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女巨人av版:皖北农村考察实践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29:29


三农问题真是近年来的大热点,从2000年李昌平先生在上书总理的报告中发出一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感叹开始,三农问题成为了党政国家机关、社会舆论媒体、各行各业群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三农问题也连续多年受到中央一号文件重视。可以说,三农问题正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众所周知,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几个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分田到户,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肇发点。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么,中国农村的现状到底怎样呢?中国农村现在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带着对三农问题的思考,我利用寒假时间,在大学网组织的寒假实践里与一些同样关注“三农问题”的同学一起,走访了一些皖北农村主要是蚌埠周边农村以及凤阳小岗村,以期能够发现一些农村现在正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本次皖北农村考察实践活动历时两天,这两天的活动行程分别是:1月21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月22日,安徽蚌埠市新马镇孙巷村老张集村,五河镇(其他同学调研),固镇曹老集王营村(其他同学调研),怀源县(其他同学调研)。

通过两天的走 访调研,我发现农村面貌在改革的三十年中的确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令许多农村通上了公路,村里的房子变漂亮了,农民的衣食住行也都变得便利了。但不能否认,取得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中我就不再重复农村的成就,直接只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并做一些肤浅的探究思考。


一、皖北农村考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1)普遍对收入不满意

在调查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农 民都对自己当前的收入不满意。现在多数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传统的农业收入(主要靠种地),另一块是打工收入。

农业生产并 没有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且它需要占用大量的劳动时间,作物需要大量的监管,需要化肥农药等成本投入,且时常遇到旱涝灾害(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当地已经三个月没有降雨了)导致作物收成受到影响,并且由于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粮食价格走低等情况的发生,造成了从事农业得到的收入很低。一位大约六七十岁的奶奶告诉我们,她家种了二十多亩地,但一年的收入只有万元左右。

农民的另一块收入是打工,村里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但外出打工的工资很低,在外面的开支比较大,通常收入也不高。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已婚女士告诉我们,她在温州服装厂打工,一个月工资两千元左右,但由于温州开支比较大,且老人孩子在家需要经常来回,所以一年下来收入并没有多少。她还告诉我们,由于农业收入太低,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但外面其实也挣不了多少钱,他们外出只是逼不得已。

总体来说,农民的收入是比较低的,现在的农民普遍都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

(2)生活水平不高

现在的农村大多数人家生活水平并不高,相当一部分只是基本达到了温饱。

我们走到孙巷村一位老大爷的家,尽管现 在已经是年终,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小年了,可他的在外打工的儿子还没有回家,家里过年的年货也还没有备齐,老大爷说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重视了,一个是过年多点大鱼大肉,这些平时一个月也吃几回所以过年不新鲜了,但要在过年给家里添置点什么,又没那么多资金,现在的生活条件基本上是不会忍饥挨饿,其他的几十年来没什么变化。我们的调查也发现,所调查的几个村子基本上都是除了一些年轻人结婚会置办点家用电器,大多数人家都没有冰箱空调这样的电器,而就是家里有这些电器的,一般平时也不大用。这里电话电视机几乎家家都有了,但装有线电视的人家还很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人们吃的都是井水,家家门前都有水井,有些村,比如小岗村装过自来水,可已经停掉了,什么时候能通指日无望,其他村则大都还没有装过自来水。现在农村里最普及的代步工具还是自行车,有摩托车的人家还不多,有汽车的则更少了,多是那些住房接近市镇的人家才会有汽车。村民们来去出行搭乘的很多都是摩的。

从调研的结果看,农 村生活水平还不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与城市存在极大差距,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3)收成没增加多少

这里指 的是农业发展迟缓。农村的农业发展迟缓,主要表现在1、人多地少2、农业配套设施不完善,表现为水利设施缺乏3、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依旧主要是传统 的劳作方式,农业规模化程度低4、化肥农药大量使用5、农业依旧以种植业为主,这里主要种植传统的农业作物,新农业项目如养殖、大棚还很少6、农田荒置现 象,农业劳动力少。

以小岗村为例,我们发现小岗村的大片土地都荒废着没有人种植,据介绍,这里有部分土地是被征收了,也有部分土地是没有人种或者种植条件恶劣被荒置着,农民收入低中提到的那位六十多岁的奶奶就告诉我们,现在还在从事农业的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多是外出打工,几乎没有从事农业的,她与老伴就种着二十多亩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这些作物,像小麦的收成大概一千多斤一亩,这些收成多年来并没增加多少。在另一位自称是大包干带头人儿子的家里,我们得知小岗村在农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包括发展双孢菇生产,葡萄园种植,创办养猪场等,双孢菇大棚项目现在已经停止生产了,葡萄园养猪场运作还在维持中。

在老张集村有村民向我们介绍,这里人多地少,平均一个人甚至不能达到一亩,现行的土地分配办法有很多漏洞,90年代开始维持各家土地不变的办法其实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有些人家人口转移,像女儿出嫁本应当把土地带到男方家中,现行的办法却是土地依然留在女方家里,这就不可避免造成有些人家人少土地却充足,有些人家人口多但土地缺乏。村民还介绍说由于土壤的质量很差,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几年农业种子有了新品种,像棉花等些种子出现了转基因品种。这里少河流,灌溉靠的是井水,通常是一块区域共用一口灌溉水井,村民说这里的水利设施多数都年久失修了,有些还是分田以前修的,分田以后很少有人再管这些设施了。我们特意到田里看了一番,确实有些水渠已经破败了,我们还发现这里还有着人死后埋在田里挖的坟头,有些坟头树已经很高了,这些坟地比较大,在田里占了相当大的一块地方。村民告诉我们,现在农业的收获基本上都用上了收割机,但其他一些大型的农业机械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等情况而不便展开,总体机械化程度还不够高,在其他农业阶段依旧靠传统的人工劳动。

我认为,今天农业存在的这些问题 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也是造成这么多年来农业收成提高缓慢甚至原地踏步的原因。

(4)土地流转不尽人意

土地流转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这些方面:1、土地强征,许多农民迫于上级压力不得已将土地出卖或转租2、内部利益 纠纷从而很难实现土地集中经营,一些农民间由于某些原因譬如关系不和,帮派现象等,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别人,这就使得土地难以调用3、一些农民完全失 地。

在小岗村,有农民说村里招商引资的开发商需要向农民征用土地有的是采取租用方式有的是直接把土地买过来,租金标准是500元每 年,卖是一次性补贴25000元,一些农民不愿意出让土地,这时村里会强制征用,尽管农民更倾向于把土地租借给开发商,但上面常会有强制要求令村民不得不将土地出卖给开发商。据村民介绍,一些农户出卖土地后完全失地,这些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或者在本地打工。这些强征情况由于小岗村征地项目比较多,相对突出些,我们走访的其他村征地项目少,多是农户之间的纠纷,土地流转问题相对缓和些。

