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驾校报名多少钱:全国各省市区概况(1)x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6:14

全国各省市区概况

北 京

市长:王岐山
市政府地址:北京东城区正义路2号
邮编:100001
电话:010-65192233
网址:www.beijing.gov.cn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之一。北京位于北纬39度56分、东经116度20分,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东面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

候: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3度,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7度,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5.2度,年平均降雨量507.7毫米。无霜期189天。

积:北京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041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全市共辖12个区、6个县。

旅游资源:北京是著名的"北京猿人"的故乡,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建城史已有3000多年,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的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和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各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城市环境保护与绿化:2004年,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40.48万亩,植树423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9.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绿化隔离地区新增绿化面积4.76万亩,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新增绿化面积4.02万亩,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1.7万亩。城近郊区新增绿地面积848公顷,其中新增大型绿地20余处,共117公顷。城近郊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人口

人口统计:2004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9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增长2.5%,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1‰,比上年增加1个千分点;死亡率5.4‰,增加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7‰,增加0.8个千分点。据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62.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全市人口中拥有全国所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回、满、蒙古族均超过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22.9万人,占95.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9万人,占4.3%。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82.4万人,增长27.1%;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7.6万人,增长42.5%。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测算,200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为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

GDP比例:2004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1.9%,增幅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0.4亿元,增长16.7%,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70亿元,增长11.6%,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7.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2004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幅提高7.1个百分点。

外资利用状况:据海关统计,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值94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806项,比上年增长33%;合同外资金额62.6亿美元,增长92%。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增长43%。

失业率:2004年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下降0.13个百分点;全年安排17.43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8.64%,提高0.5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2004年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0万人、484万人、308万人和259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11.5万人、47.9万人、1.4万人和16.1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均达到98%以上。

居民收入:2004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7.8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7172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

居民储蓄:200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22.3亿元,比年初增加828.8亿元,少增75亿元。 

住房:2004年全年竣工住宅2344万平方米,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有望达到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城市基础设施:2004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4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1%。

 

电讯

2004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847.4万户,比上年增长23.9%。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110万门,增长11.9%。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57.5线/百人,增长21%。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35.9万户,增长20.5%。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0.6部/百人,增长17.6%。

 

交通铁路:

城市道路:2004年全年完成交通运输投资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航空:2004年民用航空货运56.9万吨,增长20.3%;民用航空旅客运输1692.7万人,增长35.9%。

 

科学教育及其他社会事业

科技:2004年年末,全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4000家,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5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86.2%。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R&D经费支出300亿元,增长17.1%,R&D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7%。

教育:2004年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7 所,比上年增加4所。全年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4.7万人,增长2.7%;毕业学生9.96万人,增长18.9%。全市共有48所普通高校和115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招收研究生5.6万人,增长17.9%;毕业研究生2.95万人,增长31.4%。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7万人,在校生25.7万人。

文化: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72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5%,有线电视入户率为62.1%。全市境内注册登记的博物馆达到127个。

卫生:2004年全市农村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覆盖率区县级达到100%,乡镇级达到87%,村级达到90%。全市共有23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64%。13个郊区县均已开始为就医农民实施报销,年内已为25万人次提供报销服务。农村改水改厕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完成农村改水项目共计3661个,受益人口达到338.6万人;改造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户厕32533座。

体育:2004年当年配建1229个全民健身工程,总面积82.6万平方米,总投资1.17亿元,其中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达4200万元。截至年底,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55%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累计4437个;年内开展全市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共计3240项次,参加活动人数达到532.7万人次。

对外关系:北京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强。政府、民间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友好往来十分活跃。北京市与72个国家的124个首都和大城市有友好往来关系,其中已与24个国家的2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北京现有外国驻华大使馆137个,国际组织和地区代表机构17个,外国新闻机构190个。在北京设立的国外驻京代表机构已超过7000家,外国留学生17000多人。北京曾成功地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1997至1998年连续两年召开了京港经济合作研讨会。1998年后,每年都成功举办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活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

 

 

 

天 津

市长:戴相龙
电话: 022-23305555(政府热线)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位于北纬38°33'至40°15',东经116°42'至118°03'之间。北与首都北京毗邻,东、西、南分别与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沧州地区接壤。海岸线长约133公里。面积11305平方公里。 天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明朝永乐初年,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形: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境内有海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等穿流入海。市中心距海岸50公里,离首都北京120公里,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师门户,畿辅重镇。天津又是连接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从天津到东北的沈阳,西北的包头,南下到徐州、郑州等地,其直线距离均不超过600公里。 天津还是北方十几个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拥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3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300多个国际港口,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其地理区位具显著优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气候: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 面对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 多偏南风。天津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有明显由陆到海的过渡特点: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风显著,日照较足;地处滨海,大陆性强。年平均气温12.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

土地:天津北部蓟县山地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薄层残积土,其余地区是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高肥力。全市农业用地67.17万公顷,非农业用地45.9万公顷。在海河下游滨海地区尚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0多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已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有20多种。主要有锰、锰硼石、金、钨、钼、铜、铝、锌、石灰岩、大理石、麦饭石、重晶石、天然油石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燃料矿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埋藏在平原地下和渤海大陆架等。

水资源:天津地跨海河两岸,而海河是华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条,在中游附近汇合于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河又在天津金钢桥附近的三岔口汇合成海河干流,由大沽口入海。干流全长 72公里,平均河宽100米,水深3-5米,历史上河通航3000吨海轮。
    引滦入津输水工程是天津80年代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把水引到天津,每年引到天津,每年向天津输水10亿立方米。天津地下水蕴藏量丰富,山区多岩溶裂隙水,水质最好,矿化度低,泉水流量一般在7.2-14.6吨/小时,雨季最大可达720-800吨/小时。全市有库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3.4亿。

