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区法院领导人员: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7例的疗效及观察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02:42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很多,且疗效较好。但是,怎样才能更正确、客观的观察其疗效,则尚待探讨。

  以往介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都是以针刺的次数为疗效的依据。其不足如下:例如患者在20天中治疗10次后痊愈,如何排除面瘫的自然愈合率?又如患者,仅针刺治疗3次就不来治疗了,究竟是治愈了呢,还是去别处医治了?因此,笔者自2008年1月-2009年3月,采用面部测量的方法,观察了37例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09年3月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12例。左侧面瘫11例,右侧面瘫2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3岁,平均39.5岁。初诊时测量左右两侧面部距离相差最大2.2cm,最小0.2cm,平均相差0.7cm。

  1.2 测量方法 测量两种状态下,左右口角至同侧耳屏切迹之间的距离。

  1.2.1 测量自然状态下的两侧距离 面部肌肉放松,口唇微闭。见图1。

  1.2.2 测量紧张状态下的两侧距离 口角尽量向同侧耳屏歪斜,呈紧张收缩状态的距离,面瘫患者在紧张收缩状态下,面部两侧距离差别更明显,见图2。

  图1 图2 1.3 测量的记录方法 每次针刺治疗前后都要测量左右两侧面部在放松、紧张状态下的数据,共8个。即针刺治疗前,面部自然放松状态时左、右口角至同侧耳屏切迹之间的距离(2个数据);针刺治疗后,面部自然放松状态时左、右口角至同侧耳屏切迹之间的距离(2个数据);针刺治疗前,左、右口角尽量向同侧耳屏歪斜,呈紧张收缩状态的距离(2个数据);针刺治疗后,左、右口角尽量向同侧耳屏歪斜,呈紧张收缩状态的距离(2个数据)。这样就能清晰地了解面瘫的程度以及针刺治疗的效果,并排除了自然愈合者。

  1.4 治疗方法 37例患者针刺治疗,主穴:患侧阳白、四白、颊车、攒竹、水沟、地仓、双侧合谷。配穴:急性期有乳突疼痛、耳痛者,加患侧翳风、风池。每天1次,留针30min。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大中小】 【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