在我看来,强制征地其实是对农民权益的损害,农村由于缺乏像城市那样的保障体系,土地就是农民生存的依赖,强制流转势必会有消极影响,而一些完全失地的农民,暂时因年轻还能选择打工维持生计,但他们年老以后可能就会陷入老而无养无所依靠的境地。

(5)新农村建设与文化设施缺乏

正如一些村民所说的,农村在近几年,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这几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农村的公路修得不完整,村子内部的路还是很泥泞。很多村子对居民住房进行了整体规划,尤其是在进村公路两旁修建房屋,但是这些房屋是作为商品房向村民出售的,实际上很少的村民能够在这样的房子居住。此外,农村里娱乐休闲设施很少,很多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在小岗村,村大道的路修好了,但村子内部路还是很一般,村子里建有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事迹宣讲馆、村图书馆、活动场所等等公共设施,但村民们反映,这些设施多是摆设,平时很少有村民去活动。而与小岗村相比,一些村子甚至连一个文化设施也没有,五河镇我们就发现,村里已经将住房做了规划,要求以后村民建房必须建在公路旁,老屋所在地将被复垦,但村子里根本没有供活动的公共设施,村里的路也没有修完整,总体面貌还是比较破旧。

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还有待于深入,农村面貌需要进一步改善。

(6)城市化进程的副作用

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很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了城市人,但城市化在带来农村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副作用。

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农村的土地被征用,这里就出现了强制征地的现象,这一点我在土地问题里已经描述过。现在很多农村办起了集体企业,有些地区招商引资兴办了工厂,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小岗村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典型。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小岗村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引进了很多国内国际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不可避免与小岗村人争起了本来就不丰富的水电资源。其次,这些企业在当地招收的劳动力价格相当低廉,工人对工资并不满意,同时这些工厂吸引了很多外地工人,这令小岗村治安状况呈恶化迹象,有农民说这里时有发生鸡鸭被偷,窗户打破,家里被盗的情况。

小岗村还根据发展的要求自主探索成立了两个农村合作社,一位自称合作社社长的人告诉我们社里经常有利益分配争端、社员工作偷懒的现象产生,合作社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拓宽合作社发展的任务就异常艰巨。我们还特意走访了种植葡萄的合作社,这里我们发现合作社办公室已经被占用作为私人住房了。在其他村子我们听到了农民对住房改建的怨言,他们说村里规划在市镇建房,给购买的人补贴,其实一般人还是买不起那样的房,只有家里富裕才会购买。另外,一些村民搞起了大棚产业园,但这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对他人造成影响,这一点我在环境污染里会提到。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确实 发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城市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副作用,农村是伴随着利益冲突发展的。

(7)贫富差距令我震惊

我发现当前农村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主要表现为各家的生活水平不一,这可以通过住房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等等方面比较看出。

我们走访小岗村就发现,村主干道两边的房子比较宽敞,装修比较豪华,但从大道两旁向村子内部走,住房明显恶劣了,大多数人家住的是普通的一层砖瓦房,有很多人家屋内还是泥地。经过走访我们得知,那些主干道旁的是大包干带头人及其子女或者村干部家的住房,大多数村民住在村子内部,房屋很一般。其他村的状况与小岗村类似,进村大道旁的房屋比较宽敞豪华,但村内部的状况就不容乐观了。有些人家门口停放着小轿车,有些人是扶着破旧自行车在自家破败的屋前接受我们采访的。我们在孙巷村碰到一位80多岁被儿女抛弃的老大娘,依靠着去世的老伴每个月两百元的退休金生活,生活极为艰苦,而她还要领着一个刚满一岁的孙子,屋子里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老大娘身上的冬衣都是破的。走访的很多村子都有类似情况,村里有些人家富足些,把房子买到了市镇上,而相当一部分人家依旧住在简陋的房屋中,在曹老集我们甚至发现一些村民还住在土坯房中。

总之,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比较严重,一些村干部或者外出做生意的人家比较富裕,大多数人家依旧贫穷。

(8)社会保障尚待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在我们走访的这些村中,村民表示医疗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基本都已实现全覆盖,但依旧有一些“体制外”的现象存在(比如贫富差距问题中提到的那位孙 巷村的老大娘),同时医疗、养老具体的实施过程还有待研究。

五河镇的农民说,村里的老人都能领到养老金,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能领取 五六十元,缴纳养老保险的老人还能另外领取养老保险金,每个月大概几百到几千元不等。但现在很多农民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意识,这位农民就告诉我们说他会给孩子买养老金但不会给自己购买。这位农民告诉我们,一些农户家庭困难,村里会为他们办理低保。村里的医疗体系基本建立,全村几乎都参加了合作医疗,不过平时看病的报销很难,按照规定只有在县级的指定医院才能够报销,且医保的手续非常繁杂,而平时生小病一般都不会到那些指定医院就医,所以很多农民缴了几年医疗保险,但从未报销过。这里的教育保障情况似乎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免费教育确实使家庭的教育负担减轻了,但还是有一些家庭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负担教育费用。相比之下,小岗村各种保障措施就落实得比较好,这里医疗、养老体系都在发挥着作用,原先的大包干带头人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利,据介绍,几位主要带头人现在每月能领2000元的补助,其他带头人是每个月500。

总的来说,这些年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都一直在落实,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继续完善。

(9)基层民主建设不理想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情况很不容乐观,这主要体现为1、干群关系冷 淡,干部与群众缺少沟通2、民主选举走过场,村里有民主选举的机制,但是选举程序不规范,常有贿选等状况发生,参选人代表性也有限,常常是由上级指定再走选举程序上任的3村霸现象,村霸往往垄断了村里的资源4村干部腐败现象。

在我们的走访中,孙巷村一位中年人跟我们说,村里的选举都是走过场,选举的人都是事先内定好了的,村干部也从来不会在村里走访,只有要向村民收费了才在村民家中出现,他还跟我们说,村干部的腐败相当严重,上级的拨款基本都会遭到干部贪污,就拿新农村建设的修造公路来说,进村的路修建时上级有拨款,但由于贪污,路只能建到沙石阶段就没有资金铺水泥了,另外计划生育也是贪污的一个发生点。他说这些情况村民根本监督不了,曾经也有过村民举报但还是无果而终。五河镇的调查中我们得知村里存在拉帮结派现象,发生过农民被村里的地痞流氓打伤的情况。

