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流浪狗收容中心:中俄能源合作能否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28:07

中俄天然气谈判停滞 双方报价30年差千亿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7日10:42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正如亚泽夫所说,在管线另一边必须是一个可靠的伙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 | 北京报道

  虽然外界一直估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访俄期间,能够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天然气合作。但就在他抵达莫斯科的第二天,6月1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合同仍在敲定之中。

  根据规划,来自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线将在中国新疆的阿尔泰入境,从2015年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每年达到300亿立方米。

  “我们现在向西方卖的天然气价格是每千立方米350美元。中国要求俄方提供的天然气是235美元。”俄国家杜马副主席、天然气协会主席瓦列里·亚泽夫通过视频连线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认为这个价格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不过,中国人也认为,自己的天然气定价并非没有根据:235美元的价格与目前中国液化天然气的平均价格以及开采煤层气的价格比较接近。

  在中国国内,天然气一直作为物价的衡量因素之一,并全力对其价格进行控制。不过亚泽夫也承认,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并不只是贸易这样简单,“坦率地说,我认为无论是中石油的领导还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领导,他们都是在国家最高领导指示下工作的,他们肯定考虑到了政治上的因素,而且非常妥当。”

  此前,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相关负责人也曾对本刊记者表示,原油管道对于两国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它对中国能源需求的意义。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协议》签订10周年之际,上千亿美元的差异考验着两个国家的友谊。同时,由于都具有独立于西方世界的大国身份,中俄之间特殊的合作关系也将成为促进这笔有史以来最大能源贸易的关键。

  一立方米七毛钱的差价

  2011年1月1日投入运行的中俄原油管道曾经历14年谈判。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谈判也始于2004年,至今历时7年。谈判于2010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确定先行建设由阿尔泰入境的西线工程及其每年300亿立方的输气量。

  “用那么长的时间来协调天然气协议不足为奇。”亚泽夫说,俄罗斯向欧洲输出天然气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尽管如此,俄罗斯和欧洲之间还是存在着天然气价格上的问题。

  价格也是中俄天然气谈判目前停滞的根本原因。

  亚泽夫的举例是,到2011年年底,俄罗斯向欧洲出售天然气的价格会达到每千立方米400美元。在2008年、2009年西方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向欧洲天然气的出口量曾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他认为,目前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国际金融复苏,欧洲的需要会越来越大,西方国家越来越多依赖天然气,尤其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很多国家的核电计划缩减,天然气依赖性越来越大。

  同时,中东的动乱局面使欧洲整个天然气的进口减少25%,迫使欧洲改变自己的政策,加强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此前,欧洲大约30%的天然气来自北非。

  亚泽夫说,俄罗斯总统和权威的专家近期的预测则是,每千立方米天然气的价格肯定会保持在300美元到400美元。

  由于天然气是一个上游产品,它价格的提升必然会推进其他消费品、甚至是工业品价格的上涨。比如令人关注的化肥价格。在中国5月CPI涨幅达5.5%的背景下,350美元的价格看起来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目前两国的报价每千立方米相差115美元,折合每立方米约0.74元人民币。这对于普通中国市民来讲,已经是一个敏感的数字。未来俄罗斯通过东西两条管线向中国输送总共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以此计算,将在30年合作期内产生超过1000亿美元的差价。

  中国从境外进口的天然气价格一直都参考国内定价。比如目前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每千立方米165美元。从澳大利亚进口液化天然气相当于每千立方米不到180美元。“如果说买俄罗斯天然气每千立方米是350美元,那中国何苦买俄罗斯的气?”参与视频连线的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庞昌伟问亚泽夫。

  最大能源合作能否成功

  当然,中国也有一些其他的理由。“从西西伯利亚起源地向中国阿尔泰输送天然气,从距离上来讲,比到欧洲要近2500公里,运输成本要下降,所以不能和欧洲相比。”庞昌伟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

  “我们不能卖低于世界的价格。”亚泽夫则明确地回应,“如果按照你们的做法定价,我们最后卖给中国的天然气,比卖给我们国内的消费者还要便宜,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俄罗斯一直对国内天然气价格进行严格控制,使其价格维持在比较低的位置。但从2011年1月1日起取消了对国内天然气价格的政府管制,此前有预测称其价格甚至有望冲上200美元。

  在视频连线中,中俄人士对于价格的分歧异常激烈。中方专家说:“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亚杰夫先生您是中国石油公司的负责人,您能否接受俄方的这种价格水平呢?”

  亚泽夫则回应说,非常希望中方专家成为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董事会的重要领导人,看看能否以中方希望的价格进行交易,“当然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卖低于世界的价格。”

  事实上,正在谈判的西线工程价格只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一个部分。目前双方已经基本确定,每年另有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从东线进入中国。

  这样,每年68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量,在30年间将产生上万亿美元的贸易额。它将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能源贸易合作。

  东线工程的源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两大天然气田,拥有3万亿立方米储量。

  “我们看好的是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东线方案,而不是阿尔泰方案。当然阿尔泰方案供应的300亿,中国也会接受。但是,阿尔泰方案面临着中亚天然气管线包括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总共400亿立方米的竞争,这种竞争对俄罗斯其实是不利的。”庞昌伟解释说。

  东线工程对于中国的好处显而易见:在大庆以及更南面大连,有运作多年的天然气加工设施,不需要再行投资。管线入境后,可以一路运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断就地消化。而非像西气东输那样,要经过地广人稀的西北戈壁。

  但俄罗斯对建设东线工程的担心,也非常明显,“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如果是通过管道的话,管道的另一端只有一个国家:中国,那么我们把天然气辐射到中国以后,就没有别的买方。为此,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这个交易是否非常可靠。”亚泽夫说。

  他以西线工程为例:“如果说现在,俄罗斯花了很多精力开采气田、铺设管道,结果输送到中国,只能以中方要求的235美元每立方米卖出,这等于是做了一个亏本的贸易,我们何苦呢?”

  庞昌伟则认为,即使只有中国一个买方也是非常可靠的,“中俄之间的合作没有第三国参与,直接买卖,是一个有利的条件,而且未来俄罗斯也可以通过中国,向日本、朝鲜半岛输送天然气。”

  在中国专家来看,中俄西线工程容易因为欧洲需求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不可靠的。

  如何共同培育能源管线

  买卖双方有如此巨大的价格分歧,为何还要继续贸易?

