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阴大结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40:33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朝)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是缀在丝绸之路这条五彩丝带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是大唐盛世中外友好的历史见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高279厘米,宽99厘米。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基本资料   名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用途:石碑;  质地:石;  时代:唐代;  出土时间:1623年;  出土地点:大秦寺;  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文物简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景教石碑。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一个名叫景净的波斯传教士撰刻树立,吕秀岩书并题额,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高279厘米,宽99厘米,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32行,行书62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随着景教的没落,大秦寺的院落为佛教所用,此碑不知何时失落。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当时许多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得知后,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清光绪年间一个叫荷尔姆遂熊熊的荷兰人在金胜寺游览时看到此碑,为了得到它,他按原样刻制了一座新碑欲换得古碑,遭到寺主持和民众们的严厉拒绝,连官府的人也严保此碑,没有让他得逞。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         石碑内容   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  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   清代著名学者董佑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跋》说到:“大抵西域清教皆宗佛法,后来更创新奇,灭弃旧教,故或奉阿丹,或奉耶助,而清真寂灭诸旨,则彼此同袭。回回之教出于大秦,欧罗巴之教,复出于回回。碑称三百六十五种,肩随结辙,及真寂、真威、升真、真常、真经,既与回回数相合。”   梁廷枏在《耶稣教难入中国说》中,也证实了这种说法:“合观诸说,则末尼本同回回,而回回本同景教…。”又说:“《景教碑》一曰“常然真寂”,再曰“戢隐真威”,三曰“亭午升真”,四曰“真常之道”,五曰“占青云而载真”。其以真立教,最为明晰。而今之清真寺,人称之曰回回堂,其自称则曰真教寺。”         出土地点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有两种说法,盩厔说和长安说:盩厔出土说:日本汉学家佐伯好郎考证在盩厔,根据苏轼《南山记行》诗:“至宝鸡、虢、郿、盩厔四县,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此外,毛尔、冯承钧与向达都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盩厔”说。  伯希和、徐光启、李之藻、桑原骘藏、石田干之助等认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西安府金胜寺。        1928年向达到盩厔、楼观考察,在楼观西五里处发现大秦寺遗迹。寺内有《五峰丘木山大秦禅寺铸钟铭》:“……唐太宗敕赐丞相魏徵大将尉迟恭起盖监修……”         悠久历史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它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人们在它面前留连忘返、摄影留念,人们称颂它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是缀在丝绸之路这条五彩丝带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那是明朝天启年间的事了。