生物资源:滨海地带多耐盐碱植物。树木有白蜡、槐、椿、柳、杨、泡桐等;近年发展梨、枣、杏、桃、葡萄、苹果等林果。积水洼地生长有芦苇、菖蒲及人工栽培的菱、藕。北部山地盛产油松、侧柏核桃、板栗、红果、柿子。 有一定数量,野生动物多属平原草原型,如野山羊、獐子、刺猬、松鼠和鸟类。陆上的坑塘、水库有淡水鱼类约计30种左右,产量较多的有鲤、青、草、鲢、梭等鱼种。

环境状况及问题:2004年,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20个,生态示范区7个,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45万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59个,烟尘控制面积501.76平方公里。

旅游资源:天津历史遗址多,出土文物丰富,有40处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始建于隋朝的大型木结构庙宇--独乐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蓟县黄崖关长城,全长41公里,多种不同造型的古台一千多座,险峻、雄奇,素有"蓟北锁钥"之称。有号称"京东第一山"的蓟县盘山,山势雄伟,层峦叠秀,建筑与自然山水浑成一体。此外,还有天后宫、文庙、大悲院、清真大寺、天尊阁、天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天津革命活动纪念馆等。
    天津的建筑具有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的特色,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由于开埠较早,且有9国租界,以风格各异的小洋楼为特色,保留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东西方各国的各类建筑一千多幢。
    天津有驰名天下的四大民间艺术。"泥人张"彩塑艺术闻名全国,饮誉世界。"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深受国际友人青睐。"魏记风筝"获191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以 "刻砖刘"为代表的建筑装饰砖雕,使天津刻砖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民间建筑工艺。

 

人口

人口统计: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023.6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31‰,人口死亡率为5.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4‰。

民族及分布:天津市共有4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2万人。

行政区划:天津现辖15个区:和平、河东、南开、河西、河北、红桥、塘沽、汉沽、大港、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区(杨村镇)、宝坻区(城关镇);3个县:静海县(静海镇)、宁河县(芦台镇)、蓟县(城关镇)。

教育程度:2004年,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0所,全年招收研究生0.92万人,比上年增长8.2%,当年毕业0.5万人。建成示范高中校8所,累计达39所,模范小学10所。享受优质教育的高中生达到70%。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93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元人民币,为31550元,折合美元为3812美元。

GDP比重:2004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2.2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60.16亿元,增长19.8%,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69.43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5%、53.2%和43.3%,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6.3%和32.5%。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2004年,政府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194人,低保对象23.4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20.51万人。

财政收入:2004年,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502.1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7%。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完成增加值143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部工业总产值5763.93亿元,增长31.0%。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21.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外贸状况:200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400亿美元,达到420.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

外资利用状况:2004年全年全市新批直接利用外资项目1102个,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大项目招商继续升温,总投资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20个;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和实际到位额分别达到55.89亿美元和24.72亿美元,增速分别为59.1%和51.4%。

 

电讯

电话机拥有量:2004年,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28.29万门,增长6.2%。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25.49万户,增长5.1%。全市公网电话本地通话量83.71亿次,增长3.5%,短信业务总量达到28.73亿条,增长68.8%。

电台电视台:2004年,全市现有广播节目7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市级电视节目9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80万户。

 

交通铁路

港口:天津港15万吨级航道一期及北大防波堤项目竣工。天津港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业务联系,200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0619万吨,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进港7402万吨,增长40.5%,出港13217万吨,增长21.1%。

铁路: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中国北方铁路运输枢纽。

公路:天津公路四通八达,京塘、京哈、津榆、京福、京淄,京同6条国家级公路途经天津,沟通了天津与东北三省、华北大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各省区的公路交通往来,市内以建成以3条环线,14条放射线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
    2004年,全年新开线路74条,其中14条公交线路,2条校车线路,58条免费购物线路,至年末,全市公交运营线路达到402条。公交运营车辆6338部,年内净增272部,运营出租车近3.2万辆。

 

 

 

上海市

市长:韩正
市政府地址:上海高安路19号(邮政编码:200002)
市政府电话:(021)63212810
市政府网址:http://www.shanghai.gov.cn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海拔: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地形: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上海境内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2000年,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2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能源:上海基本上无一次常规能源,煤、石油、水力的储藏和生产,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但是,上海具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二次能源"生产,产品主要是电力、石油油品、焦煤和煤气(包括液化石油气)。其他可以利用开发的能源还有沼气、风能、潮汐及太阳能。

气候: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0年,全年平均气温17.6℃,无霜期300天。年降雨量1302毫米,但全年5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生物:上海滨临东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据统计,东海、黄海的水产资源有700多种。此外,上海地处长江口,这里江面宽阔,海淡水交汇,是鱼类索饵、繁殖、栖息的场所,有各种鱼类108种,其中经济鱼类有20多种。上海有众多的天然湖泊,螺蚬蚌等底栖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稠密的水网,为淡水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水资源: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水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黄浦江江宽水深,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要道。
    水资源:年水资源总量2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00立方米。

旅游资源: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全市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3处,迄今还保留着我国唐、宋、元、明、清以来的若干古迹和富有特色的园林。进入90年代以来,上海建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建筑,构成了迷人的都市风景线,也成为上海的旅游新景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的摩天大厦,被誉为"都市绿肺"的人民广场等与上海外滩上的各具特色的中西建筑物相映成辉。

环境状况及问题:2004年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达225.37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3%。整治中心河道75条(段)共98公里,敷设截污管道56.69公里。用水质标识指数衡量,全年中心城区重点整治河道污染比上年下降17%。

 

人口

人口统计:至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09万人,出生率为6‰;死亡人口9.65万人,死亡率为7.2‰。