  亚泽夫认为,这次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虽然没有签署天然气合作协议,但是很快还可以解决。因为现在俄罗斯对于和中国开展能源合作非常感兴趣。

  这种兴趣来自于,中国在2020年的天然气需求将达到2500亿至3000亿立方米。中国不可能用自己的资源满足国内的需求,必须从国外大量进口天然气资源。

  而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资源生产国,能源仍然是俄方重要的部分,为其带来雄厚的收入。与中国的合作,肯定会大大提高俄罗斯与欧洲的议价能力。

  “俄方对未来的合作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中俄在能源的各个领域必将合作。”亚泽夫表示,中俄在石油领域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合作基础,在浓缩铀方面俄罗斯也帮助中国建设工厂,包括煤层气领域也将进行合作。

  他认为:“中俄的利益有所不同,就看愿不愿意在价格方面做一些调整,表现更加灵活。”

  “天然气市场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现在中方的观点是,中俄应该共同培育天然气市场。”庞昌伟则指出,俄罗斯现在也面临东部地区包括东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的天然气使用问题,正在形成俄罗斯东部新的天然气价格。

  不过,在单纯的贸易领域之外,能源合作对于中俄两国恐怕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正如亚泽夫所说,在管线另一边必须是一个可靠的伙伴。

  此前,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国石油参与中俄原油管道的相关负责人时,对方也表示:如果纯粹从能源战略考虑,这一管道在满足中国石油需求方面,远不能与中亚石油管道相比,但是它代表着两个国家的某种亲密关系,“把两个国家绑到了一起。”

  这种特殊的关系包括信任、合作等诸多方面。比如在利比亚、朝鲜等国际问题上是否存在一致步调。而这种关系,也是双方能否化解上千亿美元差价的根本因素。

  另一个可能与中俄天然气合作相关的消息是:6月16日,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部对外证实,到2013年,前往中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将达每年650亿立方米,较原先计划的400亿立方米大幅上调了60%。

  根据新华社报道,胡锦涛访俄期间与普京“就中俄关系和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后来他还在普京陪同下参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中央调度室,了解该公司天然气开采、运输及销售情况。

  目前的消息说,普京有望于2011年秋季访华。在两国领导人频繁的互访中,这也许会成为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下一个节点。

    中国不会取代欧洲成为俄罗斯天然气最大买家

        2011年06月20日 13: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0日讯 (实习记者 李志鹏) 据俄罗斯国家电视台6月18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米勒向记者表示,现阶段俄罗斯与中国进行的天然气合作谈判还只是基础性的,俄天然气国际合作的重中之重仍是欧洲市场。

  米勒说:“我们应该明白,现阶段与中国的谈判还只是停留在基础层面,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交易规则、市场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中俄两国未来30年天然气合作打好基础。”

  米勒还表示,与中国的合作不同于与欧洲,因为在长达40余年的俄欧天然气合作中,已经制定出了完备的交易规则和市场模式。他同时补充道,中国不会取代欧洲坐上俄罗斯天然气国际合作中的头把交椅。与此同时,欧洲也面临着来自俄罗斯国内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和挑战,这种竞争将大大促进俄罗斯国内外的天然气供应平衡,并且使在俄罗斯国内销售天然气变得更有利可图。

   俄罗斯要求中国预付400亿美元换取未来30年供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1日18:02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1日讯 (桑竹兰)俄罗斯《新闻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简称俄气)希望中国提前支付400亿美元预付款以此换得俄罗斯在未来30年内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保证。知情人士说,中俄双方目前就天然气问题的谈判症结其实并不是价格分歧,而是俄罗斯方面希望中国支付400亿美元预付款。

  2009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以对华石油供应为条件获得了250亿美元贷款,这部分贷款实质上等同于预付款,因为俄罗斯石油公司将用对华原油出口所发生的费用抵偿贷款。

  中俄两国已经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谈判,但一直未能就价格条款达成一致。《新闻报》的报道中说,其实双方之间的分歧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天然气工业公司希望获得中石油支付的预付款。

  《新闻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已经明确建议中方支付预付款。俄气希望在2012至2015年获得400亿美元中国资金,在开始天然气供应(预计为2015至2016年)后的30年里等额返还。而代替资金利息的是中方获得天然气价格折扣。

  报道中说,目前中俄双方在天然气价格方面的分歧已经缩小至65美元/千立方米。向中国大量出口天然气的国家主要是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国家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价格约为280美元/千立方米。中国希望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价格应该也与此看齐。而俄罗斯则坚持要价300-350美元。

  一位中方消息人士向《新闻报》透露,俄气还没有表明希望获得预付款的具体数额,但已经暗示这不会低于中国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的贷款总额。

中俄跨境输电第二阶段将启 价值或远超天然气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27日 02:13孙书博 马晓华第一财经日报

  在天然气合作再次陷入胶着的情况下,中俄跨境输电项目却获巨大进展。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从国家电网相关人士获悉,随着跨境输电500千伏配电线路进入最后阶段,中俄跨境输电第二阶段合作规划可能很快进入议程。“根据中俄跨境输电第二阶段合作项目的初步设想,中俄双方可能在俄罗斯地区共同投资建立发电站,以增加电力的供应。”该人士透露。

  而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到国内的从俄罗斯输送电力价格达到3毛多与国内发电企业发电成本基本持平,因此,如果能够形成规模化,中俄电力合作的市场价值和前景要远高于目前备受外界瞩目的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

  中国天然气“供应稳定”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天然气的使用,使得各界将关注点落在了与中国相邻的能源大国俄罗斯。

  新奥能源首席执行官张叶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将由现在的4%提高到8%,也就是未来5年的时间要超过过去20年天然气发展两倍的速度,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目标总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因此,新奥能源等“老牌”燃气企业,纷纷看好未来中国燃气市场的需求空间,并加大了能源服务的力度。