当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灾荒连年,民不聊生。一天,西安城郊西原村里的几个穷苦农民,为饥饿所迫,提着镢头,铣到坍塌已久的大秦古寺附近去开荒地。他们挖呀挖呀,突然镢头被震得蹦了起来,原来土里埋着一通石碑!刮去碑面上的泥土,只见上面刻满了汉字,碑底和两侧还有蝌蚪番文,这真是块怪碑!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识字的,他们便从村里请来了私塾老先生。这老先生虽是个落弟秀才,却有满腹学问,且又酷爱金石篆刻,听说发现了古碑,便匆匆地随着那几个农民赶来了。他默诵了一遍,又朗声读了一遍,几个农人听了还是不懂!  老先生便详细解释说: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名叫阿罗钵诃的洋和尚,从古波斯出发,翻过葱岭进入中国,又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不远万里地来到京师长安,朝拜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他们的波斯洋教。因为这波斯教是从西边的大秦帝国传到波斯的,这洋教又叫大秦景教。不久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于是最教这个洋教便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这通石碑是唐德宗建中二年一个名叫景净的和尚撰刻树立的,就立在这个大秦寺院里。  一个青年农民问:石碑咋被埋到地底下去了?这大秦寺咋被弄得片瓦不见呢?  老先生捋捋银须说:“这没啥奇怪的,一则因年代久远;二则是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下旨禁教灭佛,拆毁寺院,这景教大秦寺也难免其祸,石碑便被埋在瓦砾泥土之中了。  这几个农人知道这块石碑是祖先留下来的贵重物件,便同心协力地把这通古碑树立了起来,重寻地方开荒去了。  当时,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深入到中国各地强行传教、盗窃文物,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一些传教土看到这块古碑,如获至宝,他们争相拓片,并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私塾老先生和村民们见一批批“洋和尚”整天围着这通古碑转悠、拓片、嘀咕,心里起了疑问:“看样子这些洋和尚怕是想盗宝!听说洛阳白马寺齐云塔上的金蛤蟆就是被一个‘洋和尚’盗走了的呢!”老先生与村民们商议,要把古碑妥善地保管起来。他们趁天黑,动员了村里几个精壮小伙子把古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并封锁消息,还让人放出“古碑被‘洋和尚’偷走了!”的流言,迷惑贪心的‘洋和尚’们。第二天,那些‘洋和尚’在大秦寺遗址没找到古碑,又听古碑已被人盗走,还以为是他们之中的那一个“伙伴”“捷足先登”了呢。  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屈膝投降,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各国的传教土更加蜂涌而至,充当各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帮凶。这些传教士来到西安,偷偷地访出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所在。他们蜂涌来到金胜寺,围着古碑胡说;这古碑记的是我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在中国传教的经过,属于我西方所有,应该把它运往欧洲!  正在这时,一位名叫荷尔姆遂熊熊的丹麦人来到西安,鬼点子多得出奇。他到金胜寺看到这通古碑后,没有说什么,只是雇人按古碑的样式重刻了一通新碑,然后悄悄地对主持僧说;“我想用新碑换走古碑——你们中国没人能辨出新旧真假!至于银子,我是不会亏待你和尚的,喏,这是三千两白银的银票,请查收。”说着从西服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  主持僧大吃一惊,连连摇头说,“贫僧虽穷,却颇晓大义,不能出卖祖宗遗物,被国人唾骂!阿弥陀佛!”  荷尔姆遂熊熊还是一味地纠缠不休。  “岂有此理!”富有爱国心的主持僧火了,”你如不善罢甘休,我要报告官府了!”  荷尔姆遂熊熊仗着有列强撑腰,有洋枪洋炮作后盾,自忖官府也是怕洋人的,也变了脸色:“你敬酒不吃吃罚酒,好,去面官!---我三千两白花花的银子还可以省下来哩!”  两人一吵,不但惊动了正在庙中上香的众乡亲,还惊动了一位前来旅游考察的日本人桑原腾藏,他们一齐簇拥着主持僧去西安府告状。沿途的市民百姓听说此事,也一个个义愤填膺地跟随而去。