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特勒名单电影完整版:基础教育发展方式与公共管理创新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14:25

基础教育发展方式与公共管理创新研究

开题会举行

    近日,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朱怡华研究员承担的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上海教育公平与效率研究——基础教育发展方式与公共管理创新研究”开题会举行。上海市教委领导佘国平、张民生、瞿钧、苏忱,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傅禄建,区(县)教育局领导王伟鸣、姚仲明、陈效民、王立强、毛长红、徐虹、丁国平等参加课题开题会。

    课题主持人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朱怡华研究员首先汇报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指出近年来政府对公共服务投入逐年大幅度增加,但更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公共责任制度没有同步建立起来,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也没有和投入的增长同步提高,因而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必须进一步实现上海基础教育的公平,提高上海基础教育的效率,但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提高,必须突破传统的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接着,课题主持人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公共管理改革上所做的探索进行了回顾,认为目前的公共管理研究主要是在“公共部门”的更广泛层面,更多地处于理论思辩阶段,进入教育领域,落到教育行政管理实践领域创新的研究远未形成气候。然后,课题主持人朱怡华研究员着重介绍了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基本内容、重要观点,以及课题组的组成与分工。

      针对课题主持人的汇报,与会领导、课题组部分成员围绕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课题研究对象的明确、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开展进行了发言与讨论,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评析

    研究报告框架与观点:首先从国际比较与公共管理的角度,指出:对于作为公共产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来讲,均衡化是其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其均衡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程度,关系到社会和谐程度。质量与平等的兼得,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成为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主体。

    然后梳理了上海“九五”以来尤其是“十五”期间上海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思路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上海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应对的思路与策略。

    回顾上海过去10年乃至15年基础教育的发展,其资源调配呈现出与上海城市规模、功能、布局等形态变化相适应的特点:一是抓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机遇,重新调配基础教育资源;二是着眼城市人口数量与分布变化,均衡配置基础教育资源;三是适应区域功能定位,实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

    考量上海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取得的成效,其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明显提高,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不断完善;二是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硬件资源均衡化水平大大提高;三是“洼地”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软件资源配置均衡化得以推进;四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大大提升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水平。

    日益加快的现代化、民主化进程对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义务教育法》的挑战,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呼唤公平性的制度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素质,与普通高中差距很大;二是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的挑战,如部分郊区城镇的基础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郊区教师收入与专业发展资源缺少保障等等;三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挑战,突出表现在郊区学生创造力培养资源明显弱于市区,学生创造力培养资源在学段或年级间存在不均衡性等。

    应对上述挑战的对策是:(一)与上海1966城镇布局相适应,调配基础教育资源;(二)基础教育资源调配,从黄浦江两岸拓展到长江一带;(三)从实物资源调配为主转向制度资源调配为主;(四)从关注“两端”到走“中间”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