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冰封王座txt下载:长期趋势:气候变化堪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4:53

千湖之省湖北遭遇重旱 洪湖已不见浪打浪(图)

2011年05月23日 来源:山东商报  .h1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40%; MARGIN: 17pt 0cm 16.5pt; FONT-SIZE: 22pt; FONT-WEIGHT: bold}.h2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h3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DIV.union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DIV.union TD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h1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40%; MARGIN: 17pt 0cm 16.5pt; FONT-SIZE: 22pt; FONT-WEIGHT: bold}.h2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h3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union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union TD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

湖北红安县杏花乡嶂山村一处接近干涸的塘堰 新华社发

死鱼随处可见

塘堰干涸,水库“无水”,长江汉江告急,中小河流断流,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大片大片的土地龟裂……连续6个多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导致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巨痛。

湖北多地河流断流、河塘干枯、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

50万人饮水困难千万亩农田受旱

自去年秋末以来,湖北降雨持续偏少,在长达200多天的时间里,有66个县市的雨量为近60年气象记录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北部地区偏少60%到80%。

持续干旱面前,水草肥美的“鱼米之乡”变成了一片焦渴的土地:湖泊水体萎缩,洪湖、斧头湖、长湖等主要湖泊水体面积比历史同期少四成左右;为湖北提供丰富过境客水的长江、汉江,少见的持续偏枯;1300多座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只有在确实急需供水时,才能靠泵站抽提水;三峡水库在上游来水少的情况下,下泄流量也被迫同步减少,被誉为“中国水塔”的丹江口水库,也出现了历史同期少见的“死水位”。

来自湖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报告称,截至16日,除神农架林区外,全省83个县市区均有旱情,受旱农田面积1664万亩,有50.2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多水的湖北这个夏天到处可见干旱的北方景象:81岁的余友福必须每天花几个小时去挑水吃,他所在的孝昌县小河镇花山村里,当家塘干了,井也枯了,300多名村民两个月以来一直面临附近无水吃的难题;因为饮水困难,一些学校甚至被迫停课。

黄冈市是此次受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全市的中小河流有90条已经断流,387座水库不能放水,115座已经干涸,28万口塘堰中有近10万口已经没水了。

干旱给有粮仓之称的湖北粮食生产带来灾难。在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安县七里坪镇黄山村3组一片油菜田里,记者看到,由于受长期干旱影响,油菜歉收已成定局,多数稀稀拉拉,壳瘪粒小,有的甚至干枯变黑。正在割油菜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这一片油菜田,正常年份可以产四五百斤油菜子,但今年两百斤都产不到了。

麻城市中馆驿镇晏店村周兴桃告诉记者,她家“早稻秧苗下了,无水插秧,放弃了。中稻秧苗播下去了,靠泵站抽水浇灌维持,能否插下去,还得看老天下不下雨。”

记者在黄冈一些县市看到,因为干旱,成片成片的良田撂荒、闲置。村民告诉记者,水利设施不全,抗旱保生产成本太高,干脆放弃这一季的耕种。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

湖北虽有千湖之称,但近些年围湖养鱼、围湖造楼屡禁不止,湖泊面积萎缩、数量锐减,天然的蓄水库功能萎缩;农村塘堰淤塞,多年没有清理,蓄水能力大为减弱,严重影响了自然界和人类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

在湖北的粮食产区,记者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当时的设计标准本来就很低,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农业生产用水。而且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的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抽、排、蓄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这是湖北不少地方抗旱的尴尬。在旱灾地区,许多地方长江之水、水库堰塘之水由于缺少提灌设施,河、塘内的水没办法抽灌,村民只有望田兴叹。

洪湖已不见浪打浪

成批鱼虾蟹死亡

今年以来,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53万亩洪湖水面减少了1/4,湖水最深处只有30多厘米。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渔民肖初建蹲在湖中一围堰鱼池边,正做着强烈的思想斗争。池内还有四五厘米深的水,里面的鱼虾苗是捞还是不捞呢?捞起来还能卖几百元钱,但他今年所有的投资都没了;不捞,可能两天后鱼会全部干死,一分钱也得不着。肖初建说,他是最失败的渔民。去年,洪湖遭遇内涝,螃蟹死了、跑了一部分,只保住了本。今年,他遭遇到旱灾,100亩养殖水面无水,前期投入的1.5万元鱼苗大部分干死,投入三四万元购买的蟹苗已全部干死。

洪湖水,浪打浪,这里是荷花的故乡,是候鸟的天堂。作为中国第7大淡水湖的洪湖,曾被世界环境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

前日,记者沿湖堤行走,没看到荷叶的影子,大片水草、田螺死亡,淤泥发出阵阵恶臭。(据新华社、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梁靖雪)

 


长江中下游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 本应冬季出现的咸潮竟在5月突袭

  主因天灾亦有人祸

  据新华社电 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祸首”。但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位于江西新建县的赣西大堤牛头湖电灌站已无法从赣江抽水浇田。无奈之下,当地重新在电灌站边上架设了两条152米长的钢管,延伸到赣江中抽水灌溉。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2000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宝贵水源位于中间狭小的深切河道里,远离河岸,无法抽取利用。

  另一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制约了抗旱工作。

  今年4月,在江西修河流域,因上游水电站不愿放水,导致下游2万亩早稻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在上级部门干预下,电厂才开闸放水,但此时已造成农田受旱损失。