这样,到达府前时,跟随的农人、市民、读书人等已达四、五百人。  府官是个明晓大义的人,再加上看到此事已引起了公愤,便判决道:“此碑系我国宝,应移至碑林内妥为保管。金胜寺僧人多年来护碑有功,应予嘉奖,荷尔姆遂熊熊等诸位西人,愿拓片、模刻者,当给以方便,但不得觊觎此碑,无理取闹、滋事生非!”   荷尔姆遂熊熊强辞夺理地搬出强盗“理论”说:“此碑记我基督教传教事宜,当是我西方之碑,我们西方之碑回西方是理所当然!”  这时,只见一位青年书生从阶下的人群中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说:“此古碑是我中国人用中国文字撰刻的,立在我中国的国土上,自然是我中国之碑!还有,此碑系西原乡亲于三百年前从唐长安城义宁坊大秦寺遗址挖出,我祖上曾辩认此碑,并同乡亲们一起把它移立于金胜寺内,有祖上的遗墨可以为证!”说着,从贴胸处掏出一卷白麻纸来呈给府官。  府官接过一看,原来是那位私塾老先生写的发现和搬移古碑的字据。因年深月久,白麻纸已经发黄,但白纸黑字,却十分分明!它不但详细记叙了三百多年前发现和搬移古碑的经过,还说明了移碑的原委:“……为保护古碑,不被西方洋和尚盗走起见,我等共移古碑于金胜寺内……”下边是老先生和十几位乡民的签名和移碑的年月日,同时还有当时金胜寺老主持僧的签名。  这时,主持僧也从僧袍内掏出一卷白麻纸呈于府官:“小僧处也有师祖留下的字据,可证此碑是我中华故物!”   府官接过一看,不由得心内大喜,伸出大拇指赞道:“壮哉,僧民!智哉,书生!”他又把两份“铁证”高声宣读了一遍,公堂内外顿时群情激昂,洋溢着不可冒犯的浩然正气。  荷尔姆遂熊能做贼心虚,低下了脑袋,一言不发了。  府官反问道:“你可有古老的证据,也可拿出来一读?!”  府官大喜,,命仆从抬出一坛窖藏已久、为公子办喜事准备的西凤名酒来,与众人共饮。  随后,在鼓乐,仪仗的前导下,众人抬着这通历尽风风雨雨的古碑,送往城内的碑林安置。沿途,百姓夹道欢送,有焚香蜡纸表的,—有放鞭炮的,还有为抬碑人送汤献茶的,很多人跟在碑后,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长。   历史沿革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由波斯传教士伊斯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明天启三年(1623年)[2]出土,当时许多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得知后,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  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年)武林韩泰华重造碑亭,但不久因战乱碑寺被焚毁,碑石暴呈荒郊。西方一些学者主张将此重要的景教文物运往欧洲保管。1891年欧洲某公使馆请求总理衙门设法保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总理衙门汇出100两银子,但到陕西时只剩下5两,只能草草搭一小蓬遮盖。20世纪初,丹麦人傅里茨·何尔谟(Fritz Halms)出三千金买下此碑,准备运往伦敦。清廷得知,立刻通令陕西巡抚制止,陕西巡抚派陕西学堂教务长王献君与荷尔姆协商,最后何尔谟同意废除购买合同,但何尔谟获准复制一个大小相同的碑模带回伦敦。复制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十分逼真,几可乱真。1907年陕西巡抚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何尔谟回伦敦后又依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复制了一批,分派各国大学和朝鲜金刚山长安寺。         文化意义         碑上有文字:“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使西效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 这几句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波斯教,唐太宗降旨准许了他们的请求,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反映当时唐朝在文化上包容万象的气度和自信。此外碑上还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因此后人读来并不觉得晦涩难懂,更像一篇精美的历史散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原文、译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记载了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情况。