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然 疯狂的商人:中国该重视麦金农的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5:36:53

中国该重视麦金农的观点

(2011-05-20 13:45:12)转载 标签:

杂谈

我今天看了“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斯坦福大学经济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先生在“陆家嘴论坛”上接受新浪财经的采访报道,非常激动。所以,今天我只鹦鹉学舌,帮大家解读他的观点,也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重视他的观点,中国学者――包括一些自称“独立经济学家”的人好好学习一下,把自己的陈词滥调扔进垃圾堆吧。

 

在谈到中国通胀的问题时,麦金农认为:现在中国的通胀实际上是输入型通胀,是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导致的,中国政府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麦金农解释说,“美国政府将短期借款利率压低到“零”附近,同时人民币又面临升值压力,热钱一定会涌入中国,中国的央行不得不买入美元以防止人民币过快的升值,这是中国通胀的根本原因。

 

在麦金农眼中,美元是“基准货币”,中国没有办法解决“基准货币”滥发引起通胀。他说:“中国政府已经尝试通过发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些措施只有一定的效果,不能根本解决输入性通胀”。

 

他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现在是“困兽”,他们试图控制货币规模,希望资本流出,而不愿意看到美金换成人民币涌入中国市场。因此,他们对“热钱”流入实施严格的控制,同时在控制流动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方说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不幸的是,这些手段作用有限,而我们看到的事实是,通胀情况仍旧严重。

 

那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麦金农的苦笑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一个青年货币经济学家代表团去华盛顿游说伯南克提高利率。

 

看到这儿,我真想拥抱这位经济学大师,如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能够把中国通胀问题看得如此之透的人太少太少了,声音太弱太弱了。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近10年来的中国通胀。2000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之后,美国开始不断降低利率,而且长时间保持低利率政策。

 

这样的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两个后果:第一,美元不断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不停地上涨;第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开始升腾,同时把美国的“信用消费”推向极致。

 

第一个后果,使得中国开始承受输入型通胀压力。但是,那时候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员工的绝对劳动时间,通过强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有效地消化了成本的提高,使得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迟迟不能传导到终端消费品,以致2003年开始的中国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而CPI开始上涨却是在2005年之后。

 

第二个后果,就是美国人极端的透支消费,使得他们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也达到了极致。所以,中国上一轮经济周期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第一是出口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第二是固定资产投资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这说明什么?第一,上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主要是“外需拉动”;第二,出口订单过多引发中国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

 

这就是关键,是不容辩解的事实。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其实上一轮物价大涨,就是美国低利率政策造成的,它从成本端大幅推高了中国的物价水平。中国当时拼命的收紧货币,导致企业不得不为加速资金周转而加速出口商品周转,并使中国出口商品价格被压得很低,但进口价格越来越高――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如此恶性循环。所幸的是,中国当时外需强大,支撑中国经济保持了极高的热度。

 

但美国金融危机不仅打断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也打断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现在,美国同样在执行季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样从成本端推动着中国的物价。但不同的是,这回没有了强大的外需,中国企业也没有了通过相对压低劳动力价格消化成本的条件。所以,中国用什么推高内需已经是当务之急。

 

没办法,我们中国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而我们制定所有政策都必须正视这一事实,然后在考虑问题。正如麦金农所说:让汇率保持稳定是上上策,而不要给投机者和热钱任何机会。是的,当美元不断贬值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币必须随之贬值,这才可能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这也是我为什么总说:中国货币政策必须保持适度宽松的关键所在。

 

大家认真读一下吧(http://finance.sina.com.cn/g/20110519/10459866427.shtml)!不仅是货币政策问题,包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和上海金融中心的问题,麦金农的观点,我都十分认同。

分享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