  不过在中俄合作方面,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价格因素外,俄罗斯天然气的供应与否对中国天然气市场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中国标明储量和进口量已经比较充裕了,并不是迫切需求一两个合作项目。“有的话当然更好,增加了国内天然气供应的多元化。”该人士说。

  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以及自给率正在上升。据中国政府预测,至2015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从1300亿立方米上升到2300亿立方米,但其中1500亿立方米是依靠自己生产。而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所高级工程师徐博此前预测,到2015年国内天然气进口可能出现过剩局面。

  跨境输电弥补用电紧张

  与天然气相比,从近年来国内屡次出现大范围电荒的情况看,跨境输电却显得尤为急迫。

  上述国家电网人士表示,虽然中俄跨境输电项目初期完成后只能满足东北三省的需求,但是,在建设特高压输配电项目后,俄罗斯输送的电力能够供应到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

  “目前来看,引入的电力主要来自俄罗斯阿穆尔州,在完成500千伏输配电项目后,俄方每年输送到中国的电力将达到42亿千瓦。当地的发电和用电量基本保持平衡,下一步的合作就要通过新建电厂才能实现。”该人士说,按照目前的构想,双方很可能通过共同投资兴建电厂的方式继续进行合作。

  而从电力供应安全方面,跨境输电是否能够解决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原因导致的断电问题。即使是目前仅仅向东三省供电,但是作为我国的工业基地,一旦出现断电现象所造成的经济影响都可能非常巨大。

  “目前来看还不存在这个问题,东北三省发电量还是比较富裕的,而且目前从俄罗斯进口的电力只相当于黑龙江省的10%,分配到其他两个省份后,比例又会进一步减少。即使出现断电事故,也完全能够通过省内发电企业增发的方式进行弥补。”该人士说,而作为我国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仍然需要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完善。

中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即将在天津开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31日09:24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据中国天津市政府官员透露,备受关注的中俄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天津开工建设,计划工期为三年。项目达产后,天津炼油能力将由目前的每年2000万吨增至3300万吨。

  据了解,中俄东方石化千万吨级炼油项目选址在天津南港工业区,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66亿元人民币,将建设13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270万吨/年连续重整、4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等18套生产装置,以及配套的码头、油品储运及公用工程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成品油105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622亿元。

  资料显示,作为天津市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天津市石化产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几乎占据天津市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  

   俄输华天然气价与欧挂钩 双方博弈115美元鸿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1日 01:19 第一财经日报

  汪时锋

  对于俄罗斯输送至中国的天然气,俄方坚持每千立方米350美元,中方则以235美元作为谈判底限,中间约115美元的差距形成了中俄天然气谈判的一道“鸿沟”。

  历时数年的谈判尽管艰难,但中俄双方都不愿放弃,可见双方对天然气合作都抱有信心,缺少的只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俄方坚持与欧挂钩

  两年前,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签订了框架协议,为中俄天然气合作打开了一道窗。按照中俄的协定,俄罗斯将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其中,东线管道将俄罗斯萨哈林地区开采的天然气经俄远东运输到中国东北地区;西线管道即“阿尔泰”管道,将从西西伯利亚开采出的天然气,由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出境,进入中国新疆。

  但两年过去了,中俄天然气合作仍未破冰,纠结焦点就在天然气的价格,甚至在刚刚结束访俄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的直接介入下,天然气合同依然未能达成。

  “中方提出的俄方提供天然气的价格是235美元/千立方米,我认为这个价格是完全没有依据的,而我们向西方国家卖出的价格已经是350美元/千立方米。”在昨日俄新社组织的中俄能源讨论会上,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协会主席瓦列里·亚泽夫依旧坚持着对华输气以欧洲为基准的立场。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由于俄罗斯天然气主要出口目的地欧洲的需求下降,俄罗斯在天然气价格谈判上处于被动状态。但国际金融危机一结束,很多因素增加了俄罗斯的谈判底气。

  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需求显著上升。亚泽夫说,按照欧盟预测,到2030年,欧洲利用天然气的量会达到约7000亿立方米,而目前仅有3000亿立方米,届时欧洲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的比重会从目前的约30%提升到约42%以上。

  “到今年年底,我们对欧洲卖出的天然气会到40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亚泽夫在讨论会上透露。

  另一方面,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日本继续开发新核电站的可能,使得日韩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有了更大的依赖。这也成为俄罗斯对华谈判的筹码。在会谈中,亚泽夫也多次提及俄罗斯在远东建设的天然气设施对日韩出口的可能性。

  最后,美元的贬值,国际油价的上升,也让俄罗斯更为坚持自身的定价。

  中方难以接受与欧挂钩

  “中俄天然气的大项目没有签订不是奇怪的事情,也不是不好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价格,俄罗斯的价格很高,而且按照欧洲市场给中国定价的方式确实让我们很难接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孙永祥昨日在俄新社组织的一场跨国讨论活动中表示。

  “中方认为是235美元/千立方米,这个和我们LNG(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平均价格,以及我国开采煤层气的价格是比较贴近的。”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庞昌伟教授在会上如实解释了中国定价的基础。

  在庞昌伟看来,俄方希望以欧洲出口定价作为对华出口定价存在缺陷,天然气出口主要成本在运输,但俄罗斯从西西伯利亚向中国的阿尔泰地区运输要比输送到欧洲近数千公里,定价上俄对华的运输成本肯定要较对欧的下降。

  庞昌伟进一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不同于石油市场,天然气市场不是全球性的,而是区域性的,也没有全球性的价格在俄罗斯的区域市场中,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能接受的价格,就是俄罗斯东部价格的形成基础。

  在当前中国国内资源价格改革未完成的情况下,中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有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晶就强调说,如果中国接受较高的价格条件,那么上游价格将推动国内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等一系列负面结果。

  亚泽夫对此回应说,如果天然气卖到235美元/千立方米,俄罗斯绝不能做亏本的贸易,中方也不可能希望让其他国家来处理中国国内的事情。

  此外,双方还就中国市场在定价问题上展开了探讨。

  “如果10年之内,俄罗斯进不来的话就不好进了,因为能源使用是锁定的,如果别的竞争者已经进来了就不好让人家退出去了。”庞昌伟说。

  但俄方则强调中国市场的另一面,即谁来填补中国的需求。在讨论会上,亚泽夫就谈及,因为中国进口天然气需求量非常大,虽然中方已经从土库曼斯坦进口了天然气,但也要考虑到土库曼斯坦对外签署了很多协议,如果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继续卖到欧洲、卖到伊朗,到时候的问题会是,土库曼斯坦有没有更多的天然气供给中国。