人口增长率: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上海散居着39个少数民族及少数未识别的民族,约有5.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4%。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满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难族、普米族、京族。

教育程度:至2004年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9所。其中,本科院校30所,高职、高专院校29所。在校学生41.57万人,比上年增长9.8%。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13.06万人,比上年增长8.6%;毕业学生8.86万人,增长24.4%。全年招收研究生2.53万人,比上年增长12.5%;毕业研究生1.35万人,增长33.6%。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745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达到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第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4年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6.71亿元,比上年下降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8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工业增加值3492.89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增速回升,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65.34亿元,增长12.9%,增幅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2004年全年全市财政收入3591.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9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

工业产值及增长率:2004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9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商业:2004年全年实现国内商业增加值436.29亿元,比上年增长9%。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自1999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农业:2004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55.21亿元,比上年下降3.8%。

贫困人口及扶贫计划:2004年年内全市共有3.18万贫困学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2.54亿元。

外贸状况:2004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600.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4%。

外资利用状况:2004年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334项,比上年增长0.8%;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16.91亿美元,增长12.6%;实际到位金额65.41亿美元,增长11.8%。

友好城市:至2000年末,上海已与39个国家的47个城市(省、州、区)结成友好城市或建立了长期友好交流关系。在上海设立领事馆的国家已达39个。

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加工业、钢铁工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

 

电讯

电话机拥有量:2004年全年完成4000个标准化公用电话亭更新。新增电话交换机39万门,总容量达到912万门。至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6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5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0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9万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98.4亿分钟,比上年增长28.3%。

电台电视台:2004年全市共有广播节目20套,电视节目23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交通

铁路:上海有各种铁路专用线近百条。上海铁路将建立以直达快运为主线、内接港澳、北连俄欧、东通海外、西达中亚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

公路:公路遍布城乡,与沪宜、沪杭、沪青、沪太、曹安、松枫等干线公路相连,可通邻近各省主要城市及市内各区、县、乡、镇。中心城区建成了"申"字形高架道路、"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线和"三横三纵"的地面骨干道路,快速、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航空:上海目前拥有2个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目前二个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为1640万人次,待浦东国际机场4条跑道全部建成,上海航空的年客运量将达到近1亿 人次。

港口: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港口,港区面积13600多平方公里。200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79亿吨,比上年增长19.8%,跃居世界第二大港。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5.4 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净增327.2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9%。

航运:至2004年末,上海港拥有19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世界12大航区,与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
    远洋航线:从上海始可以分别抵达香港、台湾(经第三地)、韩国、日本、东南亚、澳人利亚、以色列、地中海、西北欧、南非、南美、美国东西岸等地;
    沿海航线:可抵达从北到市沿海主要港口;
    长江航线: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各港口;
    内河航线:通过江南水网可抵达江、浙、皖等省各大小港口码头。

 

 

 

重 庆

市长:王鸿举
市政府办公室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
市长公开电话:023-63854444
网址:www.cq.gov.cn

 

   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接壤,总面积82,400 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域内江河纵横,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749.82万千瓦,地下矿泉水资源属中国三大富庶地区之一。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煤、天然气、锶、铝土、锰、石灰石、大理石、晶石、石膏、石英石、汞、盐岩等38种,其中锶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位。 重庆立体气候明显,动植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众多的山、水、林、泉、瀑布、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险、幽。特色旅游景点包括长江三峡、山城夜景、大足石刻以及新近开发的武隆芙蓉洞、乌江漂流、奉节天坑地缝等。 此外,重庆的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多,农业资源开发极具潜力,同时,劳动力资源也十分充裕,劳动力成本价格相对较低。
    2004年全年完成营造林262.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60万亩。完成公路绿化1100公里,水系绿化80公里。森林资源总量超过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7.1%。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市级森林公园4个,设立市级风景区1个和新增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0.5平方公里。
    2004年全年新开工建设14座污水处理厂、12座垃圾处理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2.3万吨/日。全年主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其以上标准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66.4%,实测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113毫克/立方米,降尘量为9.29吨/平方公里/日。

 

人口

人口统计: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144.23万人,比上年增加14.13万人。常住人口2770.98万人,比上年减少6.49万人,下降0.2%,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205.70万人,比上年增加41.9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5%,比上年末提高了个1.6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5‰,比上年下降0.4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85‰,下降0.15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75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13万人,其次苗族约52万人,主要分布在黔江开发区的五个民族自治县和涪陵地区。

教育程度:2004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4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8所,普通中学1511所,小学10409所。全年共招收研究生8202名,增长28.3%;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9.9万人,增长15.1%;高中阶段招生30.3万人,下降1.6%。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含研究生)30.39万人,比上年增长19.1%,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0.75万人,增长2.6%,小学在校学生271.89万人,下降2.2%。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普通初中毛入学率达108%,普通高校录取率为79.3%,大学毛入学率超过19%。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是直辖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财政收入:2004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2.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8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工业产值及增长率:2004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27.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5.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2004年全市人均GDP达到9608元,突破1000美元大关。

扶贫计划:2004年全年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2.36万人,实施移民培训3.97万人。全年完成动态移民投资32.31亿元。全年共安排财政性专项扶贫资金3.95亿元。全年又有15.2万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全市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65.3万人。新解决21.8万人口饮水难问题,完成2420户高山移民迁建。

三产占国民经济比例:2004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1.3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81.24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2.83亿元,增长10.4%。

利用外资状况:2004年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81个,合同外资金额6.6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8%和19.7%。实际利用外资6.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增幅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05亿美元,增长30.2%。

外贸状况:据海关统计,2004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8.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7%,增幅位居全国第六。

 

电讯

电话机拥有量:2004年全年电话用户净增301万户,达到145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2.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净增28万户,达到121.8万户。

