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然时光商人坐标:怡然自得读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14:08

怡然自得读经典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形式超过内容的时代,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拥挤在一起的时代,或者换一个说法,可以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互相脱节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文本阅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快节奏要求;也可以说由于工作太忙,腾不出读书的时间;还由于诱惑太多,其他方面已占满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不愿意再把时间花费在读书上。尤其电视的影响力大得不得了,传媒视觉形象的冲击远远超过文字阅读的魅力,何必还来读书呢?

 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要说现代化,欧洲、北美总比我们更现代化得多吧?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良好的读书风气。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到处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他们的习惯是不说闲话,只读书;我们相反,只说闲话,连闲书也不看。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

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包括大学、研究机构,也染上了肤浅、浮泛的学风。人文科学已大大贬值。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问题是应该怎样培育读书风气。首先是社会应有所提倡。但比提倡更重要的是,社会应该形成普遍重视学问、重视读书人的风气。如果读书人受不到重视,提倡读书就少有效果了。我们所以长期未能形成读书风气,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太低,以至于极端的竟有“臭老九”之称。中国传统社会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士、农、工、商,“士”居四民之首。近百年不断激进地反传统的结果,知识分子的价值被严重弱化,特别在今天,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地位,正在直接受两种势力的挑战:一是“官本位”的挑战,一是社会普遍商业化的挑战。大学、研究机构的建制也套行政级别,教授、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竟然与行政挂钩,这是“官本位”挑战读书人社会地位的显例。至于全社会商品化的挑战,更是不言而喻的了。官、商对知识分子成钳制、挤压之势,读书人的无力与无奈,随时随处可见。这种社会的与文化的结构,要想造成普遍的读书风气,不用说自是困难重重。

对于喜欢读书的我,《读点经典》丛书真是帮了大忙。名言名句名联,我当成练习书法抄写的内容;精彩段落,我作为练习朗读和背诵的内容。抄写和朗诵时引起的联想和思考,激发的灵感和问题,我及时捕捉住记录下来,困惑、问题、联想、感悟,都是我的收获。

经典文章太合我的胃口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对外重民,对内修身,是儒家对读书人的要求。从孟子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民同乐,到清朝赵慎畛的自警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读背这些语句,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价值。

我喜欢抄写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喜欢抄写《法言》中的“君子强学而力行”,喜欢抄写《大学》中的“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喜欢抄写爱因斯坦的名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种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诵读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令我头脑清明;诵读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让我认识到生活有困难和挫折,人生有顺逆和起伏,社会发展有曲折和变化,于是减少了沮丧,陡增了坚韧;诵读毛泽东的“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我们一定会胜利”,令我正气陡生;诵读“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瑞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令我豪情万丈。

读了这些文章真的让我长精神!

读点经典,我更满意的是学到了很多方法,那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精妙智慧。比如从《论语》、荀子的《劝学》、彭淑端的《为学一首示子侄》、毛泽东的《实践论》等文中我学到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领悟到进谏技巧,从列宁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悟出做事的方法;从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学到修身立志的方法,在众多的精美散文中我领悟到写作要文、理、情的完美结合……

抄写以静心,诵读以长神,立书镜,立心镜,内省我心,外接实世,我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