中石油天然气管线投资成悬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5日 02:55 中国经营报

  作者: 陈霞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一直处于胶着状态的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再次走入低谷,双方因为价格分歧巨大,结束了第7次会晤。

  虽然谈判失败,但是记者获悉,目前负责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中石油,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与辽宁、吉林、黑龙江政府和企业进行接触,计划预先铺设未来能够承接俄罗斯天然气的管道,并在中俄最终达成天然气管道铺设意向之时,与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连。

  然而,鉴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风险,目前该管道资金投资方除了中石油外,无人前来应征。

  对接管线提前布局

  “我们确实有规划,建设一条从秦皇岛至哈尔滨的天然气管道。”中石油新闻部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中石油便开始谋划一条起点为秦皇岛,途径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近千公里的天然气管线。

  但是,该天然气管线途经的区域与以往管线有所不同,“按照常规,天然气管线的途经区域都应该是缺少天然气的地区,然而这条管线的周边有包括大庆油田在内的多个天然气产区。”行业专家分析称,“这条管线可能有更重要的意义。”

  记者在向中石油求证中证实,这条管道,有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的设想。

  据了解,之所以选择在东北进行区段建设,一方面是因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必定会从东北地区引入,但是,由于日本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因此东线的设计和引入中国的地点一直处于谈判之中而没有确定,只能初步预计在东北地区。

  此外,中石油正在建设中的大型LNG接收站(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是指储存液化天然气然后往外输送天然气的装置)设在大连,一旦该接收站建好后,同样需要管网进行运输。管线与LNG接收站连接,可以缓解大连LNG的液化气销售压力。

  但事件的发展,为这条管线蒙上了阴影。

  早在2006年,中俄第一次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确认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分别为东线和西线,当时计划是2011年建成通气,但中俄双方多次进行谈判,未就价格问题达成共识,因此,管线建设一度搁置。

  在近期举行的一次谈判结束后,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天然气协会主席瓦列里·亚泽夫在一次会议上对中方各界表态,目前,每千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中俄双方的期待值差距超过了100美元。

  外界认为,巨大的价格差异将为中俄石油管线的修建蒙上阴影。

  但是,中石油已经等不及了,“现在是先进行这条管线单段建设,未来有可能还会拓展。”中石油人士就这条规划中的天然气管道介绍道。

  地方政府无意支援中石油

  建设贯穿东北的天然气管道,投资巨大,记者请石油行业业内人士计算,仅管道投资就数亿元,中间必不可少的基站建设,更是需要巨额投资。

  “我们有过这样的想法,和地方企业进行合资建设管道。”中石油人士向记者表示。记者调查了解到,中石油分别找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国资委,希望能够与国资委管辖下的投资公司进行合作。

  多家投资公司收到了中石油的“邀请”,但是大家兴趣不高,“辽宁曾经有过和中石油合作建设管道的经验,我们觉得风险太大,收益不高。”一位参与此事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辽宁的态度对其他两个省的影响非常大,“大家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仅就投资回报讲,都觉得兴趣不大。”

  据记者了解,中石油通常的合作模式是,保持在管网运营上绝对控股权,参与合作的合资方通常是地方政府安排的,而他们又是需要购买天然气的下游企业。

  中石油的人士透露,“每年石油石化企业的巨额盈利,多数都是用在建设管网等基础设施上,从财力上讲,我们可以全资也可以独资。”该人士透露,在地方合资建设管线时候,一般是当地政府为了获得更多天然气而主动参股。不过,遇到风险大的管网建设,也会找投资方分散风险。

  该人士认为,东北天然气管线的建设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中俄天然气规划至今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始终无法排除谈判失败的可能,同时无法确定建设中俄石油管线的日期,因此风险一直存在。

  此外,“即便中俄石油管道建成,并与东北管线连接,也不能保障气源就不成问题,俄罗斯的天然气通常是先供应欧洲和本国,再考虑中国,天然气供应量能不能持续,也是个很大的风险。”因此,“地方企业认为风险大,而拒绝投资是很正常的。”

  中俄谈判悬疑

  由于每年中国天然气的缺口巨大,中石油宁愿在风险下进行扩张。

  数据显示,2010年,天然气缺口达3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升至12.8%;2015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将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0%;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左右。

  中石油在每年冬季的天然气供应中,都感到供应乏力,“我们还在不断寻找新的区块,以保障供应。”中石油西气东输首站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现在的情况是,冬季供气就像在跑100米,这是一种极限状态下的前进。”

  据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出口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梅德维杰夫表示,虽然俄气与中国石油(10.45,0.00,0.00%)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的谈判没有能如外界所预期的那样就输华天然气价格达成协议,但是该公司预料这项重要的协议有望在今年年底前达成并在俄总理普京访华时落签。

  《生意人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实施天然气供应来源多元化——在同天然气工业公司谈判的十年里,中石油建设了中土和中缅天然气管道,以及接收澳大利亚和中东液化气的终端。此外,哈萨克斯坦刚刚和中国就提高中土天然气管道的运输能力达成协议。因此俄罗斯仍希望早日获得谈判成功。

  “但是,即使真的签署了协议,也要看到,俄罗斯更加亲欧盟,今后的供气保障依旧存在风险。”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岳来群向记者表示,“俄罗斯目前是对待中国的态度是,政府很热情,但是民众很冷淡。今后的关系会很微妙。”

  虽然风险依旧存在,合资方又成悬疑,但是,中石油依旧没有放弃提前布局管道的设想,“如果等一切条件都成熟了,再审批建设又要很长时间,所以要提前建设。”参与评估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中俄天然气谈判:定价及供气地点成争夺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9日 03:21 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已率领代表团前往北京,中俄新一轮供气谈判或在7月底开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中俄进行了多年的天然气供应谈判,仍集中于价格及路线输送上。此外,西气东输三线(下称“西三线”)未来的供应量,相比原定的供应量(300亿立方米/年)有可能继续提高。