现有电讯电话系统:已建成重庆至武汉等五条明线载波一级通信网和三条大通路载波铜轴电缆。已建成卫星通信地面站,开通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拨电话,所有区县市电话号码均升至八位。

电台电视台:2003年,新开播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都市频道,覆盖人口达500万人。重庆有线数字系统建成,数字电视节目开通,协议用户达4.8万户。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6.66万户,累计达381.80万户。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2.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7%。

铁路:三条主干线(成渝线、湘渝线、川黔线)和五条支线,长537公里。

公路:2004年全年新建、改造城镇道路525.3公里,竣工城镇桥梁(含立交桥)29座,隧道8座。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32344公里,比上年增加9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14公里,一、二级公路4353公里。全市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89.3%。

水路:以长江为依托,建有港口和客货码头数十个,开展了重庆经上海至海外的江海联运业务,千吨级轮船可终年通航。水上运输总里程已达4000公里以上。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航空:主城区建有国家一级标准民用机场,已开辟5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另正在兴建万州五桥机场和黔江舟白机场。

 

 

河 北交通 铁路

省长:季允石
省会:石家庄
省政府办公厅地址:石家庄市维明街10号(邮政编码:050052)
省政府电话:(0311) 7092680
网址:www.hebei.com.cn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全省中环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市,北与辽宁、内蒙古为邻,西靠山西,南与河南、山东接壤,东临渤海。海岸线长487公里。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海拔:河北省的地势有三大地貌单元,其中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地,其中包括丘陵和盆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5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3.4%。

地形:全省地势由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 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

能源:有开滦、峰峰两大煤矿区和华北油田。

气候:河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2500-3100小时;年无霜期 120-200天;年均降水量300-800毫米;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七月平均气温18℃至27℃,四季分明。

生物:全省现有植物3000多种,其中纤维植物140多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木材植物100多种,牧草300多种,油脂植物140多种,栽培植物450多种,其中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7,玉米和水果各占1/10,可列为名、优、特、稀的农产品有12大类215种。出口的药用植物品种有20多种。

矿产: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16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74种,储量居全国大陆省份前10位的有45种。

水资源:河北省海岸线总长487.3公里,海岸带总面积100万公顷,具有发展海洋石油、海洋化工、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产业的天然条件。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的不冻港。境内有黄河、海河、滦河等河流经过,宜于发展近海养殖。

旅游资源:河北省是中国惟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全省现有古遗址、古建筑群落304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历史文物与陕西省并列全国第一,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总量居全国第2位。其中最著名的有承德避暑山庄、万里长城之首山海关、北戴河旅游渡假区、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环境状况和问题:2004年监测的11个省辖市建成区中,有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有7个城市达到三级标准。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88个,达标面积994.7平方公里。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137个,面积达1509.5平方公里。全省自然保护区达25个,总面积46.3万公顷;建成生态示范区5个。

 

人口

人口统计:2004年,全省总人口达到6808.75万人。其中男性3479.61万人,女性3329.14万人。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全年出生人口81.33万人,出生率为11.98‰;死亡人口42.02万人,死亡率为6.19‰;净增人口39.31万人。

人口增长率:2004年,自然增长率为5.79‰,比上年提高0.63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除汉族外,还有满、回、蒙、壮、朝鲜、苗、土家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现有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教育程度:2004年,研究生招生6491人,增长29.3%,在学研究生14932人,增长33.7%。普通高等学校87所,招生23.9万人,比上年增长17.1%,在校学生69.7万人,增长21.2%。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2.1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33.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32.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4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幼儿园在园幼儿108.5万人。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人均GDP在上年突破万元的基础上,达到13017元,比上年增长12.2%。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370.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4703.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763.2亿元,增长12.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7%,房地产业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长13.7%。

财政收入:2004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78.3 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财政支出753.2亿元,增长16.5%。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商业:全省形成了以省、市为中心,连接县(市),并向乡镇、街道延伸的市场网络体系。市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大、中、小型兼存,高、中、低档并举,多层次、多门类,结构合理的市场新格局。河北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的京津冀经济区内拥有近1.2亿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大陆总量的10%以上,是全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河北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连接"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和商品流通的中转站,也是"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自古以来河北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品集散地

农业:河北省是北方农业大省,是全国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绿色经济,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点的技术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全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
    2 004年,粮食总产量达2480.1万吨,比上年增长3.9%。

贫困人口及扶贫计划:2004年,年内解决25万贫困人口温饱和45万人饮水难问题。扶贫资金12.9亿元用于扶贫开发,解决了50万人的温饱问题。投资2.2亿元,解决7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

外贸状况: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3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

外资利用状况:2004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2亿美元,增长45.5%,增速为1997年以来最快水平。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到位外资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达80.0%。新批合同项目594个,增长3.7%;合同外资额21.5亿美元,增长9.3%。

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化工(医药)、冶金、建材、机械、食品五大支柱产业。

 

电讯

电话拥有量:2004年,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578万户,增长17.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97.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80.6万户,分别增长22.7%和12.0%;移动电话用户1606万户,增长28.2%。全省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3184万户,增长22.8%,电话普及率达47部/百人。

电台电视台:2004年,广播电台1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2座。有线电视用户419.1万户。电视剧产量15部。

 

交通

铁路:境内有15条主要干线铁路线通过,铁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1位。

公路:有17条国家干线公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2位;2003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653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81公里,分别增长3.7%和5.3%。

航空:石家庄民航机场是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现已开通25条航线,通达全国32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石家庄至香港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航线。秦皇岛山海关机场开通21条航线,通过全国17个城市。北京首都机场、天津国际机场也可为河北利用。

