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唱李荣浩mp3:中国经济系列分析之三:争强好胜的中国女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6:43:37
2011年 5月 17日 星期二 16:39 BJT
(作者Hugo Dixon是路透热点透视专栏撰稿人,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路透伦敦5月12日电---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9年,当时我还是个学生,参加的是西方国家派出的首批访华学生团体之一。那时候,毛泽东刚去世三年,邓小平刚开始将中国推向未来三十年高速发展的轨道,计划生育政策刚刚推行。此後,我的中国经历是一片空白,直到今年3月份才重访中国。

 

1979年的时候,中国到处都挂着毛泽东肖像,几乎每个人都穿中山装。我自己甚至也买了一套中山装。我还买了一张毛泽东肖像宣传画,把它贴在我的学校宿舍里。如今,这些宣传画在中国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基本看不到穿中山装的人了。

 

但这并不是我最近重访中国时观察到的唯一变化。让我最惊讶的是中国那些争强好胜的女性。这种现象是不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副产品呢?

 

在故宫,两名年轻的女性接待了我。她们都有稳定的男朋友。其中一个女孩子自我感觉甚好,以至于觉得有必要换一个男朋友,因为现任男友买不起房子。在中国,买房子的重任是由男方承担的,而在一些存在楼市泡沫的城市,买房子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

 

她们邀请我喝茶,我同意了,虽然我并不喜欢这种饮品。我们到了一间茶楼,并按主人建议,品尝了几乎每一种茶。最後,账单数字高得惊人:2,160元人民币。我发现自己被骗了。我将价格讲到了400元,虽然就喝茶来说已经算是很高了,但也许对于这次实地考察来说,价格还算靠谱。

 

我接下来去见了张欣,Soho中国的首席执行官,亿万富翁。她彬彬有礼,很有魅力,精通世故。她不仅仅是中国当代精英,也堪称世界级精英。在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中,她客串了一个角色。本片的导演奥利佛?斯通是她的朋友。她对自己的写字楼产品也是不惜血本,曾委托伊拉克裔英籍建筑大师Zaha Hadid为她设计了至少三个项目。

 

在1979年,我想不出在中国有谁能像张欣这样自由跨界。但再往前推算三、四十年,中国则有宋美龄。

 

宋美龄不仅令中国人仰慕,也让美国人折服。她曾经在白宫面见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向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讲的第一位女性,还与罗斯福在1940年大选中击败的共和党人威尔基(Wendell Willkie)私交甚密。

 

**富二代**

 

几天后,我在上海与另一名迷人的女性Karen Chen同桌出席了一场宴会。参加此次宴会的是一些年轻又有良知的百万富翁,其中多数人都有自己成立的慈善组织,许多人关注环境问题。

 

我和坐在邻座的Karen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文化、政治、经济等话题——直到她突然大发雷霆。

 

“你觉得自己是个大牌记者,”她好像说了这麽一句。“但你不能我行我素,找个周五晚上到这里按自己的想法组织什麽辩论。我们想要的是开心和放松。你不懂中国。如果你想搞懂,你就应该倾听。你不应该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我们。”

 

 她算是一个“富二代”——在中国这意味着家里富起来的时间大致已有20年。她在海外受过教育,曾就职于国外的投资银行,後来回到上海,接手了父母的房地产生意。她信奉的一句中国老话是“百善孝为先”。

 

我感到难以接受。我满怀好意,却被当成新帝国主义者?但我实在不想反唇相讥。

 

她得寸进尺地说:“我们在笑话你,但你没注意到。这盘饺子很好吃,形态也很美,但你不懂得怎麽吃。你也没问我们。你就用筷子扎着吃,所有的汁水都流出来了。”

 

的确是这样。我的确不懂得怎麽吃饺子。不过我也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从Karen对我这个年龄差不多大她一倍的长者的态度来看,她的“孝道”可能有些名不副实。

 

这并非是唯一一次打破我对中国女性娴静谦恭刻板印象的经历。在中国,15-64岁的女性中,上班工作的约占69%,而经合组织的平均数字是60%,印度则只有34%。

 

对中国来说,虽然女性普遍就业是一项巨大的社会资产,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未来若想寻求新的增长源,大概没法打女性劳动力的主意了。与之相比,印度等国的未开发劳动力资源就广阔许多。

 

另一方面,一个受过教育、自有主见的女性大军也可以成为强有力的社会变革引擎。如果其他中国女性的活力大体接近上述三例,那麽争强好胜的中国女性有可能成为最有希望挑战该国既得利益阶层的力量群体之一。(完)

 

编译:高虹 发稿:段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