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脸部美化mod:计“压”群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50:56
计“压”群雄
佚名
从电脑诞生之日起,数据的保存就一直受容量所限,于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才能保存更多的数据摆在了我们面前。于是“压缩”软件出现了,真是计(算机)压(缩)群雄……
没有空气的面包:有损压缩
在家庭主妇中有个广为流传的理论:“一件物品,如果一年都用不到,那么你以后很难再用到,可以大胆放心地扔掉”。可能技术专家们是受到了老婆的启发,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了图像和音频技术上,于是创造了JPG、RMVB、MP3这些一直影响到现在的“有损压缩”格式。
很多朋友最早接触的“有损压缩”是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图片,把几十、上百张的图片都保存在一张1.44MB的软盘上,“雷”到了N多人。其实它的原理就是去除了一些用不到的“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就是图片上有相同或相似颜色时,JPEG格式会去除一些数据。
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把2002年由Real公司发明的RMVB(RealMedia Variable bitrate)格式理解为“动态的JPEG”,且为了更进一步减小体积,RMVB在武打(复杂场景)与谈情说爱(静态场景)使用了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压缩影片。
至于MP3(MPEG Audio Layer3),这个在1992年成为标准的音频格式是由德国人Karlheinz Brandenburg发明的,和前面两种格式相同,为了更小的体积,它丢弃了对人类听觉不重要的数据。比较搞笑的是,虽然MP3格式是德国人发明的,但第一台MP3播放器却出自韩国人Moon之手,当时型号为MPMan F10的MP3诞生于1999年3月的Saehan(世韩)公司。但由于欧洲掌握格式技术,美国掌握着芯片技术,于是要生产MP3随身听,日韩企业还是需要交钱的。
面包被抽去了空气,就失去了口感,JPG、RMVB、MP3在发烧友面前缺点被无限放大,显得极为“糟烂”了。但它们对一般人来说,却是“极好极实用”的。
鱼和熊掌兼得:
无损数据压缩
如果说有损压缩是以损失视听感受为代价的话,那么对于数据文件,则是不能出现数据损失的情形的。既想马快跑,又不想它吃草的美事,其实并非没有……
想当年,游戏流通基本靠的是软盘,要想玩个游戏,通常是需要两三张软盘的,于是有些电脑城就用ARJ工具,分卷压缩数据,然后回到家再用商家给的命令解压缩到硬盘上,当时略懂电脑的知识的我,还一直奇怪,这些只有不到5MB的文件,怎么解压缩后能到10MB,甚至是20MB的呢?
只要抬起头,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你先把蓝天白云想象成一个一个的蓝、白色点,于是“蓝、蓝、蓝……”,想想就复杂吧?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XXX到YYY存储8千万个蓝色点”——不好意思,雷到你了吧,就是这么容易。压缩软件就用了这个原理,只是它保存的不是蓝、白色点,而是0和1。
原理虽简单,但软件是如何压缩的呢?我可以把1100110011001100说成是“两个11001100”,也可以说成是“四个1100”,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算法(就是计算公式)、不同的压缩格式、不同的压缩软件。其中ZIP和RAR应该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
提到ZIP的出现过程,就不得不说到它的发明人Philip Katz——在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由于带宽有限,数据都要经过压缩再传输,当时流行的压缩软件是商业化的ARC,由于不满ARC的收费Philip Katz开发了ZIP格式,正是它的免费,这个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压缩格式被很多程序直接支持——不必解压缩就可以直接调用。
小知识:
由于ZIP格式是开放的,任何软件都可以免费使用;而RAR则是RARLab的专利算法,必须要付费使用,所以很多软件可以直接打开ZIP格式压缩包,但对于RAR等,则无能为力。由于ZIP压缩率较小,所以从压缩速度上来看ZIP要占优,而RAR压缩出的文件体积要比ZIP格式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