  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记者在湖北等地旱区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盱眙:淮河二月断流 渔民弃船打工

  本报江苏讯 (特派记者梁国瑞摄影报道)连续两日降雨过后,江苏昨天再迎晴热天气,今年3月开始的全省特大旱情持续。

  本报记者昨在江苏洪泽湖一带采访发现,洪泽湖沿岸的盱眙县,由于洪泽湖水位连续下降,300年来一直淹没在水下的明祖陵,首次露出地宫拱门和甬道。而作为小龙虾的大产地,20万亩龙虾养殖水塘水面缩小一半,预计产量将减少三成左右。

  明祖陵水淹300年首露真容

  由于洪泽湖水位下降,有着“明代第一陵”之称、被淹水下300多年的明祖陵,在5月19日首次露出水面,9个拱门和地宫甬道显露无遗。

  记者昨天在明祖陵景区内看到,拱门和地宫甬道位于一个小水潭底部。一字排开的9个拱门正对着半圆形水潭。站在潭岸上,可以看清9个拱门的全貌三组大小不一的拱门分别属于朱元璋的高祖、曾祖和祖父。离拱门约2米的潭底,便是积满淤泥的地宫甬道入口。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河夺淮入海,明祖陵被洪水淹没,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因春旱露出水面被发现。“陵墓里的水与外面的洪泽湖是连着的,所以不管天有多干旱,这个潭子里的水都没干过。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拱门。”

  如今,整个水潭一览无遗,潭底的淤泥全部展现在太阳光下,带着一片片的红色朱砂。“地宫甬道和拱门露出来,这是明祖陵被淹300年来第一次!”明祖陵文管处书记胡任生说。

  明祖陵文管处办公室主任李尚兵指着离潭底1米左右的潭壁说,“原来水一直淹到这里的,现在少下去1米!”原来只能透过潭水隐约看到拱门,“现在拱门完全露出来,就连以前看不到的甬道也一清二楚。”

  远处的中城墙亦显露水面

  距离明祖陵不远,是淮河支流“溜子河”。李尚兵介绍说,这次和陵墓拱门、甬道一起露出水面的,还有明祖陵的中城墙。记者乘坐快艇到溜子河中间看到,一排堆砌在一起的巨大石头,已经露出水面足有半米多。“这是明祖陵三道围墙里的中围墙,一般情况下不会露出水面的。”自称守陵人后代、已在溜子河上开船10多年的朱孝则说。

  无法行船渔民外出打工

  江苏盱眙,因盛产小龙虾而闻名全国。然而,眼下这场罕见干旱,正严重威胁着小龙虾的养殖与生产。

  本报记者昨在盱眙县境内看到,道路两旁的池塘、河流,水位已经往下降了不少,露出干湿不一的沿岸淤泥。

  在淮河支流溜子河,从河岸的水渍痕迹不难看出,目前的水位,比往常水位下降了足足有1米,河滩绵延数公里,宽有10多米。在靠近河岸的河滩上,满是河蚌壳的淤泥,由于阳光暴晒,已经出现密密麻麻、宽达5厘米的裂痕。

  长年在溜水河上打鱼为生的高燕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起,由于水位下降河道变浅而无法行船,她家的渔船一直停在岸边,“老公已经出去打工赚钱了,船要到秋天才能开出去。”

  盱眙小龙虾将减产三成

  更严重的是养殖小龙虾的水塘。“盱眙县养殖龙虾的水塘大约有20万亩,现在水面缩小了一半。”盱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纪玉繁告诉记者。

  根据当地龙虾协会的预计,今年盱眙小龙虾的产量,将减少三成左右。另据记者了解,在南京、杭州的龙虾馆,小龙虾的价格已经出现10%~20%左右的上涨,店主们纷纷抱怨今年货源紧张,不少原本从江西鄱阳湖、江苏盱眙等地进货的龙虾店,开始转而求助安徽陀湖。

  盱眙段淮河2月已经断流

  盱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纪玉繁介绍说,盱眙县的供水主要来自于淮河,“淮河2月就断流了,我们从春节后一直从长江调水,但长江水量也少,远不能满足需求。”此外,今年的降水也少得可怜,“只有往年同期的30%~40%。”

  农业用水高峰马上就要到来,“小麦快要收割,6月上旬就是全县90万亩水稻集中用水期,按每亩100立方米算,要9000万立方米的水。”按照气象部门的预测,接下来的半个月,盱眙境内并无较大降水。

  旱情速递

  上海掀“保水”大战

  受长江中下游50年来最严重旱情影响,因长江水位走低,使上海在5月份出现了原本在冬季才会出现的罕见严重咸潮,部分供水区域因之告急。

  为此,上海的原水公司正加紧监控,并将其青草沙水库和长江原水系统联动,以全力确保供水和水质安全。

  (中新)

  三峡连续放水20天

  记者从长江水利委员会获悉,国家防总已召集有关各方,专题研究三峡水库调度工作,决定自5月20日起,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1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泄;自25日至6月10日,日均下泄流量再加大一到两千立方米每秒,以缓解中下游抗旱用水、城乡供水等压力。 (新华)

  大旱加重地方电荒

  今年电荒不仅来得早,而且正在从东部向中部乃至全国蔓延。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今年我国夏季电力缺口将很有可能扩大到4000万千瓦,这是近年来之最。至于原因,分析人士认为,除了用电需求旺盛、部分地区水力发电不足之外,淡季电荒的最主要原因是电价机制没有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