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笔玩法图解:跟痛症的预防与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3:13

  跖腱膜受到持续牵拉,时间久了,软组织受伤产生疼痛

近来,疼痛门诊来了不少中老年女性患者,抱怨自己的脚跟部疼痛,每次起床时脚跟一踩地就会痛得跳起来。但是,走几步又好一些,可是走时间长了疼痛又会慢慢加重,就连上街买菜都不敢去太远,她们多数以为是风湿发作。经过检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卢振诊断为“足跖筋膜炎痛”,俗称“跟痛症”。

足痛着地: 老年人以为是风湿痛

脚后跟痛,不敢着地,有的人以为是风湿,有的人以为是痛风。其实,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跟痛症。卢振和说,这种疾病是以足跟疼痛为主,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容易发生足跟痛,而活动量大得多的年轻人却很少发生呢?

卢振和指出,这主要就是因为人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时间步行时,跟骨的骨膜及周围纤维组织损伤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

再加上,老年人的跟骨骨质疏松,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劳动常常就会诱发此病。一旦发病,足跟底部疼痛,早上起床或坐片刻后起动走路时加重。走几步后疼痛减轻,白天患者相对比较舒服,到傍晚疼痛逐渐加重。

拍X光片: 排除应力性骨折

陈姨56岁,年轻的时候喜欢穿高跟鞋,鞋底都比较硬。现在年纪大了,虽然改穿平底鞋了,却落下了个跟痛症。卢振和说,经常穿高跟鞋,鞋帮后部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才会发生“跟痛症”。

医生给陈姨做了X光检查,可以看到她跟骨底有骨刺。在跟痛症患者中,有50%的人X线检查可以在跟骨底见到骨刺。虽然骨刺大小与疼痛不成比例,但多数病人会跟骨骨质疏松。

这个疾病其实很容易根据症状来诊断,由于人体重量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跟骨结节上,所以,跟痛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跟骨结节内下面有局限性压痛。疼痛的足跟与健康足跟比较,可发现有轻微肿胀及发红。不过,需要通过X线照片排除应力性骨折,另外,红外热像检查或骨扫描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简易锻炼法

这是加强跖腱膜功能的锻炼方式,供大家参考。这样锻炼的目的都是一样,是为了加强跖腱膜的弹性和伸展度。建议大家,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利用身边的条件,随时随地进行功能锻炼

保护足跟:

鹅卵石路少走为妙

跟痛症的患者很少需要手术来缓解症状,首先应该选择保守治疗,比如采用鞋垫、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局部注射臭氧或封闭疗法,大部分患者可以缓解疼痛。如果疼痛顽固,可采用足跟肌腱粘连处电针或射频针松解。

这个疾病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专家指出,尽量减少足部负重,让足跟部充分休息,少走路,为损伤愈合创造条件。必须行走时,最好在鞋子里垫上厚软的足跟垫,一来走路时对足跟的压迫能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二来鞋垫的形状与足跟底部的形状密切契合,可以增加足底的负重面积,减小对足跟的压强,减小对足跟的刺激。

鞋的后跟要宽大、稳定,鞋跟高3厘米左右最为合适。卢振和强调,中老年人最好选择平底行走,不要在坑坑洼洼路面上行走,像鹅卵石路面的健身路径,对足底的损伤是很大的,这一点尤其要重视。

Tips:

跟痛症的治疗方法

(1)热水泡脚。老年人预防跟痛症,可以每天晚上临睡前泡脚20分钟左右,或将足部放在有加热作用的电暖气、电手炉等设备上,温热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对于缓解疼痛很有帮助。

(2)外用药物。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方便的治疗方法。常用疗效较好的外用擦剂有扶他林乳胶剂、正红花油等。使用外用药物要注意使用方法。用药之前,应先用温水泡脚,然后使用擦剂或膏药。擦剂涂药范围应大于疼痛范围。用药后要轻轻按摩一段时间,一是便于药物渗透,同时也可以增加局部微循环。

(3)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安友珍宝丸)。疼痛严重的跟痛症患者可口服消炎止痛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