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眼称霸都市txt下载:某行6.22亿元表外应收利息的解析 (2004.02.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30:47

某行6.22亿元表外应收利息的解析 (2004.02.19)

2004年02月19日 12:16 中国农业银行


   笔者查看某行2003年末的非生息资产清理情况统计发现:该行表外应收利息高达6.22亿元,占非生息资产总额的30.5%,是不合理非生息资产的35.3%,是“双呆”贷款余额的77.8%。这6亿多表外应收利息,是多年经营付出的沉重代价,已成为该行的切肤之痛,也引起了笔者思考。
   表外应收利息的形成原因
   一、表内“应收利息”转入表外“应收利息”科目核算的期限日趋缩短,导致表外应收利息不断攀升。按照国家近年来对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期限调整的有关制度及规定,该行1996年末表内应收利息为9303万元,表外应收利息8265万元;到2003年末,表内应收利息为599万元,表外利息却增至62240万元。同时,随着部分应计贷款向非应计贷款的转换,表外应收利息以更快的速度递增。如该行1998年表外应收利息比1997年增加7686万元,而2001年比2000年增加15263万元,2002年比2001年增加10367万元。
   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是表外应收利息产生的关键因素。据统计,该行从2000年至2003年四年间,平均不良贷款余额为192597万元,平均占比达49.47%,占比最高年份达61.86%,最低年份40.72%。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与呆帐准备金提取严重不足、呆帐核销率极低是密不可分的。据调查,在2001年以前,该行贷款呆帐准备金一直是按年末贷款余额1%的规定提取。2001年以后,尽管《金融企业呆帐准备金提取及呆帐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01]127号)对呆帐准备金提取和呆帐核销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该行考虑到自身的经营实力和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并未按此办法提取呆帐准备金和开展呆帐核销,因此不良贷款仍居高不下。
   三、对表外应收利息消化的制度缺陷是其日益庞大的重要因素。根据应收利息核算办法规定,对同一客户形成的应收利息,既有表内应收利息,又有表外应收利息的,实际收回应收利息时,按先收取表内后收取表外应收利息处理。另外,表外应收利息在贷款本金核销以后,仍应继续列账,收回呆账时,在多于本金和表内应收利息部分才能冲减表外应收利息。如该行1997年至2003年七年间,只消化了表外应收利息6268.4万元。由于以上种种因素,表外应收利息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降低表外应收利息的建议
   鉴于该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和表外应收利息日益膨胀的严峻现实,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表外应收利息。
   一、多策并举,力促“不良”下降。一是提升不良贷款经营层次,加大清收管理力度,对不良贷款实行“六挂钩”政策,即:清收与效益工资分配挂钩、与行长业绩挂钩、与信贷转授权挂钩、与信贷规模挂钩、与固定资产挂钩和与来年工作任务挂钩,严格绩效考核奖惩。二是强化不良资产“经营”意识,从“经营”的角度开展不良贷款管理工作,要立足经营,避免一味硬性清收的做法,坚持清收、盘活、保全并重。三是创新清收手段,要以受偿最大化为原则,积极开展智力清收,综合运用招标重组、网上推荐、资产嫁接、收回返租、地产开发、协商等多种方法措施来提高不良资产经营质量和效果。四是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清收工作。
   二、对表外应收利息进行一次性核销。根据会计核算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建议上级行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对已关停、倒闭、破产等丧失偿债能力企业的表外应收利息进行一次性核销,这样既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又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各行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三、加强“双呆”贷款的核销力度。在财务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双呆”贷款的核销力度。首先,认真执行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正确界定贷款形态,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其次,认真执行《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及呆帐核销管理办法》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及时足额地计提呆帐准备金,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申报核销,准确核算经营成果,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效地防止表外应收利息的进一步增长。
   四、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加强正常贷款的管理。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莫测,企业生存时刻受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因素影响,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加强正常贷款管理,切实提高资产质量,是有效遏制表外应收利息增加的关键。银行应全过程、全方位跟踪企业经营过程,早预测、早发现、早化解各种经营风险是贷款管理新目标,这是一种动态的、前瞻的、有效的风险防范体制。这样,才能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才能有效提高信贷资产利润率和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