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美纹:从镜头到机身!数码相机完全选购攻略 - IT16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37:13




从IT168专家坐堂和有问必答活动开始到现在,笔者听到最多的问题都与数码相机的选购有关。尽管我们一直在不断的为大家带来各种导购性质的文章,但这种让读者被动接受的模式显然并不适合所有人。不少网友除了对选什么感兴趣以外,也对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产生了疑问。
的确,与其让网友被动的接受我们给出的建议,为什么不培养网友自己做出判断的能力呢?基于这一想法,今天笔者就来谈谈自己在面对消费级DC时所要考虑的问题,并且给出说明。希望本文在解答网友疑问的同时,也能提高大家自己选择相机时的判断力。

大变焦镜头的光学素质往往较低,但是拍摄灵活度高,而且也更容易创造潜景深。另外,大变焦镜头还可以令使用者方便的体会不同焦距下的透视效果,更有利于使用者掌握不同焦段镜头的特性。

105mm等效焦距下拍摄(经过剪裁)

300mm等效焦距下拍摄
上面左图是在105mm等效焦距下拍摄,对焦距离和光圈大小与左图一样。而左图是在300mm等效焦距下拍摄,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将左图从新进行了裁减,使其内容与右图基本一致。从样片可见,300mm等效焦距下的背景虚化效果比105mm等效焦距下的样片更加明显。

27mm

52.5mm

105mm

202.5mm

300mm
上面五张样片拍摄于不同焦距,但经过调整相机与主体的距离使得主体在每一张样片中所占的大小基本一致。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广角镜头的张力和长焦镜头压缩景物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透视关系,把握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对你进一步深入摄影将特别有用。

广角镜头的视野很大,可以非常容易的营造出夸张的透视效果。这不仅有利于风光拍摄,现今很多色友利用广角镜头拍摄的人像照片同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广角镜头的边缘画质和畸变往往不好控制,而一方面是由于广角镜头本身的设计难度较高,一方面也是因为光线透过广角镜头后投射在传感器上的斜率比较大,而光学传感器的结构决定了它只有对直射光线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超广角镜头夸张的透视效果

超广角镜头夸张的透视效果

一般而言,光圈越大越能营造潜景深效果。而且与最大光圈小一些DC相比,其拍摄相同景物可能获得的快门速度也越高。但是,大光圈也会使镜头的体积变得比较大,因此像目前流行的紧凑型长焦相机,其最大光圈往往不如常规的长焦DC,而像一些卡片式DC上使用的潜望镜式镜头,它们为了追求较小的体积更是没有最大光圈能够达到F2.8的产品。

F16

F11

F8

F5.6
以上8张样片全部在相同距离使用50mm定焦镜头拍摄,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光圈在景深控制上的作用。

F4

F2.8

F2

F1.4

实际上,最近对焦距离并不能绝对说明DC对拍摄主体的放大能力,但是如果在相同的焦距下,那么无疑最近对焦距离越近,那么摄影放大倍率越高,也越容易创造浅景深效果。目前,很多消费者只关注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并将之等同于微距拍摄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景深效果受传感器尺寸、焦距、对焦距离、光圈等参数的影响,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这支镜头在各个焦段的最近对焦距离是多少,这将在另一个方面反应出此镜头突出主体、虚化背景的能力。

对焦距离1m(经过剪裁)

对焦距离50cm
上面两张照片依然是采用50mm定焦镜头拍摄,但对焦距离不同,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将左边1m对焦距离的样片进行了裁减,使其内容与右图基本一致。从中可见对焦距离越近,越能更好的虚化背景。

[尺寸与精度]大尺寸LCD固然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其像素水平是否能够达到和尺寸匹配的水准,从而带来和2.5英寸主流LCD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呢?同样是23万像素的LCD,如果其尺寸是2.5英寸,那么显示效果可以用“细腻”来形容,但如果是3英寸LCD,由于单位尺寸上像素实际上是下降了,因此它的显示效果势必不如同像素的2.5英寸LCD。举一个夸张的例子,你认为一台分辨率在1024X768的15寸电脑显示器和一台同样分辨率下的21寸显示器谁更清楚?

