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福泰克招聘:呼吸系统疾病的辩证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00:35

呼吸系统疾病的辩证治疗

(2007-03-09 11:39:23)转载 标签:

孔令谦

人生无处不太极

孔伯华医馆

中药

中医

健康

分类: 中医辩证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有外感有内伤,大的方向,要从三个方面来辨证,一辨寒热,二辨表里,三辨虚实。

辨寒热:寒者少,热者多;辨表里:一般初起在表,而入里甚快:三辨虚实,虚者少而实者多。

初起为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分,外因为风寒之邪,或风热之邪,或为暑湿之邪;内因,或阴虚内热,或有实火,或有食火,或有表虚,或有湿热。今天的外感病初起以风温为多,即使是风寒,因今人体质内热者多,故也很容易化热。若外感不解,往往入里甚快而成痰热蕴肺之咳嗽,即现代医学所称支气管炎,甚至发为哮喘。肺热不解,耗伤肺阴,常致咳喘迁延不愈。故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常以伏气温病学说为指导辛凉解表清里同施,兼顾利湿与护阴,故奏效甚速。分述如下。

一感冒

(一)风寒感冒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疼,四肢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处方

荆芥5克、淡豆豉10克、薄荷5克、全蝉衣10克、金银花15克、青连翘10克

临床上风寒感冒很少见,即使初起感受风寒,也往往内有郁热,而且化热甚速,故治疗上在辛温解表的同时,不忘兼用辛凉解毒之品。方中荆芥豆豉辛温解表,薄荷蝉衣辛凉解表以助荆豉解表之力,银翘清内之郁热,

加减:若表寒重者可加紫苏叶5克,

郁热重者加条黄芩10克、

鼻塞流清涕者加辛夷花10克,

咳痰清稀加橘子皮10克、法半夏10克、

(二)风热感冒

临床所见,风热感冒者最多。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但恶热,无汗或有汗,口干欲饮,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痰黄稠,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滑数。

基本方:

生石膏30克(先煎)、薄荷5克、地骨皮10克、霜桑叶10克、杭菊花10克、金银花15克、金银藤30克、青连翘10克、条黄芩10克、全蝉衣10克、大青叶15克、生知柏各10克、鲜苇根30克、滑石块15克

因今人体质阴虚内热者多,使得外感风热入里甚速,即使初起外感风寒,也很容易入里化热,故在治疗风热感冒时往往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一起用,即桑菊、银翘、白虎一起用,以解表清里;薄荷配伍地骨皮,辛凉解表而不伤阴,更有滋阴退热之功,蝉衣配伍大青叶,利咽解毒,解表清里,黄芩苇根清气分之热,生知柏伍滑石块滋阴降火兼清热利湿。综合全方,解表清里,利湿护阴,对今人的风热感冒高热不退者,常能收到药进热退之效。

加减法:

1病仍在表,未入里者,减生石膏

2四肢酸痛加嫩桑枝30克。

3咽痛明显,扁桃体化脓者加板蓝根15克、

4鼻塞声重流涕者加辛夷花10克。

肝肺热高热者加羚羊粉1、5克(冲服)、

内热盛,烦躁者,紫雪一瓶冲服。

5咳者加杏仁泥10克、鲜杷叶20克,痰盛者加橘子皮10克、法半夏10、紫苏子10克、莱菔子1克;全瓜蒌30克。

 

6有痰难出者加黛蛤粉30克,苦桔梗5克以宣肺化痰。

7大便秘结者,加酒军5克、玄明粉5克。

8恶心呕吐者加藿香10克、青竹茹15克。

9胃阴不足,口渴者加鲜石斛30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克、肥玉竹12克。

素体气血不足者,无力鼓邪外出,取白虎加人参汤之意,加党参10克、黄芪10克以助正气,鼓邪外出。

此方为解表清里之剂,应用时须注意生石膏一味。感冒初起时,若热仍在表,尚未入里者,不可用;平素胃弱者,宜慎用;脉浮大中空者,为里虚,不可用,当用甘温除热之品。但临床所见,外感入里化热者为多,大多数情况都属于生石膏应用范围,只要注意以上三点,生石膏但用无妨。有医生认为生石膏为大寒之品,应用时非常谨慎,其实生石膏味辛性微寒,质重气轻,既能解表发汗,又能清气泄火,一般确属热证,无论外感内伤,只要不是气血虚弱,或湿遏热伏者,但用无妨,取效甚捷。关于生石膏的应用,先祖孔伯华在其《石膏药性辨》论之甚详。

(三)暑湿感冒                                

夏月暑湿,易患暑湿感冒,常兼消化道症状。

主症:恶心呕吐,腹泻,发热恶寒,舌红苔腻,脉滑数或濡细

立法:芳香化湿,清热解表

基本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0克、紫苏叶5克、青竹茹15克、云茯苓30克、大腹皮10克、薄荷5克、地骨皮10克、法半夏10克、金银花15克、炒知柏各10克、滑石块15克、白通草5克、杭菊花10克、川黄连5克、广木香5克

此方以藿香苏叶芳香化湿解表,法半夏青竹茹云茯苓化湿和胃降逆止呕,大腹皮下气畅腹利水导滞,薄荷配合地骨皮辛凉解表退热。银花菊花解毒清热,黄连配伍广木香理气止泻,炒知柏配合滑石块滋阴清热利湿,白通草与滑石块合用利小便以止泻。

加减法:

高热不退,脉数大者,加生石膏30克、

无腹泻者,减川黄连广木香

湿浊中阻腹胀者。可加白蔻5克、厚朴6克

 