即使在备受国家关怀的小岗村,民主建设也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小岗村的村干部主要由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及其子女担任,一些村民反映小岗村的干群关系比较冷淡,村干部与村民联系很不紧密,甚至存在村干部以权谋私的现象,比如现任村支书是由上级指派的,但上任了两年竟还有许多村民几乎就不了解他。上任村支书沈浩同志任职期间被认为是小岗村巨大变化的期间,尽管也存在一些非议,但总体受到大多数村民的拥护。

据我看,现在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还很不完善,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的实践,理应发挥它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10)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

这里主要是指农民上访易受打压,农民缺少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在走访调研中,我发现,现在的农村存在一些侵权现象,尤其是有一些侵害农民自身利益的情况出现,但尽管农民存在不满意,却缺少一个良好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

上访通常被认为是农民在利益受侵害时保护自己的利器,但现实中上访的实施状况也不完全令人满意,常有一些压制民意、打击报复上访人的状况发生,有的尽管上访了,但问题却依旧得不到解决。在五河镇我们走访的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就在上访途中被公安局无凭无据拘留过,还被打伤,他认为自己现在是有冤无处伸,上访的大门是敞开的,但要跨入大门上访成功却是非常难。在怀源县我们也遇到了一位自称上访遭受拦截的村民。这些情况表明,农民上访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上访这一路径正在遭受着人为的破坏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而村民几乎没有其他路径可以表达诉求,村里的民主监督体系不完善不能有效监督村里的大小事务,在村里出现侵权事件时也不能通过村民监督及时得到解决。有些村民试着找媒体舆论的其他手段表达呼声,但效果也不明显。在孙巷村,有一位村民甚至说希望我们能够把调研的情况反映上去,让上级关注下层。

从调研中我发现,我们的农民现在的利益表达渠道还不畅通,而他们表达自身的愿望却是非常强烈的,他们确实需要一条畅通的表达渠道表达利益诉求。

(11)劳动力转移的后遗症

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后遗症,见诸于各大报章近年广泛受到关注的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等情况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在调研的包括小岗村在内所有农村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我们走在农村里很少见到年轻人,走访的也一般都是老年人。在王营村,我们与一位站在巷道上的老大爷交谈,他说自己住在儿子家,但一年到头都是一个人住,他儿子儿媳妇都外出打工了,孙子去年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现在距过年只有十多天,但他们要到腊月二十七八才回来。老大爷还告诉我们村子里像他这样老人独自在家的很多,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年纪稍微轻一点的老人可以种种地,子女农忙时会回来帮忙,像他孙子这样初中一毕业就外出的很正常,读高中的年轻人不多,读大学的就更少了,不管读不读书长大了都是外出的,村子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我们走访的情况确实是年轻人很少,这里有很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在小岗村我们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门口玩,我们过去问了几个小朋友,都说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还没回来,自己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我们调查发现,现在的农村很少有人愿意留下,都到外面打工,原因就是农业收入太低,而一些中青年人不是为形势所逼迫并不很愿意外出。现在的情形是农村里的劳动力转向了城市,这对农村的发展不利,对那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也不利。

(12)人才缺乏与流失

当前的农村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很多人不愿留在农村,这又进一步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这个问题其实国家早已注意到,在近几年就提出了大学生村官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实施依旧没有留住人才。

小岗村的大学生创业园被认为是大学生下基层的范例,但我们调研后发现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我们采访的一位村民自称是大学生创业园项目的负责人,他对我们说,大学生创业园最初是从双孢菇种植开始的,这一项目当年得到了上级的支持,苗娟等几位大学生在这里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在销路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后项目勉强发展起来,这一项目当年还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视察,但这个项目由于08金融 危机销路缺乏而失败了,后来他又带了十多个创业大学生,也由于各方面原因而失败,现在整个大学生创业园项目已经搁浅了。他坦承,现在农村的各方面条件都不好,大学生不愿意下农村是很正常的,甚至有大学生过来会受到村民的质疑。大学生村官情况可以从花鼓村的村民的描述中得知,花鼓村有几名大学生村官,但这些村官并不经常到村里调研走访,也没有对农村生产进行指导,村民们对他们没有期望。

据我看,首先是很多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其次是即使到了农村的,像这些大学生虽然在农村但不能深入群众也就没有产生原先期待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人才依旧缺乏。农村的现实是需要大量人才进入农村推动改革,一些人才可以也应该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得到充分的锻炼。

(13)邻里关系冷漠了

一直以来,见诸于文学作品、调查报告、茶余饭后充当谈资的都是对农村邻里间互相帮助、集体中互亲互爱的追怀与赞扬,但我的调研结果却与之相对立了。调研中我发现,现在农村里的邻里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和谐,漠不关心、勾心斗角的现象广泛存在。

我调研走过的几个村子,几乎没有看到一群村民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场面,最多两三个人一起,很多人站在自己家门口,见到走过的人就寒暄两句,有时甚至寒暄也没有。在孙巷村见到的那位老大娘是我们在她隔壁人家调研时,她主动走过来把我们拉到她家的,这时我们访谈的两个人并没有跟大娘打招呼,老大娘自称村子里没有人会理她。后来我们访问村里其他人时特意提到了这个老大娘,访问人告诉我们村子里确实没有人会搭理那位大娘,他说,现在大家都忙着顾自己了,别人怎么样没人关心。一位老大爷感叹了邻里关系的变化,他说以前全村人都跟一家人一样,现在不行了,邻里间窜门也少了。在小岗村我们打听有没有饭店时,一位村民居然向我们表达了怨气,他说村里的饭店都是干部沾亲带故开的,每天能赚几千块,村民们都有怨气,劝我们不要去。我们走在村里,明显有关系不和睦的感觉,这从住房的对比、村子里的人与人的交流窥见几分。

这里我还要谈一 下农民的素质问题,反映到文化教育程度,我们发现,现在村里除了一些老人基本都识字,年轻人能完成义务教育,但是读高中读大学的很少,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从道德觉悟、民主素质来看,我们没有衡量标准,仅就调研感受来看还很低,很多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做出一些抛弃父母,邻里反目的事。很多农民不关心民主建设,在自身利益受损害时尽管有怨言,但不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出来,对于法律抱着的还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很少有农民会关心除了日常琐事之外的事,眼光短浅、知识封闭、自私自利某种程度上依旧可以形容当今的农民。

总之,现在农村的邻里关系已经相当冷淡,农民的素质还并不高,如果要套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一盘散沙。

(14)基督教的风行与文化活动的匮乏

本次调查最令我惊讶的是基督教正在皖北地区扩大影响,我们所走访的每一个村都有基督教的身影,尽管大多数村民目前都不信任何教,但近年来村子里信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并依然呈增长趋势。此外,农民几乎没有什么文体娱乐活动,至多只是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可见村民的精神生活非常空虚。

