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充气气压表怎么看:董汉良先生谈青少年口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01:01

病例简介  患者,女,15岁,学生。2005年10月21日初诊。因口臭与同学相处不睦。由父陪同前来就诊。  患者面色萎黄,性格内向,羞於谈吐,由父代诉:有同学说其讲话时口有臭气,因此,许多同学不愿与她说话,自卑、沉默、孤独、少言,下课并不活动,与老师也不交流。回家后,向其母诉说,自觉无任何不适,因随年龄增长,感到需要治疗,遂来医院就诊。  除口臭外,大便秘结,少食纳差,数日一便,极不定时,尿时黄赤,口苦口黏,夜寐不寧,脉细涩,舌淡红,苔微腻。做肝、胆B超检查、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从症所见為肝胆湿热,胃浊上泛之证,治宜疏肝和胃、芳香辟浊,用验方祛臊汤加减。组方:黄连5g,枳实10g,甘草5g,山楂15g,鉤藤15g,石菖蒲10g,制军4g,防风5g,藿香10g,陈皮5g。7剂。  复诊时口臭明显减轻,大便畅顺,诸症得瘥,原方增删:黄连5g,石菖蒲10g,茯苓10g,山楂15g,柏子仁10g,鉤藤10g,防风3g,代代花2g,刘寄奴5g,甘草3g。又7剂。并嘱其多吃萝卜、生薑(嫩薑芽)、芹菜之类,少进油腻(油炸)、甜醇(蜜饯)之物,每天多喝开水(0.5~lkg),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或劳动。  叁诊由父代诉:谈吐已无口臭之感,精神好,胃纳旺。口臭症状基本消失,即予巩固治疗,给药调治:刘寄奴5g、石菖蒲5g、陈皮5g,每日泡茶代饮,连服月餘。后追访所知,口臭已无,面色红润,已入高中,活泼好动,诸症痊癒。    学 生
口臭在中医书中很少单独论述,并少经验效方,请老师作以介绍。  老 师
口臭亦是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病,此病发病率较高。口臭给人与人之间交流带来不快,医药界努力探求此病,研发出有效的治疗方药。  口臭是一种临床症状,由多种原因引起,病因复杂,多為难治。一般口臭需分两类,即单纯性口臭与病原性口臭。单纯性口臭临床上较多见,长年口臭,别无所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治疗比较困难,方药较多,各有千秋,亦是我们常说的口臭症。病原性口臭,是由於某种疾病引起的一种兼夹症状,為口腔、五官、内科某些疾病而导致口臭,只要治疗原发性疾病,口臭就随之消失,如口腔溃疡、牙周病、肝病、尿毒癥、糖尿病酮症、胃炎等,皆可出现口臭,这种口臭有时可以鉴别诊断某种疾病。如肝病的口臭就有一种特殊的腥臭味,肾病尿毒癥引起的口臭有似尿的臭气……因此需从根本上治疗原发病,才能达到治癒的目的。这种口臭不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口臭,但临床上需加以严格区别。    学 生 既然单纯性口臭比较难治,又少方药,今天我们讨论的医案是否属於单纯性口臭症?老师是如何辨证的?
  老 师 今天我们所举的病案就是单纯性口臭症。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為6型进行辨治:①肝火上扰型:②胃火炽盛型;③胃浊上泛型;④肝鬱脾虚型;⑤肺失清降型;⑥肺胃热盛型。这6型若能正确分辨,口臭症基本可以治癒。  肝火上扰:口臭喷人,时时烦躁,面色潮红,喜食辛辣之物,口气有腥臊气,与人谈话时,语未出而臭先至,大便时溏时结,脉常弦细,男性较多,舌红,苔微黄,宜祛臊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方:黄连5g,枳实10g,鉤藤10g(后下),明天麻10g,龙胆草5g,焦山楂10g,甘草5g。  胃火炽盛 口臭口热,唇舌絳红,喜食冷饮,胃中嘈杂,口气有秽浊之气,大便热灼,小便黄赤,口臭气似蒸笼出气,时时迫人,平素喜食甘肥之物,脉弦滑,舌红,苔黄腻,宜祛臊汤合苍朮白虎汤加减。组方:黄连10g,焦山楂30g,苍朮10g,石膏30g,知母10g,甘草5g。  胃浊上泛
自觉口臭,口对掌喷气时,口臭明显,时有噯腐,面色灰黄,纳食尚可,时时欲食,尤其喜食霉腐(如腐乳之类)之物,大便多而不畅,便溏而不化,脉濡缓,舌淡,苔白腻,宜祛臊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组方:川朴花10g,姜半夏10g,川连5g,枳实10g,焦山楂30g,藿香10g,佩兰10g,豆蔻5g,甘草5g。  肝鬱脾虚