景教(聂斯托里派的基督教——当时被判为异端)到底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基督教有什么区别?        原来,唐太宗李世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慕道友”。公元635年,当大秦国主教阿罗本来唐时,太宗皇帝派遣宰相房公玄龄,带领臣仆们到西郊欢迎,迎宾入宫,并邀至皇帝藏书室,翻译经典,皇帝在禁宫内亲自问道。皇帝深感此道之正义和真实,下令传授于民。太宗下诏说:“详其教旨,玄妙自然,观其元宗,源于真理。言辞清晰,道理隽永。济物利人,宜行天下。”这位太宗皇帝够慕道的了吧!        “宗周德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原来是说:周朝衰败,老子去了西方,唐朝兴起,基督教来到东方。当年老子(公元前6世纪)留下五千字《道德经》,在函谷关,骑青牛西去,不知去向。莫非是去了大秦国(叙利亚)?逼老子留字的关令伊喜,看到“紫气东来”,便知道是圣人来了。李世民等了一千多年,可真等到“景气东来”。这一回,三一真神的使者终于亲自来到老子的故乡。        还好,唐朝开明,太宗识货,知道真道之宝贵。听听: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至理名言啊!         景教碑文原文         粤若。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总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浑元之性虚而不盈。素荡之心本无希嗜。泪乎娑殚施妄。钾饰纯精。间平大于此是之中。隙冥同于彼非之内。是以三百六十五种。肩随结辙。竞织法罗。或指物以托宗。或空有以沦二。或祷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矫人。智虑营营。恩情役役。茫然无得。煎迫转烧。积昧亡途久迷休复。于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戢隐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圆甘四圣有说之旧法。理家国于大酞。设三一净风无言之新教。陶良用于正信。制八镜之度。炼尘成真。启三常之门。开生灭死。悬景日以破暗府,魔妄于是乎悉摧。棹慈航以登明宫。含灵于是乎既济。能事斯毕。亭午升真。经留二十七部。张元化以发灵关。法浴水风。涤浮华而洁虚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无拘。击木震仁惠之音。东礼趣生荣之路。存须所以有外行。削顶所以无内情。不畜臧获。均贵贱于人。不聚货财示罄遗于我。斋以伏识而成。戒以静慎为固。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符契。天下文明。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日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京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宗周德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旋令有司将帝写真转模寺壁。天姿泛彩。英朗景门。圣迹腾祥。永辉法界。案西域图记及汉魏史策。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其土出火浣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俗无寇盗。人有乐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广阔。文物昌明。高宗大帝。克恭缵祖。润色真宗。而于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圣历年。释子用壮。腾口于东周。先天末,下士大笑。讪谤于西镐。有若僧首罗含,大德及烈,并金方贵绪,物外高僧。共振玄纲。俱维绝纽。玄宗至道皇帝。令宁国等五王亲临福寺建立坛场。法栋暂桡而更崇。道石时倾而复正。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圣写真寺内安置。赐绢百匹。奉庆睿图。龙髯虽远。弓剑可攀。日角舒光。天颜咫尺。三载,大秦国有僧佶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沼僧罗含僧普论等一七人。与大德佶和。于兴庆官修功德。于是天题寺榜。额载龙书。宝装璀翠。灼烁丹霞。睿扎宏空,腾凌激日。宠赉比南山峻极。沛泽与东海齐深。道无不可。所可可名。圣无不作。所作可述。肃宗文明皇帝。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元善资而福祚开。大庆临而皇业建。代宗文武皇帝。恢张圣运。从事无为。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且干以美利故能广生。