[旋转屏的优势]捎带一提的就是可旋转的LCD,鉴于其带来的取景灵活性对拍摄过程的简化以及对更具创意的拍摄带来的好处,笔者强烈建议在其他方面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具有可旋转LCD的数码相机。

目前数码相机市场上多种防抖技术鱼目混珠,而真正对画质没有影响的只有CCD防抖和镜组防抖(关于这部分可以参考笔者原来的文章《要防抖更要防骗!4大防抖功能完全解析》)。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光学防抖技术大有被神化的趋势。

任何情况下,我们认为传感器的尺寸越大越好。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尺寸传感器往往也意味着较低的像素密度和较好的高感光表现,更是因为越大的传感器也越容易营造出潜景深的效果,从而更好的突出拍摄主体。

上图采用D2Xs在105mm等效焦距下以F5.0光圈拍摄

上图采用F30在108mm等效焦距下以F4.9光圈拍摄
从上面两张样片可见,即便是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相同对焦距离的情况下,传感器尺寸的不同也会对景深效果产生影响。而这其中的原因是——这两张照片在拍摄时所使用的实际焦距不同,其中D2Xs所采用的镜头实际焦距为70mm,但F30的实际焦距仅为24mm。由于决定实际焦距和等效焦距的关键因素正是传感器的尺寸,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更大的传感器比相对更小的传感器拥有更好的背景虚化效果”这样的结论。

高感光度绝对会丧失画质,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拍得到”与“拍不到”之间,画质还显得那么重要么?面对目前大部分DC在高感光度下差强人意的表现,我们在满腹抱怨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高感光在带来噪点的同时还带来了什么?

RAW文档是DSLR标准的文档存储格式之一,其特点是完整保留从传感器得到的信息并保存为文件(非压缩的原始图像),具有这台相机最高的细节表现力和大大高于JPEG的后期调整空间。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具有RAW拍摄能力的DC,如果对影像质量有更高要求建议选择带有RAW存储格式的DC。
实际上,光学防抖并不是万能的。首先,对于所要拍摄的物体如果处于运动状态,那么由于光学防抖只是纠正相机本身的晃动,因此你根本不能从光学防抖上获得任何好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高感光度进而获得更高快门速度的高感光防抖将更有意义。
其次,对于快门速度与拍摄焦距严重失衡的情况(一般认为安全快门速度应该是焦距的倒数,但这只是一个参考,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一方面,即便是尼康和佳能专业单反镜头上的VR/IS防抖技术,它们也只能将安全快门降低3档左右。另一方面,不管你的相机采用了何种防抖技术,在曝光时间超过1/2秒的情况下都不可能获得可接受的影像。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光学防抖没用,但是考虑到目前以为有了光学防抖就能告别模糊影像的入门用户大有人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下说明。