我们走访的每个村都有信基督教的人,小岗村正在筹建一座基督教堂,在孙巷村一名村民告我们,以前村子里的人什么教也不信,这两年信基督的人多起来了,临近几个村子的信徒经常一起举行活动唱歌,大概有五六十人,多是以老人、妇女为多,上个月圣诞节还有过大活动,问起信教的原因,他笑着对我们说是那些人有人带着觉得好玩,并不是真信。他说平时在村子里没活动,也没地方可以去,很多人就是聚在一起打打牌,有些人闲着无聊就被基督教的人拉过去了。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今天的人们缺少的正是一种宗教能带来的信仰。 我认为,信仰能给人树立一个目标、为人行动提供动力,但这些年物质文明的建设却忽视了人精神层面的要求,很多人缺失信仰,又因为文化活动的缺乏,令基督教这样的宗教信仰逐渐增多,基督教现象的增多实际上反映的是农民信仰的缺乏、生活的迷茫、精神的空虚。

(15)环境问题突出

曾几何时,我印象中的农村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但走访中所呈现的却完全不是这个状况。现今的农村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都广泛存在,这些污染的污染源大概有这些:1工厂排污,村镇的工厂违规排放废水废气2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通畅引起土质板 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3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走到老张集村,我们看到许多蔬菜大棚,这些蔬菜大棚正在加温,靠的是燃烧废旧轮胎,我们看到锅炉的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风一吹完全散开了整个半边天都是乌烟瘴气的,走近了一股明显的强烈的刺鼻味向我们袭来,我们顿时感到非常呛,一位学化学的同伴说,橡胶燃烧会产生能致癌的二噁英有毒气体,人不应该长时间接触。但我们看到距大棚不远处老张集的村庄,一些村民在正在家门口休息,空气中弥漫着这么刺鼻的味道他们居然没有躲避,可能是习惯了。我们离开大棚不远看到一条很窄的河流,据村民说,这一带很少河流,这条河就是穿过村子的。但我认为称发现的是河流倒不如说是小溪,因为它几乎干涸了,河道里满是生活垃圾和干枯的水草,我们特地到河里取了点水上来,水还算干净也闻不出异味,隐约还带点鱼腥味,应该水质还行。到王营村走访时,我们特意到田里看了一番,发现一些小沟周围有很多陈旧还未腐蚀的农药包装袋,农民坦陈现在种地必须要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这些用了其实并没有令产量增加,但是如果不施肥不打农药,作物根本不长,因为土壤越来越不行了。环境污染其实是每个村都存在的状况,有些村子有很多工厂,很多农民对产生的污染有怨言,农民自己使用的大量农药化肥、垃圾乱排放也加重了环境污染。起码仅就我们走过的地区来看,没见到一条水很多水质清澈的河流或渠道,生活垃圾也是田里、路边、村子中随处可见。由是可见,农村现在环境污染已经比较严重了。

(16)国家政策

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统筹密切相关,所以有必要单列出国家政策在农村这一条。近年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农村问题,但是国家政策还是显得不够到位。主要是这些方面:1、二元制下农村城市差距过大2、各村之间享受国家扶持力度不同3很多政策过于僵硬,难于实现。

我们的调查中一个很明显的 感觉就是小岗村很多事物其他村子没有,比如合作社、消防队、纪念馆、创业基地等等,小岗村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如今享受着额外的补助,这是其他老年人享受不到的,国家政策在小岗村落实会比较好,很多项目也上面也会给小岗村,这些其实反映的都是国家对小岗村的特殊照顾。我们在小岗村碰到一位邻村过来卖糖葫芦的老大爷,他给我们讲起小岗村,说大包干前这里特别落后,很多人被迫出去乞讨,从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就得到国家的照顾,但是直到沈浩同志过来之前,这里依旧落后,老大爷笑说甚至没他们村子好,沈浩同志这几年给小岗村带来大量的项目,拉来了大量的投资,整个小岗村面貌才焕然一新变成现在这样,老大爷认为,小岗村每年都得到额外的照顾。

不光是国家政策的实施不同,政策本身的针对性也受到质疑,就拿近年的新农村建设来说,政策里硬性要求建立活动室、图书室等等设施,且不提这些政策在农村落实得大打折扣,就是建了这些设施的村子,平时也没有村民使用,一些村子的篮球场篮框都锈掉了,场地上堆满了杂物,这不是面子工程吗?再者,现在农村城市差距很大,这在我们的调研中明显感觉得到,很多村民羡慕城市,但他们可能在城市做一辈子农民工也拿不到城市户口,这不是国家发展的偏差吗?所以说,国家政策这几年对农村颇为照顾,但是有些政策本身是值得商榷的,并且各农村受到待遇有所不同,这些都是问题。


二、对农村发展困境的几点思考:

走访调研,时间只是短短的两天,短短的两天虽然完全不足以让我抓住农村矛盾的实质,可就仅是这表面的浮云已经足令我内心经受悲催的面对、痛苦的挣扎、悲愤的思考了。其实我从小也生活在农村,但带着考察的抱负进入农村还是第一次,可偏偏还就是得以一种观察的心态才能直面那些因身处其中被现实潜移默化影响而发现不了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与主流描绘手法完全不同的一套话语体系:那里的人们正在贫穷中辛苦谋生,在苦难中深沉低音,在无奈中顽强挣扎,在愤怒中不屈抗争……这就是我看到的农村——溃烂红肿却灿若桃花,“灿若桃花”是主流语境, 溃烂红肿则是我的观察——尽管是很表面很肤浅的观察。

追溯农村的改革之路,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种全会一声惊雷响起,以农村为起点 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过去,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先富却没有带动后富,这些人直接摆脱农村,抛弃了那些等着“带动”的人,令“后富”者只能“长太息以掩涕”——当下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今天的农村依然等待富裕。我不想也确实没有能力讨论为什么农村富不了,我只想就农村未来的发展出路据自己发现的结合自己了解的做一番简单的朴素的肤浅的探究,下面就是我对当代农村发展出路的浅思:

(1)联合起来,组织起来

一百五十多年前,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郑重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联合起来,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而是对斗争形势、历史规律的精妙把握。据我看,联合起来组织起来,与其说是当前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适时战略,不如说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实际上容不得人选择——走向联合是世界潮流。

