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ppt: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17: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作者】 段素菊; 【导师】 劳凯声; 【作者基本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2004, 博士

【副题名】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视角

【摘要】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是绝大多数公民与政府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公共教育肩负着培养与保护孩子、树立家庭的价值观、维护公共利益的艰巨任务。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传统公立学校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所有这些新形势强烈刺激着美国公共基础教育,使其在教育目标、教育规模、教育管理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调整。这一调整已不仅仅局限于基础教育体制内的改良,而且还波及体制外的变革。 本文认为,近20余年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主要从三个向度展开并正在进一步发展。第一,国家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改革。这种改革模式的核心假设是:在公共基础教育中,为了培养公民道德和实施公民教育,为了摆脱社团、宗教组织间的分歧以及偏见的束缚,政府仍应扮演主要角色;对于公立学校中的弊病通过加强州对学校的控制、赋予学校或家长适当的参与权利等方法得到改善。第二,市场逻辑引导下的教育改革。这种改革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不打破传统公立学校的科层制式的官僚体制,任何教育改革都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同时,市场在推动个人追逐私人利益的过程中,能达到增强公共福利的目的。因此,它强调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强调企业精神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第三,公民社会广泛参与式教育改革。这种改革模式的中心假设是:学校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领域,所以在教育决策与教育管理中,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三种力量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公民社会参与式教育改革强调和追寻教育决策力量、教育管理方式与教育保障措施的平衡策略。这三种模式都涉及学校管理、教育与教学以及学校财政等三个宽泛的领域。 通过对三种向度教育改革的理论性剖析和实践性检验,本文认为,从宏观来看,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实际在遵循由政治范式走向经济范式,再到政治、经济混合范式的螺旋上升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们不断探索教育科学规律的历程,应当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微观来看,这三个向度的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各有优缺点。论文从教育决策力量、教育管理模式与教育保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这场改革的优势与劣势;并且指出,追求政治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的力量平衡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只有通过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达到力量平衡的最优效应,公立学校中所应有的诸如公正、平等、效率与效益等价值体系才能得以真正实现。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实质是在探讨公私混合教育模式、公私平衡的教育体系标准以及如何实现这些标准的问题。就整体而言,教育改革正在使美国教育决策主体与教育管理方式走向多元化,从而使公共教育的决策和管理走向现代化。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对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建议。 更多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