治疗感冒当注意几点,一是要辨明寒热,属寒者少,属热者多,勿妄用辛温之品;二是要辨明温邪在表在里,在表者,宜辛凉解表。因气候、饮食、体制诸原因,今人体质内热者多,或实热,或虚热,或湿热,故化热者多,且化热快,故常解表清里同用。当清不清,贻误病情;若未化热,邪仍在表,,必须汗解,不宜早用寒凉,若湿遏热伏或胃弱或内虚,也当慎用寒凉。三是今人湿热者多,故治疗时应当注意清热利湿,四是今人阴虚者多,故后期应注意养胃阴与肾阴,如加鲜石斛、鲜生地、生知柏等,薄荷发汗配伍地骨皮也是此意。但感冒初起邪尚在表不可过用滋腻之品,以防敛邪深入。

 

二支气管炎、哮喘(咳喘)

咳喘即咳嗽与哮喘,两者病机相似,只是病情轻重与病势深浅有别,故并为一起来论治。

 

咳喘一病,从病因来看,有外感,有内伤;从病情来看,有虚实寒热之别。外感者,即由外感风寒与风热之邪,在表未解,迁延入里或为痰热或为寒饮致肺失宣肃所致,内伤者,《内经》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或因脾虚生痰,或为肾虚水泛,或为肝火犯肺所致。临床一般常见痰热蕴肺、寒饮伏肺两种类型,哮喘除有上述两型外,尚有肾不纳气一型。分述如下:

(一)痰热蕴肺型

痰热犯肺型一般为外感引发,或为风温由太阴卫分转为太阴气分,或为风寒入里化热。或本有痰热蕴肺,又为外感引发。此型最为常见,临床所见十之八九都属于此型。

 

临床表现:咳嗽阵作,咽痛,咳黄痰,口干,甚则喘憋,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基本方:

生石膏30克(先煎)杏仁泥10克、霜桑叶10克、杭菊花10克、生知柏各10克、条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全瓜蒌30克、鲜茅苇根各30克、青连翘10克、滑石块15克、橘子络15克、橘子皮10克、法半夏10克、紫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

此方以桑叶菊花杏仁宣发肃降,生石膏条黄芩青连翘泻白散以清泻肺热,全瓜蒌宽胸化痰,橘子络皮法半夏取二陈之意以燥湿化痰,紫苏子莱菔子取三子养亲之意以降气化痰,炒知柏滑石块滋阴降火清热利湿。综合全方,宣发素降,清肺化痰,对痰热蕴肺之咳喘均有良好效果。

加减法:

风寒束表,内有郁热者,可酌加麻黄1~3克,荆芥5克;

初起,邪仍在卫分,里热不盛者,减生石膏鲜茅根,加全蝉衣10克,金银花15克、

发热者加薄荷5克

过敏性哮喘者,加全蝉衣10克、净蛇蜕10克,孔老认为此二味有脱敏作用。

痰热盛者加川贝母10克、鲜枇杷叶20克、或加葶苈子10克

肺热盛者,加羚羊粉1、2克(分冲)

肝火犯肺者加胆草炭10克、羚羊粉1、2克(分冲)

大便秘者加酒军5克、元明粉5克

有痰不易咳出者加黛蛤粉30克(布包)苦桔梗5ke

肺阴不足者加鲜石斛30克,甚者加天花粉15克、肥玉竹12克、鲜生地30克、

 

(二)寒饮伏肺型

此型大都为素体寒盛,或本有寒饮,又为外感风寒诱发,此型临床并不多见,不过十之一二而已。

临床表现:咳痰清稀,或有恶寒发热,或形寒肢冷,面色青晦,口不渴,或喜热饮。甚者胸膈满闷,喘憋。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基本方: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2克、桂枝3克、杏仁泥10克、炮姜2克、北细辛3克、法半夏10克、橘子皮10克、五味子3克、杭白芍10克

麻黄杏仁一宣一降而止咳定喘,姜桂温肺化饮,细辛开闭,橘皮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杭白芍酸收以制麻桂姜辛夏之辛开,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加减法:

饮邪化热者加生石膏30克、条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

肺气不降,加紫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

痰不易咳出者加苦桔梗5克

 

 

 

 

肾不纳气型

肾不纳气之喘有肾阴虚与肾阳虚两型,多见于哮喘迁延不愈的老年人,症见呼吸急促,动则更甚,脉微或浮大中空,肾阳虚者,兼见畏寒肢冷,或有汗出,面色青灰,舌质淡,脉沉细,肾阴虚者,兼见咽干口燥,面赤足冷,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虚数。

肾阳虚者以金匱肾气丸加减

熟地30克、山药15克、山萸肉15克、云茯苓30克、附子8克、肉桂2克、补骨脂12克、带皮核桃一枚(微烧)、五味子5克、磁石12克、黑锡丹3克(分吞)

肾阴虚者以麦味地黄丸加减

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西洋参6克、蛤蚧一对(去头足焙黄研细分冲)、磁石12克、川牛膝15克

熟地、山萸肉填补肾阴:附子、肉桂温补肾阳;补骨脂、核桃温肾纳气:五味子摄纳肾元;黑锡丹、磁石镇纳元阳。徐灵胎说:“黑锡丹镇纳元气,为治喘必备之药。”喻嘉言说:“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症,舍此药再无他法可施。”

肾阴虚者,舍桂附黑锡丹之辛热,加麦冬西洋参益阴和阳,蛤蚧之纳气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