现在包括农民自身在内的各界对农民联合起来有两个疑惑,第一个是认为农民素质低下,根本不懂怎样联合,第二个是认为联合是开历史倒车,是人民公社的幽灵再现。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多虑了。对第一种疑虑,列宁早就论证过自发性可以转化为自觉性。小农经济固然具有天然的保守性封闭性落后性,但是面对市场产业的汹涌气势,小农只有集中力量才能抵御冲击,这就是联合起来的自发性。有了自发性,在外界的统筹、制度的配套支持下,联合起来完全有可能,甚至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农民的觉悟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行经济基础决定的,促成了联合完全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与觉悟。对于第二种担忧更是不必要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固然历史上产生过许多弊端,但那都是战术层面的而不是战略层面的,原因有二:其一,人民公社是联合的一种方式,联合起来却并不是一定要取这种方式;其二,人民公社历史上也产生过许多积极作用,表现为集中农民的物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了共同富裕,像大寨村就是典型,另外人民公社集中人力推动了社内分工,对水利设施的修护、现代化大机械的使用等都有极大优势,小岗村一带有农民坦承现在农田水利设施无人维护,许多水利设施还是分田以前修造的。农民联合起来有很多优势,体现在对农业的发展、对农业设施的维护、对自然风险的抵御、对集体经济的促进、对农民素质的提升等等各方面,现在中国有很多农村发展的先进典型,如华西村、南街村等等。它们是中国上万个农村的先进典型,而它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村民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共同富裕。曹锦清先生在《黄河岸边的中国》中指出“官吏之病在于唯上而不唯下;知识分子之病在于唯书而不唯实;广大农民之病在于好分而不善合。”此言一语中的,我对农村考察与先生所言不谋而合。打量我所走访的包括小岗村在内的皖北农村,我发现这些村子都像“一盘散沙”,这对农村的发展极其不利。

胡适说“有的时候要几十年几百年才能解决一个问题;有时候只要一个钟头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方法。”所以找对路 子用好方法很重要。当前一个方案摆在面前就是顺应潮流联合起来,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 造的方法,教育,兴业、努力、猛进。破坏,建设,固然是不错,有为这样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联合必须是方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了三 十年,许多农民感叹“一朝跨过温饱线,几十年踏不进富裕门”,原因就是人民公社所表象遮掩下的联合思想也被“婴儿连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了”,家庭联产承包只是“革命的妥协”,随着发展是需要调整的,现在形势的要求就是联合起来走集体富裕的道路。这一点大包干第一村小岗村已经在尝试了,他们发展农业合作社搞集体经济,这几年的巨大发展正是归功于此。

(2)提升自身的素质

鲁迅先生曾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国人能忘了他与他的文字,但是事与愿违,近年来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一股“鲁迅热”,有人高呼“原来我们现在骂的鲁迅都骂过,我们现在说的鲁迅也都说过了”,鲁迅还是离我们那 么近,比如曾被鲁迅猛烈抨击的国人素质问题就很现实。鲁迅先生在它的许多文学作品里反映出了当时农民的麻木、短视、文盲、肤浅、猥琐、自大等等特征,这些问题而今依旧存在,现在社会上喜欢用一个句式“……怎么像个农民”,这里暗含的就是对农民的讽刺。农民的素质问题毋庸赘言,上文发现的问题中的“邻里关系 冷漠”已经涉及。这里提到素质的目的是要说,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以及农民素质如何提高。

提高农民素质首先是 为提升整体中国人文明程度做贡献,其次对推动我国民主进程、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有很大意义,最后对促成农民自身的联合、推进社会发展更是有重大影响。那么如何提升农民的素质呢?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是重要办法,新农村目的就是改变当前农村的旧模样,增加文化活动设施,通过文化活动狠有益于提高人的修养;此外还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就是改变经济与社会状况,人是社会的人,经济状况的改善是有益于修养的提升的;根本办法是教育,这是提高素质的最直接途径,不管现代国人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印象如何,有一点必须承认:那时农民素质提升是比较快的,当时生产队都会在劳动之余组织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和马列主义著作,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的文盲率急剧降低,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很快,当时能做到,现在也可以借鉴,完全可以通过组织集体学习等等达到目的。当然了,保障学校教育寄希望于下一代也是必要的,援助困难家庭的教育等等办法都切实可行。总之现在有很多办法解决提高农民素质这个棘手问题。

(3)尽速农业现代化

我所谓的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要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机械化,有条件的地区要发展产业化农业。

众所周知,当今的中国农业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条件的优势是农业发展依靠国家调控,通过国家的整体规划可以为农业作出统筹安排,对农产品价格也可以严格限制,确保农民从事农业过程中能够得到利益。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市场有滞后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弊端,农民随时可能赔的血本无归,当然了农民具有的自主选择权既有可能成为葬送农业的魔鬼,也可能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利器,如何利用市场就需要合理的引导了,这引导的方向就是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纵观当代农业发达国家,他们的农业都经历了小农经济破产,由私人农场主进行农场生产或者公司经营,这其实表明了一点就是农业发展必须突破规模的瓶颈,那么我国如何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呢?其实可以学走南街村的路子走农业集体化,自愿情况下将土地集中起来由集体中一些种植能手负责;中央 08年出台的土地流转也是很好的办法,利于实现土地的集中,但流转中需要克服很多问题并改善工作方法。农业还要集约化,就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施肥农药等都要有效率。特色化指的是发展特色农业,即一定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本地的农产品,美国大豆种植、阿根廷牛肉生产都是特色化的体现。农业的发展还需要机械化,机械的产生提高了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当然可以在农业中使用,近年来拖拉机收割机的运用提高产量表明了机械化的好处,过去有句话叫做“以工补农” 实际上就是指机械化。另外,一些有条件地区可以搞产业化,就是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比如蔬菜种植。上文提到的五化,规模化是基础,譬如对于机械化,规模就是瓶颈,现在皖北农业就受制于一家几亩的承包制,插秧机这样的大型机械不能用,灌溉等办法也很难改进,逐步实现规模化就很关 键。

上面所说的农业现代化是我认为的农业发展的办法,其中的五化切不可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实现。

(4)疏通和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

何谓利益表达?用个最简单的譬喻,就是人必须要吃饭,可没饭吃怎么办?那我就要说出来,谁不给我饭吃我要说,谁让我没饭吃我要说,谁让我的饭少了我也要说,谁让我的饭变差了我还要说——这就是利益表达,利益遭损害、遭威胁、遭剥夺都要表达,现在农民不缺利益遭损害遭胁迫遭剥夺的体验,缺的是利益表达的渠道!现在国家也不是没有利益表达渠道,像信访、民主监督都是利益表达的渠道,但这些渠道是否畅通呢?答案显然不乐观,所以需要将现有的利益表达渠道疏通一下以降低一切阻力,还要拓宽这些渠道,让更多的办法应用到倾听这基层的声音中来。