  焦点在定价问题

  尽管俄罗斯媒体近期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俄气希望收到中石油400亿美元的预付款,而偿还时间为30年(即俄与中方协商供气的年限)。

  但记者获悉,中俄双方对天然气供应协议的争夺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支付巨额预付款,最大焦点依然是天然气的定价问题。

  目前俄气开出的价格为250美元/千立方米,但中石油并未接受。一个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目前国内还不能承受如此高的售价。

  250美元/千立方米(折算后为1615元)实际上是一个井口价,也就是俄方的天然气出厂价,这一价格大大高出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价(1155元)40%。

  “如果在250美元的基础上再加上管输费的话,那么到中国的价格可能要达到300美元甚至更高了。”中石油一位高层指出。

  我国2010年6月曾对天然气价进行过调整,从925元/千立方米提升到了1155元/千立方米,提价幅度为23%,随后各个城市也展开相应的天然气价上调。如果接受俄方的高额报价,首先就要对中国本地国产气价进行全面的上调。如果想要使中石油盈亏平衡,那么国内至少还要再调整40%以上的气价。

  中银国际曾有一个测算,以北方地区每月用户均使用15立方米燃气量和100立方米的采暖用气量来看,如果提价23%的话,国内城市居民的用气成本就要提高27元。国金证券研究员刘波表示,如果再考虑到国内外的管输费、税费以及城市燃气公司的配套建设费用等,只要答应俄方的供气价,中国城市居民一个月的用气成本将大幅增加。

  其次,假设中石油同意俄气公司的250美元定价,那么我国西二线(西气东输二线)的海外接入价格也将被动上调。“西二线”是我国第一条引入海外天然气资源的管道工程,气源地为土库曼斯坦,目前到达中国境内霍尔果斯的西二线报价在2.15元/立方米左右(含管输费等),供应方累计输送了114亿立方米。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向本报透露,公司已经在西二线项目上亏损百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一旦俄罗斯方面的价格被中方答应,那么中亚等国家必然会要求继续提价。

  其他难题待解

  中俄天然气的另一个争议焦点在于,到底选择俄罗斯的哪个天然气气源地向中方供气。

  据记者了解,中方可能更希望的路线是,让天然气从俄罗斯的东部走,即由东西伯利亚地区出发,向我国东北的满洲里——沈阳供应天然气,随后直线进入到内地其他城市,这样在管线建设上的投资将大大降低。但如果俄气公司在并不擅长作业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建设管道及配套设施的话,那么俄罗斯可能还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

  而俄方希望尽快建成西部路线,即由油气丰富且配套设施齐全的西西伯利亚地区作为起点,然后将天然气送入到新疆阿尔泰地区。未来,俄气与西气东输一线或者二线等连接起来,构成另一张天然气大网。但由于西西伯利亚到达中国境内的路途,相比东西伯利亚的线路可能更遥远,这也意味着管输费用将更高。

  中俄天然气供气谈判已从2005年至今,但如今并没有实质性进展。此前,中国已经可以从伊朗、澳大利亚等国进口LNG,且与土库曼斯坦等国达成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协议,这都给俄气公司造成了压力。刘波表示,俄方应该考虑到中国这一巨大的出口市场,“死咬”价格最终只能让其与中国的合作失之交臂。按照此前各方的预计,俄罗斯有可能向中国每年出口68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占到了中国2010年天然气总供应量的60%以上。

  另据记者了解,中亚等三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有望对中方天然气供应量继续加码。目前,中亚天然气供应我国西二线,如果顺利的话,西二线的实际输送量,在2012年可能会达到每年300亿立方米的设计供应量。知情人士还透露,有望在今年开工建设的西三线输气设计能力在300亿立方米/年,但中方正在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等国进行初步协商,希望外方对华输气量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中俄重启天然气谈判 俄主动降价后中方仍难承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4日 06: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尹一杰 北京报道

  核心提示:虽然俄方报价大幅降低,但250美元的价格依然仅是中方能接受的上限。

  耗时六年,时断时续。中俄双方又将再一次坐上谈判桌,围绕天然气合作进行新一轮谈判,这也是双方迄今为止展开的第八次对话。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率领的代表团日前已经到达北京,将与中方就陷入僵局的天然气合作价格分歧进行磋商。

  报道指出,在经过长时间对垒后,俄罗斯此次开出的天然气井口出厂价为每千立方米250美元,此前的谈判中,俄方报出的价格是每千立方米350美元。相比之下,虽然俄方报价大幅降低,但250美元的价格依然仅是中方能接受的上限。

  “250美元还是不能接受,俄方指的是井口出厂价,如果加上运输成本中国需要承担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尤其是这种周期长项目大的合同。”一名关注谈判进展的业内专家记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表示,虽然中俄能源合作的大方向日益清晰,但在具体合作细节上,需要双方共同解决的难题也同样复杂。

  价格争议依旧

  俄方报价降至250美元,但中方希望达成的价格是200美元以下

  即便俄罗斯在原有基础上每千立方米降低了100美元,但对于需要核算运营成本的中国石油(10.45,0.00,0.00%)公司而言,250美元的报价仍然会使其面临巨额亏损。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陆上天然气的出厂价为每千立方米1155元,与俄罗斯报出的价格存在40%左右的差距,而如果将管道运输等成本因素核算在内,俄罗斯天然气进入国内市场后价格则可能攀升至300美元甚至更高。

  “我们不能单纯地只看定价结果,事实上,作为国内以供应推动的能源产品,中俄在天然气的定价上,中国需要综合衡量各方面的因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国际上引进天然气肯定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进入国内市场后老百姓就得买单,由于进口价高于国内价,国家就需要制定一个平均价。”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牛莉也进一步指出,目前,作为国内以供应推动的能源产品,天然气的消费市场还有大量的空间,从长远角度分析,引进俄罗斯的天然气必须考虑日后的整体经济效益。