圣以体元故能亭毒。我建中圣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默陡幽明。阐九畴以惟新景命。化通玄理。祝无愧心。至于方大而虚。专静而恕。广慈救众苦。善贷被群生者。我修行之大猷。汲引之阶渐也。若使风雨时。天下静。人能理。物能清。存能昌。殁能乐。念生响应。情发自诚者。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锡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术高三代。艺博十全。始效节于丹庭。乃荣名于王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恐戎于朔方也。肃宗俾之从迈。虽见亲于卧内。不自异于行间。为公爪牙。作军耳目。能散禄赐。不积于家。献临思之颇黎。布辞憩之金罽。或仍其旧寺。或重广法堂。崇饰廊宇。如翚斯飞。更效景门。依仁施利。每岁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备诸五旬。喂者来而饭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布达娑。未闻斯美。自衣景士。今见其人。愿刻洪碑。以扬休烈。         词    曰:         真主无元,湛寂常然。权舆匠化,起地立天。分身出代,救度无边。        日升暗灭,咸证真玄。赫赫文皇,道衬前王。乘时拨乱,乾廓坤张。        明明景教,言归我唐。翻经建寺,存殁同航。百福偕作,万邦之康。        高宗纂祖,更筑精宇。和宫敞明,遍满中土。真道宣明,式封法正。  人有乐康,物无灾苦。玄宗启圣,克修真正。御榜扬辉,天书蔚映。        皇图璀璨,率土高敬。庶绩咸熙,人赖其庆。肃宗来复,天威引驾。        圣日舒晶,祥风扫夜。祚归皇室,袄氛永谢。止沸定尘,造我区夏。        代宗孝义,德合天地。开贷生成,物资美利。香以报功,仁以作施。  畅谷来威,月窟毕萃。建中统极,聿修明德。武肃四溟,文清万域。        烛临人隐,镜观物色。六合昭苏,百蛮取则。道惟广兮。应惟密强。         名言兮三一。主能作兮臣能述。建丰碑兮颂元吉。        大唐建中二年岁在作噩大簇月七日大耀森文日建立。        时法主僧宁恕知东方之景众也。        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        助捡挍试太常卿赐紫袈裟寺主僧业利。         现代中文译文         奇妙真道,亘古不变,真实无声,在万有之先,无始无终,眼所不能见,自在永在。创造宇宙万物,至高至圣,三位一体,奇妙永恒的独一真神。判十字以定四极,赐圣灵以生二气;开天劈地,地不再空虚混钝;日月运行,昼夜肇始;万物匠成,始造人类先祖;赐予上帝本来良善和熙之形象,令人管理天地万物;性情宽厚谦卑,单纯朴素。撒旦魔鬼的诱惑,败坏了原初完美纯洁的本性;恶性渐长,善性渐微,自结365种罗网,纷然沓至;误以偶像为源头,或将原初旨意化为乌有,或藉祈祷祭拜以求福祉,或假冒为善自傲于人。营营役役,思虑愁烦,茫然无得,徒劳无功;久久迷途在愚昧之中,找寻不到原初路径。        因此,三一真神派遣光明荣耀的圣子救主弥撒亚,降卑为人,来到人间。神差遣天使报佳音,宣告童女玛丽亚怀孕生子于大秦(叙利亚)。明星告祥,波斯博士见星象带着礼物来朝拜圣子。二十四位圣者所著齐家治国之伟大古老的律法(旧约)因此而成全。祂建立三一真神之新教,圣灵默默指引;因信而称义;祂设定八方境界,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祂开启真理之门,引人出死入生。祂将日光照耀黑夜,摧毁魔鬼的罪恶;乘坐慈悲之舟登临明亮殿宇;受圣灵恩膏,日清月朗,回归真我。        留下二十四卷圣书(新约),阐明原初之智慧,开启灵魂之眼睛。行施洗之礼,洗涤浮华,洁净罪恶。以十字架为印记,万民归一。鼓瑟敬拜,恩惠之音远扬;朝东而行,奔走生命荣美之路。信徒留须以表明外在作为,理发以象征内在平静,不蓄奴卑,不分贵贱,不聚货财,有福同享,禁食警醒,洁身自好,一天七次礼赞,七日一次祭奠,洗涤心灵,回归圣洁。        永恒真理之道,奇妙而难以命名。其功用昭彰,勉强称之为景教。道不圣不能彰显,圣无道不能弘扬。圣道契合,天下文明。        唐代开国皇帝太宗年间,贤明的圣人大秦国主教阿罗本,从叙利亚来到中土。驾青云,载真经,乘风破浪,不畏艰险,于公元635年(贞观9年),抵达长安。太宗皇帝派遣宰相房公玄龄,带宫内臣仆到西郊欢迎,迎入朝廷。邀请至皇帝藏书室,翻译经典,皇帝在禁宫内亲自问道。深感此道之正义和真实,皇帝下令传授与民。        贞观十二年七月,皇帝诏令约:“圣道没有恒定不变的名字,圣人没有始终如一的身体。教化随地域而设,为使众生得益裨。德高望重的叙利亚主教阿罗本,携带经文和圣像,远道而来,靖献于京城。详其教旨,玄妙自然,观其元宗,源于真理。言辞清晰,道理隽永。济物利人,宜行天下。”于是,命令在京城义宁坊建造大秦寺(教堂)一所,由二十一位僧人管理。周朝衰败,老子去了西方,唐朝兴起,基督的教导来到了东方。        