怎样疏通和 拓宽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手是外部制度的建设,第二手是农民自身的建设。外部制度的建设是为利益表达创造条件,那么就要疏通现行渠道,首先是信访渠道,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严厉打压信访群众,可能是法律在这上面有漏洞,如果是就应该修改法律或立法明确认定打压信访违法,这里我有一个谈不上建议只能算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能不能确立一个类似于密折制的制度,让农民可以直接上书省、中央级别的行政单位报告案情,这些上级单位处理的时候设立一个专案组负责某地一批案情,或者责令案发下级单位同级的其他行政单位处理,互相揭发可能有利于信访的落实。另外民主监督也是现行利益表达渠道,改进办法就是监督单位自身改正和扩大外部监督权利了。农民利益表达渠道需要拓宽开通新的渠道,比如赋予新闻媒体更自由的权利,我建议把市及以下级别宣传部新闻媒体监管权全部撤销,通通收归省、中央级别所有,对新闻媒体采用类似于军队的统辖方式那样的驻守制;还可以适当放宽群众集会的权利,允许群众表达不满,毛主席不是说了嘛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当然了这里要密切注意的就是有坏人趁机捣乱。这些渠道的疏通拓宽只是一个准备,它与任何制度一样,不与群众结合只是个空架子,所以,更重要的是内因,也就是农民自己要利用这些渠道。这就对农民提出要求了,第一是要学会表达利益,遇事不能忍气吞声,而是敢于行使权利;第二就是要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表达利益,不能方法过激;另外一点是要提升农民自身素质,这一点上面已经提到过了不再重复。

利益表达是一个 内外相结合的过程,既要创造外部渠道,又要利用之来表达,这样才能发出基层的声音,这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持稳定、增加政府权威,乃至于推动农村的发展都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5)打破城乡二元制  

城市、农村,本来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城市的产生源自于农村否定之否定的自然发展,农村城市完全可以互补,但是近年来农村城市却成了完全对立的事物,城市人生怕到农村,农村人千方百计摆脱农村到城市,这显然是一个非正常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农村城市的差距,正如西方 “推拉理论”所描述,农村的落后“推”着人走,城市“又”拉着人来,这一推一拉也就推拉出了农村越来越贫穷,城市越来越发达的“马太效应”。所以要推动农村的发展当然必须要从打破城乡二元的格局着手。

城乡二元制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城乡户籍制度,就这几十年来,多少人只是为了一个城市户口而绞尽脑汁,因为城市户口不光是象征着摆脱了农民那样一种卑贱的身份,更主要的是伴随城市户口的是一套远远高出农村的福利制度,此外,城市户口在教育、医疗等等各方面都享受着农村可望而不可及的优惠。必须承认,城乡户籍制度的出现是有其合理性的,尤其在计划占主导的时期,那是一个有效调用农村资源全力支援城市搞工业化建设的资源分配体系,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当代,这却成了阻碍,城市的发展依然从城乡二元制度中调用着农村资源,但是产生的成果却被城市独吞了仿佛农村与之无关,这令农村城市越来越对立,农村在市场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被动,此外,受这种户籍制度影响的是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民,尤以农民工为主,他们也在为城市出力却得不到城市中的认同,他们的子女升学也要受到户籍影响,很多从小城市接受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却要回到农村继续升学,这一系列问题直指城乡户籍制为代表的城乡二元制。

打破城乡二元最关键还是要消除城乡差别,这与推拉理论一样,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是城市主动向农村伸出友好之手,废除那些不合时宜的排外条款,另一方是农村主动融入城市,依靠城市发展自己,当经济基础差别消失之后,其他的差别也会逐渐消失,这是打破城乡二元的真正胜利。

(6)贪腐也要挨打

邓小平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这很有道理,而我还要加一句,贪腐也要挨打。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农村既然不发达,那么农村也就缺少腐败的条件所以农村应当腐败不严重,正所谓要贪也没东西可贪。可事实绝非如此,根据我的走访,农村的贪污腐败现象不仅存在,而且已经比较严重了,这一点我在上文发现问题中的“基层民主建设不理想”中已经指出。

贪污腐败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开国领袖毛泽东曾警告“对于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严重现象,如果不加以彻底肃清,它们就要腐蚀我们的党,腐蚀我们的政府,腐蚀我们的军队,腐蚀一切财政经济机构和一切革命的群众组织,使我们的许多干部人员身败名裂,给我们的国家造成极大的灾害,一句话,这就有亡党、亡国、亡身的危险。”而今,贪腐就 正在腐蚀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现在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上面的政策那么好,落实到农村却起不到作用呢?这里实际上就是贪腐从中作梗,试想一下,上面与下面的交互被贪腐垄断着,这会是一种怎样的境地,日长地久上下脱离,国家就是灾难。而今农村这样的困境谁说又不是贪腐在作用呢。这几天,我确实对贪腐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得出了一些拍脑袋的想法。

据我看,贪腐问题关键还在防治,这防治二字是最有学问的,就是说要抓两手,一手防一手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防治都讲究思想改造和机制效用,思想改造指的是让当事人确立辨别是非的能力并有足够的觉悟力行之,我特别好奇于六七十年代那个几乎杜绝贪腐的时代,那时的思想行动很成功,这其实是杜绝贪腐的根本方法,而即使是在发生了腐败行为后,成功的思想改造也是杜绝再次腐败的良方。机制效用是指防腐败制度的建立,建立健全防腐制度又有两个内容,一是权力的约束与监督,二是行为的惩治。权力约束与监督是通过内外部共同作用的方式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这里当然包括对权力适当削减。但是在这里很多人认为当今产生腐败在于政府权力过大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造成腐败并不是权力过大,而是没有被正常运用。如果顺着上述思路一味削减政府权力就会使得政府的权力逐步转移到社会组织手中,而社会组织往往为各行业的精英把持,那样虽然使得政府的腐败减少了,却令精英的剥削合法化了, 这样“人民就要受二茬苦,遭二次罪”,受到损害的依旧是人民大众。