  “现在国内的天然气市场是有多少就能消化多少,如果高价进口,国家就得赔上大笔资金。”牛莉说。

  与此同时,参考其他进口价也是双方需要适中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通过西气东输二线从土库曼斯坦引进的天然气加上运输费为每千立方米2150元,从伊朗、澳大利亚进口天然气的价格也远低于俄罗斯的报价。

  “我们希望达成的协议是200美元以下,但这和俄罗斯的要求还是存在差距,他们主要是以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作为标准。”上述专家说。

  新方案有望出炉

  中方很有可能通过继续向俄罗斯提供贷款,或成立合资公司打破僵局

  买卖双方对交易价格的对垒已经让天然气谈判耗时日久,要打破这一僵局,中俄双方则可能展开新的合作方式。

  “此次俄罗斯主动降低价格来华会谈是一个信号,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强硬已经让中俄的谈判几经波折,但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上述关注谈判进展的业内专家称。

  无论是希望降价的中方,还是不愿松口的俄罗斯,在经过数年的“过招”后,双方似乎都已经走到了寻求突破的拐点。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一名研究员向本报记者表示,两国领导人都希望中俄天然气的协议能够在今年敲定,而此次俄罗斯代表团访华,应该能够使胶着日久的谈判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在价格上无法达成统一就只能依靠别的方式合作。”

  而为进一步推动谈判进程,中方则很有可能通过继续向俄罗斯提供贷款,或成立合资公司等途径打破谈判僵局。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前,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就成立了合资企业——东方能源公司,目前,该公司继续在伊尔库茨克州的两个油气区块开展勘探和研究工作,另一合资企业——东方石化的天津炼厂建设工作也进展顺利。

  “在天然气价格上双方都各执一词,目前达成协议难度很大,但能源领域的合作会对天然气的谈判起到十分有利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上述研究员说。

俄石油公司总裁:中俄原油供应分歧已经全部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4日 10:45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4日讯(李辉)俄罗斯新社今天援引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总裁爱德华-胡代纳托夫(Eduard Khudainatov)的话报道说,中俄双方已经彻底解决在原油供应问题上的全部分歧。胡代纳托夫在股东年会后举行的吹风会上说:“截至今日俄中双方所有输油协议均已达成。一切分歧都已消除。”

  胡代纳托夫透露说,中方已经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几乎支付了所拖欠的全部供油款。

  2009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与中方签署了在2030年前每年对华供应1500万吨原油的合同,并分别从中方获得了150亿和100亿美元贷款。俄罗斯从今年1月1日开始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对华输送商品油。今年年初,双方在运价上发生分歧,中方单方面减少了支付的款项。

  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石油在俄罗斯境内的运输费用究竟应由谁来承担持有不同意见。俄罗斯认为,中国方面应该承担石油交易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包括石油在俄罗斯境内的运输费。而中国方面则认为中国只承担原油进入中国境内后的运输费用,俄境内的运输费用应由俄方承担。

  本月初,俄新社报道说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代表透露,中方已经向前者转账支付了7800万美元,向后者转账支付了1.17亿美元,偿清了部分石油供应欠款。

  根据两国政府间协议,石油价格以专门的公式确定,双方均未透露价格公式的具体细节。 

传俄罗斯欲提前偿还中国100亿美元贷款终止供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5日 19:05 环球网

  环球网记者汤恩浩报道 俄罗斯媒体8月5日报道称,由于一直难于就石油费用问题达成协议,俄中双方或许要就这一问题对簿公堂。而俄方已经做出最坏打算,那就是提前偿还中国的100多亿美元贷款。俄消息人士同时指出,俄可能终止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向中国提供石油,转而将其出口到西方。

  不过清华大学教授、俄罗斯问题专家吴大辉在接受环球网记者专访时强调,俄不可能终止与中国的石油合作,双方在这方面的关系也没有倒退,俄有关人士和媒体放风出来,只是为了策应政府的行动。

  俄罗斯《消息报》8月5日文章称,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在2009年与中国石油(10.18,-0.27,-2.58%)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三方协议,根据协议,俄将在未来20年里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每年向中国出口1500万吨石油。与此同时,中国发展银行分别向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贷款,为期20年。

  报道称,俄罗斯今年1月1日开始根据该协议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向中国出口石油,但由于在价格方面存在分歧,中方一直拖欠相关款项。随着中国拖欠的款项越来越多,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已经准备“关闭石油管道”,停止向中国输送石油。据称,相关计划已经准备完毕。

  报道称,今年4月中国拖欠石油费用问题越来越明显之时,俄方就首次考虑完全终止向中方提供石油的方案。“对于我们来说,石油卖给欧洲或者卖给东方没什么不同。”一位熟悉俄中石油合作进程的消息人士称,“如果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向仲裁法庭提出申诉,中国人可能同样不会履行法庭的决定,像现在一样不支付石油费用。如果情况按照最坏方案发展,那到2012年3月的某个时候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可能会被终止。”

  这名消息人士还称,“但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将原计划通过该管线运送的所有石油转而向西方输送”。

  报道称,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拒绝证实停止向中国提供石油的可能,而《消息报》也未能从俄罗斯石油公司获得相关评论。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吴大辉在接受环球网专访时指出,中俄双方在石油费用问题上分歧主要集中在运费上,因为俄罗斯在计算时将每桶石油的费用多算了约4美分。吴教授强调,俄根本不会将事情闹上法庭,相关说法只是利益集团炒作,以策应政府的相关行动。至于停止石油供应更是不可能,因为20年的合同已经签署,管线也修了。他最后强调:“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都在向前发展,没有倒退。”

 

中俄能源合作纷争再起 俄欲诉中石油拖欠贷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 08:38 国际金融报

  俄欲诉中石油拖欠贷款 天然气谈判平添紧张气氛

  中俄能源合作纷争再起

  ■ 本报记者 黄烨 发自上海

  “中国应开放市场,自己开发天然气和原油等资源。因为若要保证能源安全,必须要有自己的油气,如果没有,根本谈不上安全。同时,要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只能需要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进入,才会有更多的技术帮助开发更多的天然气”

  能源需求大国中国和能源供应大国俄罗斯之间的纷争还在继续。日前,据媒体报道,“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没有向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全额支付石油款项,后者打算将前者诉讼于国际仲裁法庭,同时表示会提前偿还中国提供的100亿美元贷款。”