太宗命画皇帝肖像一幅,悬挂于寺庙之壁,天姿泛彩,满室生辉。圣光带着祥和的气象,永远的光芒照亮了殿宇。        根据西域图记和汉魏史策,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令,东接长风若水。出产火棉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夜不闭户,人民康乐。律法非光明不能通行,君主非贤明不能坚立。疆土广阔,文风昌明。        高宗皇帝继位,仰慕真道。于诸君建立景教寺,立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大道畅通行于民间,国安民富。景教寺遍布各城,家庭殷实而幸福。        圣历年(公元699年),佛教得势,佛教言语在东边盛行。先天末(公元713年),卑鄙之徒在西边讥笑诽谤。景教主持罗含,主教及烈,以及各城尊敬的高僧(教士)舍弃俗世的追求,同心合一,极力维护天道。玄宗皇帝名令宁国等五位郡主,亲临吉祥的景教寺庙,建立敬拜之所。他重修了倾倒的法梁,重竖了废弃的道石。        天宝初年(公元742年),玄宗至道皇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皇画像,安置于寺内。并赐绢百匹,以示庆祝。龙须虽远,弓剑可攀,日角舒光,天颜咫尺。公元744年,大秦国僧侣洁和,望着这颗感化人心的星星(中国),监察如同日头发光的皇帝,来朝廷拜访。皇帝差罗含、普论等一行七人,在兴庆宫,与洁和主教做礼拜。于是,皇帝在教堂题字立碑。其光彩如翡翠霞光,其智慧如宏空光芒。美丽的馈赠高过南山,丰富的恩泽深于东海。大道包容万象,可行的均可命名。圣人无所不能,所作的便可述说。        肃宗文明皇帝在灵武等无郡重建景教寺,美善的福分临到国土,帝业建立,普天庆贺。代宗文武皇帝大力推广遵行圣道,崇尚自然无为。圣诞之日,赐天香以宣告成功,发粮食以荣耀圣道。圣人活出圣道之美善,故圣道得以广传。        我们圣人般的文武皇帝设立了朝廷八个分部,以分幽暗与贤明。他分辟了九个类别,更新教义。阐明玄理,无愧于心。圣道宽广,专静而恕,救赎苦难,赐福大众。圣道扎根,渐渐推广。若能使风调雨顺,天下宁静,人顺道理,物体洁净,生活安宁,死者安乐,沟通融洽,情发自诚,此乃景教之功用啊。        大恩人伊斯僧,北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身着御赐金紫袈裟,性情温和,虔诚躬行。他从王含之城(Rajagriha)来到中国,睿智博学,多才多艺。先效力于宫廷,后在疆场扬名。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起先在北领兵,后随肃宗皇帝旅行。他虽为皇家内侍,路途中与他人等同。为肃宗之手足,军中之耳目。乐施善助。将御赐之珠宝以及黄金地毯献上。不仅修缮旧堂,而且建设新堂。修饰殿堂,使廊宇辉煌。在行为中彰显躬行真道,依仁施利。每年召集各寺僧侣,灵修侍奉五十天,寒冷有衣穿,生病的得医治,死者得以安葬。最虔诚的佛教僧侣之中,如此美善闻所未闻。身穿白衣的景教信徒,见如此信德,愿刻碑立传,以纪念弘扬他们的德行。                  无始无终,亘古永恒的真神,无声无息,无形无像,        拥有教化和完善的权柄和能力,创造了万物天地,        三一真神派遣圣子,降临人间,施行无边的拯救。        太阳升起,黑暗消失,见证真神的奥秘。        太宗皇帝,荣耀辉煌,继承前帝之道,        平定乱象,天地乾坤扩大,        光明的景教传唐朝,        翻译经典,建立教堂,生死有渡,        百福皆作,万邦康乐。        高宗继位,修筑圣殿,        和谐宽敞明亮的宫殿遍满中土。        真道宣明,封官正法,井然有条。        人民康乐,天下太平。        玄宗登临皇位,克己躬行,灵修正道,        御榜扬辉,天书蔚映,        皇图璀璨,全国崇敬,        百业兴旺,安居乐业。        肃宗继位,治理国土带着天威,        如日头般明亮舒展,和祥之风吹遍全地,        皇室归于安乐,肃杀之风永远凋谢。        骚动叛乱止息,皇朝坚立。        代宗孝顺公义,德合天地。        开明慷慨,国富民强,        赏赐恩德,仁爱好施,        如日辉煌,如月璀璨。        建宗统极之时,韦修明德,        武力平息四海,文章万域清明,        观测人心,镜观万物,        光照全地,百蛮景仰。        真道何等宽广!人之回应何等渺小!        三一真神难以命名!        主的作为是应当称颂的。        于是,建立丰碑,歌颂那自在永在的上帝。        建于大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元月第七日,主日。        建立时,法主僧宁恕主管东方景教众圣徒,        朝议朗前行太司土参军吕秀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