?很多人张扬的"五四精神"只有一种急切,我在《王元化先生与韩非》一文中,批判了近代中国思想家们的急切,因为正是这种急切造成后来的中国走向偏执。

 

现在我在写《仕文化的沉沦--读钱谦益》,也因此探讨了"江左"思想的源流,注意到宋代理学从汉唐历史中走出来,并且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也注意到南宋时期实学和事功主义在浙东的出现。可惜好景不长,"崖山之后无中国","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钱谦益诗), "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田。"(郁达夫诗)等等,在外部的压力之下,中国文化从此后难以按照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前行。

"行尽江湘万叠山,家山犹在有无间。数朝渐喜登关岭,涧水分流响佩环。"这是朱子从福建到湖南访问好友张栻后,回归故乡时写的一首诗,朱子的那一份淡定和追求何日再现?

 

鲁迅自承承续庄子的飘逸和韩非的峻急,读鲁迅文章确实有这样的感觉。鲁迅确实有庄子那种在野党人的挥洒自如,但是他没有步履庄子在思想上的深刻;鲁迅以韩非为模特,确实反映了古今中国人在强压之下奋发的精神,但是也锻造中国非理性的思维,酿造了激愤的社会风气。正如朱子指责荀况,恣行怒骂,盛气凌人,却培养了李斯、韩非这样的杀手,先秦儒学因此自焚。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命题。梁启超错误地把它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动了一些,却掩盖了"国"与"天下"的界限。

关于中国文化的求索,是我学习和思考的目的,在我看来文化就是"天下"。所以对鲁迅,确实有我的看法。如果将来时间允许,我会讨论这一个我十分熟悉的话题。

 

大致谈一些,谢谢。

 

浩然宇宙先生反驳:
鲁迅的“圣”是怎么形成的?他并未为自己造“圣”,那是政治的的需要和歪曲,是他死后的悲哀!我承认:鲁迅并非完人,他有偏激之处,但是在他所处的恶劣环境下,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的思想也是有其发展过程的。看一个人,要看主流思想,看其精神品德,他的一生是体现了他的嫉恶如仇,却对受迫害受压迫的下层老百姓深切同情,并剖析其社会根源,这是他的思想贡献。我是学工的,对文学、文化发展史、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有限。对不起,也无精力作进一步研究。 我认为:若说理性和人性,应该允许自由发表不同观点看法。

"壶公评论"评论曰:

问题不在于鲁迅为自己造“圣”,人类社会想为自己造“圣”的人很多,不足为训。鲁迅的问题是在社会为他造圣,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思潮,而社会的发展永远处于扬弃中。很明显,现代中国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已经完全不一新的了,难道还要面对人类社会,面对中国自己的社会取一种尖锐斗争的态度。

 

第二节讨论:

发布者 孔颜乐处 (http://psyan.blog.sohu.com/) 2007-10-04 05:55

 

鲁迅的时代,外辱内患频乃的血与火时代,鲁迅、周作人兄弟走了不同道路,鲁迅抨击时弊劣根的斗士品格今天亦值得称谓,我们的社会缺少独立人格的战士。为了抗争、为了扬弃枷锁、鲁迅壮怀激烈地批判传统礼教,批判被满清奴才和宋儒理学修正的儒学的敏锐值得称道,但扬弃文化本源的思维,源于其文化修养不足。
日本医科仿德国建制、与生死攸关的职业、条框甚多,鲁迅学医科未成才,不管其弃学理由是否于“民族”情结,至少培育鲁迅打破条框冲出德日医学繁琐束的叛逆精神。周作人的儒学修养极深,1940年3月著《汉文学的传统》值得一读,中肯评价传统道德,指出“儒者也要问为邦等事,并不是怎么消极的”,这也是在伪政权环境下,知识分子发出悲鸣。

 

发布者 金陵一叟 博客 (http://hyhnjl.blog.sohu.com/) 2007-10-04 07:54

先生早上好!