  在分析师看来,该举动虽不会导致俄罗斯停止对华的能源供应,但或会给天然气谈判平添紧张气氛。专家则指出,中俄在“石油换贷款”和天然气谈判上的纷争都表明,中国要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不光需要借助外来力量,更应该建立自己的开发体系,让除了“三桶油”之外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天然气和原油资源的开发中,以保障供应。

  俄欲告中国拖贷

  中国是继美国和日本之后,排名第三的能源消费大国。在需求不断高涨的今天,中国一直在与能源产出大国寻求能源供应上的合作,以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出口的俄罗斯则自然成为中国能源企业的首选地区之一,且俄罗斯也能从对中国的能源出口上获得其所亟需的外汇资源。据记者了解,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早已展开——不光在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常将能源合作“挂在嘴边”,且中俄原油管道也在1月1日正式开通,成为中国东北方向的能源战略要道。

  在上述大背景下,中俄关于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供应合作于近年来不断推进。资料显示,2009年,俄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同中石油签署了为期20年的石油供应协议。中方向两家俄罗斯公司分别贷款150亿和100亿美元,以获得3亿吨俄罗斯石油。

  “这次纷争或许出在当时的合同签署上。”昨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尤其是在签订价格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或许有计算上的差距。实际上,今年早些时候,双方就曾在供应价格上出现分歧。同时,由于近来俄罗斯石油出口不断好转,他们也有了和中国叫板的底气。”据媒体援引一位知情分析师的报道,“俄罗斯石油运费的校正系数(争议范围)为3美元/桶,中国方面反对采用这个系数。”

  让人担心的是,俄罗斯相关企业近几个月不断对外放风称,他们不排除就付款不足一事对国际仲裁法庭起诉中石油。对此,昨天记者致电中石油有关人士,但截至记者发稿,一直未有回复。对此,林伯强表示,“为了自身利益,不排除俄罗斯会因该事件停止向中国供应石油。之前,俄罗斯就曾因价格未谈拢掐断过乌克兰等地的天然气供应。”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俄方或不会完全终止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一方面,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俄罗斯不会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俄罗斯亟需通过石油换取外汇资源,加速对国内经济的转型等。即使最终撕破脸皮,鉴于能源供应的收益和能源安全,中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也会坐下来协商该事宜”。

  或影响天然气谈判

  更让人忧虑的是,双方在“贷款换石油”项目上的合作纠纷或影响中俄马拉松式的天然气谈判。该项目谈判数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资料显示,1999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和中国达成意向性的天然气出口协议,2005年开始了正式接触,2006年3月,中俄双方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计划2011年始,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600亿至80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9年10月13日,两国又签署框架协议,明确了未来合作及谈判的方向:确定从俄罗斯输气采取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据报道,“前者以西西伯利亚资源为基础,年供气量约300亿立方米;后者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等天然气田,年供气量约380亿立方米。”

  “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进展较为有限。”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既有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的因素,也有俄罗斯与中国在线路、贷款计划等多方面的纷争。'石油换贷款’计划的变数,更增加了谈判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18日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负责相关项目的中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就透露了双方的一个分歧:俄罗斯重点推进西线,但中方认为应当重点推进东线发展,并认为“这是具备现实性和可能性的”。但他强调,中俄双方是“战略性合作”,且双方在技术条件和商业方面都已达成共识。

  然而据媒体报道,双方在价格上并未谈拢。据称,俄罗斯曾要价350美元/立方千米(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价格),一度与中方存在超过120美元的差价。随后,俄方降价到250美元,但在专家看来,中方仍难以承受该价格。据中石油方面对外公开的数据,即使俄方接受中方提出的230美元的价格,“每立方米也要亏损1元”。

  对此,中国能源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外建议,“中国应开放市场,自己开发天然气和原油等资源。因为若要保证能源安全,必须要有自己的油气,如果没有,根本谈不上安全。同时,要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只能需要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进入,才会有更多的技术帮助开发更多的天然气。”

  林伯强建议,折中的办法是双方形成共赢格局,“俄罗斯继续供应油气资源给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也可适当放开市场,让俄罗斯能源企业参与进来。” 

法媒称中国在与俄罗斯交往中开始占居上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8日13:13 国际在线

  法新社10月3日文章,原题:智库称中国对俄罗斯武器和能源依赖度降低

  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对俄罗斯武器和能源进口的依赖已经降低,这将导致俄罗斯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的姿态变弱。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报告中说:“(中国)对俄罗斯武器出口依赖性在减少,并且有更多能源供应国可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在中俄关系中已经占据上风。”

  改变(中俄关系)动态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如今主要的兴趣在于获得技术发展自己的武器工业”,因此,他对俄罗斯制造的武器的需求已经减少。

  莫斯科已经表明不愿向北京出售最尖端的武器系统,因为他害怕中国会复制这些技术,进而出口自己的产品。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负责武器转让项目的保罗·霍尔特姆(Paul·Holtom)说:“武器转让关系的本质将会更加体现在竞争上,而不是合作上。”

  中国在中俄关系上的姿态已经进一步加强,因为他对俄罗斯原油的需求在过去5年已经下滑。“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阿曼。”此外,随着中国成功找到其他天然气供应国,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谈判中的优势也严重弱化。

  尽管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冷战”时的盟友通常在国际外交中被看作伙伴,特别是在反对西方主导的对他国的制裁上,但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互信却是有限的。

中俄天然气协议6年未达成 专家称俄方要价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3日07:2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费磊)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李克强副总理4月底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企业一共签署了26项重要合作协议。但中石油向俄天然气公司进口天然气的协议,因为价格问题,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这已经是双方就天然气贸易展开的第15次谈判。中俄的天然气贸易之路,为何走得如此坎坷?