口气酸臭,噯腐吞酸,时时叹息,纳食不佳,喜食酸甜之物(如话梅之类),面色无华,四肢酸软,大便不化,便前常有腹痛、矢气之象,脉弦滑,舌淡,苔白薄,宜祛臊汤合参苓白朮散加减。组方:川连5g,枳实10g,焦山楂30g,炒党参10g,炒白朮10g,炒扁豆15g,山药llg,广木香10g,白芍10g,甘草5g。  肺失清降口臭微而腥臭,咳嗽气喘时口臭明显,常伴痰黄稠,或痰色黄绿,甚者带血,咳嗽不止,纳食不佳,少气无力,动则气喘,尤以老人為多,脉濡细,舌淡无华,苔白腻,宜祛臊汤合泻白散加减。组方:川连5g,枳实10g,鉤藤10g(后下),杏仁10g,桑白皮30g,地骨皮10g,桔梗5g,黄芩10g,鱼腥草30g,甘草5g。  肺胃热盛 口喷秽臭之气,不能近人,觉自己与旁人均有明显臭气,口干喜冷饮,时时潮热,大便不畅,似有裡急之感,纳食旺而大便多,尿黄而赤,脉弦滑,舌红,苔黄腻,宜祛臊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组方:川连5g,枳实10g,石膏30g,淡竹叶30g,白茅根30g,山楂30g,芦根30g,鲜石斛30g,甘草5g。    学 生
老师较详细地介绍了口臭症的辨证分型并列出治法方药,使我基本瞭解口臭的证治,其中关於祛臊汤的应用,似乎成了口臭的主方,是否属於专病专方?而此方的药物成分尚不十分清楚,请详细介绍。  老 师 你讲得很对,确实是治疗口臭症的主方,亦是专病专方之剂。过去我已多次讲过关于清代徐灵胎的“一病必有一主方”之说。这是徐氏临证心得,是医家不传之秘。本案的祛臊汤确实可以作為专病专方,在此方基础上辨证加减,使我们临证胸有成竹,抓住中心,不致于治病时,心无定见,处方用药,漫无边际,朝更夕改,以致影响疗效。  祛臊汤是绍兴清末民初临床大家胡宝书的家传秘方。在这裡介绍一段绍兴医史:清末民初,绍兴几乎成了全国中医药界中心,当时有着名中医四大家即着述家曹炳章、理论家何廉臣、活动家裘去生、临床家胡宝书。胡氏曰诊数百,是着名的绍派伤寒的代表,求诊船隻,壅塞城河,诊地一派繁华,并二手诊病,四徒开方。在此繁忙的诊务中胡氏创订了祛臊汤,后其方秘传至其孙。在上世纪90年代其孙公开此方并製成中成药定名為“清爽冲剂”以原方剂量分装成2包,每服1包,每日2次,配合分型辨证,10天為1个疗程,以此法治疗1280例,总有效率达95.55%,由此可知,此方的可重复性及有效性。  祛臊汤由黄连、枸橘李、生甘草各5g,焦山楂、鉤藤各15g组成。这裡的枸橘李,即枸橘,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未成熟果实,又称臭橘(《本草图经》)、野柳丁(《本草纲目》)、枸橘李、钢橘子(《江苏植物药物志》)。又名枳(《周礼》)。在《橘录》中说:“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於篱落间,收其实,剖干之,以和药味,与商州之枳几逼真矣。”这裡其实是实生苗的一种橘树,俗称野橘(未经嫁接),其所说的果实即枸橘。这裡谈到古时有以枸橘冒充枳实,而当今祛臊汤中却难以找到枸橘,故本方中的枸橘李即以枳实代用,其功效与枸橘基本一致。    学 生
祛臊汤的组方及临床疗效和目前应用方法我已详细瞭解,但其组方原理尚不清楚,尤其“鉤藤”的应用很费解,请老师再作释疑。  老 师 我们查阅鉤藤的功效:微苦性寒,入肝心两经,有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之功。《本草匯言》中谈到鉤藤配伍应用:“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楂、朴消久滞之食,同鼠粘、桔梗、羌、防、紫草茸发痘疹之隐约不现也,祛风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说的是鉤藤配麻黄、桂枝能发散内伏於体内的寒邪;配黄芩、黄连能解暑清热;配前胡、葛根祛肌表之邪;配山楂、川朴能消导日久的食滞;配牛蒡子、桔梗、羌活、防风、紫草茸能发散麻疹痘疹而不致内陷。鉤藤祛风邪而不燥烈,為最中庸平和之品。由此可知,鉤藤虽為息风平肝之品,但其性平和而轻清,尤其就配伍中所言与山楂、黄连的应用,能清胃火,消久滞,故对口臭的病机非常贴切。胡宝书先生所以用鉤藤,其理在此。  胡宝书先生对口臭有独特的见解,他说: “本方要在一个‘导’字,即借助药物作用引导体内上冲之浊气下降。这是治疗口臭的中心环节。”而鉤藤有平肝止冲之功,同时又清轻和胃,故能降浊升清,其方之妙亦在於此。  本方药只5味,黄连清泄胃火、燥湿健脾,枸橘李(枳实代用)清肝利气,焦山楂健脾消食、活血化浊,甘草生用既清又和,诸药之功皆助鉤藤以平肝和胃,降浊升清,故為治疗口臭之效方。胡氏还指出:“口腔气味的异常,為臟腑病变在外的反映,特别与脾、胃、肝、肺的关係尤為密切,因此,运用辨证施治原则,灵活运用祛臊汤,则效果更佳。”
    学 生
老师的分析和介绍使我明白祛臊汤的来龙去脉,此方能否统治一切口臭症,除了应用此方外,是否需要配合其他的方法,如案中所谈到的饮食禁忌等问题。  老 师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口臭症的防治与饮食忌宜密切相关。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尤其高脂肪、高糖、高蛋白质饮食摄取过多,而蔬菜类食物相对减少有关;动物性、荤食增多,而植物性、素食减少有关。所以要防治口臭外,除用祛臊汤加减辨治外,建议多进低脂、低糖食物,蛋白质摄食需定量,动物性、荤食需减少,而选择多维生素的植物性食物或净素饮食。多食粗粮,少食精细食品,如番薯、玉米、萝卜、嫩薑、黄瓜、南瓜、冬瓜、白菜、芹菜、香菜可多选择,肥肉、高蛋白粉、糖果、蜜饯、海鲜、醃腊品、霉製品及诸多发物(猪、羊、牛、狗肉)需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