港口:河北海运条件十分便利,自北向南,有秦皇岛港、京唐港、天津港及正在建设中的黄骅港等较大出海口岸。其中秦皇岛港年吞吐能力近亿吨,是中国大陆第二大港;京唐港已经形成651万吨的吞吐能力。

 

 

山 西

省长:于幼军(代)
省会:太原市
省政府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府东街101号
邮政编码:030072
电话:(0351)3044451 3046061
省政府网址:www.shanxi.gov.cn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位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5′-114°32′。"东则太行为之屏障,西则汾河为之襟带。北则阴山、南则首阳、砥柱、析城诸山滨河而错峙。汾、浍荣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因地属太行山以西,故取名山西。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形:地处中国华北、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 3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20.0%。

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植物资源: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种。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 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 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
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野生纤维植物主要有蒙椴、鬼见 愁、蝎子草、芨芨草、马蔺、葛 条、荆条、龙须草等。

动物资源: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白鹳、黑鹳、金 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褐马鸡、丹顶鹤、大鸨、金钱豹、虎、梅花鹿。二级保护动物有56种,包括鸟类40种,两栖爬行类2种,兽类14种。此外,还有毛皮动物20多种,名贵的有水獭、石貂、貉、豹猫、黄鼬、獾、狐等;肉用动物可供食用的有野 兔、野猪、环颈雉、石鸡、斑翅山鹑、岩鸽等;药用动物有70多种。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 152.4亿立方米。
山西省陆地地表水十分贫乏,而且分布不均。集水面积大于 400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及漳河等8条。根据计算,全省河川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与全国各省比较,占倒数第二位,仅比宁夏多一些。
山西河流全属外流水系。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大体上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其中黄河流域面积为9750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32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8%。河流大都发源于东西山地。山西省地下水资源为12146亿立方米,但可采水资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

旅游资源:山西也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北有大同云岗石窟,中有佛教圣地五台山,南有黄河惟一的瀑布--壶口瀑布,中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永济普救寺莺莺塔等都在山西。据统计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类文物(不可移动者)计31401处。其中:古遗址2639处、古墓葬1666处、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18118处、石窟寺300处、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360处、石刻及其它6852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1466处,以及依附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中的彩塑12345尊、寺观壁画26751平方米。 所以"依托文物,开发旅游"在山西前景广阔,旅游事业必将成为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

能源:山西电力充足,是全国拥有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电厂最多的省份。目前山西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847.5万千瓦,年发电量417.8亿千瓦时。近15年来,全省新建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6条,变电容量100万千伏安;229千伏输电线路69条,变电容量603.6万千伏安。山西在华北电网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山西全省近2000个乡镇全部通电,农户高峰用电保证率达95%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是全国向省外输电量最多的省份,如今北京的1/4电力来自山西。
    2004年全年全省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64.9%。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3.6亿吨,比上年增长18.8%;共向省外输送电力238.1亿千瓦小时,增长2.1%,外输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为22.3%;外输焦炭4067万吨,比上年增长11.2%。

 

人口

人口统计:据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1.0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6‰;死亡人口20.31万人,死亡率为6.11‰;全年净增人口20.7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25‰。

民族及分布:山西的民族构成主要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9.75%,有34个少数民族,包括: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人口6.7万人,有相对聚居的少数民族村58个。

行政区划:全省有太原、大同、长治、阳泉、晋中、晋城、忻州、朔州、临汾、运城、吕梁十一个省辖市,全省共118个县(市、区)。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042.4亿元,增长14.1%,增幅比上年又加快0.2个百分点,再创1985年以来的新高。

财政收入:2004年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533.5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增收额达到155.6亿元。全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外贸状况:2004年全年全省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5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2%。

外资利用状况:2004年全年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0个,其中合资项目41个,合作项目21个,独资项目28个。全省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13.6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021万美元。

农业产值及增长率:2004年粮食总产达到106.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0.3亿公斤,增长10.8%。

支柱产业: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学、轻工、纺织等。

贫困人口及扶贫计划:2004年,100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再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再完成5万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电讯

电话机拥有量:到2004年底,本地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77.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721万户,增长11.1%,其中市话476万户,增长8.3%,农话245万户,增长16.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52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151万户,增长25.1%;移动短信达到44亿条,增长22.2%;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52.6万户,增长3.8%;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393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84.9%,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全省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44.1部,比上年提高6.4部。

电台电视台:2004年,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电视台1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6%,电视人口覆盖率95.7%,有线电视用户321.7万户。

 

交通

铁路:山西铁路以南北同蒲线和石太线为主干,形成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邯长、候月、大秦和南北同蒲9条大铁路干线13条主要支线和400多条专用线的铁路运输网络,分别与国家的铁路大动脉京包线、京广线、陇海线相衔接,可通达全国各大城市和秦皇岛、天津、石臼所等海岸码头。
    2004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2公里。

公路:已经建成通车的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与北京--石家庄高速公路相接,汇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网络。1998年建成通车的原--太高速公路(太原至原平)是建设贯穿全省南北的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的阶段工程。目前,山西的公路交通已形成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网络,沟通各邻省与省内城乡,衔接铁路重要工矿企业重要经济作物区的公路网络和以国有运输为主体,集体和个体运输业竞相发展,并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的交通工业体系和运输管理体制。
2004年底,公路通车里程65813公里,比上年增加2691公里,增长4.3%;高速公路达到1347公里,增长11.2%。

航空:到2003年底,省城太原对外航线38条,可直通全国40个城市。

 

 

 

 

辽 宁

省长:张文岳
省会:沈阳
网址:http://www.ln.gov.cn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的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81°53′-125°46′,北纬38°43′-43°26′之间,处于温带-暖温带区域并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有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民族。

 