昨天清晨,匆匆上网发了那个帖子,旋即就被孩子们虏走百里之外远足去了。回来发现:

收录你的中秋诗遗漏了两句,当即遵照新改诗句收录了。

承蒙不弃,约我参与讨论鲁迅话题。多谢相邀。鲁迅先生的真实面目问题,一叟内心确实曾经思考过。先生以和谐目光重新审读鲁迅,当无不可,或益时代。…

一叟的意思在于,首先还其本来面目。倘若我们此时心中之鲁迅,非当年在世之鲁迅,就会耽误了学者的时光、浪费了专家的心血。只是,还其本来面目也难。这是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撰安!
和现状所致。况且,当下公案、疑案颇多,只能有待时日选弃。去伪存真,是急不得的。理想的状况是,把鲁迅研究,多头并举,互相渗透。而尤其要突出还其本来面目。……

 

速记老人之家 2007-10-05 07:59

我没有找到你关于鲁迅评论的文章,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他的敢于战斗的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有人问毛主席如果鲁迅今天还在他会是什么情况?回答是坐在监狱中写他的文章,说明他是和现实总是对抗的。是不受欢迎的人.李敖就是现代的鲁迅.

他把孔子叫孔老二,要打倒孔家店的思想是错误的,利用到批林批孔造成很大灾难,今天还有人在反孔.说明他们不都对孔子没有正确的认识。
所以我不参加你们的鲁迅讨论。


发布者 壶公评论 (http://zzisl11.blog.sohu.com/) 2007-10-04 08:00

 

答“孔颜乐处”先生:

欣赏你的观点。对于周作人,我还没有注意。先生将其兄弟作一个比较是很高明的。周氏二兄弟的思想都在东南文化一脉,是与笔者正在探讨的宋浙东思想和明“江左”思想一脉相承的。这里有慷慨激昂的斗士,也有被滿猷称为贰臣的群体,但是从文化上说,他们确实是一个整体,脉络也分明。例如钱谦益、瞿式耜和郑成功,是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说是生死与共的师生关系,可是为什么后人尊瞿式耜和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而他们的老师钱谦益又成了汉奸?这一特点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在滿清之前的中国,“汉奸”一词的出现也是很少的。是谁搅乱了这一塘池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中?我是谁?是谁改变了我们?


发布者 壶公评论 (http://zzisl11.blog.sohu.com/) 2007-10-04 08:00

答“金陵一叟”先生:

先生好,国庆快乐。这几天在家,所以寻友议论。网上发诗帖,都是随手拈来,质量都不会高,经不起推敲。先生之邀而作的中秋诗,其中的末联词不达意,后来看到“孔颜乐处”先生的诗词,才引其典而用之,诗意在表达网上议论的民意特性和意义,于此,整诗结构才有一个了比较完善的形态。

我们这一代人都生活在鲁迅先生的情结中,前数年,有台湾儒生批评鲁迅,我还和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但是认真想一想,具备自然属性的社会是多样的,我们怎么能够长期生存于激昂之中呢?现在的老年人,多数都有高血压之类的心血管疾病,中国人多么希望建立一个健康的、祥和的社会,鲁迅确实应该和他所处的时代作为历史而存在了。当然这也说明鲁迅不能如同孔子、朱子、***等人以其思想影响后人,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政治学者的必然结果。

这是一个正在逐渐崭露头角的观点,应该说是与我们的时代相适应的。我比较认同杨献珍的“合二为一”的方法论,所以与鲁迅精神的分歧,看来是必然的。“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是一种烦恼,也是一种乐趣。


发布者 莽汉墨菲 (http://manghanmofei.blog.sohu.com/)2007-10-04 15:47

研究鲁迅,应当把鲁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其精神,一部分是其思想。当今人们所说的鲁迅,恐怕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鲁迅。壶先生在这里谈到了把鲁迅分为精神的鲁迅和思想的鲁迅,我赞同壶先生对待鲁迅的这种态度和研究鲁迅的这种方法。

 


发布者 石室藏烟 (http://zkui.blog.sohu.com/)