有手动功能的DC一定比没有的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你不会用,但是多一项功能总不是坏事吧?而当你对拍摄的照片有了更高的要求时,你将发现当初选择有手动功能的DC是一件多么正确的事情。
那么所谓的手动功能都是指什么?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手动曝光功能:
1.光圈优先曝光:用户可自行调整光圈值,DC将自动设置可获得正确曝光的快门速度。这也是最常用的手动曝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光圈来调整景深效果。另外,考虑到大部分镜头都是在缩小两级光圈后才能达到最佳画质,因此使用此模式也方面用户在画质和快门速度间做出取舍(光圈越小,快门速度越低,反之亦然)。
2.快门优先曝光:用户可自行调整曝光时间,DC将自动设置可获得正确曝光的光圈值。一些色友对通过控制快门达到某些拍摄效果深有体会,尤其是当你熟悉了怎样的拍摄情况应该使用多长的曝光时间时,你将发现快门优先曝光是多么的有用。举个例子,如果你要拍摄丝状的流水效果,那么快门速度需要达到1/2秒或更低,但通常情况下,相机是不会把快门降到这一速度的。
3.全手动曝光:无论光圈还是快门都需要用户自己设定,DC只给出正确曝光的参考。该功能对于使用额外光源以及精确曝光的拍摄情况将特别有用,因为此时依靠相机自己的测光系统往往不能达到需要的曝光效果。不过,该功能只有对具有相当拍摄经验的色友来说采会用到,如果只是想要达到由相机测定的正确曝光,那么全手动曝光功能是没有意义的。
4.程序曝光:无论光圈还是快门都由相机自动设定,但用户可以自行调整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不过不管如何调整,光圈和快门的组合都可以获得由相机判断的正确曝光。这一功能的作用在于用户可以自由地对光圈和快门进行设定,而不必担心曝光失误。
除了上面说到的4种手动曝光功能外,笔者认为手动功能还应该包括
1.自定义感光度:可以由使用者自行设定感光度,从而在画质和快门速度间做出取舍,这一功能有多么重要只要看看奥林巴斯FE230引发的风波就能够明白了。
.自动义测光模式:用户可以在全局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中进行选择,从而对画面中需要正确曝光的主体作出选择。其中点测光更可以通过对画面中不同区域的测量帮助摄影者进行精确曝光。
3.可调整的白平衡: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获得自然的色彩表现,但是在某些极限条件下,比如钨丝灯光源下,其自动白平衡往往不能获得真实的色彩(偏黄),这就需要我们自行将白平衡设定到钨丝灯白平衡。而对于一些高级色友,他们有时也会特意选择与环境不匹配的白平衡设定来获得一些特殊的色彩效果。
4.可选择对焦点:目前部分数码相机已经具有了对焦点可选功能,该功能对讲究构图的色友将特别有用。举个例子,一般DC在合焦时曝光也会被锁定,此时如果改变构图虽然焦点依然可以在主体上(按住快门不动),但曝光由于取景范围的变化将可能出现偏差(非点测光)。而如果可以选择对焦点,则拍摄者不必改变构图就可以将焦点落在画面中的某一位置,此时由于测光范围没有变化,因此依然可以获得正确曝光。
虽然可以采用AA碱性电池的DC一般被认为是低使用成本的产品,但是有多少人真的会使用一般的碱性电池作为电源呢?大部分消费者还不是要单独购买价格不菲的镍氢电池和充电器?这样一来其总体购买成本真的优于随机就提供锂离子电池和充电器的数码相机么?更何况目前的镍氢电池无论从自放电问题还是使用寿命上讲都与锂离子电池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笔者建议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只要价格差异在200元以内(使用AA电池的DC比使用锂离子电池的DC便宜200元以内),应该优先考虑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数码相机(当然,如果使用AA电池的DC随机提供了镍氢电池和充电器就另当别论了)。

目前消费类数码相机主要采用的存储卡都是SD/MMC,大部分新品也已经开始支持SDHC存储卡。这是SD的2.0版本,与一般SD卡相比,SDHC的存储容量可以做得更大,理论上限为32GB(目前已经发布的最高容量SDHC为8GB)。其实对于一般消费者,并不必太过在意所选择的DC是否支持SDHC存储卡,因为即便是1000万像素的DC,其JPEG文件的尺寸也就在5-6MB,所以一张2GB的SD存储卡已经足够了。不过,如果你的DC可以拍摄RAW文档或者你以后可能会因为其他设备(比如使用SDHC的高清摄像机)而购买容量更大的SDHC存储卡,那么最好还是购买可以直接支持SDHC的数码相机。

除了SD/MMC/SDHC以外,目前常见的DC存储介质还有索尼的MS记忆棒、富士和奥林巴斯的xD存储卡以及CF存储卡。这些产品从性价比和通用性上讲都不如SD卡,其中MS系列目前只有索尼相机使用,xD系列只在奥林巴斯和富士的DC(富士目前推出的新品都已经开始采用SD/xD双卡设计)上使用,而CF卡目前大多用于DSLR,索尼和奥林巴斯的DSLR也可以使用CF卡。

在DSLR中,金属机身可说是划分等级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一点在消费类DC中虽然并不明显,但笔者还是建议大家尽量选择金属外壳的产品,毕竟质感和可靠性都不是塑料机身可以比拟的。


对于一款数码相机来说,视频拍摄能力只不过是一项附加功能。但即便我们购机的初衷不是摄像,我们也总不该拒绝一款视频拍摄能力更高的DC吧?目前,动态拍摄能力最高的DC已经可以拍摄1920×1080/30fps的视频影像,而我们目前常用的显示器分辨率也不过1024×768或者1280×1024,如此高清晰度的动态视频难道还不够吸引么?


已经拥有外置闪光灯的高端用户对热靴肯定是比较关注的,而即便是没有外置闪光灯,考虑到小型DC一般都没有闪光同步接口,为了达到同步闪光拍摄只能使用引闪器,因此我们也应该将是否具有热靴作为选购的一个参考。当然,这个参考是根据你的需要而定的。