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

形:辽宁省大陆海岸线长2178公里,约占中国的12%。东部山地丘陵区为辽宁省主要林区;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习惯上称为"辽西走廊",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主要路上通道,中部辽河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由辽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辽宁省主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气候:辽宁省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714.9毫米,年平均气温

4℃10℃。全年无霜期约140~200天。

生物:辽宁全省森林面积41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7%。果树资源丰富,水果总面积

和总产量在全国落叶果树栽培区中分别居第3位和第2位。

矿产:辽宁省已发现矿藏115种,探明储量的有64种,其中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

然气储量分别占中国的15%和10%。

水资源:辽宁省境内现有大小河流392条,总长16万公里,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

辽河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在辽宁境内长512公里,流域面积6.9万平方公里。 全省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32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23毫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63亿立方米。辽宁的渔业资源丰富,海水养殖面积居全国第2位。

旅游资源:辽宁省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现有文物古迹1.13万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9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 近年来,辽宁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如蒸气机车旅游、康复疗养旅游、仿古旅游和商务旅游等。各地举办的民间节庆活动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最著名的有大连国际服装节等。

环境状况和问题:2004年在对空气质量监测的14个城市中,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6个;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7个;劣三级标准的城市1个。年末,全省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1个,自然保护区10个。

 

人口

人口统计:根据2004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4217万人。全年全省出生27.5万人,出生率6.5‰;死亡23.6万人,死亡率5.6‰。全年净增人口3.9万人。

人口增长率: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9‰,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55万人,占全省的16%, 其中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5个民族,其次还有壮、苗、土家、达斡尔、彝族等人数居多。

教育程度:2004年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1.7万人,在学研究生4.3万人,毕业生7051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8.4万人,在校生58.3万人,毕业生1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4.6万人,在校生41.2万人,毕业生10.5万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25.9万人,在校生68.5万人,毕业生17万人。全省普通初中招生50.7万人,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6%,在校生167.5万人,毕业生58.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1.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在校生279.4万人,毕业生51.2万人。特殊教育招生738人,在校生853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7.3万人。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辽宁省生产总值68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

GDP比例: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69.9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3278.9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823.9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47.7:41.1。

财政收入:2004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9.6亿元,增长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0.6亿元,增长17.4%。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22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4%。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720万吨,比上年增长14.8%。

商业:200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贫困人口及扶贫计划:2004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12.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9.7万人。用于解决贫困群众就医、住房困难安排资金5.3亿元;筹集扶贫开发专项资金3.2亿元,使农村40万人口脱贫;筹集1.1亿元,资助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高校贫困学生49.5万人;筹集0.7亿元,使城乡3.3万户贫困群众享受医疗救助。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集中供养9.7万五保老人。采煤沉陷区建房、棚户区改造、农村特困户建房65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690万平方米。为27万城市低保户减免取暖费2亿元。清欠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3.4亿元。

外贸状况:据海关统计,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34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9%。

外资利用状况:据省外经贸厅统计,2004年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491项,合同外资金额86.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3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5%。在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总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455个,合同外资额55.2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的63.7%。投向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投资额为72.3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的83.5%。

支柱产业: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
石油化学工业加工能力为2800万吨,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溶剂油、石腊及深加工、精加工系列产品。
    全省有冶金工业企业1100多家,产品种类繁多,有各种型材、板材、带材、管材和其它专用钢材及金属制品。
    电子信息工业非常发达。基本形成了彩管及彩电、录像机、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及软件、电力电子设备、集成电路六大类重点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机械工业拥有1000多家企业,能生产138类,近2万种产品。辽宁省可成套提供并生产重型矿山设备、石油化工机械、起重运输设备、输变电设备、金属切削机床、远洋巨轮、内燃机车等产品。

 

电讯

电话机拥有量:2004年全省固定电话用户1486.3万户,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城市1074.5万户,乡村411.8万户,分别增长18.4%和10.9%。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为45.5部/百人和22.2部/百人。年末住宅电话用户979.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占全省固定电话用户的65.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80.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2.6%。国际互联网络用户448.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3%。数据通信总用户453.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8.5%。

电台电视台:2004年全省有广播电台1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全省有电视台1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470.4万户。

 

交通

铁路:2003年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3939.3公里,比上年增长11.0%。电气化铁路达1050.1公里,增长79.8%。

公路:2004年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52415公里,比上年末增长4.6%,其中,高速公路1637公里,与上年末持平。

航空:辽宁有6个机场,通航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民航通航里程33.6万公里,比上年增长40.8%,新增航线7条。

 

 

 

吉 林

省长:王珉
省会:长春市
省政府地址:长春市新发路11号
电话:86-431-8919971
省政府网址:http://www.jl.gov.cn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海拔:吉林东部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长白山地和海拔500米以下的吉东低山丘陵,西部是松辽平原,平原西部低平,为吉林牧业基地。

气候: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并有明显的四季更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5℃,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600℃,全省年降水量在550-910毫米, 无霜期120-160天,具有雨热同季特点,对各种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初霜期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末5月初。

自然资源:

林业、草原资源: 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72.2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1.37%,列全国第12位;其中林地面积797.67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04%,列全国第8位。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4亿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森林覆盖率为42.4%。全省最高点为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米。
  西部草原,地处松嫩草原中心,是我国著名的草原之一,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生长以多年生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占优势,属平原草甸草场类。也是国家北方商品牛、细毛羊主要产地之一。 吉林省草原可利用面积达437.9万公顷,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东部地区。
  吉林西部是欧亚草原的最东端,水源丰富,草质良好,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是吉林省畜牧业发展基地。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藏136种。已探明储量矿产93种,开发利用75种。有2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其主要矿产种类有:煤保有储量近21亿吨,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1399.0万吨,铁矿石保有储量4.6亿吨,金保有储量列全国第13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等10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蚀面用辉长岩、二氧化碳气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钼、锗保有量列全国第三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居全国第6位。非金属矿产是吉林的优势,出口的产品基本上是非金属矿物原料及其产品。硅灰石、硅藻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等可充分保证开采。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也很丰富。
    野生动植物: 山地资源丰富,尤以长白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最。吉林省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 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灵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头蘑、田鸡油等都在国内外很有影响。 长白山区有植物资源23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900多种。药用植物多达870余种,可食用的植物200多种。可供工业利用的优良树种有红松、长白松、鱼鳞松、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紫椴等。山葡萄、五味子、越桔、山楂等是酿酒原料。野生蜜源植物达300多种。拥有陆生动物资源达437多种,其中珍贵的皮毛动物有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东北虎、金钱豹、花尾棒鸡等;名贵药源动物有马鹿、麝、熊、獾子、田鸡、林蛙等;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有野猪、狍子、山鸡等。

农作物: 吉林省土质肥沃,特别适宜种植粮豆、油料、甜菜、烟、麻、薯类、人参、药材、水果等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为395.9万公顷。 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 玉米,大豆,水稻等。
  吉林省的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世界著名的玉米带。
    旅游资源: 吉林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省会长春市内有伪满洲国旧址,有净月潭森林公园、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汽车城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有象征文化城市的吉林大学、长春光机学院、长春大学等大专院校。有以名门饭店,香格里拉饭店为代表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场所多处。在吉林市有龙潭山高句丽山城,北山公园,丰满松花湖;敦化的六顶山渤海古墓群;延吉的城子山山城;位于长白,安图,抚松三县境内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天池、瀑布、温泉群及大陕谷;通化的靖宇陵园;集安的丸都山城,洞沟古墓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好太王碑;农安的辽塔;伊通火山群;等等。

 

人口

人口统计:2004年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708.5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20.0万人,出生率为7.39‰;死亡人口15.2万人,死亡率为5.63‰;全年净增人口4.8万人。

人口增长率:2004年自然增长率为1.76‰。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81.63万人,占90.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6.36万人,占9.03%。 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全省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4个民族自治地方。有34个民族乡(镇),其中蒙古族乡10个,满族乡(镇)10个,朝鲜族乡(镇)7个,回族乡2个,满族朝鲜族乡3个,朝鲜族满族乡2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位于全国第9位和第11位。

文化程度:2004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20万人,在学研究生2.96万人,毕业生0.59万人。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12万人,在校生36.22万人,毕业生6.50万人。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18万人,在校生12.17万人,毕业生5.4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4万人,在校生16.42万人,毕业生4.67万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16.99万人,在校生45.16万人,毕业生10.11万人。全省初中招生34.60万人,在校生114.80万人,毕业生36.8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4.86万人,在校生174.14万人,毕业生35.5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914人,在校生5555人,毕业生61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8.98万人。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据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实现吉林省生产总值295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60.96亿元,增长8.0 %;第二产业增加值1379.31 亿元,增长14.8 %;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94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3:45.3:35.4调整到19.0:46.6:34.4。

财政收入:2004年全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66.3亿元,增长8.0 %。全年财政支出5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

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2004年全年实现增加值9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6%。

农业产值及增长率:2004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农业产值486.23亿元,增长8.5 %。

外贸状况:据海关统计,全省2004年全年海关进出口总值6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总值17.15亿美元,下降21.4%;进口总值50.78亿美元,增长28.0%。在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出口值3.87亿美元,增长38.6%。

利用外资状况:2004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对外借款1.17亿美元,下降28.5%;外商直接投资4.53亿美元,增长42.3%。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12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石油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电子工业

 

电讯

电话机拥有量:2004年电信业务总量200亿元,增长39.5%。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19.4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7.8万户,年末达到667.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73.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94.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62.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5%。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52部/百人。

广播电视:2004年拥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县级广播电视台41座。全省有线电视用户237.82万户。

邮电通信:2004年邮政业务总量11.28亿元,与上年持平。

 

交通

铁路:吉林省的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吉林省铁路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四平、梅河口等为主要枢纽,以京哈、长图、长白、平齐、沈吉、四梅、梅集等线路为干线,形成连接全省各市、州及广大城乡的铁路网。

公路:2004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7255公里,比上年增长7.4%。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42公里,与上年持平;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26公里,增长10.8%,占总里程的比重达17.4%;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210公里,增长10.6%,占总里程的72.4%。

水运: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嫩江、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全省内河航道1789公里,有内河港口3个(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万吨。

航空:航空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延吉为补充,可直达北京、上海、海口、昆明、香港、深圳、韩国汉城、日本仙台等地。

 

 

 

 

黑龙江

省长 :张左己
省会:哈尔滨
政府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
电话:
0451-2627188、 0451-227194
邮编:150001
网址:www.hlj.gov.cn

 

黑龙江省,系由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它介于东经121°11'一135°05',北纬43°26'-53°33'之间。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中国总面积的4.7%。黑龙江省现辖13个地市,其中12个省辖市,1个行政公署,66个县(市),其中县级市19个;1211个乡(镇),其中镇464个,14488个村。

 

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

地貌: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资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土地:全省土壤面积4437万公顷(折合6.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7.7%。全省耕地和林地面积居全国第1位,牧草地面积居第7位。待开发土地居第4位,可垦后备耕地居第2位。1997年末,全省耕地922.4万公顷(1.38亿亩),人均3.7亩。黑龙江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宜农土壤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全省农业后备资源面积479.3万公顷(72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5%,土地待开发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省,居全国第4位。

气候:黑龙江属温带、寒带之间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 4摄氏度。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南北差8摄氏度。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光照时间长,适宜农作物生长。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能为每平方厘米100~120千卡。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现有耕地1180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全省草原面积约433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其中松嫩草场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
   