  实际上中俄双方早在6年前就开始了天然气贸易的相关谈判。其间,不但相关企业双方频繁协商,两国领导人之间也进行了多次会晤,但仍未能达成最终协议。六年谈判未果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双方对价格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据了解,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希望的售价是每千立方米350美元,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要求俄方提供的价格是250美元,双方价格的立场差距超过了100美元。

  中国能源网总监韩小平指出,俄罗斯提出的天然气售价依据的是其向欧洲各国的售价,但这对中国来说明显偏高。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包括从中亚陆路进口的价格都远远低于俄罗斯要求的水平。

  韩小平:俄罗斯向德国、西欧供气,必须要越过很多东欧国家。每过一个国家都会有过路费,中间会要求很多不合理的成本。而它卖给中国,这个成本是没有的,现在向欧中供气的气田离中国距离更近,所以,本应该这个价格要低于欧洲的价格,但是俄罗斯就一直以欧洲的定价作为定价基础向中国谈判,当然对中国来说这是不合理的。

  韩小平指出,目前中国也在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发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从商贸时机来说俄罗斯不应该失去大好机会。

  韩小平:如果中国一旦天然气开发走上来了,市场开放了,更多的天然气供应了,那中国也就不会更多地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了。俄罗斯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的话,它有可能以后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目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互补共赢的中俄能源经贸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林伯强:中俄之间的贸易今后基本上以能源为主。这两个国家的互补性很强。更多的市场、更多元化出口,对俄罗斯是很重要的。纵观全球市场,欧洲基本饱和,中国市场潜力是最大的,它肯定不能放弃中国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今后有可能会在价格上有所放松是有可能的。从中国的角度讲更重要的是安全。因为它跟咱们是交界的,而且政治相对比较稳定,更重要的在能源安全方面的保障。双方对对方都是有所求的。

  林伯强认为,中俄双方在能源领域一系列的合作说明中俄能源合作总体上是顺利的,前景十分广阔。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都已经签署了供气谅解备忘录和天然气购销框架协议,规划通过东线和西线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应该说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价格没有谈拢是国际贸易中的正常现象。

  林伯强:无论这两家各自强调理由,无非就是一个想卖高一点,一个想买低一点,因为牵扯的利益比较大。所以就很难在还没有到达最后迫在眉睫的这一点上形成妥协,这个比较困难。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这就要等到最后一分钟了,就等到管道全通了,最终要大家都说不通不行了,这时价格的问题才会最终确定。所以说两家最终是会谈好的!

 

中俄讨论在中国建天然气地下贮存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30日07:4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徐惠芬 综合报道

  在中俄能源合作的诸多领域中,天然气合作为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领域。俄新社29日援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说,该公司正在考虑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合作,在中国建设天然气地下贮存库。

  报道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副主席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日前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汪东进举行了新一轮商业谈判,双方探讨了涉及俄罗斯通过管道对华供气和出口液化天然气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双方还就在中国建设地下天然气贮存库进行合作进行了讨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上月在莫斯科出席中俄贸易和投资促进会议时曾表示,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供气谅解备忘录和天然气购销框架协议,规划俄通过东线和西线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普京称中俄将就石油天然气供应达成协议

2012年10月26日13:39 新闻晚报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在位于莫斯科市郊的官邸会见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员时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

  普京说,俄罗斯与中国将会在石油与天然气供应问题上达成协议,这将促进双边贸易额于近期增至1000亿美元。他说,俄中贸易额的增长也得益于中国商品、尤其是日常消费品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但俄方不会对中国商品设置壁垒,因为俄罗斯目前已是世贸组织成员。俄中两国还将继续加强在核能、航空和火箭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普京说,俄中两国在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贸易结算方面迈出了 “第一步”,他非常希望双方在贸易本币结算方面继续深化合作。

  普京还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会影响俄中两国中长期关系的发展”。他认为,人为刺激经济增长会制造不少问题,中国稍微抑制经济增速的做法是正确的,否则经济就会出现泡沫。

  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立于2004年9月,由俄新社、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等创办。俄罗斯领导人每年都会晤该俱乐部会员。

俄方称中俄原油供应协议价值2700亿美元

2013年06月21日20:56  环球时报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胥文琦】 据俄新社6月21日消息,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谢钦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吉平,在俄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出席下,签署了对华长期供应原油协议。

  据报道,协议是在2013年3月份签订的俄中政府间协议框架下签署的。

  谢钦此前曾表示,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在25年内对华供应约3.65亿吨原油,总金额约达2700亿美元。

外媒称普京想从中国身上弥补损失 压错宝失算

2014年03月31日 09:55  环球时报  我有话说(1,054人参与) 收藏本文

  加拿大《环球邮报》3月29日文章,原题:能源输出国当心:中国试图拔得头筹 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定在笑呢。他几乎不费一枪一弹便从乌克兰手中抢来克里米亚。而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截至目前的制裁措施与课堂里的一场训斥毫无二致。

  大体而言,对普京先生来说,结果不坏。

  美国共和党人威胁要让美国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合法化,这似乎并没有让普京心烦意乱。原因是,俄罗斯在欧洲失去的将在中国身上数倍地找回来。

  普京先生显然是在假设,中国会尽可能多地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从短期甚至中期来看,他可能是对的。但把俄罗斯的长期繁荣寄托在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进口上看上去有些冒险。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速在放缓,而是因为中国拥抱绿色革命的速度远比俄罗斯想象的快。

  没错,中国建设火电厂的速度让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胆战心惊。但中国增加可替代能源装机容量的速度更快——包括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假以时日,这一趋势将颠覆整个能源市场。

  悉尼麦考瑞大学管理学院的约翰·马修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的谭浩(音)本周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毫无疑问,中国正经历一场绿色革命。尽管有无数视频和照片显示中国的蓝天因煤灰变得灰暗。

  他们根据中国和美国的官方数据得出结论,两国行进在能源革命曲线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上。中国明显聚焦于可替代能源,而美国则愈发依赖化石能源发电。

  2013年,中国新增由可替代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化石能源供能的装机容量,前者几乎占到中国总装机容量的60%。

  普京先生并非唯一一个对中国计算失误的能源富有国家的领导人。加拿大也如此。澳大利亚同样认为,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煤炭的速度将与澳挖掘煤炭的速度一样快。

  未来某一天,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也将效仿中国的可替代能源模式。到那时,包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内的任何将未来寄托在碳氢化合物出口上的国家都可能陷入真正的麻烦。▲(作者埃里克·赖古伊,伊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