腐败的惩治有两个角度:奖励和惩罚。奖励是对反腐行为大唱赞歌,惩 罚是严厉惩罚腐败分子让其人有足够的后顾之忧从事腐败行为,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腐败行为的产生不是无意的而是一些人明知行为不正当却为了利益依然一意孤行,这难道不是反腐力度不够吗?这里还要说一点,依我看,反腐的最根本办法还是让群众参与,我们国家包括农村都不缺少防腐制度但为什么就是达不成目的呢?党中央严厉治理贪污腐败这么多年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了群众的参与,所以对贪腐最硬的方法就是相信群众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里当然不是指搞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而是让群众有机会参与到防腐治腐的整个环节,因为任何社会行为缺少了群众参与都很难成功,任何制度与群众脱节都只是一堆废纸。这也是我对那些产生了制度崇拜的人的看法,有些人以为一切不美好现状的根源在于制度不完善,其实不是的,我国的根本制度是先进的并且符合国情的,防腐制度也基本建成,欠缺的是群众参与。如何进行群众参与,这一点就是我在第四条“疏通和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中论述的方法。我想,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 交流中遇到的,贪污腐败已经成为了民众日常最关注的问题,治理贪污腐败问题,是维持国家稳定,促进农村发展,解决农村诸多发展困境的一个重要办法也是重要前提。

(7)社会保障须落实

我在调研中走访了许多村民,与他们经过了很多交流,这一过程中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调查的农民都有意无意流露出一种对现状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当然不是就社会治安来说的,而是对生活、对工作缺乏安全感,换言之就是感到不安定。中国人是最讲究安稳的,生活要安定,工作要稳定,年轻时“父母在不远游”,中年时“平平淡淡就是真”,老年则要“安享晚年”,然而现在他们显然不认 为现状安稳,所以产生了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具体到各年龄的人是不同的,年轻人是一种迷惘,对前途的迷惘,中年人是无奈,对不能改善现状的无奈,老年人是担忧,为子女操心也为自己的养老担忧。

这种不安全感暗藏杀机,极有可能积累幻化成一颗破坏国家稳定的重磅炸弹,其危害性我自不必多言。我对扼杀这颗重磅炸弹于流水线前的愚见是社会保障,建立覆盖农村的福利体系。这保障对农民是保障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对国家则是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其实国家这两年也正在着力推动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目前显然还很不够,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我倒有一些浅陋的建议。第一,社会保障范围应该扩大。社保应该把整个农村都纳入其中,社保的一些程序也需要适当调整。我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农村家庭没有获得社会保障,有一些老年人养老得不到保障,这说明保障范围还要扩大。医疗保险的繁琐程序应该缩减,现在的医疗保险程序繁琐作用不明显正堕落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当前中国人受着医疗住房教育“新三座大山”的压迫,许许多多人在这三座大山下望山兴叹,尤其是农民由于社会保障的缺乏更是备受压迫,这种状况下,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亟须的。第二、社会保障力度加强。现有的社会保障力度实在太小了以至于令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国家有必要对之加大投资。郎咸平先生提出“藏富于民”,将国家的财富分散开来分配到人民手中,这未尝不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办法。这里实际上也是在回击长久流行在学界的说法就是我们国家现在还很不发达,国家没有能力支付社会保障的支出,而应当把资金放在投资生产上。我认为这实在不是一个足令人信服的说法,“若此者,仁者谓之悖乱,智者谓之大愚!”因为我国目前经济总量已经 成为世界第二,国家并不是没有能力支付社会保障,其次我国面临严重的贫富差距,不到一成的人占据着国家七成的财富,事实是国家不缺资金,富人也不缺资金,而是占着人民的大多数缺资金。国家完全可以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进行一轮可行的财富分配行为,社会上百分之五的人是可以完全取消他们的社会保障的,社会保障的重点要摆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上,尤其是占着国家人口近一半的农民,百分之五的人不但不需要保障还应该参与社会保障的投资中,具体参与办法就在我的下一个建议。第三,社会保障不应也不可能由国家包办,而要让社会参与其中。社会应该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人言必欧美,这里他们一定不会反对我的言论,因为欧美的社会保障就是国家与社会共同承办的。我国现在可以放手让一些公益性质社会组织自主活动,社会毕竟与国家不同,它的很多作用往往是国家不能代替的。这里我想到了2011年初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被拐乞讨儿童”的活动,对这一活动能否产生预期效果日后自有分说,但从这一活动中显示出的社会的强大力量却着实令人震惊,据说仅在活动第二天就受到上百万人的关注引发了“全民打拐”的热潮,许多网友积极举报线索,这是仅仅通过公安 机关的力量很难做到的。当然,微博打拐也只是一时的,真正要解救那些儿童还是要靠社会保障的落实,但落实社会保障依然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这社会力量的组成既有社会组织也有广大的人民群众。毛泽东说“要令群众拥护我们吗,那就要改善他们的生活”,这里就是论证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我对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落实还是看见实效的,但那显然还不够,这既有工作方法问题,也有体系本身的弊端。我认为我国必须建立一套包括养老、住房、医疗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套保障体系要让国家与社会共同承办,要让所有农民纳入其中,这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时势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8)民生就是硬道理

民生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了保障民生的要求,各界也正积极思考各种办法落实这一要求。2010年上海重庆模式研讨会上打出了“民生是硬道理”的标语,一时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的确,重庆近年来实行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无疑是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因而被冠之“重庆模式”,其中对民生工程的构建、推动民生的一系列措施是所行改革政策中受到争议最 小的,得到左右舆论的一致认可,这表明了社会对民生的关注。这次农村调研,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我以为,要处理农村的种种问题,必须以民生为导向,确立“民生就是硬道理”的思维。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实现了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近年来普通民众却越来越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数字在增长,生活却多年如一日,未见多大改善。这实际上表明了我国当前发展已出现了一个问题即经济发展与民生脱钩,现在国家富强了能承办奥运会世博会了,这当然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事,然而必须看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依然不高,甚至许多人还在温饱线附近挣扎,这一点我在近日的皖北农村走访调查中感触尤甚,上文“发现的问题”就有很多关于农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的描述。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国进民退”的声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国家之发展落实不到民生上所生的感慨。

民生事关重大,具体到农村来说就是农民的衣食住行等等一系列生活问题,住房、出行、食品、生活设施等都是我所谓的民生的范畴。这些问题用市场的眼光来看似乎都是个人的问题,是个人可以通过市场的活动得到满足的,而实际上,它不简单是个个人问题,因为作为单个的个体受到市场的调动是有偶然性的,这样个人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作为农民更是如此,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从一开始,他们与城市人就是不公平竞争,如此下去,在残酷的丛林法则支配下,农民极可能陷入贫穷,就像现在的农村,谁说它不是市场的必然使然的呢?因此,我要论述的是说明保障民生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课题,在高喊了这么多年保障民生以后,现状依旧是农村面临严重的民生问题。