朱熹说:"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

鲁迅爱国爱民,其精神可佳;而其学问则过于激昂,无益于稳定的社会。

鲁迅的思想实质上是已经淹没的南宋浙东永康学派的思想在清末民初的复苏,永康学派代表人物是陈亮。

朱熹与陈亮有过十分激烈的争论,其核心命题是"天理与功利"。

淳熙十一年(1187)的四月,陈亮第二次入狱,朱熹写信给陈亮,希望陈亮"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事,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则岂独免于人道之祸,而其所以培壅本根,澄源正本,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益光大而高明矣。"



发布者 天地之心 (http://woshixinya.blog.sohu.com/) 2007-10-05 09:45

一根荆棘卷入乱麻团里去,还想要过去消息清明、锋锐挥洒的活法,是不现实的。世溺时恶,为士之人已不能平中心而靖余绪,畏微危精一为难事、视挫锐解纷为消极,则又何责其求旁门之出于庄列申韩之形下哉?


发布者 胡思胡想 (http://husihuxiang.blog.sohu.com/) 2007-10-07 08:20

这里高人很多,让我为自己的浅薄汗颜惭愧不已,不过所幸是能够自由的在这里学习。

我的浅见是,但凡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无论哪一个分支或者哪一个个人,都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脉络大致弄清楚,然后弄清楚其社会价值及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问题恐怕要理性一些。研究鲁迅也是这样,我同意壶先生把鲁迅定位为“政治学者”的观点,很新颖,也很贴切。

传统文化分为四个等级:佛、神、圣、儒,这是古人治学非常明确的四个方向,佛家尊佛,因而在佛的世界里别有一番文化,需要说的是,特别是在唐代,由于佛法盛行,也顺便对其它文化起到了推进和促进的作用;神学的,就是天文地理周易八卦什么的,好像很玄乎,但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相当低下的时候,还是很重要的文化,这个文化多是氏族相传,所以更显神秘;而圣学呢,就是统治阶级的学问了,皇帝都自称为圣,就是这个道理;儒学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平民文化了,因为别的都做不了,只要研究这个,呵呵。当然,儒学是圣学的基础。
中国人,或者说早一些的中国人很乐意接受“圣”这个字,或者说走不出“圣”的圈圈,是有深刻的文化传承在里面的。这是如今弘扬国学需要把握的东西,也是研究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中一些具体的代表人物逻辑思维的必要工具。

班门弄斧,希望先生多指教。

 

发布者 壶公评论 (http://zzisl11.blog.sohu.com/) 2007-10-07 10:24

答“胡思胡想”先生:

先生的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荀况之前的儒学代表着平民中那一部分希望在平稳中过渡到一个良性社会的诉求。荀况是儒与法的过渡,而后来的统治者即利用这一特点,在强调荀況崇圣隆礼的理论上奉儒为宗,或者说用孔子学说之用,而弃孔子学说之体。所以笔者总是把孔子学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学说和其他儒学分开来讨论。

统治者利用民间影响较大的学说以统治社会的现象是普遍的,例如蒙古人入中亚,皈依伊斯兰教,是为了统治中亚民族,但是也帮助伊斯兰教扩大到整个中亚,成为大宗教。伊斯兰教是解放者的宗教,蒙古人是解放者吗?

同样的滿猷乾隆因为施琅攻台的需要封中国海洋文化之神妈祖为天妃,滿猷乾隆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扼杀者,他又怎么想念起妈祖了呢?无非是利用之欺骗台湾海峽两岸的人民。

文化需要把握,阐述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这里讨论鲁迅,是笔者思考明清之际“江左”文化的附产品,笔者企图解析起讫于南宋的事功主义,辩证现代中国人的急功好利。事功主义在现代的表现即上世纪50 年代的大跃进和90年代的私有化。在一种强国的神圣的旗帜下对社会的伤害,对经济的损伤触目惊心。

很高兴地看到许多博友保持着一个高尚的理性,这是中华民族回归自己的大道走向兴旺的支撑。

 

07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