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欧嘉贸易有限公司:中医文献针刺治疗眼底病85例疗效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9:40
针刺治疗眼底病85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仁 吴九伟
关键词:针刺疗法 中心性视网膜炎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色素变性
自1994年2月~1995年3月,我们应用针刺方法对三类临床上常见而又缺乏理想疗法的眼底病进行了治疗观察,这三类病症分别是: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共观察85例计168只眼,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8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7.4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1年,平均2.4年。其中,中心性视网膜病变33例共64只眼,视神经萎缩22例共44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30例共60只眼,上述病例均经确诊。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以下同一种治法。
一、取穴
主穴:新明Ⅰ、球后。
配穴:翳明、新明Ⅱ。
二、操作:主穴均取,配穴酌取1~2穴。新明Ⅰ快速破皮后,缓缓向外眼角方向进针,在进针过程中宜反复探寻,以求得针感向眼角或眼内放散。此穴个体差异较大,应用轻巧的手法仔细寻找,有的只须进针5分,有的则要刺入1.5寸才能寻获满意针感。针感以患眼或患侧太阳局部热胀为主,亦有眼肌出现抽搐的,然后以提插加小幅捻转手法,运针1分钟,提插幅度1~2毫米,捻转频率160~180次/分。球后穴用30~32号2寸针,垂直缓慢进针1.5~1.8寸,以眼球出现明显的胀感为度。翳明穴向外眼角方向进针,使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射,得气后略加捻转后留针。新明Ⅱ垂直进针0.5~0.8寸,手法同新明Ⅱ穴。然后,将新明Ⅰ和翳明穴为一对,接通电针仪。开启后,应在眼睑部出现跳动。频率200次/分,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15分钟。去针时,新明Ⅰ和新明Ⅱ按上述手法再操作一次。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一般不作间隔。
疗效分析
一、疗效标准
(一)中心性视网膜病变:痊愈:视力恢复至发病前水平,中心暗影消失,黄斑水肿消退,中心反光恢复。显效:视力提高4行但未到达病前水平,中心暗影变淡变小,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渗出大部分被吸收,中心反光出现。有效:视力提高1~3行,中心暗影变淡,黄斑水肿好转,渗出部分被吸收,中心反光未见。无效;视力及眼底情况未见改善。
(二)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显效:原视力由黑朦提高到0.05以上或由0.05提高到0.1以上;原视力在0.1以上者,须提高4行或4行以上。有效:视力提高1~3行。无效:视力未见改善。
二、疗效情况
(一)中心性视网膜病变:共33例64只眼,经一疗程或以上治疗后,痊愈12例24眼,显效7例13眼,有效10例20眼,无效4例7眼,总有效率为89.1%。
(二)视神经萎缩:共22例44眼,经二疗程或以上治疗,显效7例14眼,有效9例18眼,无效6例12眼,总有效率为72.7%。
(三)视网膜色素变性:共30例60只眼,经二疗程或以上治疗,显效4例8眼,有效17例34眼,无效9例18眼,总有效率70.0%。
讨论
一、本文所讨论的三种眼底病,尤其是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均为目前中西医颇感棘手的现代难治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从我们的工作以及已经报告过的有关文献看,针灸治疗本类病症较有前途。
二、就上述结果看,应用统一的处方和操作手法,对三种眼底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以中心性视网膜炎效果较好,其他二类大致相似,这可能与后二者难治程度较高、病程普遍较长有关。
三、笔者以往应用新明穴,均按常规的施手法后不留针之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一些久治而效不显的顽固病例,如再加用留针电刺激之后,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效果,故在本工作中采用手法刺激和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
四、针刺治疗眼底病的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
总之,本工作还只是初步的,今后将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