那么我这几天的农村走访有没有得到什么有助于落实民生的信息呢?这里我倒确实进行过一段肤浅的思考,有一点鄙陋的见解。据我看,民生是一个综合性的浩大工程,对它的考量不应该仅仅是偏向住房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上,而是要由抽象到具体,即总体上观察再细节上思考,用一套完整的规划来落实民生。联想到孙文先生“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今天保障民生的含义其实与之并没有太大差别,孙文把民生融入到治国理念里,今天完全有必要如此,就可以把保障民生作为一项国策,计划生育能够大张旗鼓的搞,保障民生也可以,尽管它更抽象。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可现在发展的蛋糕分不到人民手中,还不应该说一句“民生才是硬道理”吗?尤其是当看到贫富差距日渐 扩大,少数人正在霸占大多数财富,看到一些富人们买来名贵跑车只为了炫耀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而很多农村的人还在为着下一顿饭奔波忙碌为孩子的书本费愁眉不展时,把国家最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保障民生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难道不是理直气壮的么?宏观政策的落实重点是基层,把农村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未尝不可,国家完全应该对农村再加大关怀力度,尤其是中西部农村,这里我有一个想法,我认为,可以实行东部沿海地区对中西部尤其是农村义务建设,说义务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成就是建立在东西部的默默支持下产生的,现在东部沿海长大了乌鸦反哺很合理,这是义务,当然市场条件下如何处理就“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 转移”了。国家搞新农村建设是个很好的政策,这在我的走访中可以发现,但显然新农村建设还需要持之以恒并加大力度,现在出现一些面子工程的现象应当及时纠正。我认为,保障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与其他很多政策配合起来实行,譬如干部考核制就可以改进,放弃GDP为唯一指标,把民生落实也列入考核;譬如 农村民主建设,必须加强农民的话语权,令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无阻;还有社会保障的建立,要令所有农民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还有贪污腐败的治理,这是农村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点我在上面已经论述了。

以上叙述,一言以蔽之者,要推动农村发展就要从国家宏观与农村的现实出发综合保障民生。民生就是硬道理,切记切记!


三、皖北农村考察实践后记:

上文中我提出了很多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把 对这些问题的疑惑结合农村发展的出路作了一番浅思,所有我呈现在这篇调查报告中的都是我在考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但可能就是因为它太来源于自身实践了,文章中充斥着我的感悟,这篇调研报告更像是一篇随笔——我居然是怀着情感与评论作报告的,这显然违背了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皖北 农村的考察是因一个很巧合的机会成行的,它缘于社团的寒假社会实践。我读了十几年书,勉强能冒充半个读书人,倒也是有点传统读书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当时参与这次活动完全是怀着“接触民情”的本意,又因为觉得寒假独自在家实在穷极无聊,才偶然走进了活动,不想此次活动居然令我感触这么深刻。调研的第一天是最令我震动的,因为那日的行程是小岗村,拜访小岗村的前一天晚上我特地花了很长时间查阅关于小岗村的资料,结合中学时代历史课本留给我的刻板印象,我是带着憧憬的心情走进小岗村的。然而这种心情一从我进入小岗村便荡然无存了,因为呈现于我眼前的是一个与印象中的完全不同的小岗村——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 村庄,几乎没有任何足令我惊喜之处。经历了第一天的巨大心理落差,第二天的行程心情相对平和了好多,但依旧沉重。因为有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就是,如果认定小岗村是一个普通村庄的话,那么这些村子连个普通村庄都不如,小岗村不完美,它们简直就是丑陋。我可以用一连串贬义词描绘我看到的这些农村:猥琐,势力,短视,自私,两极分化,脏乱,勾心斗角……现实中的小岗村与我意识中的小岗村差距悬殊,这些村子与小岗村的差别又是十万八千里。农村现实太令我无法接受,它简直颠覆了我这个正统教育产物的一整套话语体系,我不啻用我最恶毒的言语攻击之!不过我这么肆无忌惮的无耻谩骂当然不是为了贬低这些村子,农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依旧神圣,我的愿望还是希望农村变得美好。但这“美好”的前提一定是经过一次涅槃,也就是我全文将我全文探讨的中心——三农问题——彻底解决。幸亏我还是看得到涅槃希望的,所以我还能继续怀着农村变得美好的愿望而不至于彻底失望,因为我看到三农问题已经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了。近年来国家、社会、学界对三农问题的强烈关注倒不见得对农村一无是用,这至少给人透露一种信息,“三农”受到关注了,农村要变革了!我在上文“发现的问题”“肤浅的思考”中表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内外因共同作用,这些关注可能就是外因,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三农问题”能得到解决,农村也能变得美好。

两天的考察实践转瞬即逝,但它带给我的回忆却是持久修远的。这几日,纵是忙碌,但走访了很多平时不曾关注的地点,关注了很多平时不曾发现的焦点,发现了很多平时不曾总结的要点,总结了很多平时不曾思索的论点,这是多么充实的过程!此番考察实践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深入基层,一定程度上的认知现实、接触民生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提到过我自己也是来自农村,但我居然从未意识到农村竟是这幅田地,所以上文我那样诋毁农村实际上也是对我自身的猛烈攻击。原来从前的我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却浑然不知,自以为足不出户便知了天下事,见了网路上的争论也愿意充当一下好事者乐此不疲,哪晓得自己完全是坐井观天,狭隘的视域下所作所为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大学毕竟与社会还是有差距的,怀揣着一套本来就没有吃透的教条,到了基层终究还是要露陷,要知道,理论与实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此看来,要得到真知就必须在实践中成长,正如王阳明先生讲:“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如何分得开?”诚然,知行合一才能长进,缺乏实践的高谈阔论是最无益的。此次考察走访了农村,接触了“三农”,也发现了一点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而今最困惑我的就是我该怎么做了。其 实这在实践中早已给了我答案,那就是——“无穷的远处,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作为一名青年,一名“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的青年,如切•格瓦拉所言“应当永远对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能产生最强烈的反感”。我现在要做的或许就是读书实践,让自己先觉醒过来,再 为改造这不尽人意的现实尽一份力——包括“三农问题”。

四、引用书目: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 斯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李燕凌  

《论民众的大联合》毛泽东

《两种领导方法》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

《矛盾论》毛泽东

《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卢梭

《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 会的观察与思考》曹锦清

《中国哲学简史-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冯友兰

《船山全书-传习录》王阳明

《凤凰涅槃》郭沫若

《新时期“三农”事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李凯中

《死》鲁迅

《怎么办》列宁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难》郎咸平

《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

《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国人大网

《毛泽东谈“反腐”:因骄傲而腐败 因腐败而亡国》新华网

《“重庆模式”高层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凤凰网

《微博打拐让乞讨小孩早回家》 新华网

百度百科:华西村南街村 小岗村 三农问题 转自:大学网 -新青年 新文化 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