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达13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4种。石油、石墨、矽线石、铸石玄武岩、石棉用玄武岩、水泥用大理岩、颜料黄土、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钾长石等。10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炭储量居东北三省第一位。黑龙江省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39种,各类矿产年产值居全国第二位。
    森林资源: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2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8.9%。有林地面积191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1.9%,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业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资源是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部分半山区县(市)。
   
能源: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1999年全省生产原煤6230万吨,是主煤炭调出省之一。除此之外,电力和燃气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仅有一座镜泊湖水电站。几十年来,水火电站有了同时发展。至1999年省内大小电站电厂近200个,装机总容量近千万兆瓦。全省水电发电量达14亿兆瓦小时。 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所属哈依煤气工程,日产煤气189万立方米,建设总规模为"亚洲之最"。
   
动植物:野生动物兽类6目20科、86种,占全国种数的21.6%,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种类有紫貂、貂熊、豹、虎、梅花鹿5种。鸟类19目57科343种,占全国种数的29%。属一类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鹳、金雕等12种。野生植物21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被子植物107科、636属、1747种,种子植物111科、644属、1764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蕴藏量约250万吨,可食用的在25万吨以上,野生条草造纸原料100多万吨,各种药材125万吨。
    水资源:全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现有湖泊、水库6000余个,水面达80多万公顷。黑龙江省是中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生物生长环境良好。

旅游资源: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滑雪期长达120-140天,雪质好、降雪多,山区降雪可达100-300厘米,山体坡度适中,适于建大型滑雪场的地方有100多处。林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1.9%,绝大多数为天然林,是开展森林旅游的好地方。全省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江河湖泊气势宏大。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别具一格,民俗、民情浓郁,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唐代渤海国、金上京会宁府、龙泉府遗址保存完好。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界河开展的对俄边境和跨国旅游是我省重要旅游产品,哈尔滨、大庆、伊春等一批城市都具有浓郁的北疆都市特色,秀美山川、森林草原、湿地、江河湖泊提供了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此外还有东北虎园、丹顶鹤栖息地、北极光、火山口森林以及大厂矿、大农业、大油田等工、农业旅游资源,这些都是发展特色旅游的物质基础。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84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17处),总面积230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05%。

环境和问题:2004年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09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88个,总面积1068.9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301个,达标区面积898.9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率、烟尘排放达标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2.0%、90.0%和72.0%。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63个,比上年增加12个。

 

人口

人口统计:2004年全省人口出生率7.27‰,死亡率5.45‰。年末全省总人口3816.8万人。

人口增长率: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82‰。

民族及人口分布: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共有47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4.3%;各少数民族人口200万人,占5.7%。4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全省惟一的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在万人以上市县有51个,民族乡(镇)68个,民族村920个。人口较多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和达斡尔族;人口较少的民族有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克尔克孜族等,全省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1.7人。

教育程度:2004年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3所,招生1.2万人,比上年增长20.0%;在学研究生3万人,增长25.0%;毕业生0.5万人,增长28.2%。普通高校59所,招生15万人,增长20.0%;在校生46.6万人,增长18.9%;毕业生8.5万人,增长23.2%。成人高校招生7.7万人,在校生13.6万人,毕业生6.2万人。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学校44所,招生3.3万人,在校生10.8万人,毕业生3.5万人。普通中学2697所,招生66.1万人,在校生241.1万人,毕业生68.8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3.2万人。小学10791所,招生38.4万人,在校生231.5万人,毕业生46.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0.1万人,在校生0.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2.3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55.4万人次。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2004年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3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

人均GDP2004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13897元,增长11.6%。

工业产值及增长率:2004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占GDP比重53.1%。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粮食产量3135万吨,增长24.8%。

外贸状况:2004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

财政收入:2004年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9.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1%。地方财政支出7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商业和人民生活:200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幅提高2.9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2004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1元,比上年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10元,比上年增加501元,增长20.0%。
    2004年年末全省有738.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47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有55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57万人。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2004年,解决了1474个村屯、82.3万人的饮水困难。500个贫困村生活条件改善,96万人实现脱贫。

支柱产业:黑龙江省有汽车、化工、食品、电子、医药等5大支柱产业。 2001年,工业加大机械、石化、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三个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07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0.3亿元,增长12.6%。

 

电讯

电话机拥有量:2004年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98.6万户,增长24.8%;移动电话用户1017.1万户,增长20.8%。全省电话普及率为55.5%,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145.2万户,宽带接入户111万户,增长2倍。

电台电视台:2004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有线电视用户260万户。

 

交通

铁路:黑龙江省境内目前有60条铁路干线、支线和联络线,铁路营运里程超过5300多公里(其中地方铁路超过492公里),铁路专用线超过1030公里,均居全国第1位。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洲里铁路是连接欧亚两洲的"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铁路完成的货物周转量856.9亿吨公里,增长8.4%;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70.9亿人公里,增长14.5%。

公路:2004年通乡公路已建成3100公里。
2004年,公路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68.7亿吨公里,增长3.4%;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225.8亿人公里,增长10.0%。

水路:2000年,公路总里程5万多公里,有国道8条,省道26条,县道216条,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达到671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5313公里。99%的乡镇和96.5%的村屯同期车。
2004年,水运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8.2亿吨公里,增长10.3%;水运完成旅客周转量0.2亿人公里,增长41.7%。

民航:现有航空线路58条,其中,国内航线51条,国际航线6条,特殊管理航线1条。哈尔滨机场是全国八大民航机场之一,能起将各种大型客机,民用航空可直达俄罗斯的哈巴罗夫和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乌鲁木齐等大城市及省内重要城市。
2004年,航空完成旅客周转量23.2亿人公里,增长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